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稅收「能量」 助推脫貧「摘帽」
——貴州稅務部門積極決戰脫貧攻堅紀實
習水縣成功脫貧後給貴州省稅務局授旗致謝。鄧朝俊 攝
近年來,貴州省稅務系統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稅務總局、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以脫貧攻堅統攬稅收工作全局,在壓實工作責任、落實稅收政策、推動產業扶貧、夯實駐村幫扶、長效愛心助學等方面持續發力,助推貴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聞令而動、擔當作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黨委對脫貧攻堅作出總體安排,結合自身實際提出貫徹落實措施,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積極投入脫貧攻堅。「十三五」以來減免稅費2000餘億元、組織稅費收入1.2餘萬億元,支持全省「大扶貧」。深化銀稅互動,開發「稅務信用雲」平臺,在省級層面上與23家銀行合作幫助企業輕鬆融資,截至2020年11月底,幫助2.72萬戶企業憑藉納稅信用獲得「無抵押無擔保」貸款295.6億元。協調各方資源支持脫貧攻堅,累計直接投入扶貧資金1.5億元,引進幫扶資金7.3億元,幫助引進企業108個投資3.2億元,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504個,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1011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6409萬元。結對幫扶成效明顯,目前全省稅務系統幫扶的546個村,已全部脫貧摘帽,貴州省稅務局幫扶的習水縣、道真自治縣已於2018年、2019年先後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層層壓實責任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工作
全省各級稅務機關黨委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省稅務局黨委20餘次研究脫貧攻堅工作,印發了《發揮稅收職能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貫徹落實支持脫貧攻堅稅收政策》等10餘個文件,研究解決幫扶村住房、醫療、教育、飲水等問題78個,協調幫扶資金1200餘萬元;黨委書記、局長鍾油子親自掛帥、親自督戰,分管局領導親自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其他局領導定期到幫扶村調研指導,壓實脫貧攻堅工作責任。市、縣稅務局領導幹部既督戰又參戰,組織召開扶貧工作會議1400餘次,開展脫貧攻堅調研指導5500餘次,及時發現基層脫貧攻堅面臨的問題困難並協調解決,督促指導本單位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做好幫扶工作,不斷提升對口幫扶工作質效。
鎮寧自治縣桐上村老黨員、老支書感慨:「原來我們的組織生活很不規範,就是時不時組織黨員開個會吃頓飯,甚至開會都來不齊,黨員身份意識也很淡薄,跟普通村民沒什麼差別。王文才擔任第一書記後,不但給我們建立了規範的活動陣地,還規範了我們的組織生活,經過他淺顯易懂的講解,我們的黨建工作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同時通過黨員全部戴黨徽、在家門口懸掛『黨員之家』牌子等方式,喚醒了黨員的身份意識,感覺自己肩負了責任,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的幹勁就更足了。」
在壓實責任的同時,各級稅務機關首先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上發力,通過開展黨支部聯建、規範政治生活、完善黨員活動陣地、加強黨員培訓等,把幫扶鎮、幫扶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出來,把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出來,帶領村民發展致富。
落實稅收政策
扶持企業帶動就業
「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脫貧攻堅的稅費優惠政策。貴州省稅務系統強化精準宣傳輔導,提速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確保減稅降費紅利直達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和扶持脫貧的產業、企業,近五年減免稅費1600餘億元,有效活躍了地方經濟,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現在好了,夫妻兩人回來,生活穩定了,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了。」談到如今的生活變化,修文縣扎佐鎮高潮村養殖戶雷勇激動地說。可就在2年前,雷勇還在到處奔波打工,不僅收入不高,還照顧不了老人,娃娃也成了留守兒童。2018年與富之源集團合作後,一年出欄生豬2400頭,僅2019年富之源集團支付的生豬代養費和分紅就有74萬元,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仍然獲利70餘萬元。
貴州富之源科技(集團)是貴州本土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採取「公司+家庭農場」「公司+村集體+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已建立貴陽、安順、銅仁三大飼料基地,修文、長順、貞豐、息烽、開陽五大養殖基地,年產飼料65萬噸、生豬50萬頭,肉食生鮮產品進入貴陽農投惠民、星力、華聯等100餘家超市,深受廣大市民喜愛。
「公司的利潤比較低,如果沒有稅收減免,企業根本活不下去,修文縣稅務局的領導經常帶隊到我們集團摸底調研,幫助我們梳理企業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公司成立至今,享受稅費優惠5億餘元。」貴州富之源科技(集團)財務總監鄭龍剛表示,減下來的稅款,我們又用到了技術創新、降低肉價、精準幫扶中去。據悉,富之源集團已累計向農戶發放分紅1億餘元,帶動50餘個村集體、1500餘個家庭增收致富,幫助1000餘名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為全省脫貧攻堅和豬肉保供做出了積極貢獻。
貴陽市稅務局幹部直播帶貨助推「黔貨出山」。汪汝會 攝
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貴州稅務部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五條禁令」,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修訂《省及省以下稅務機關權力和責任清單》,持續規範稅收執法。同時,持續推進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打造智慧稅務,73%的事項可以容缺辦理,76%的事項「最多跑一次」,非接觸辦稅率達77%,實現微信、支付寶等多元化繳稅,部署自助辦稅終端717臺、24小時辦稅場所93個,努力減輕企業負擔,活躍地方經濟。
「以前開發票比較複雜,我們又沒多少文化,許多要發票的訂單就這樣放棄了,現在有了智能辦稅,刷刷臉、點幾下,就可以開出發票,村裡的姐妹們可以放心接單了」,說起凱裡市智慧辦稅大廳,梅香村繡娘顧蘭花讚嘆不已。
為了讓納稅人辦稅更智能、更省心,貴州省稅務局在凱裡市試點打造「一體化集成」辦稅服務廳,匯聚市場監管、公安、人社等部門數據,納稅人實名認證後,進廳即可識別其身份、信用和涉稅業務信息,省去了排隊、刷身份證、填寫表單等環節,實現自動導稅、快捷辦稅。
真情駐村幫扶
攜手並肩戰貧鬥困
貴州省稅務系統認真落實中央精準扶貧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定點幫扶安排部署,一手抓稅收重點工作,一手抓脫貧攻堅,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別是基層稅務機關,大部分幹部都參與了駐村幫扶或結對幫扶,其中駐村幹部1782名、第一書記536名,水城縣86%的幹部參與脫貧攻堅,沿河縣稅務局106人中除生病、上掛的7人外全部參與幫扶工作……他們在貧困山區真蹲實駐、真抓實幹,用真情與汗水帶領群眾共同書寫著脫貧攻堅新篇章。
「這麼多年,我們村連個像樣的辦公場所都沒有,村裡除了土坡坡,連一個給村民們業餘活動的場地都沒有。我們的老百姓不光要吃飽飯,還要有生活。」這是擺羅村甲港組老蒙組長一直以來的心願,然而這一心願直到他過世都沒能實現。現在,這一心願被另一位「老蒙」書記挑了起來。
「老蒙」書記原名蒙暉,是國家稅務總局黔南州稅務局督察內審科副科長,2016年3月主動請纓駐村扶貧,成了獨山縣百泉鎮擺羅村駐村第一書記。4年多來,他抓黨建、抓產業、抓民生,勤勤懇懇為擺羅村鋪就致富之路,如今的擺羅村從原來的「空殼村」到現在村集體經濟達40萬元,總投資1000多萬元近7000㎡的鄰裡中心和民族文化廣場已經建成,甲港群眾活動中心已經投入使用,甲港組167戶800多人的精神文化有了歸宿。蒙暉也成了這個村裡人氣最高的「明星」,先後獲評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2019年,蒙暉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國慶期間出席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受邀參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觀禮。
韋小紅是貴州省稅務局派駐道真縣杉木村第一書記,他向組織立下「軍令狀」——「不獲全勝,我不撤!」從此就在村裡安了家,從基礎設施抓起,從發展產業做起,僅2019年,就幫助村裡修建水泥公路16公裡、機耕道路3公裡,解決6個村民組687人安全飲水問題,發展花椒、烤菸、果林、辣椒、高粱等經濟作物6000餘畝。每到一個村民組,韋小紅都會耐心聽取群眾的心聲和訴求,並認真記錄在筆記本上,一件一件落實,2016年以來,他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為村民代辦協辦手續5000餘件、代購生產生活物資3000多次,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1000餘個。
錢超斌是道真縣平模鎮平模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在這之前,他已經在習水縣桃林鎮龍鳳村擔任了三年多的第一書記。這些年裡,他帶著妻子兒子齊上陣,協調資金100多萬元,幫助村裡修公路,發展種植養殖產業,攜手村民一起奔富路,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報導。
貴州稅務機關定點幫扶工作獲得各級政府和群眾肯定,全省稅務機關200餘次獲得脫貧攻堅優秀組織表彰、500餘人次獲得先進個人表彰。
升級農村產業
助推農戶增收致富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貴州各級稅務機關用好單位和個人資源,積極為貧困地區協調項目和資金,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截至目前,累計引進幫扶資金7.2億元,幫助引進企業108個,引進企業實際投資3.2億元,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504個,帶動貧困人口15.29萬人。
鎮寧自治縣募役鎮桐上村屬國家深度貧困村,全村436戶1462人中就有貧困戶94戶33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2.71%。桐上村在產業發展中走了不少彎路,合作社憑著經驗種菜,雖然品質好但不了解市場需求,種出的產品供大於求,合作社與村民的激情受到打擊。
負責幫扶桐上村的安順市稅務局認真分析桐上村發展難題,邀請正在尋找土地資源的貴州優作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到桐上村考察洽談,促成該公司與桐上村合作社籤約種植瓜蔞,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加工銷售、客戶資源等市場優勢,合作社的政策優惠、對口幫扶、政府支持等協調優勢,以及抱團農戶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實現抱團發展、合作共贏。目前一期項目560畝預計實現產值350餘萬元,60餘戶貧困家庭獲得務工收入130餘萬元,200餘戶村民獲得土地流轉收入28萬元,村集體可獲得分紅17萬元。
興義市稅務局青年志願服務隊參與抗擊疫情。張松 攝
2019年10月,桐上村最後一批貧困戶6家24人脫貧,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初的3700餘元增至8900餘元。該村也實現了從軟弱渙散村到先進村的華麗蛻變,村黨支部被評為安順市標準化規範化示範黨支部、全縣脫貧攻堅優秀黨組織、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12人次獲得省市縣優秀表彰,其中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分別被評為全省優秀第一書記、全省優秀黨組織書記。
惠水縣水衝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裡山路崎嶇陡峭,交通多有不便,全村5050畝土地中,5000畝是山地。當地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傳統種植養殖,貧困發生率高達33.2%。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惠水縣稅務局為其「量身定製」佛手瓜產業脫貧方案。2020年水衝村佛手瓜產業利潤達800萬元,戶均收入1.64萬元。
「現在是8毛錢一斤,今年我賣了4萬多塊錢。它產量高,一畝地打理不好可以得5000斤,打理得好可以得萬把斤,你看那邊有兩個老人,一年在家掙了十幾萬,比幾個兒女去外省打工強多了。」當問起佛手瓜的出土價格時,貧困戶吳小毛笑道。
「2018年我們剛引進佛手瓜項目的時候,村民只拿出900畝山地,到2020年上升到2000畝,明年我們還會增加1000畝的種植基地,屆時水衝村將成為惠水縣最大的佛手瓜產業種植基地。」國家稅務總局惠水縣稅務局駐水衝村第一書記吳勇介紹,水衝村不但脫了貧,還在全省出了名,2020年省州縣產業脫貧現場會就在這裡召開。
佛手瓜收購企業惠水漣江紅源農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歐陽黔川表示,在稅務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輕鬆辦好了登記申報、發票申領等事項,全面享受了各項涉農優惠政策,生產經營成本大大降低,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脫貧和科學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發展產業的同時,稅務部門積極拓展銷路,當好扶貧產品的「推銷員」。積極推動黔貨入駐稅務系統授權的線上平臺,協調全國稅務部門幫助「黔貨出山」,全省稅務系統物資、菜品等優先採購扶貧產品,貴陽市、威寧縣等地稅務幹部還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產品。截至目前,全系統累計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1011萬元,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6409萬元。
結對幫困助學
撐起希望託起未來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省稅務系統以單位、以支部、以個人名義結對幫扶困難學子,幫助他們成長成才。截至目前,全系統累計531個黨支部結對344個村開展對口幫扶、貧困學生結對幫扶工作,黨員幹部捐款捐物1100餘萬元。
「還記得2016年那個初秋,省局機關以支部為單位,結對幫扶困難學子,路陡彎大,很多人都暈車了,可是一下車,這些『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們就忘了6個多小時的勞頓,迫不及待奔向教室,開始認親,這個是我家的,那個是你家的……有的下午沒見著,硬是等到下晚自習見了一面。」貴州省稅務局負責扶貧工作的幹部匡佳回憶道,自那以後,他們就像家人一樣,按時寄去書籍、錢物,每年輪流去學校去家裡看他們,鼓勵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
為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從江縣稅務局2016年設立了「助學基金」,獎勵結對幫扶的潘今滾村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先後為200餘名學生提供學習補助,對考上大學的給予2000元至3000元獎勵,近五年來,該村義務教育階段沒有一個輟學的孩子,至今已有10名孩子考上了大學,「山旮旯飛不出金鳳凰」的老觀念一去不復返。
不光在職幹部在行動,退休幹部也慷慨解囊,國家稅務總局赫章縣稅務局退休幹部陶紅,1991年退休後,每月退休金從80多元漲到7000多元,幾乎全部獻給了家鄉的貧困學子,40個山裡娃在他「伴讀」下走出大山,3人上了大學,4人學了幼師。
就讀於大慶職業學院的陶甫,在陶紅的引導下,早早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通過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學。「我在赫章古達鄉初中上學時還沒有營養午餐,三年的飲食起居都是陶爺爺負責,是他養我們長大,教會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以後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陶甫說。
如今85歲高齡的陶紅,仍然和老伴一起租住在赫章縣古達鄉初中附近的簡陋民房,陪伴著3個貧困學生的求學之路。
保持工作定力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春,就在大家滿懷信心奔向全面小康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給決戰脫貧攻堅蒙上陰影。稅務總局王軍局長提出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盡力的「四力」要求。
貴州省稅務系統聞令而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在做好辦稅場所和稅務幹部疫情防控的同時,全系統9524名黨員捐款194.57萬元支持抗疫,組建205支黨員先鋒隊、171支志願服務隊,共計5593名黨員幹部深入一線戰疫,為疫情有效防控貢獻了稅務力量。同時,出臺支持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專項檢查……一系列措施確保脫貧攻堅如期完成,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貴州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鍾油子深入道真自治縣幫扶點調研指導。鄭思懷 攝
被困浙江老家,讓畢節市稅務局駐村幹部洪新嘉心急如焚,每天只能通過電話和村幹部協商處理七星關區興榮村的事情,「我託朋友找到一家口罩廠,想盡一切辦法協調口罩2萬餘個,火線運回畢節支持稅務系統和興榮村使用。」口罩問題暫時解決了,復工復產的問題又來了。經排查,興榮村有189人願意到義烏浪莎襪業務工,其中老員工161人。洪新嘉便積極與工廠協商,由公司安排大巴車定點接回,32輛私家車、3輛大巴車浩浩蕩蕩從興榮村出發,行程1700公裡直奔義烏,村裡人的生計總算保住了。
受疫情影響,貴州富智康精密電子有限公司1—6月出口業務明顯下滑。正在一籌莫展之時,貴安新區稅務局帶來了好消息——企業出口退稅全程「電子化」,公司提交的2.69億元人民幣出口退稅申請,短短兩天時間就到帳了。「真是神速,這筆款項能及時迅速到帳,有力地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困難。」談及退稅辦理,富智康負責人吳昭明十分欣喜。退稅大禮包,不僅為企業復工復產帶來資金「活水」,更令他們堅定發展信心。據悉,為更好地回饋社會,富智康主動擔起責任,對口幫扶78個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0000餘個。
「碧江區區位優勢明顯、氣候適宜、人力充足,十分適合香菇企業發展。接下來,我們希望用好用活減免的稅款,擴大香菇生產基地發展,促進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居家就業,帶動脫貧。」貴州裕國菇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梅說到。該公司主營食用菌種植,以「政府出錢建設大棚,農戶租棚種植香菇,企業收購銷售」模式解決搬遷戶就業,已解決就業660餘人,預計能解決就業8000餘人,幫助易地扶貧搬遷戶每年實現增收4萬元。碧江區稅務局主動對接服務企業,輔導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減免13.88萬元。
為了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生活有保障,貴州省稅務部門還積極引導他們繳納社保,目前貴州97.73%的搬遷群眾已繳納醫療保險,39.61%的搬遷對象已繳納養老保險。
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鍾油子表示:「全省稅務系統將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服務全省發展大局,繼續抓好結對幫扶工作,為鞏固全省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稅務力量。」(王民均 李鴻高 孫中品 冉璐 何楓 朱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