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耐藥科普——多重耐藥菌

2020-12-19 瀟湘名醫

自有人類生命活動以來,病毒、細菌等微生物不斷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在歷史長河中很長時間都是從醫者的巨大挑戰。近代抗菌藥物的發現和發明,讓人類對抗細菌有了強大而「萬能」的武器。然而以為「萬能」的抗菌藥物,卻由於被過度使用、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連我們生存的環境都受到了抗菌藥物的汙染。下面讓我們走近「超級細菌」-多重耐藥菌。

一、何謂多重耐藥?

病原微生物每與一種抗生素「交手」,就會發展出一種或多種對抗這種抗生素的「獨門秘訣」(機制),與之「交手」的抗生素種類越多,它所身懷的「絕技」就可能越多,原因在於微生物細胞結構及遺傳物質的構成簡單,易於發生重組和突變。除了染色質攜帶的基因變異,有些變異存在於細菌的一種叫質粒的結構上,由於質粒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自由橫向穿梭,容易把耐藥基因直接傳給附近的其他細菌,導致另一形式的耐藥基因的擴散。當一種細菌對多種原本對它有效的抗菌藥物發展出耐藥,我們可稱之為多藥耐藥或多重耐藥(multidurg-resistance,MDR)。

以往在多重耐藥的基礎上進一步又提出泛耐藥(extensivel drug-resistance,XDR)和全耐藥(pandrug-resistance,PDR)的概念,以示耐藥性嚴重程度的差別。最早由於學界對於各種耐藥菌所耐抗生素的種類和品種沒有具體統一的界定,國內外文獻在應用這些概念時存在所指代內容不一的情況,2011年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聯合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在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歐洲藥敏試驗委員會(EUCST)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抗菌藥物分類的基礎上,聯合發表了《MDR、XDR和PDR術語國際專家提議的暫行標準定義》【1】,對五大類臨床常見重要多重耐藥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腸桿菌科細菌(除外沙門菌和志賀菌)、銅綠假單胞菌及不動桿菌屬--MDR、XDR和PDR定義進行了統一,供學術上和管理上參考使用。文章對三個概念的定義如下:MDR指對三類或以上臨床常用有效的抗生素(每類中至少一種抗生素)不敏感(包括中介和耐藥);XDR菌株指僅對1~2類的常用抗生素中的所有品種全敏感(其餘每類中至少有一種抗生素的不敏感);PDR指對所有類別中的所有抗生素均不敏感。(文末附表1示例文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MDR、XDR、PDR的定義。)

二、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菌有哪些?

臨床上常見的多重耐藥細菌(超級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RE)、三代頭孢耐藥大腸埃希菌、三代頭孢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黴烯耐藥大腸埃希菌、碳青黴烯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黴烯耐藥銅綠假單胞菌以及碳青黴烯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等。

三、醫院多重耐藥菌的管理和控制

醫療機構一方面聚集著大量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比如呼吸科、ICU、感染性疾病科等,使其成為重要傳染源;另一方面,醫院內高強度的抗生素使用促使了細菌耐藥的發生;此外,住院患者由於疾病或手術的影響多存在虛弱或免疫力低下的狀況,而醫務人員和醫療設備則為耐藥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些特點使醫院環境成為多重耐藥發生的主要場所。除了醫療領域,當前抗生素在農業、養殖業也存在著大量的使用,需要進行管理和控制。醫院感控部門從空間上的隔離、消毒到醫務人員手衛生培訓宣傳等方面對醫院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而微生物檢驗室和藥學部門可分別在病原學依據和抗感染藥物預防治療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多重耐藥菌感染由於可選抗生素十分有限,治療起來難度較大,抗生素預防和治療上我們需要根據該種耐藥菌在本醫療機構的總體檢出情況、感染的嚴重情況、藥敏試驗結果、個體生理病理特點等選擇適合的抗菌藥物進行經驗性或目標性的幹預。目前,耐藥菌感染已經成為全球問題,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吉姆.奧尼爾預測,如果我們不立即採取措施,到2050年全球每3秒將有一人死於多重耐藥細菌感染【2】。所以了解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遏制細菌耐藥,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Magiorakos AP, Srinivasan A, Carey RB, Carmeli Y, Falagas ME, Giske CG, Harbarth S, Hindler JF, Kahlmeter G, Olsson-Liljequist B, Paterson DL, Rice LB, Stelling J, Struelens MJ, Vatopoulos A, Weber JT, Monnet DL. Multidrug-resistant,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nd 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roposal for interim standard definitions for acquired resistance.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2 Mar;18(3):268-81. doi: 10.1111/j.1469-0691.2011.03570.x. Epub 2011 Jul 27. PMID: 21793988.

【2】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2016.

編輯:劉少華

【來源:西部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抗生素獲批 抗擊耐藥革蘭陰性菌
    近日,我國新近獲批的新型抗生素思福妥(注射用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鈉)在上海和杭州等多家醫院開出了處方,用於治療特定情況下由某些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革蘭陰性菌是細菌中的一類,近年來,我國革蘭陰性菌耐藥形勢日益嚴峻。
  • 手把手教你開展多重耐藥菌的目標監測
    ,為加強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在醫院的傳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開展多重耐藥菌目標監測是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發現多重耐藥菌感染/定植患者:接到多重耐藥菌患者的報告後,院感科工作人員應對患者病例進行監測,通過患者的病例信息及與臨床醫生溝通等方式,及時判定檢出的多重耐藥菌是醫院感染、社區感染、定植或者是汙染。
  • 出現多重耐藥怎麼辦?教你花式用好抗生素
    今天呼吸抗感染第四講,仍是接著上期的CAP繼續探討,但更傾向於一些多重耐藥革蘭陰性菌感染,同時教你如何花式玩轉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老規矩,還是希望大家帶著問題來閱讀本文,讓我們一起開啟今日的探索之旅~在臨床治療中超廣譜β-內醯胺酶菌(ESBL)時,你覺得頭黴素類效果如何?
  • 新生兒胎糞檢出抗生素殘留,專家稱抗生素耐藥禍首是「口服」
    同時,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復旦大學特聘兼職教授王華博士則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概念:抗生素耐藥的「罪魁禍首」就是口服,腸道則是耐藥菌的溫床。有益菌攜帶耐藥基因?朱軍教授指出,食源性汙染的影響不容小覷。王華教授介紹,食物中含有大量已經耐藥的細菌,但並不是過去關注的市場上直接買來的肉類,家禽中的致病菌導致的。因為本身這種致病菌數量極少,食品加工如合理烹飪又能有效殺滅細菌;而大量非致病菌,甚至包括發酵菌,益生菌等一般認為是有益的細菌也可以成為耐藥基因的載體,尤其是在那些不再經過加工直接食用的食品裡檢測到的耐藥菌,才是真正直接攝入的危險因子。
  • 抗生素軟膏用多了或致耐藥
    臨床醫生經過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後發現,小茜已經對紅黴素耐藥,原因就是隨意用了抗生素軟膏。   夏季大家穿衣較輕薄,皮膚外露較多。特別是兒童,皮膚薄、嬉鬧時容易受傷,血液循環豐富,對外用藥的吸收性強。在為他們選用外用抗生素時,應儘量避免長期使用紅黴素軟膏、氯黴素軟膏等,以免產生耐藥性,一旦需要全身用藥時,這些抗生素可能無效。
  • mBio:首次揭示質粒編碼的可介導替加環素耐藥的新型多重耐藥外排泵
    醫學中文網訊:近期,mBio在線發表了關於肺炎克雷伯菌質粒上發現的一種新型可介導替加環素等藥物耐藥的多重耐藥外排泵基因簇(tmexCD1-toprJ1)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系統性地闡述了tmexCD1-toprJ1耐藥基因簇的功能、起源以及流行情況。
  • 新聞背景:耐藥細菌知識問答
    在人類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療藥物時偶然發現了青黴素,並以此為契機不斷在自然界中尋找抗菌藥物,或者通過科學手段提高抗菌藥物產量與抗菌效力,由此導致本身處於平衡狀態的抗菌藥物-細菌耐藥的矛盾被破壞,抗菌藥物在自然界、醫療環境、動物飼養場等濃度不斷上升,具有耐藥能力的細菌也通過不斷的進化與變異,獲得針對不同抗菌藥物耐藥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矛盾鬥爭中不斷強化,細菌逐步從單一耐藥到多重耐藥甚至泛耐藥,
  • 耐藥危機的「沉默海嘯」,抗生素的明天在哪裡?
    抗生素耐藥性的「沉默海嘯」 抗生素作為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他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主要通過幹擾細胞的生化進程,進而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最終起到殺死細胞的目的。
  • 對抗多重耐藥菌!鹽野義新型鐵載體頭孢菌素cefiderocol(頭孢地爾...
    目前,鹽野義正在尋求批准cefiderocol用於治療選擇有限的成人患者群體,治療由需氧型革蘭氏陰性菌引起的感染。cefiderocol是一種新型的鐵載體頭孢菌素,具有獨特的穿透革蘭氏陰性菌細胞膜的作用機制:cefiderocol與三價鐵結合,並通過細菌鐵轉運蛋白,通過細胞膜外膜被積極地轉運至細菌細胞內。
  • 人類與病原菌的軍備競賽:NDM-1耐藥基因與超級細菌
    但隨著青黴素的廣泛使用,有些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青黴素酶,能水解青黴素的β-內醯胺環,呈現出青黴素耐藥性。於是,人們在1959年研製出了抗青黴素酶的半合成青黴素,即甲氧西林 (Methicillin),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 你以為不吃抗生素就不會耐藥了嗎?
    這幾天吃頭孢,一直想說說抗生素的話題。抗生素濫用已經被廣為人知,類似前段時間的超級細菌新聞不斷出現。然而,以下幾件事有可能是你不太了解的。一、為什麼細菌會對抗生素耐藥?
  • 肺炎黴漿菌近八成耐藥
    良(右)表示,黴漿菌抗藥性過去兩年明顯增強/本報記者張婕舒攝  【本報訊】記者張婕舒報導: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兒童及年輕人感染肺炎的「罪魁禍首」肺炎黴漿菌,近八成出現耐藥變種,原先安全的抗生素變成無效,八歲以下受感染的兒童更加「無藥可醫」,被迫要用具輕微毒性、可能令小童牙齒永久變黑的四環素醫治。
  • 那些可能誤解的事兒:霧霾中的耐藥基因
    文中研究人員證實,來自北京的空氣樣品平均含有64.4種抗生素耐藥基因,其中包括對人類擁有的最為強大的抗菌藥——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s)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基因。論文作者Joakim Larsson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說,現在人們沒有必要對提到的北京霧霾樣本中的耐藥基因有任何恐慌,目前的研究還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對,你看到的是耐藥基因,而不是什麼耐藥細菌!
  • 超級耐藥菌接踵而至!科學家們如何正面硬剛?
    2019年6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隨著關於「超級細菌」的新聞的不斷出現,人們對耐藥細菌和超級細菌的擔心和恐慌也與日俱增。誠然,耐藥基因的出現成為了壓垮抗生素的最後一根的稻草,而超級細菌的出現則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紅果果的威脅。
  • 軍醫提醒:抗生素是健康雙刃劍
    幾十年來,抗生素挽救了數以千百萬計的生命,成為守護人類健康和對抗感染的利劍。然而,僅僅70餘年,很多細菌就對抗生素產生了嚴重的耐藥,有的甚至產生了多重耐藥。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鏈球菌。而到了九十年代,產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腸球菌,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真菌等多種耐藥菌。
  • 抗生素:該吃不吃也會「耐藥」 不要談之色變
    抗生素:該吃不吃也會「耐藥」專家:抗生素用多了固然很有害,但也不要談之色變   「近6成兒童檢出尿液中含抗生素。」近日,復旦大學一份「江浙滬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20日,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最嚴抗生素管理辦法的實施和家長意識的提高,孩子濫用抗生素的比例大幅減少。但專家提醒,不少家長因擔心抗生素危害,而隨意減少醫囑抗生素服用量,這也能引起耐藥。  本報記者 李鋼 實習生 來慧               調查:醫生和家長都很少開抗生素  「六成孩子尿檢出抗生素,這太可怕了!」
  • 細菌耐藥危害更大
    鍾南山說,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危害在於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一些產生耐藥基因的細菌如果沒有被抗生素殺滅,會繼續傳播耐藥基因,久而久之,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會越來越多,造成抗生素失效,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也增加了治療費用。
  • 過去5 年世界多出這五種耐藥細菌,幾乎無藥可治
    以下是五種過去5年中新發現的最可怕抗生素耐藥性細菌,讓我們一窺未來可能普遍存在的問題:1.廣泛耐藥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這種高傳染性的細菌會導致傷寒,這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感染,每年影響全球約2100萬人。大約1%的患者將會死亡,也就是22.3萬人。2016年11月,一種傷寒沙門氏菌在巴基斯坦出現。
  • 絕大多數都用錯了|左氧氟沙星|左氧耐藥率|碳青黴...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都是病毒,大多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就算是有些情況下是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你這個三種抗生素聯用是什麼鬼?中國的抗生素濫用在全世界都是很誇張的。 我國肺炎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紅黴素、阿奇黴素等)的耐藥率已經超過了90% 。而在絕大多數歐美國家,耐藥率普遍低於40%;與我們一樣窮的印度,耐藥率才不到18%。還記得李冰冰在澳大利亞生病的事情嗎?
  • 新生兒對7種抗生素耐藥:抗生素濫用,是人類最大的無知和自私!
    也許你不知道,但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製售的抗生素都不是用來給人治病的。 歐洲有70%的抗生素用於畜牧業,美國有80%的抗生素用於養殖業。 生病,給動物吃抗生素;防病,給動物吃抗生素;長肉,在飼料裡添加抗生素! 當你對著牛排或豬肉大快朵頤的時候,你很可能同時吃下了多種抗生素;就連許多國家售賣的牛奶中都可以檢測出微量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