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2020-12-23 川北在線網

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時間:2020-01-24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守歲的習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

  原標題:今日除夕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守歲的習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守歲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人歡聚一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說說笑笑,敘舊話新,溫馨無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晚蘋果是少不了的,寓意「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上一盆飯,叫「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有黃有白,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這叫「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2、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我國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古代,一些監獄官員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年夜飯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既享受佳餚美食,也享受那份快樂祥和的氣氛。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3、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的說法。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王安石《元日》云:「爆竹聲中一歲個地方禁放、限放煙花爆竹。我們要遵守當地禁放、限放管理規定,文明過年。

 

  4、祭祖

 

  古時,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禮俗很盛。各地禮俗不同,祭祖形式各異,而大多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點上香燭,倒上美酒,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以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山西呂梁山區有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他們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各地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的除夕守歲,要等到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擺上供品,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的富壽越長,孝心越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除夕有什麼習俗,除夕夜習俗有哪些
    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又是一年的春節快要來臨了,而貼春聯是除夕的習俗。那麼,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接下來養生之道網為你詳細介紹。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1、除夕為什麼要貼春聯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除夕的習俗有哪些1、壓歲錢: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
  • 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除夕的講究及忌諱禁忌注意事項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何講究?小編整理了除夕的注意事項,感興趣的一起看看吧。除夕的風俗習慣除夕風俗習俗有哪些簡單介紹  「燃放煙花爆竹」。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 除夕是大年三十嗎?描寫除夕的詩詞有哪些除夕傳統習俗介紹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大晦日,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  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稱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而十二月小月時為廿九日,有些地區又會改稱二九暝。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
  • (除夕的習俗有哪些?)
    (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那麼大家知道除夕的習俗都有哪些呢?)(除夕是每年農曆臘月(12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 "除",是去除的意思; "夕",指夜晚。除夕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三.Customs (習俗)1.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一、除夕的由來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 除夕可以討債,壓歲錢為何要壓歲?除夕的習俗禁忌
    首先興揚覺得傳統文化真的很有趣,這裡想從除夕習俗聊聊中國傳統文化。 著名京劇《白毛女》就記錄了當時除夕討債的習俗,欠債的楊白勞在除夕夜偷偷回家想過年,但遇到了逼債的黃世仁。   在舊時除了除夕,端午節和在中秋節也被視為討債的好日子,但習俗是除夕可以討債,但只要到了大年初一就不能討債,習俗認為這時討債對債主和欠債人都不好。在山東沂水還有救命餃子之說,就是除夕當天可以討債,但是這戶人家如果下餃子了,債主看到就會拜年走。
  • 2021除夕的食物有哪些
    除夕是一年農曆的最後一天,又被稱之為歲末,在除夕會有很多事物,那麼除夕的食物有哪些呢?大家知道多少呢?
  • 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春節裡的美食文化#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在除夕的這一天,要將家中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了,還要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和福字。
  • 辭舊迎新 | 你可以這樣給孩子講除夕習俗
    除夕由來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以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 除夕晚上習俗多 看看你知道多少?
    今天除夕,除夕晚上習俗多 看看你知道多少?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 今日立春「巧遇」除夕 大地陽和暖氣生
    古時,立春之日民間有「鞭春」「打春」的習俗,就是鞭打用土做的春牛,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新一輪農業周期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景。打春,盛行於唐、宋兩代,最早來自皇宮,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今天,絕大部分農村已經沒有這項習俗了,農業生產早已科學化了,與打春習俗相關的舞春牛、鬧春牛等民俗活動已經失去了科學意義,卻成為了一種藝術形式,供人欣賞。咬春:古時養生術 今日健康經
  • 晉江除夕習俗 你知多少?(圖)
    ­  △跳火群­  守歲­  晚上八點,隨著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除夕特別節目「春風得意」的實況開播,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觀看富有鄉土味道的節目,在一壺茗香四溢的鐵觀音茶高衝低斟的陪伴中當新年鐘聲響起時,家家戶戶燈火輝煌,在這辭舊迎新、一元復始的時刻,廳堂上是燭光爍爍,一家大小手持清香三柱,祈福國泰民安、幸福美滿,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晉江習俗有「長明燈」之說,就是點燃的蠟燭在除夕夜是不能吹滅,直至燭終自行螅滅、使其長明。
  • 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
    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時間:2020-01-25 15: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除夕夜裡關財門大年初一迎財神 啥意思古人春節習俗 在以往農村,一年裡最重要的兩個日子,莫過於除夕和春節。
  • 除夕不能回娘家? 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
    新華網太原2月5日電(記者王井懷 孫亮全)寫春聯、貼門神、包餃子、舞獅子……這些傳承千年的春節習俗,烘託出濃濃的節日氣氛,傳遞著春節特有的溫情。然而記者發現,還有一些過年老習俗並不能增添年味兒,反而徒增煩惱。專家認為,像女兒不準回娘家過除夕、初五不許走親戚、正月裡不能理髮、農村賭博等以前很多地區春節的「傳統習俗」,顯得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節拍,也應早日「辭舊迎新」。
  • 除夕俗語諺語有哪些 有關除夕過年的民間歇後語
    除夕有很多俗語諺語,大都是口口相傳的,那麼有哪些俗語是被人記得的呢?小編整理了一部分除夕的諺語、俗語及民間歇後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除夕俗語諺語有哪些  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  除夕吃芋頭,一年四季不犯愁  除夕吃紅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大年三十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 除夕的來歷,它的一些習俗和它的忌諱
    伴隨著天氣愈加寒冷,華夏人們最期待的節日也在漸漸臨近,而雖然說現在的年味已然不如往昔那般濃鬱,卻依舊是我們頗受重視的存在,因為這是華夏傳承千百年的習俗,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人最珍貴的寶物。在此其中,又以除夕夜最得人們的偏愛,可年年過除夕,如說到它本身的來歷等等,你又真的了解嗎?
  • 大年三十是除夕嗎?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嗎有什麼區別
    2017除夕是大年三十嗎  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為「年關」,是農曆歲末的最後一晚,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日,因常在農曆(夏曆、陰曆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為「除夕」。
  •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春節習俗知多少】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 2020-01-24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除夕是哪天 2018除夕放假安排
    在這個節日中,一家大小會圍在一起,吃著年夜飯,一起倒數著新年的到來,它就是除夕。  除夕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