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視角下的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研討會在杭州圓滿召開

2020-12-10 中國網教育

11 月 14 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護航計劃」、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聯合牛津大學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共同發起的 「中國文化·世界表達——思政教育創新視角下的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研討會(第三期)」 在浙江外國語學院順利召開。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任學寶,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長滕梅芳,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劉懿,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總編輯孫赫男,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輝以及江浙地區二十餘所中小學校英語教研團隊參與本次研討會,深度探討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踐的方向和方法

會議伊始,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任學寶、明師國際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謝文輝致開幕詞。

任學寶主任指出,新世紀的到來,和平、發展與共存成為人類共同的命運追求,國際理解教育的作用更加突顯,各國均大力推行國際理解教育。 2010 年,我國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 「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推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2016 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其中 「責任擔當" 素養的基本要點之一即有「國際理解"。為此,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國際理解教育問題。

任老師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理解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目前,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至少存在三方面挑戰:一,堅定中國文化自信的問題;二,思政教育視角下國際理解教育的有效性問題;三,「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 的問題。

基於這三方面的挑戰,任學寶主任對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提出了三方面建議:著力建設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理論體系,對國際理解教育,我們既要從全球角度,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國際理解教育理念和政策;也要從他國角度,了解他國國際理解教育的經驗;更要立足本省文化經濟發展狀況來探討國際理解教育問題。著力構建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評價體系,構建國際理解教育內容體系時不僅要著眼於理解世界,也要讓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不僅要重視中國文化的縱向傳承,也要加強中國文化的橫向傳播,讓我國的成功經驗為他國提供借鑑和參考。著力打造有國際理解素養的師資隊伍,我們需要轉變觀念,從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角度加強對教師國際理解素養培養的研究,借鑑國外經驗,積極探索培養本省教師國際理解素養的有效措施,推進教師教育改革。

謝文輝院長認為,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的目標包括四個層面:本民族文化認同、人類基本價值觀、正確認識國際問題,以及做合格的全球公民。而要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必須從國家戰略人才培養層面、課程改革層面、思政層面構建新時期的國際理解課程,培養愛家鄉、知中國、看世界,具備全球視野和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少年。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目標和方向,明師推出《牛津英語話中國》和《中國風——英語分級閱讀》這樣以中華文化為主題的英文讀物,真正貫徹英語教學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新時期歷史使命。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護航計劃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輝

一、時代賦予教育新使命 新時代背景下國際理解力培養路徑的探索

浙江省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長滕梅芳做 「新時代背景下青少年國際理解能力培養路徑探索」 主題報告。她表示,國際理解教育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新使命,學校和教師在課程建設和教學之中,應當幫助學生儘可能全面了解世界豐富多元的文化,培養學生平等、開放、客觀、尊重、寬容等積極的國際理解態度和全球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滕梅芳院長指出,當前中小學的國際理解教育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包括教師的國際理解素養比較欠缺、學習資源開發不足,具有明顯的知識化傾向、國際理解教育流於形式,難以深入等。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國際理解教育的本質,持續強調國際理解教育 「尊重、公正與共生」 的價值理念。


滕梅芳院長認為,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路徑主要有二:一是探索多元途徑,全面推進國際理解教育落地生根,從校園環境、課堂研究、主題活動等多個層面推動國際理解教育的實施;二是聚合優質資源,保障國際理解教育可持續發展,從師資隊伍、教育資源、教學質量等多個角度提升教師對國際理解教育的理解。

二、理念指導實踐 成果分享:本土文化與中小學英語拓展閱讀

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劉懿做 「浙江本土文化中小學英語拓展閱讀課程研究」 主題講座。從去年到今年,劉教授的團隊在持續進行教育部的協同創新項目,在此次研討會上,劉教授針對這一項目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劉懿教授指出,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要求中國文化走出去,弘揚中華文明是年輕一代學子的使命。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建立平臺,保障中華文化能夠在世界範圍進行傳播;第二需要培養人才,讓學生有能力完成中華文化的世界表達,而這就離不開本土化課程的建設。

浙江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劉懿

目前劉教授團隊正在進行的項目,就是專注於本土文化進入英語課堂的課程開發,以複合式閱讀為原則,以大數據作為輔助,線上線下形式共同開展,課內外資源同步整合,保障同時提升學生的低階、高階思維。

三、《牛津英語話中國》 案例分享: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英語課堂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總編輯孫赫男基於《牛津英語話中國》的編寫與教學理念,分享了 「優秀傳統文化走進英語課堂」 的案例。孫赫男老師以《牛津英語話中國》為案例,圍繞 「叢書內容、編寫五大原則、產品特色、配套產品」 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幫助教師解決英語課堂融入中國元素的實際問題。

《牛津英語話中國》系列叢書

《牛津英語話中國》系列圖書包含 18 本聽說教程、90 本配套讀物,一共分為 9 個級別,涵蓋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圖書以龍侃侃和鳳閃閃的旅途為主線,介紹中國文化及各地特色,主題涉及交朋結友、興趣交流、自然探索、學校探究、工作技能等。

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總編輯孫赫男

關於產品特色,孫老師著重強調《牛津英語話中國》所有故事都以中國文化為背景,在情節發展中不斷融入文化現象和經典人物。為了幫助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實踐,圖書還配套了專業的課件和教案,為老師提供了詳盡的教學思路。

當提及書中的兩位主角時,孫老師這樣說:「龍侃侃和鳳閃閃,象徵著侃侃而談、閃閃發光。其實大家不難發現,英語的發音一定是在你最輕鬆的時候最標準,因此我希望孩子們都可以侃侃而談,閃閃發光,不僅能向世界介紹中華文化,更是帶著文化自信去談。」

四、二十餘所學校圓桌論道 「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促進英語學科育人」

研討會上,來自江浙地區二十餘所學校的校長及英語教研組代表圍繞 「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促進英語學科育人」 進行了圓桌座談,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區總編輯孫赫男老師主持座談會。

針對新時期英語學科育人與學生文化品格之間的聯繫、英語學科育人的實踐與反思這一話題,本次參會的二十餘所學校暢所欲言,並展示了本校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課堂滲透的現狀。

杭州市上城區英語教研員杜潔老師表示:「作為中國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是英語學習最重要的價值之一。而我們的教材其實對於中國文化的內容依然比較缺失,因此,把本土文化紮根進英語課堂意義重大。」

杭州市上城區英語教研員杜潔老師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楊興紅老師以 The Master of Emotions 的主題課為例,闡述了她以思維金字塔激活學生思維的過程,她指出:「只有以生活為起點,才能真正提升學生對課程的感知,達成英語學科育人的目的。」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楊興紅老師

杭州採荷第一小學王紅校長介紹:「我校在國際理解教育方面,從課程角度開展了許多嘗試,比如三年級起始的英文 rap 課程,目的在於改變孩子啞巴英語的現狀。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竹笛、剪紙、劍舞等多種形式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在了校園實踐之中,這種對於中國文化的滲透也同樣應當在英語課堂中推廣。」

杭州採荷第一小學王紅校長

杭州市錢塘新區義蓬第三小學陳千梯校長表示:「語言的核心在於思維,多學習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多學習一方文化、一種思維方式。將英語教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我們深化英語學習、深化文化理解的一大優勢。」

杭州市錢塘新區義蓬第三小學陳千梯校長

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李賢豔校長介紹:「本學期,我們在嘗試推進校園英語藝術節的開展。錢塘英語藝術節至今已舉辦了 23 屆,但往往以學生個人和集體的成果展示為主,如今我們想要嘗試推進班級項目化學習,讓學生真正擁有 『愛家鄉、知中國、看世界』 的情懷。」

杭州市錢塘外語學校李賢豔校長

五、引領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創意展評活動於浙江啟航

本次研討會舉辦了 「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創意主題作品展評活動浙江省授牌及啟動儀式

「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創意主題作品展評活動由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主辦,明師教育研究院承辦,旨在讓中國的青少年用跨文化視角、國際視野和世界思維全面介紹中國,引領中國文化 「走出去」,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世界打開了解中國的美麗窗口。

「中國風」 活動自 6 月底啟動以來,已經有來自全國 20 多個地市學校和相關機構參與到活動中。此次研討會上,謝文輝院長、孫赫男老師為浙江省陽光教育基金會青藍計劃基金管委會主任汪妙老師、《牛津英語話中國》及中國風活動浙江總負責人龔志老師頒發聘書與授牌,「中國風」 全國中小學生創意主題作品展評活動在浙江省正式啟航。


「中國風」 浙江省啟動儀式

六、引領示範樹標杆 授牌儀式隆重舉行

本次研討會為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國際理解新課程實驗校」 舉辦了授牌儀式。

謝文輝院長與滕梅芳院長為杭州錢塘新區義蓬第三小學、文思小學、杭州市錢塘外語實驗學校、杭州市朝暉實驗小學、杭州勝利實驗小學、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杭州市翠園中學教育集團、杭州市採荷第一小學等頒發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國際理解新課程實驗校」 授牌。

「中國文化 世界表達——國際理解新課程實驗校」 授牌儀式

本次研討會為江浙地區的英語教研團隊搭建了專業引領、交流探討、共同成長、實現價值與成果輸出的平臺,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傳承和傳播提供了諸多看法和建議,為新時期國際理解教育的深入發展開拓了道路。

第三期研討會已經結束,但 「思政教育創新視角下的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 探討並未止歇!2020 年 11 - 12 月,中小學校英語教研共同體座談會將會繼續進行,邀請多位英語教育專家、一線名師圍繞 「國際理解教育」 和 「優秀傳統文化進英語課堂」 多維度共同探究,促進新時代教育改革新發展。

相關焦點

  • 江蘇大學召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教學設計研討會
    江蘇大學召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教學設計研討會 2018-03-2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在昆明圓滿落幕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 12月19日—20日,由新華網主辦,昆明理工大學與北京紅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全國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在昆明圓滿落幕。本次研討會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幫助教師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充分發揮教師作為課程思政建設「主力軍」的作用,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助力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此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200多位教師參會。  雲南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盧明、昆明理工大學副校長束洪春、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內容總監商亮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中國教育學會2016國際藝術教育高端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杭州12月3日電 (趙倩)今天,由中國教育學會和世界藝術教育聯盟主辦,浙江音樂學院和易平臺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教育學會共同協辦的「2016國際藝術教育高端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 思政鑄魂,課程育人 惠濟區舉行2019年中小學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
    惠濟區教體局舉行2019年中小學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參會人員認真觀看思政課展示為貫徹落實年初鄭州市德育建設工作會和市教育大會精神,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斷創新,9月26日上午,惠濟區教體局在惠濟區迎賓路小學舉行中小學思政課程建設研討會。
  • 抓好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開封高中召開思政課研討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學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艱巨責任和重要使命。落實立德樹人,開封高中9月3日下午在會議室召開思政課研討會。校長顧伯宇、副校長喬國穎、李振華,學生處主任苗森、師訓處主任毛廣文和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由學生處主任苗森主持。
  • 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 先行 吉利學院召開思政專題培訓與研討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了全面落實目標,吉利學院改革部組織該校各學院教師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參加了「北京聯合大學課程思政實戰經驗分享」線上培訓專題會。博雅學院思政教研室開展課程思政研討會商學院吉利學院商學院組織全體教師參加課程思政專題學習會,並進行分組討論。
  • 物理科學學院首屆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順利召開
    新聞網訊 12月3日上午,物理科學學院召開首屆一流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山東大學線上線下融合的國家一流課程《醫用物理》負責人劉鳳芹教授、聊城大學線下國家一流課程《光學》負責人王文軍教授、教育部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王霞教授、山東物理學會秘書長張承琚教授、山東科技大學教學督導委員會課程思政負責人張魯殷教授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學院院長滕冰教授主持,學院全體教師參加會議。
  • 理大新聞 | 多維視角下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及漢碩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12月26日,由雲南大學和我校聯合主辦的多維視角下的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及漢碩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研討會在古城校區召開,來自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滇西科技師範學院、紅河學院、昆明學院、玉溪師範學院、雲南開放大學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商漢語國際教育研究及漢碩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 外國語學院召開研究生公共外語教研室課程思政研討會
    12月29日,外國語學院召開研究生公共外語教研室的課程思政研討會,各專業老師代表出席本次會議,另有部分老師通過網絡形式積極參與了會議。在會上,各位老師對課程思政建設表達了自己的認識、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本次研討會由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劉輝老師主持。研討會分為三部分,分別為英語、法語及德語課程思政匯報。
  • ...比較文明視域下的價值觀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比較文明理論研究所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承辦的「文明交流互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建構:比較文明視域下的價值觀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逸夫會堂第一會議室舉行。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的外籍專家和國內50多名學者參加了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 東北大學召開課程思政培訓研討會(第一期)
    東北大學在主樓822室召開課程思政培訓研討會(第一期),學校黨委副書記張國臣出席會議。東北大學100門課程思政校級示範課程、60門課程思政校級培育課程授課教師和10個課程思政校級示範專業、5個課程思政校級培育專業負責人參加會議。學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有關負責人主持會議。
  • 南充市營山縣中小學英語信息化教改奇速英語教學研討會圓滿舉行
    2020年1月8日,南充市營山縣中小學英語信息化教改奇速英語教學研討會在營山縣化育中學西城校區學術廳圓滿舉行!為提升營山縣英語教師教學理念,英語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改善全縣學生學英語難的困境,南充市營山縣教育科技和體育局特邀成都奇速英語蔡章兵教授召開「2020ICT環境下中小學英語高效學習法及雙師課堂研討會」。營山縣教育局相關領導、教師進修學校訓研員、縣教研室英語教研員、各中小學(含高完中)英語學科教研組長及各中小學(含高完中)英語教師出席了本次會議。
  • 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新網8月25日電 近日,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他指出,開展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究,是在過去20年周南照教授帶領的教師專業標準研究團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的深化研究,特別是要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徑。在此次應對新冠疫情「大考」中,中國近2億中小學生和1000多萬教師共同進行了一場全世界範圍內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實踐。
  • 他們在這裡召開了中小學在線教育專題研討會
    近日,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熊建輝開展中小學在線教育教師標準開發與素養提升專題研究,是在過去20年周南照教授帶領的教師專業標準研究團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的深化研究,特別是要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徑。
  • 響腸中心學校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教育信息-嶽西縣響腸鎮人民政府...
    10月10日,響腸中心學校召開了德育工作研討會。參與研討會的有中小學幼兒園負責人、黨團少先隊負責人、中小學教導主任、班主任及教師代表,響腸教育總支書記、中心學校校長方綱要主持會議。首先,總支副書記夏甲東帶領與會人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副校長徐觀兵帶領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
  • 「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央廣網杭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李佳 通訊員高瓊)12月19-20日,「當代美學的論爭與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浙江社科界學術年會分論壇在杭州成功舉辦。本次國際學術論壇結合了線上直播,為中國、美國、英國等多國研究者提供了共同探討當代藝術與美學議題的平臺。
  • 「第一屆東亞日本學研究國際研討會」在魯東大學圓滿召開
    」在魯東大學順利召開。本屆大會由魯東大學東北亞研究院與東亞日本學研究學會主辦,由明治大學大學院教養設計研究科、新瀉縣立大學、韓國日語日文學會、朝鮮族研究學會協辦,並得到魯東大學文學院、魯東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與魯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大力支持與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卡西歐(中國)貿易有限公司的熱情贊助。
  • 羅湖區召開中小學STEAM教育應用推進研討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馬海軍12月4日,羅湖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召開中小學STEAM教育應用推進研討會,全區200多位中小學校領導和STEAM教學骨幹參加研討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林加科普獎」獲得者、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終身榮譽獎」獲得者李象益教授向研討會發來賀電。會議由羅湖區教科院李富貴博士主持。羅湖區教科院副院長何亞力講話。
  • 陝西國際教育發展研討會在西安翻譯學院召開
    由陝西省教育廳主辦,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西安翻譯學院承辦的陝西國際教育發展研討會在西安翻譯學院召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永吉,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永利,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寶平等領導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蘭溪中小學創新思政教育 在孩子心中種下真善美
    4月12日,蘭溪中小學首批覆課前一天,上午9時的「開學第一課」網絡思政教育活動上,8萬餘名學子收到了蘭溪籍女將軍陳薇的來信。信中,她與大家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心得,勉勵家鄉的學弟學妹們要勇於追夢、敢於擔當,成長成才、報效祖國。用一堂思政課作為新學期的開始,在蘭溪已是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