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搭景拍攝
「劇本是堅實的大地,但拍戲並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過程,恰恰要在文字上去起飛,這才是二度創作。」說到《老酒館》的拍攝,導演劉江抑制不住地興奮。
為了還原細節,從前期的布景搭建、人物造型設計,拍攝時的鏡頭調度、影調把控,到後期現代化風格的音效配置,事無巨細,劉江都親力親為。由於拍攝是在天津影視城搭景,幕後團隊包下來整個影視城全部改裝,以高滿堂記憶中的興隆街為靈感基礎,美術團隊又走訪實地,翻閱大量歷史資料,嚴格遵循歷史中大連城市建築的風格進行設計,甚至細化到了每條街道。
劇中塵土飛揚的土路都是在影視城水泥路的基礎上鋪上了沙子。灰瓦灰磚的中式居民樓,頗具西方風情的現代化商業街,店門口的傳統紅燈籠與牆壁上的民國都市麗人照,無不細緻入微地展現了這一歷史時期大連獨特的城市風貌。
劇中有一段在原始森林復仇的情節,劉江帶領攝製組特意到了牡丹江旁的原始森林中取景,「我們住在農場裡面,每天從農場到拍攝場地開車一個小時,走半個小時,然後才到我們要拍攝的地方。」篇幅很短的幾場戲足足拍了20多天,劇組上下精疲力竭,劉江卻直言「很值得」:「在哪兒也拍不出那種效果。」
更易產生戲劇性
《老酒館》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懸疑色彩,又有令人捧腹的喜劇元素;既有對酒當歌的浪漫情結,也有胸懷天下的民族大義。
劉江說:「年代劇容易產生很強的戲劇性,都市劇離大眾生活比較近,太戲劇化可能大家不信了,但是年代劇有著更戲劇性的創作空間,戲劇性是能夠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
陳寶國太認真
首次與陳寶國合作,劉江英雄惜英雄的讚譽之辭溢於言表:「我會經常跟我身邊的朋友說,為什麼陳寶國能紅40年?因為他太認真了。」
從決定接拍該劇,開機前陳寶國的案頭工作就準備了四五個月,拍戲時依舊每天晚上做功課,劉江感嘆道:「600多場戲那麼多臺詞,他第二天到現場脫稿來演戲,一個字不改,全都能化成他自己的語言;一個字沒變,全是自己的語氣。這個可不是記性問題,它是一個融會貫通的問題,說明真下功夫了。」
不僅如此,有時候陳寶國的嚴謹讓劉江都自嘆不如:「我的習慣是會想得很細,結果我發現陳寶國比我想得還細,而且很多地方是他提示我,要不然我都差點走岔了。」比如劇中陳懷海叢林復仇的情節,劇本中沒有過多描寫復仇的心理,但陳寶國自己提出來在當時那種殘酷的生存環境下,人物性格會變得冷酷而敏感,可謂一語點醒夢中人,劉江說:「我真的非常敬佩寶國老師。」
本報記者 劉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