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童話,大多數讀者都會想到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的確如此,但是比起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充斥著殺戮和說教的風格,《愛麗絲漫遊仙境》這部童話則是奠定了怪誕奇幻的現代童話基調,多次被改編成電影。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英國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以筆名路易斯·卡羅爾出版的兒童文學小說。這部童話以及隨後出版的《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一舉將卡羅爾送上了現代童話之父的寶座。沈從文筆下的《阿麗思中國遊記》也是假作愛麗絲續集的名義,用以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
《愛麗絲夢遊仙境》至今已被翻譯為125種語言,版次過百,在全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成為一代又一代孩子們乃至成人最喜愛的讀物。這部童話講述了一個叫愛麗絲的英國小女孩,因為追逐一隻揣著懷表會說話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從而進入了一個神奇的地下世界,經歷了一系列奇幻冒險的故事。
這部童話我認為主題深刻,它不僅描述了一個小女孩的探險過程,也讓讀者體會到更深層的含義。
書名呈現整部小說的結構,為愛麗絲在仙境的奇遇埋下了伏筆。
小時候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但是劇情已經忘了。前段時間重新捧起,仿佛閉上眼睛就能跟隨愛麗絲一起穿過兔子洞,吃下蛋糕變大變小,和素甲魚一起跳舞。整個人脫離現實,追隨一個甜美的夢。
這部童話從故事內容上看,是將書名分成了兩個部分,接下來我將一一進行解讀:
①書名就是童話的主題與故事梗概,賦予童話奇幻色彩,通俗易懂,成為童話的吸引點之一
從《愛麗絲夢遊仙境》這7個字就可以看出,故事的組成部分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由此可見,作者是真正為小朋友們著想的。將故事的框架與結構直接擺在讀者的面前,讓不管是小朋友還是成人,很快就能感知到最直白的發展路線與精華。
首先是「愛麗絲」。看過這部童話的讀者都知道,劇中的主角就是叫愛麗絲。她和姐姐在河邊,姐姐看著沒有圖畫的書,她覺得很無聊,在太陽的照射下她昏昏欲睡。作者將一個倍感無聊,渴望新奇事物的愛麗絲,展現在讀者們的面前,為接下來愛麗絲的探險做出鋪墊。
其次是「夢遊仙境」。從一開始,作者就將故事的大環境給了讀者,告訴讀者這是一場夢。但是童話中的愛麗絲自從掉下兔子洞之後,一路探險想要找尋回家的路。因為她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她是在夢中,直到最後她才知道原來自己做了一個奇幻的夢。
在我看來,愛麗絲與夢遊仙境貫穿了整部童話,愛麗絲是故事的主角,夢遊仙境,這是她一系列的動作與行動軌跡。而在仙境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會說話的動物、可以像人一樣活動的紙牌以及神奇的食物,都充滿了奇思妙想,給予了愛麗絲很多新奇的體驗以及成長。
如此看來,一個數學家、邏輯家竟然能寫出這樣一部童話小說,由此可見作者的用心良苦。他考慮到讀者是小朋友,將故事發展直接呈現在小讀者的面前,不需要讀者再去尋找答案,符合小朋友們的閱讀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成人也可以很輕易的看懂。
②人和動物以及其她生物的相處成為精彩劇情飯,引起讀者心中的溫暖與治癒。
《愛麗絲夢遊仙境》一開始就帶有平等和諧的觀念,愛麗絲與動物還有紙牌們,突破物種、突破語言的限制、突破空間,自由自在的交流與相處。因此這部電影溫柔感性的觸角,抹掉了所有的不平等。
作者將愛麗絲和其他生物的相處和諧,讓讀者忽視她們之間的差異。兔子就像是一個引子,將她引入到了洞中。之後她一直追著兔子,想要尋找出路。她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太小了,她喝就下了瓶子裡面的水,變得很小,然後又喝了桌上的蛋糕,變得很大。在身體的隨意變化之中,引起讀者們的興趣。之後她掉入了眼淚的池塘裡面,很愉快的和其他人一起賽跑,想要變幹。愛麗絲完全融入到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閡與差異。
在故事中愛麗絲一直平等的看待所有遇到的生物,沒有因為她是人類而高人一等,而是將他們放到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所以毛毛蟲會給她建議,讓她吃下蘑菇,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愛麗絲還在找家的路上幫助其他人。正是因為愛麗絲將她們當做跟她一樣的生物看待。所以才會盡心盡力的幫助她們。在愛麗絲探險的過程中,即使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在這樣一個陌生神奇的國度裡,她仍然不忘幫助別人。讀者看到愛麗絲的所作所為都會心生溫暖。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艱難困境,這整篇童話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就算身陷囹圄,也不要忘記內心的善良與平等。也許真正的平等就是沒有差異,一視同仁,沒有所謂的弱小,也沒有所謂的支持。因為既然平等,那就只需要根據所作所為來判定對錯。
愛麗絲生活的世界與仙境中的世界如此相似,她不斷尋找心靈與精神的解脫
在故事中有一個角色呈現了很長的篇幅,那就是紅桃皇后,她可以決定人們的生死。這個故事是全片中唯一血腥的地方,到最後都讓人義憤填膺。
紅桃國王與紅桃王后是整個世界的統治者,掌生殺大權。紅桃皇后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愛麗絲在花園裡看見了園丁。園丁們把王后要的紅玫瑰種成了白玫瑰,迫於權勢,趕忙染成紅玫瑰。在王后將要砍掉三個人頭的時候,愛麗絲將他們藏在大花盆裡面,使得他們躲過了被殺害。在她和柴郡貓說謊王后壞話的時候,她知道王后在她身後,趕忙說了好話,這也可以看出愛麗絲是懼怕權威的。
這其實也是作者在暗示這個時候的愛麗絲,並未掙脫現實生活中給她的種種束縛,以至於她在地下世界中,即使身邊的人和物都換掉了,但她的心卻還是沒有掙脫開外界給予她的束縛,她想要回家的路依然很漫長。
而最後在審判誰偷了餡餅的時候,作為證人面對國王和王后的威脅,她勇敢得反駁王后的話,「愚蠢的廢話,應該先判決」。王后氣的臉發紫,說「住嘴」,愛麗絲毫不示弱的說,「我偏不」。在王后說要砍掉她的頭時,愛麗絲大無畏得斥責王后。就在這時她回到了現實中的世界,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場夢境。
紅桃王后這一段故事是整個文章中的點睛之筆。最後愛麗絲反駁王后,回到了現實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作品背後真正的深意。
作者在仙境中同樣設立了現實一樣的權威體系,由統治者決定下面人的生死。在一開始愛麗絲明明不想待在姐姐的身邊,無聊至極,卻沒有提出異議,只是偷偷打盹。但在做完夢之後,她站起來快活的往那邊走去。她掙脫了現實的束縛,選擇追求自我,完成了自我救贖。回家的路,其實也是她掙脫現實的枷鎖,實現自我救贖的過程。
基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童話內容,我將結合實際談談該經典對於人生的哲學。
①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在愛麗絲掉入了眼淚的池塘之後,她和其他人一起賽跑,最後沒有獎品的時候,她慷慨得拿出了自己的糖果,分給了其他人。照顧豬寶寶,幫助兔子找回手套和扇子,救了三個園丁的命,消除了紅星武士的污衊,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突破了自己,反駁了權威,找回了回家的路。
《教父》中有一句話:」知道極地探險家在通往北極的路上要沿途存放口糧,防止日後某天會需要食物嗎?那就是我父親的人情。他遲早會找上門,而他們最好按他說的做。」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撒下很多人情債,相當於在積攢自己的人脈,所以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未來的自己。
②真正的救贖來源於自己。
《愛麗絲夢遊仙境》體現的是尋找,是勇氣。兔子一直在尋找自己的手套和帽子,素甲魚一直尋找別人傾聽他的故事,而柴郡貓需要的是勇氣,愛麗絲也是如此。從一開始迫於權威,不敢正面與紅桃王后對峙,到最後為了紅心武士的清白,勇於站出來,反對王后的提議,這時候她回到了家。
沒想到最後回家的路只是她的勇氣,作者告誡我們真正的救贖來源於自己,如果想要靠外界來解脫,那永遠只是近水解遠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沒有觸及到本質。想要突破自己內心的束縛,唯有靠自己。
③平等待人是與人相處的基礎與根本。
相信讀者可以在這本童話裡看到愛麗絲與其他生物的交往與交際都是平等的。愛麗絲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人而高高在上,對著其他生物不不屑一顧。她平等交流,玩遊戲幫助他們。也正是因為愛麗絲的平等,她才將紅心武士當作真正平等的同類,站出來為他說話。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身體殘缺不全,有的人患有精神疾病,甚至有的人性取向也不同,我們不應該打著「支持」的旗號行所謂的「平等」之義。因為真正的平等是尊重而不是刻意保護,如果真的覺得對方平等,那就把他們當做跟我們一樣的人去對待,我們如何對待跟我們一樣的人,才是我們應該對待他們的方式。
總結一下:
《愛麗絲夢遊仙境》是一部不僅適合孩子閱讀的童話,更是一部適合成人閱讀的書籍。在荒誕怪異的邏輯當中,在光怪離奇的情節當中,讓讀者感受到真正的救贖與平等,這才是這部小說流傳的魅力所在。
在我看來,看完這篇童話之後,為不僅對於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幫助了我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更為我拓展了更加廣闊的閱讀空間,因為經典是沒有年齡之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