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中的八項重點任務,「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列為其中一項,引發各界關注。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快速壯大,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但與此同時,市場壟斷、無序擴張、野蠻生長的問題日益凸顯,出現了限制競爭、贏者通吃、價格歧視、洩露個人隱私、損害消費者權益、風險隱患積累等一系列問題,存在監管滯後甚至監管空白。」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12月19日召開的「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國家支持平臺企業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依法依規發展,健全制度規則,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壟斷行為的規制,提升監管能力。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認為,資本無序擴張的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資本可能有短期強烈的逐利性,可能會遏制或者扼殺其他的技術創新;二是有可能會形成壟斷,資本希望在短期形成壟斷,通過壟斷獲得超額收益,在這個過程中會損害廣大消費者和社會的整體利益;三是資本無序擴張過程中,可能會通過對社會媒體和整個社會施加影響,逐漸改變大家對於壟斷現象的態度。這三方面的問題和風險比較突出。
在業內專家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列為重點任務之一,主要是針對近年來國內資本過多聚焦於流量變現而不注重原創性和基礎性創新的問題。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國內一些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沒有把資金投入到基礎科學研究上去,而是在流量爭搶和「最後一公裡應用」上搞名堂。從長遠看,這些做法對國家的科技進步和長遠發展沒有好處。
唐建偉認為,在我國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還存在一些關鍵「卡脖子」技術問題,除了國家投入之外,還需要大量社會資本參與。而擁有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們,理應在原創性和基礎性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大擔當和作為。
「『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提法具有較強的監管導向,平臺企業的經營及其涉足的類金融等業務必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從更高層次的角度,對近年來資本利用技術優勢和監管不足等無序擴張的整頓和規範。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資本天然是逐利的,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正常有序的資本擴張有利於科技創新活動的推進,資本在逐利的動機下會去主動挖掘市場上具有潛力的行業、公司或項目,並給予資金支持。有序的資本擴張有利於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
「資本擴張是資本的明顯特徵之一,需要關注其『兩面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從以往案例看,如果資本無序擴張導致壟斷的出現,將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削弱創新活力;同時,資本無序擴張如果導致企業槓桿率過高,以及業務複雜關聯可能為局部系統性風險埋下隱患,「大而不能倒」也將增加未來的救助成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資本無序擴張背後伴隨的就是壟斷問題,壟斷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降低市場效率,侵犯消費者權益,同時還會阻礙行業整體的創新進步,挫傷其他小企業的積極性。
下一步如何做好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工作?
朱寧表示,國家監管部門要繼續實施功能監管而不是主體監管。「如果是信貸業務就要遵循銀保監會的監管,如果是證券業務得遵循證監會的監管,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叫什麼公司名稱,都要識別業務的本質。同時,要加強對於數據的安全應用和個人信息隱私的保護。此外,在全社會層面要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朱寧說。
李奇霖建議,要加快各項制度建設,相關法律配套和行政監管要跟上市場新變化。「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監管框架可能會落後於市場新變化,這就要求監管層加強配合,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建設,讓監管更有效,覆蓋面更廣。」李奇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