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貴州財經大學和省寫作學會承辦,貴州行政管理學會、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聯合承辦的「貴州省社科界「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整理記錄傳播工作部署暨《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作品「走進校園」研討會在該校舉行。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包御琨,貴州財經大學校長趙普,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宗嚴,省社科聯學會部部長丁盛,省寫作學會會長遊來林教授,省寫作學會監事、國家一級播音員周進,學校何瓊教授,貴州警察學院原副院長申元初教授,貴州報業集團貴州日報理論版副主任張瑩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由貴州警察學院喻莉娟教授主持,來自省社科聯各學會團體專家代表和學校教師、研究生、留學生代表等70餘名嘉賓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趙普教授在致辭中首先對出席研討會的領導、專家、學者、師生表示誠摯的歡迎,並從辦學歷史、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等方面介紹了貴州財經大學的基本情況。趙普在致辭中指出,開展脫貧攻堅故事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機關、走進企業活動使脫貧攻堅偉大歷史意義更加深入人心,動員全社會合力參與和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包御琨在致辭中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承辦此次活動的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包御琨指出,省社科聯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的獨特優勢,團結和組織社科界立下「愚公志」、打好「組合拳」、形成「合圍勢」在理論引導、智力支持、智庫招商、黔貨出山、資金協調、項目引進、駐村幫扶、經驗總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圍繞「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主題,通過與納雍縣一起組織脫貧攻堅「十個一」等方式,充分發揮社科專家作用,深入調研、整理、記錄、傳播扶貧故事和脫貧故事,深入展示貴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苦奮鬥歷程。《決勝烏蒙——中國貴州納雍縣脫貧攻堅紀實》這部以脫貧攻堅戰為主題的紀實文集,是脫貧攻堅偉大戰略實施並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有代表性的縮影,該文集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現了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廣大黨員和群眾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不懈努力和輝煌成果。包御琨就自己參與貴州省社科界「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整理記錄傳播工作部署暨《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作品的談了三點體會。
劉宗嚴會上傳達了《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州省「脫貧攻堅故事」徵集整理記錄傳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於印發脫貧攻堅故事圖書編輯出版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相關精神和指示及省社科聯根據前兩份文件下發的《關於徵集脫貧攻堅故事系列圖書文稿的通知》等文件的相關精神和指示。
丁盛對《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採寫和編撰、如何發放和宣傳進行了介紹。向與會嘉賓展示了採寫和編撰過程中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交通不便、環境艱苦等不利條件的場景,大家仍然任勞任怨,負責完成脫貧攻堅的紀實工作。《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是經眾多學者深挖細談、精心創作而來。丁盛部長介紹該書現已分發省寫作學會150本,納雍縣1200本,呈報各級黨政機關領導,通過省電視臺、貴州日報、直播貴陽、抖音等新媒體大量宣傳渠道進行全面宣傳,號召大家去學、去看、去實踐,努力為貴州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應用的貢獻和力量。
《決勝烏蒙》主編遊來林教授對《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這一作品從策劃、組織、採訪、寫作到出版這一過程進行詳細講解,並總結講好脫貧故事的做法和經驗。遊來林教授從兩個角度談作品,一個是作品出版的過程,另一個是作品成果——這本書來談。採寫《決勝烏蒙》一書的過程集中反映了涉及到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工作者對黨中央脫貧攻堅的偉大戰略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參與,並用具體事例進行說明。
省寫作學會副會長、貴陽學院杜陽教授就參加省社科聯組織的《決勝烏蒙》這本書的採訪後撰寫談到自己深刻體會:脫貧攻堅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價值體現和實踐成果。杜陽認為2020年是第一個奮鬥目標,全面實現小康的收官之年,決勝之年,目標的實現已經勝利在望。我們能如期實現小康,取得勝利關鍵在於2015年黨中央、國務院共同下發文件,啟動扶貧攻堅的戰略部署。杜陽認為這部作品生動詳細記載了納雍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反應了改革農業體制機制推動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典型事例,並就納雍縣的勺窩鄉務井村就是農業機制體制改革的受益者展開紀實描述。
周進朗誦由中共納雍縣委書記彭華昌撰寫的《決勝烏蒙》序一——《這是一個特定時期的新史記》。其真情飽滿、慷慨激昂的專業朗誦將我們帶到了《決勝烏蒙》的脫貧攻堅的環境之中,讓與會的專家代表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納雍縣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幹部群眾的艱辛付出與必勝的信心。
何瓊教授重點圍繞納雍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相關場景進行介紹,從作者及田野觀察者的角度真實介紹納雍縣黨政幹部和群眾貫徹中央號召,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全員行動。介紹了《決勝烏蒙》一書以脫貧攻堅這一焦點為切入點,運用散文寫作的方式書寫納雍縣各級幹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用故事續寫的方式記錄了納雍縣蝶變的精彩過程。全書樹立了一群有思想、有能力、有作為、有擔當、有熱血的基層幹部形象,同時也真實塑造了一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善良的群眾形象。
申元初教授就自己參與撰寫《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的三篇作品發表自己的深刻感受,在偏遠河溝村堅守了四個年頭的趙久良書記、河溪村大學生村官發起「情系坡背後」活動的熱血青年、鎖骨骨折硬扛著脫貧攻堅工作的羅傑支書,他們將脫貧攻堅行動作為人生的「歷史性回憶」,脫貧攻堅是不平凡的,是幾千萬扶貧工作隊的努力奮戰築起來的堡壘。在大家合力奮進下,脫貧攻堅必能取得輝煌的成就,必將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世界樹立一個良好的典範。
張瑩指出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名社科理論者,為了做好脫貧攻堅在收官之年的總結宣傳,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這些記錄奮鬥者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我們需要思考,如何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呈現好、記錄好、展示好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精彩故事;我們需要思考,脫貧攻堅戰帶來了怎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如何讓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奮鬥精神和必勝的意志鼓舞更多的人,讓更多人從這些故事中收穫啟示,樹立信心,傳遞奮鬥的力量;如何運用好這些精神財富助力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張瑩從三個思考展現了新聞工作者在脫貧攻堅中的責任與擔當。
學校研究生婁金敏、黃念,留學生代表李希傑等就《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的讀後感分別發言,他們對作品中的感人事跡分別作出深刻感悟,並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人,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立足腳下,像書中那些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辛勞奮戰、無私奉獻的工作者學習,要紮實理論知識,增強自身本領,學業歸成後去建設家鄉,為家鄉經濟發展與建設貢獻一份力,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上發光發熱。
最後,趙普、包御琨向學校圖書館及學生贈書,鼓勵大家在《決勝烏蒙——納雍脫貧攻堅紀實》書中細讀脫貧攻堅奮進者的故事;在讀書中收穫知識,增長幹事本領,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通訊員:貴州財經大學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