馬上要開學了,家長們有沒有做好準備?今天,上海家長學校聯合上海教育電視臺打造了「新生家長開學第一課」,圍繞「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新生入校遇到的熱點問題展開,助力形成更好的親子交流。請聽上海電臺記者劉康霞發來的報導。
「每年到了幼小銜接的階段,總有很多的家長來問,問題當中他們都有一個核心詞,那就是『學』。好像我們目前都已經把幼小銜接聚焦在一樣東西,那就是知識的銜接。」
說話的是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小文,在他接待過的很多幼升小家長諮詢中,對孩子知識學習的關注遠遠超過身體素質、自理能力的培養。要不想成為開學以後,一到夜深人靜時就上演大人吼、小孩哭的「景象」,家長的思路要有轉變。
陳小文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定要在家庭當中開闢儘量多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場。我們家長有沒有有意識的讓孩子每天把自己的床鋪整理好?還有他的寫字桌,吃完飯之後有沒有自己把飯碗端到廚房裡面去衝洗一下去擺放好?很重要,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逐漸的學會什麼?把握自己的生活學習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重要。到了初中,可能家長們會發現,原來小學階段班級微信群很是熱鬧,各種信息不斷,但是到了初中以後,微信群頓時安靜了很多,虹口區教育學院心理學科教研員王紅麗說:「進入了初中以後,班級的這個微信群裡面,班主任老師不在在這個群裡發布每天的家庭作業,也不再對家長提一些要求,反而要求孩子獨立的來記錄作業,完成作業檢查作業,所以也沒有一些及時的那些具體的信息上面的溝通。」
從心理學上是用疾風暴雨來形容初中階段的孩子,王紅麗說,進入中學,孩子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大,對於孩子的適應期,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
王紅麗:「有的孩子基礎不同,有的孩子感覺感興趣的學科不同,其實都會影響到初中階段的學習。第一,充分的認知我們孩子的特點,不盲目地去比較,不過分在意分數。我們要關注的是孩子在當下的努力以及他取得的點點滴滴的進步,不斷激發出孩子的信心和勇氣。」
到了高中,家長也有不同的煩惱和焦慮。面對高考,高中三年如何規劃?建平中學心理教師張曉冬建議要客觀分析、合理定位,鼓勵孩子多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活動當中,如果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家長要做的不是去責怪,而是讓孩子去找到更多成長的舞臺。
張曉冬說:「我們跟蹤研究發現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實踐探索越多,就越清楚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而在高中階段職業體驗的崗位數越多,高中的生涯目標也越明確,而且既到了大學裡,凡是在高中經歷過多次職業體驗的大學生,他的專業匹配度也是更高,鼓勵孩子多去社會探索。」
對於早戀,張曉冬說,教育界已有共識,不主張「早戀」的提法,應該稱之為「青春期戀愛」。如果孩子有了這方面的感情問題,家長務必冷靜面對,沒必要監督孩子的所有行蹤。也許,少男少女之間的「戀愛」,就是每天一起做作業,或男生每天給女生買一份早餐。家長要多給孩子正向的引導,教會懂得自我保護。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劉康霞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向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