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指正餐之外的食品,在如今的時代,零食種類是非常繁多的,比如乾果類、豆制類、海鮮類、肉類、飲品類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而且在口味上來說,香甜苦辣鹹各種口味都有,滿足各個年齡階段的需求,那麼在古代,工業不發達的時代,古人們平常都吃哪些零食呢?
一;糕點和餅類
在中國歷史文化裡,糕點一直是社會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零食,古人在茶餘飯後,往往會端上一碟糕點來慢慢品嘗,而且糕點種類不一,如菊花糕、棗糕、蜜糕等,作為古代吃貨蘇軾曾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可見糕點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零食之一,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
二:糖葫蘆
這個是比較常見的零食了,而且包括現在小孩也比較喜歡吃,糖葫蘆作為中國特色的零食文化,賣相好看,味道酸甜可口,咬一口酥脆無比,在文史記載中,糖葫蘆可謂大街小巷中聲名遠播,也是古代孩童最愛吃的一種零食,大師蕭伯納喜歡吃糖葫蘆,曾作詩:「漫道山楂老幼知,酸甜可口又消食。一竹橫貫千秋過,再塑冰身惹夢馳。」
三:龜苓膏
龜苓膏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藥膳,原本做為皇室貢品,其形似涼粉,賣相可口,而且實用價值高,養生必備的一種零食,在炎熱的夏季,端上一碗龜苓膏,放上冰塊,滋味無窮,後來流傳開來,平民百姓和富豪鄉紳都能常常食用,陶淵明在《閒情賦》也提到過龜苓膏:「夫何龜苓膏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
四:蜜餞
蜜餞作為古時甜品之一,也稱蜜煎,在文化傳統中,蜜餞一直作為蜜制的水果食品流傳於廣,可謂是歷史悠久,它是以各種如棗、杏。桃等甜果用蜜糖加工而成的甜品零食,色味俱佳。
五:糖人
糖人已經升華為我國古代傳統手工藝術,傳說是明朝劉伯溫創作並流傳下來的,據說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了,拿在手裡精緻漂亮,還甜脆可口,在電視上經常看到一群兒童圍著糖人師傅,一邊流著口水,一邊看師傅製作糖人,一旦完成,搶先恐後的買下來,可見這個零食的歡迎程度。
中國歷史有太多的飲食文化,零食雖然沒有現在的種類雜多,但是作為也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