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開展多重耐藥菌的目標監測

2020-10-18 感控plus
作  者: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感科  王顏顏
編  輯:高少卉

近年來,多重耐藥菌已經逐漸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為加強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在醫院的傳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開展多重耐藥菌目標監測是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你知道如何開展多重耐藥菌的目標監測麼?

01


明確監測的對象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印發麻醉等6個專業質控指標(2015年版)的通知》,多重耐藥菌目標監測種類分別為耐碳青黴烯類鮑曼不動桿菌(CRABA)、耐碳青黴烯類銅綠假單胞菌(CRPAE)、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其中CRE監測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VRE監測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五類七種)。

02


開展監測


一、制定多重耐藥菌目標監測年度計劃

監測計劃制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監測工作的有效順利的進行內容包括監測目的、監測內容、監測方法及流程、數據整理分析及匯總、總結反饋等。

 

組織科室參與人員按照計劃流程進行監測



1.每日報告多重耐藥菌患者的信息處理

分為兩種情況

①有院感監測信息系統的情況:院感科工作人員每日上午通過信息系統查詢前一天全院多重耐藥菌明細,查看接觸隔離醫囑開具情況,若24小時內未及時開具「接觸隔離」醫囑,應督促醫生及時開具;

②無院感監測信息系統的情況:院感科工作人員與檢驗科微生物室溝通,檢出多重耐藥菌後在報告臨床科室的同時報告到院感科(電話、OA辦公系統、郵箱、QQ或者微信),院感科工作人員接到通知後查看接觸隔離醫囑開具情況,若24小時內未及時開具「接觸隔離」醫囑,應督促醫生及時開具。



2.多重耐藥菌病例監測。

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定植患者:接到多重耐藥菌患者的報告後,院感科工作人員應對患者病例進行監測,通過患者的病例信息及與臨床醫生溝通等方式,及時判定檢出的多重耐藥菌是醫院感染、社區感染、定植或者是汙染

多重耐藥菌判定經驗分享:對於新使用的院感監測信息系統由於篩選條件的設定不精確等原因,可能會出現把不是多重耐藥菌預警為多重耐藥菌的情況(作者使用的系統就出現國這種情況哦),所以在這裡提醒一下,也再次強調一下多重耐藥菌的判定:重耐藥菌( Multi-drug Resitant Organism,MDROs)是指對常見的七類抗菌藥物中三類或三類(每類中一種或一種以上)以上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細菌。多重耐藥菌定義中的「耐藥」不包括天然耐藥,僅指獲得性耐藥,比如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於厄他培南就屬於天然耐藥,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用厄他培南來判斷兩者。

該株鮑曼不動桿菌並非CRABA



3.多重耐藥菌的現場督查

院感科工作人員每周不定時對臨床科室多重耐藥菌患者接觸隔離措施落實的督導工作並記錄,現場主要督查內容有:隔離、清潔與消毒、手衛生、個人防護、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護工及家屬宣教、醫療廢物規範處置、科室自查登記等。

03


總結反饋


多重耐藥菌目標監測總結報告的撰寫

1.數據處理

為避免高估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情況,分析時間段內,1名患者住院期間多次送檢多種標本分離出多重耐藥菌,應根據情況剔除重複株,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同一患者同一類別送檢標本,檢出同種細菌,分析時應刪除重複株;

②同一患者同一類別送檢標本,檢出不同種細菌,雖為重複菌株,表明感染為重複,但菌株不重複,分析時不可刪除;

③同一患者不同類別送檢標本,檢出同種細菌,分析時不可刪除;

2.監測的總結報告

2.1 前言部分撰寫:首先描述監測時間段內(一般是以季度為單位)開展目標性監測的菌種類型。

2.2 正文部分主要是分析多重耐藥菌監測數據結果

①多重耐藥菌檢出情況:主要描述各類多重耐藥菌的檢出情況及檢出率,可通過文字+表格的形式表現;

 

多重耐藥菌構成情況:主要描述剔除汙染及重複菌株後納入監測分析的多重耐藥菌的構成情況及構成比,可通過文字+表格+餅狀圖的形式表現;

多重耐藥菌標本來源構成情況:根據標本來源情況,分為呼吸道標本(包括鼻腔標本、咽喉標本、痰、支氣管灌洗液)、尿、分泌物(包括皮膚分泌物、傷口分泌物、宮頸分泌物及各種其他分泌物)、血、胸腹水、腦脊液、導管(包括中央導管、氣管插管、外周導管、導尿管)及其他標本等進行統計分析,可通過文字+表格+柱狀圖的形式表現;

各臨床科室多重耐藥菌構成及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生率:此部分內容主要闡述剔除汙染及重複菌株後納入監測分析的多重耐藥菌中:社區感染、醫院感染多少株(新發醫院感染多少例次)及定植分別是多少株,分布在哪些臨床科室,統計各科室多重耐藥菌檢出情況及醫院感染發生率。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生率(例次發生率)=新發多重耐藥菌院感例數/同期住院人數×100%

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監測:主要包括了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社區感染每月分布情況、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菌種分布情況、醫院感染的多重耐藥菌標本來源構成情況、新發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菌種構成情況、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發生率及新發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詳細情況等幾部分內容,各醫院可以根據本院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內容的增減。

多重耐藥菌接觸隔離執行情況:主要描述監測時間段內,檢出的多重耐藥菌中,判斷為汙染的菌株不需要進行接觸隔離,剔除汙染株後的多重耐藥菌分布在哪些臨床科室,除去不需要進行接觸隔離的外(多重耐藥菌檢出時患者已出院或已轉科),哪些科室及時開具「接觸隔離」醫囑,可通過文字+表格的形式表現

多重耐藥菌檢出科室接觸隔離措施抽查結果:主要闡述監測時間段內,需要進行接觸隔離多重耐藥菌中院感科抽查多少株,按照要求進行接觸隔離的有多少,計算出處置率;未按要求處置的有多少及常見的原因。

3.多重耐藥菌督導檢查中存在問題及整改意見:主要闡述在院感科進行多重耐藥菌處置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並提出整改意見

多重耐藥菌的目標監測您會了麼?

編輯註:

       多重耐藥菌已然成為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幾乎在所有的醫療機構都會有多重耐藥菌患者的檢出,對於多重耐藥菌患者的管理我們不僅僅是為了監測數字而做這項工作,監測的目的是為了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幹預,以降低患者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概率,特別是對院內感染多重耐藥菌還是可以採取有效的終末消毒策略來幹預的,因為如果不幹預,多重耐藥菌如果在某一病區出現交叉感染的趨勢那就非常麻煩了。因此,對於多重耐藥菌患者所處的病房必需進行有效的終末消毒。

      關於終末消毒目前推薦效果比較好的還是採取化學消毒的方式,特別是幹霧過氧化氫消毒,是比較好的,這個在很多文章中都有介紹。 幹霧是最接近氣態的過氧化氫顆粒,它在空氣中不會沉降,接觸表面後會反彈,擴散性更好,不留消毒滅菌死角;同時又不會破裂溼潤表面,不容易腐蝕設備和牆壁。使用霧過氧化氫消毒設備進行終末消毒時可以將聽診器、血壓計、輸液泵等小物件放在房間中,也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消毒效果,這個我們也是驗證過的。
目前過氧化氫終末消毒產品非常多,筆者在國外諸多的網站和相關報導中看到關於歐菲姆幹霧滅菌設備的使用報導,認為其品質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不少醫療機構也對其終末消毒的效果進行了多次驗證,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使用。詳細情況可添加下面二維碼或直接打電話諮詢歐菲姆首席諮詢師高工,他們也是可以提供試用驗證服務的,電話:13823760928。

【參考文獻

[1] 查築紅,周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實用攻略[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8:73-83.

[2] 黃勳,鄧子德,倪語星等.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感染控制雜誌,2015,14(1):1-9.

相關焦點

  • 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一、何謂多重耐藥?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
  • 出現多重耐藥怎麼辦?教你花式用好抗生素
    今天呼吸抗感染第四講,仍是接著上期的CAP繼續探討,但更傾向於一些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感染,同時教你如何花式玩轉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老規矩,還是希望大家帶著問題來閱讀本文,讓我們一起開啟今日的探索之旅~在臨床治療中超廣譜β-內醯胺酶菌(ESBL)時,你覺得頭黴素類效果如何?
  • 新抗生素獲批 抗擊耐藥革蘭陰性菌
    近日,我國新近獲批的新型抗生素思福妥(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在上海和杭州等多家醫院開出了處方,用於治療特定情況下由某些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革蘭陰性菌是細菌中的一類,近年來,我國革蘭陰性菌耐藥形勢日益嚴峻。
  • mBio:首次揭示質粒編碼的可介導替加環素耐藥的新型多重耐藥外排泵
    醫學中文網訊:近期,mBio在線發表了關於肺炎克雷伯菌質粒上發現的一種新型可介導替加環素等藥物耐藥的多重耐藥外排泵基因簇(tmexCD1-toprJ1)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性地闡述了tmexCD1-toprJ1耐藥基因簇的功能、起源以及流行情況。
  • 2019年全國細菌耐藥監測報告發布!
    本報告來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監測數據,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細菌第一株的原則剔除重複菌株後,2019年納入分析的細菌總數為3528471株,其中革蘭陽性菌佔29.6%(1043535/3528471),革蘭陰性菌佔70.4%(2484936/3528471)。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MDR-PA)泛耐藥不動桿菌(PDR-AB)產ESBL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結核桿菌(XTB)4.耐藥細菌為何能耐藥?;3)開展了諸如「星火計劃」「萌芽計劃」等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培訓教育的項目。
  • 如何預防這種耐藥的耳念珠菌?
    近日,一種名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多重耐藥性真菌在美國多地爆發,全美已有587例確診病例。   4月8日,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皮膚科教授廖萬清表示,中國已確認18例超級真菌臨床感染病例。目前疫情在持續監測中,但總體上沒有出現爆發性流行感染。
  • 對抗多重耐藥菌!鹽野義新型鐵載體頭孢菌素cefiderocol(頭孢地爾...
    目前,鹽野義正在尋求批准cefiderocol用於治療選擇有限的成人患者群體,治療由需氧型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感染。cefiderocol是一種新型的鐵載體頭孢菌素,具有獨特的穿透革蘭氏陰性菌細胞膜的作用機制:cefiderocol與三價鐵結合,並通過細菌鐵轉運蛋白,通過細胞膜外膜被積極地轉運至細菌細胞內。
  • 細菌耐藥日漸嚴峻,精準抗感染治療該怎麼做?臨床醫生如何在最小的...
    「細菌耐藥」的相關計劃、通知、標準接連發布,幫助臨床選擇更合適的抗菌藥物和目標治療方案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一直以來受到重視。北京醫院原檢驗科副主任、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顧問張秀珍教授表示,和國外相比,我國耐藥監測數據豐富,相應的研究及管理也並不遜色。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是抗菌藥物管理實現提升的重要突破點。「我們應對臨床醫生以及微生物實驗室人員持續進行再教育,不斷更新知識、理念,特別是對基層人員,加強相關培訓尤為重要。」
  • 曾都醫院舉辦市級「醫療機構感控能力提升」 繼教培訓班
    曾都醫院舉辦市級「醫療機構感控能力提升」繼教培訓班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安全,12月12日,曾都醫院在炎帝大酒店舉辦了「醫療機構感控能力提升」繼教培訓班,特邀省內著名專家賴曉全教授,市內專家劉明秀、殷玉華、梁娣、吳小薇等主任進行專題講座
  • 超級耐藥菌接踵而至!科學家們如何正面硬剛?
    2019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關於「超級細菌」的新聞的不斷出現,人們對耐藥細菌和超級細菌的擔心和恐慌也與日俱增。誠然,耐藥基因的出現成為了壓垮抗生素的最後一根的稻草,而超級細菌的出現則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紅果果的威脅。
  • 未雨綢繆-識別血液科多重耐藥菌感染
    其他科室患者發生感染往往都會有化膿等典型的感染症狀,但是粒缺患者的免疫機能差,白細胞低,所以往往不會出現典型的症狀,而且發生感染後病原菌檢出陽性率相對較低。如果沒有及時用藥治療、恰當處理,就會給患者帶來很嚴重的後果。
  • 新生兒胎糞檢出抗生素殘留,專家稱抗生素耐藥禍首是「口服」
    澎湃新聞 近日,《第六屆中國出生缺陷防控論壇》在杭州舉行,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主任、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主任朱軍教授在論壇報告中指出:近十年來,環境因素、食源性因素導致的出生缺陷問題日趨嚴重
  • 人類與病原菌的軍備競賽:NDM-1耐藥基因與超級細菌
    但隨著青黴素的廣泛使用,有些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青黴素酶,能水解青黴素的β-內醯胺環,呈現出青黴素耐藥性。於是,人們在1959年研製出了抗青黴素酶的半合成青黴素,即甲氧西林 (Methicillin),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型可轉移的替加環素高水平耐藥機制
    替加環素主要用於皮膚和皮膚組織感染及複雜腹腔內感染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治療臨床多重耐藥菌感染極其重要的抗菌藥物。在當前醫學臨床多重耐藥革蘭氏陰性菌對碳青黴烯類耐藥日益嚴峻的形勢下,替加環素和多黏菌素已成為治療多重耐藥菌感染為數不多的選擇。近年來,隨著可轉移的多黏菌素耐藥機制被解析,替加環素成為目前已知治療「超級細菌」感染的「最後一道防線」。
  • 多重耐藥菌的濫觴與萬斛(二)
    今天開始進入《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的專題解讀,這期我們再次邀請到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檢驗科寧永忠主任為我們進行講解。上一期介紹的內容整體上以表型耐藥為主(只有MRSA提到了mec基因)。宏觀的藥物敏感性試驗(宏量或微量或瓊脂或梯度擴散MIC法、紙片擴散法等)顯示對某種藥物耐藥,即表型耐藥。表型對應的是基因型。
  • 血透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血透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根據疾控中心 (CDC) 對活性細菌核心監測系統的分析,血液透析 (HD) 相關感染的抗生素治療導致了多重耐藥菌 (MDROs) 的流行。
  • 天然博士手把手教你吃對益生菌,呵護寶寶嬌嫩腸胃
    天然博士手把手教你吃對益生菌,呵護寶寶嬌嫩腸胃 來源:財訊網 • 2020-09-27 17:35:37 自從寶寶
  • 微生物耐藥讓人「無藥可用」?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青島6月13日電 題:微生物耐藥讓人「無藥可用」?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溫競華、蘇萬明  耳念珠菌在美國感染臨床的消息近日引發輿論關注,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話題也因此升溫。  為何微生物耐藥現象多發?這真的會讓人「無藥可用」?人類有哪些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