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
摘要:為適應教學改革要求, 提高學生公司理財的實際操作能力, 實現以任務為驅動, 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的改革目標, 我們通過突出企業理財實務, 強化技能訓練,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的教學改革實踐, 提高了學生對公司理財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理財課程; 創新與實踐; 課程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居民和企業的財富成倍增加。為了實現自己的財務理想,各種金融中介機構的各種投融資活動與企業和個人相結合已經成為一個起點,與以往相比,使公司財務管理成為各類投資者的客觀需求。面對財務管理行業對財務專業知識和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國內各大高校互相效仿,爭奪開設財務管理專業或相關財務管理課程的機會。但實際上,由於每所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的內容和載體,教學條件,學生和課程的管理上都沒有相應的條件,大部分公司財務課程的建立是不正確的。
一、目前我國公司理財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 人才培養理念存在著偏差
1,專業設置是模糊的。從中國地方大學的公司財務專業設置來看,大多數是在原始會計,財務管理,金融,投資等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許多高校只是在原始專業課程中嵌入了一些課程。即使與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相關的課程已經在公司財務方面取得了專業,但其基本含義卻模糊了,從而導致人才培訓的融合。結果,公司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受到會計專業基礎的影響,削弱了其專業地位。
2,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正確。當前,我國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一個主要普遍問題是人才培養的目的是「高大」,課程是「高大」,人才供給的現實。很少考慮大學的社會需求。從學校供應的角度來看,許多學校沒有考慮該專業的教師,教學設備和實踐基地的地位,以吸引學生申請學校並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突出該專業的科研地位。從學生供給的角度來看,隨著大學入學人數的增加,不可避免的事實是學生素質普遍下降。整個社會對該行業的需求是對基層金融機構和各種投資公司等一線客戶服務職位,熟悉每個職位的基本操作程序,熟悉各種金融和金融產品以及投資產品的基本特徵,能夠精通客戶服務理財規劃,具有一定的宏觀經濟分析能力和敏感性的專業人才,具有較強的理財產品營銷能力。
(二) 課程設置問題
1,課程設置為「高,大,上」。高校通常在課程設置上過於貪婪和不切實際,同時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財務案例分析,跨國公司併購案例分析,合理的避稅案例等。實踐能力基本上沒有實習條件,在課程中很少見;同時,每個課程的內容沒有明確定義,特別是公司財務管理和公司財務管理課程,內容比較簡單。重複問題特別嚴重。
2,老師是「深厚的,專業的和外國的」。不用說,我國大學的教師來源相對單一。博士學位和海外學習背景是入學的基本要求。有些醫生的視野比較廣,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學術動態,並且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但是,很少有具有商業背景的教師,對企業非常重要。對公司之間的資金運作與社會上其他部門的工作過程缺乏了解,導致對理論和學科體系的重視,以及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上各所大學對教師的評價和評估,該系統越來越重視科學研究,忽視或忽略了對其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評估,從而抑制了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來提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三)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金融教材相對較少。當前出版的大多數財務管理教科書都是根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需求而設計的。實際上,不同專業和水平的學生對公司金融課程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材內容的不合理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財務管理能力的實際提高。
2,課程安排錯位。公司金融課程是一門相對全面的課程,要求學生掌握與經濟和管理相關的基礎知識,並且要求相對較高的專業廣度和深度。但是,許多大學的公司金融課程通常是專業的選修課程。結果是,一方面,學生由於沒有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而學習困難。另一方面,選修課程會使學生對課程的關注減少。另外,由於缺乏上課時間,教師很難在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培訓,並且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足。當前,我國高校普遍提倡寬口徑,多類別,短班課程設置和教學理念。結果是,除了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上課時間不足之外,教師還擔心該課程的教學。本課程只能教給年輕的老師。青年教師具有全面的理論知識,但缺乏教學經驗,缺乏整合各種專業知識的能力。因此,他們經常對講課的實際操作沒有足夠的重視,並傾向於從理論上進行解釋。通過對學生課堂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的調查和統計,學生普遍對傳統的灌輸理論教學方法表示不滿,並對案例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傾向於選擇哪種方法來評估學生的能力,選擇傳統方法閉卷考試的學生人數較少,並且願意接受實際操作評估方法的學生中有68.28%的學生反映了他們對實踐教學的期望。
4,教學案例拼湊在一起,但沒有代表性。在國內教科書的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往往只作為某一教學內容的註腳,情境的設置單一,案例本身不具有代表性,分散的知識難以引起共鳴和認可。讀者,更不用說系統設置了。全面而全面的案例研究可以激發學生的長遠思維。
二、公司理財課程創新的主要思路
(一) 課程建設方面的創新
公司理財的課程建設目標應該是通過對學生傳授理財學知識和專業技能,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理財觀為第一要務, 淨化學習目的, 提升個人操守, 摒棄為了能夠迅速發財致富而進行學習的狹隘學習觀念;同時, 在公司理財的課程設置上要積極探索、兼收並蓄, 吸取現代行為金融學、法律經濟學、金融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綜合知識, 使公司理財課程的教學活動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經濟金融環境相互融合, 構成適合現代人理財理念的創新學科;授課內容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 從理財實際出發, 兼顧學生就業, 為今後學生的發展提供契機。
(二) 創新和完善教學模式
從培養學生公司理財的實際操作能力出發, 以任務為驅動, 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 突出企業理財實務, 強化技能訓練, 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注意激發學生對公司理財課程及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引導他們主動與教師互動。從而構建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組織形式上,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實施「組織教學, 服務學習」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並同步構建實施包括自學討論、能力訓練及實踐實訓在內的學生自主學習體系。
1.教師配置創新。創新性課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教師, 教師的配置關鍵是把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專業崗位的專家學者整合在一起, 形成一個既有創新意識, 又有創新能力;既有課堂學習, 又有實習條件的校內校外專家學者共同組成的教學團隊。同時, 具有豐富經驗的理財專家定期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指導, 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新教材的建設。我們按照先進,有用和有效的原則,消化和吸收至少五本教科書(教學參考)的內容,補充與課程相關的內容的前沿知識,最新的國際和國內研究成果以及教師個人研究成果。通過刪除,合併,借用和添加來壓縮教學內容。課程內容主要根據專業能力的需求,圍繞工作過程,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場景組織課程,圍繞工作需求形成培訓項目,滿足對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培訓需求。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技術技能。
3,教學模式創新。以教學組織的形式,突出「學生學科」的地位,實行「教學組織,服務學習」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同時構建和實施包括自學討論在內的學生自主學習系統,能力訓練和實踐訓練。採取案例指導,理論介紹,案例分析,技能培訓等形式,安排相應的教與學,綜合培訓,突出模擬與互動,實現工學結合;列出參考書,並鼓勵學生在課後閱讀更多前輩的優秀作品,多想想,並形成讀書筆記。
4,創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本課程應突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特點,根據公司財務管理工作流程選擇和使用實例,並向每個項目和任務介紹案例研究,並進行案例分析;課堂教學,力求通過討論式,情景案例研究,計算機實踐等多種形式,細化重點和難點,新知識點,加強教學,學習和實踐的綜合訓練;作業主要是開放式的問答,功能強大的實用論文作業報告,計算機文檔和其他形式,主要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熱情;該課程計劃採用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操作,突出模擬和交互性,並通過聲光自製。有效的多媒體課件和計算機練習任務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高教學效果。
(三) 創新考核評價模式
1,多元化的評估形式。為了進行日常評估,課程小組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開發了多種評估方法的組合,例如家庭作業,課堂問題,討論和演講等,並規定了每種評估方法的比例。由於評估形式相對靈活,評估的內容側重於對學生參與的評估以及對學生思維和操作能力的評估,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考試的重點已經從對記憶的調查變為對學生能力各個方面的調查;日常評估和學期末評估的結合使學生非常重視每個案例分析,課堂演講和課堂討論,從而增強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
2,問題庫建設。課程組先後建立了20套測試題,每套都是標準化的試卷,並且不斷補充測試題,目的是實現教學與測試的分離,主要是針對期末考試。試題庫的建設原則是評估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們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能力。最後,在統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本題採用問題庫抽樣和統一要求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趙晉琳.公司理財教學創新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0, (3) .
[2]李建英.高校理財教育課程設置與教學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綜合版) , 2015, (6) .
[3]孟德鋒, 張瑞.高校個人理財課程教學的問題和對策[J].市場周刊, 20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