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沐浴政策東風,曾經的貧困村環境優美、遊人如織;依託產業帶動,如今的致富夢想照進現實;踐行初心使命,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對成親……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不到半年時間,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即日起,石鼓區委宣傳部、區委融媒體中心聯合紅網推出「決戰脫貧攻堅倒計時,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聚焦石鼓區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用奮鬥攻堅克難,以實幹成就夢想」的勵志故事、兌現「一個都不能少」的石鼓承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精彩蝶變,共同跑好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裡」。
楊小馬的汽車美容店。
紅網時刻 通訊員 王昊昊 李文戀 殷世佳 衡陽報導
盛夏的湘南時熱時雨。位於湖南衡陽石鼓區角山鎮楊嶺社區的一家汽車美容店裡,店老闆楊小馬忙活著招待客戶、指導學徒,豆大的汗珠從他黝黑的臉上不斷滑落。
「現在生意不錯,店裡提供補漆、鈑金等十幾種汽車美容服務,積累了很多熟客,價格優惠、質量保證是我們的優勢。」楊小馬說,除去房租、員工工資等成本,2019年美容店的純收入達4萬餘元。
今年41歲的楊小馬是角山鎮角山村人,原本過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生活。2011年,其父不幸罹患癌症,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他們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為治好父親,楊小馬四處借錢,但遺憾的是父親還是走了。
「父親病逝後,家裡的重擔一下子落到我的肩上。」楊小馬的母親體弱多病,兒子也還小,生活開支、醫藥費、學費……入不敷出的壓力壓得楊小馬喘不過氣。
2013年底,經過精準識別,楊小馬家被納入貧困戶。楊小馬說,國家的好政策給予了他的家庭許多幫助,但他心裡一直埋著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努力把這頂「帽子」給脫了。
生活暫時有了保障,楊小馬的思維也就活絡起來。當時,同樣在汽修店裡打工,技師的工資有1800,而他工資才800。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學門技術。為此,他離開了汽修店,多年裡先後輾轉三個地方,從學徒做起學習汽車美容,一步一個腳印,技藝也越來越精深。
靠著自己努力及扶貧政策的支持,楊小馬的錢包慢慢鼓起來了,他不僅還清了外債,還在衡陽市區買了房和車,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了。
「我生活過好了,希望能盡己之力幫其他貧困戶富起來。」楊小馬說,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在很多家庭都擁有一輛小汽車,汽修前景比較廣闊。2019年3月,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和支持下,他打聽到楊嶺社區有個400平方米的門面在出租,便想方設法籌集了7萬餘元,他開起了自己的汽車美容店。
一開始的半年裡,沒有創業經驗的楊小馬生意著實慘澹,幾近低谷的那幾個月裡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在村幹部和親朋好友的鼓勵下,楊小馬決定從零開始,他厚著臉皮跑遍市區各汽車修理店拉業務,挨家挨戶宣傳,甚至上門免費做汽車美容。實惠而又熱心的服務,使「小馬哥」這名號在汽車美容圈漸有名氣。
目前,楊小馬的汽車美容店已招收7名貧困戶學徒,每年人均增收約2.4萬元。不僅如此,其汽車美容店今年還被納入石鼓區扶貧車間項目。
「目前我正在申請4萬元的免息小額信貸,計劃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再招收10名左右的貧困人口,努力帶領更多貧困戶走上致富路。」楊小馬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