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福州方言的父親和兒子是什麼意思?福州話為何漸漸從都市消失,邊緣化了?

2021-03-01 鄉愁裡的福州

圖片:綠音

如今人們很少說方言了,因為普通話的普及和高考必考英語的緣故,從70後開始就基本學說普通話,到90後為考試都學英語了,方言被使用的機會少了,加上英文的考試更是加重了方言的消失。

福州話也是如此,但有人說,為何粵語不會受這些影響?粵語使用的地區比較廣,而且很多廣東人移民在國外,沒有講普通話,而且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語和便利性,必須經常使用自己的方言。加上香港、廣東經濟發達,來做生意的人必須使用粵語,尤其在香港。因此,經濟發達原因也是促成粵語被更加廣泛學習和使用的一大因素。這就和英語一樣,我們為何學習和使用英語,也是美國經濟發達,我們需要和他們做貿易,不得不學習英語。

明中葉始,泉州的市舶司遷移到福州,後由於抗倭原因,全國對外港口一律閉關,只保留福州和琉球進行朝貢貿易。為此,想購買中國產品的外國商人都不得不去琉球購買,令琉球一度成為「萬國津梁」。這情況有點類似上世紀的香港。經濟發達對方言傳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圖片:綠音

因此,明中葉到清初期間,福州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口。為了做生意,來福州貿易的琉球商人都不得不學習福州話。為此,福州夫子還專門為這些琉球留學生編寫了一本福州官話的教材。這說明,語言的保留和傳播的實用性非常關鍵,離開經濟,除非是封閉式的生活,否則它的變化、發展都是必然的。美國的福州人講的福州話、東南亞福州人講的福州話、日本福州人講的福州話,都不一樣了,因為入鄉隨俗,日常用詞發生了變化,把當地語言也改變為福州話,福州人去了這些國家,聽不懂當地福州人的福州話了。

那麼,福州語是何時開始形成的呢?我沒有研究過,但我相信,即使都在福州,不同時代的福州話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常用詞語,它的形成、含義都可能發生變化。

比如父親、兒子這兩個詞彙。父親寫作郎罷,兒子寫作囝。為何這樣寫法?它可能是方言的音譯,但如何音譯都不會影響這個詞彙的形成來歷。

根據《全閩詩話》中唐、五代記載如下:

囝生閩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致金滿屋。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

神道無知。

彼受其福。

郎罷別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囝別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乃至黃泉,不得在郎罷前。

這首詩說明,父親、兒子的名稱形成和父親狠心送兒子入宮當太監有關。因此父親是郎罷(與郎辭別),囝(兒子入宮如囚)事實是否如此,也許當時有這樣一種情況。因為五代以前,福建人確實生存困難,送子入宮的歷史記錄並不少見。

清朝時的詩文編選比現在文章編選難多了,也更嚴謹,尤其作者鄭方坤是一個文人縣令。民國的學者郭紹虞對清代詩話的評價很高,說「一到清代,由於受當時學風的影響,遂使清詩話的特點,更重在系統性、專門性和正確性,比以前各時代的詩話,可說更廣更深,而成就也更高。」而且鄭方坤的學術貢獻也很大,所選詩文也經過多方考證的結果。

鄭方坤出版這本書後,該書又經過多次校對。如果書中記載有誤,當今文史專家和編輯會在書中說明,不會允許這樣一本重要書籍胡說八道吧。因此,《全閩詩話》記錄的對父親、兒子的方言故事,權且當作一個說法,否則古人不會這樣寫和傳播。再者,語言是發展變化的,也許唐、五代時的父親、兒子讀音並非和現在一樣呢?後來,本地情況發生變化,讀音、含義也變化了,於是又產生了另外一種說法,這都有可能。

無論如何,明朝,福建人依舊習慣送子入宮的做法,來福州掌管福建市舶府的大太監高寀曾欺騙閩地百姓要徵一千童子入宮,只因聽信道士所言,吃童子腦髓可恢復做男人。結果一千童子喪命。

明清時期流傳到琉球的福州方言其實和今天也有不同。就是福州本地區,各個縣區的福州方言也不大一樣。一個詞彙在不同地區,讀音和意思更是千差萬別。因此,《全閩詩話》的記錄可當作早期父親、兒子詞彙的一個含義吧。至今,福州人罵孩子時,還用咒語如死囝、甕囝(指把孩子裝入甕中)。這些詛咒的話與囝字的來歷都有關係。

我沒有研究方言,只是提供一本可靠的文獻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講述福州對外貿易文化交流史,重點介紹福州的琉球遺蹟(河口人文風景)、探討明清的中日琉關係。述說倉山人文歷史故事,全景式活畫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態圖像,反映福州悠久燦爛的海絲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倉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現了倉山的舊日風情。《瓊花點絳馬廠街》:述說馬廠街的園廬故事、錯綜複雜的家族往事。

相關焦點

  • 福州,我有一句方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福州話歷史悠久且來源豐富最早可追溯至魏、晉之前堪稱古漢語的「活化石」福州話福州話,屬於閩東方言,是漢語的八大方言之一,是舊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語,也通行於寧德市和南平、三明的部分地區,甚至東南亞的一些地方。福州方言是多來源的,以語詞豐富、語體多樣、語流音變複雜而著稱,使許多研究古漢語的專家為之神往。
  • 【歷史】福建方言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易中天在談起福建方言時曾經寫道:「如果說贛語像刀,客家話像圈子,那麼閩語就像是石頭,而且是活化石。  閩南語:福建方言極具代表性的精髓  的確,以福建方言中極具代表性的閩南語為例,它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精髓,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語音、詞彙,而且它曾經還是唐朝通用的官方語言,這是國內外語言學者普遍認同的觀點。  閩南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發音卻是不爭的事實。
  • ​拼音裡的53 213等是什麼意思--福州話聲調簡介
    在前幾期《閩語入門》的課文下方,有讀者提問說:福州話拼音旁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這期我們專門來講解一下。
  • 對福州方言的挽救措施是否太晚-福州發校園傳承福州方言的通知
    早上打開手機上網偶然看到福州市教育局發布的這個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傳承福州方言的通知。福州方言語意簡潔幽默,表達簡單明了,還有很多諺語呢語,對於土生土長的福州人來說用福州話侃大山妙趣橫生,簡直是種享受。可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說福州話的人已經在逐年減少,說福州話的場景和範圍也在縮小。現在城裡的小孩已經都不會說福州話了,甚至還很排斥福州話。記得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當時學校裡的老師用各種各樣的辦法禁止我們說福州話,誰說福州話就要受罰。有一些家長也不讓孩子說福州話,最極端的甚至認為小孩說福州話會學壞。
  • 福州話「家」的發音是「厝裡」,厝在古漢語好像就是家的意思,福州...
    X 福州話「家」的發音是「厝裡」,厝在古漢語好像就是家的意思,福州話屬於官話嗎?
  • 福州話即將消亡!100個人裡只有13人能說好家鄉話,人數全國倒數...
    似乎現在的年輕人漸漸忘卻了自己的家鄉話而最近的一張圖深深的刺痛到我《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現在的社會,說普通話是理所當然,說外語變成時尚潮流,而那些記憶中的家鄉話漸漸被遺棄。當開口說都變成一種奢望,那福州話離「消亡」也不遠了。
  • 孫楠秀大連話版《你快回來》 閻維文學福州方言
    在本周就有一位「福州話推廣小大使」帶著家鄉的方言童謠來到《歌聲的翅膀》的舞臺,在引得孫楠祭出了大連話版《你快回來》的「綜藝首秀」之餘,還讓閻維文「眉飛色舞」地學起了「福普」!­  林欣鍇­  孫楠唱歌­  閻維文­  在本周,《歌聲的翅膀》舞臺上將迎來一位可愛的「福州話推廣小大使」,這位名叫林欣楷的小朋友不僅對家鄉福州的美食如數家珍,對福州方言也是情有獨鍾。
  • 馬祖小朋友個個得學福州話--世界母語日
    陳高志博士2017年4月6月在臺文化部門舉辦的「語言發展法之研究與規劃」公聽會上發言稱,目前馬祖方言是非常弱勢的方言之一,很多人不知道馬祖的母語是福州方言。「國語(普通話)」已經在馬祖普及,福州話在本島又幾乎沒有使用空間的語言,馬祖小朋友學習福州話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 土地與神祇︱福州:都市神誕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試圖思考一個問題:民間信俗為何沒有在現代化浪潮的衝擊中消失?在福州市區的走訪,使我們得以觀察都市中的民間信俗形態。在這裡,即便於城市化的夾縫中變形變異,民間信俗仍有其適應力和生命力。福建民間信仰之繁盛名聲在外,全省約有五萬多座廟宇,兩萬座祠堂。
  • 首批福州方言傳承學校!
    為推動福州方言在學校的傳承,進一步弘揚閩都優秀傳統文化,今天,福州舉行福州方言傳承學校授牌儀式暨經驗交流會,全市共有32所學校成為福州市首批福州方言傳承學校。 ,校本教材《禮樂伴我成長》將方言童謠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課程;✔閩江師專附屬實驗小學從2016年開始開設福州方言相關課程,通過閩劇進校園、福州民謠和福州民俗進課堂的形式傳承福州方言。
  • 明年起閩南語話可以考級 各地採取措施保護方言
    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將在明年開考。作為地方方言,閩南話為何會被納入官方考試?考官選拔如何進行?  據了解,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考官選拔目前已在進行,報名者達240餘人,主要來自教育、文化、廣電系統。完成培訓後,他們要先進行等級測試,成績90分及以上者才有資格成為考官。有關負責人表示,240多人中未來能成為考官的不足百人,淘汰率將超過五成。
  • 福州「南后街」,福州文化縮影,獨具特色,一起來感受一下
    在古代,統治者實行坊市制度來管理城市,坊是最普遍的一個編民制行政組織,特別是指人居住的地方,胡同作為坊的一部分,指的是城中的胡同,坊市制從西周開始發芽了,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漸漸遠離了,但是,福州這個擁有2200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至今仍保存著坊篇民制的行政組織,唯一不同的是
  • 福州全方位推進方言進校園 鼓勵學生每天學會一句方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在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福州方言的傳承工作,從課程設置、校本教材、興趣小組、專家指導、家校合作等方面著手,全方位推動福州方言在學校的傳承。」這是福州市教育局近日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傳承福州方言的通知」所強調的內容。
  • 福州盒馬鮮生!福州這些消失的東西,你還記得幾樣?
    為何不選擇堅守?應該是虧得太厲害,而且短期內看不到回天的希望。在永輝和樸樸的線上線下密集覆蓋下,留給盒馬的蛋糕真的太少太少了。 當然,也有人說福州缺乏高端消費,也不盡然。定位高端的福州山姆會員店不是也活得有滋有味嗎?要知道全國山姆會員店沒剩幾家。問題還是出在盒馬自身。 期待有一天盒馬能整裝重新殺進福州。
  • 傳承福州方言,這32所學校教福州話!
    ❼ 閩江師專附屬實驗小學從2016年開始開設福州方言相關課程,通過閩劇進校園、福州民謠和福州民俗進課堂的形式傳承福州方言。雖然一批學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還存在福州方言的應用範圍和交際功能日趨萎縮,學習福州方言的社會氛圍和語言環境不夠濃厚,福州方言區的各縣市區的發音標準不統一,難以形成普及性的教材、系統性的教學內容,制約了福州方言的普及和發展。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著手。
  • 傳承福州話,每天學方言,福州市教育局制定傳承福州方言四項舉措
    8月26日下午,福州市教育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傳承福州方言的通知》。文件指出:福州方言維繫著十邑鄉親鄉情,傳承著閩都千年古韻,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文化價值。在綜合實踐活動及地方與學校課程(約佔小學生課時總量的16.8%)中,安排一定量的時間,開設福州方言校本課程,擴展學生有關福州方言背景的知識面。開發校本教材,鼓勵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及有方言師資力量的學校編寫福州方言校本課程,並在各縣(市)區、各校中推廣方言傳承的成果。二、培養興趣小組,拓展參與形式。
  • 閩南語是不是從福州話演變而來,看福建的移民史就知道了
    閩語指的是福建話,而福建話又分為福州話、閩南語、吳語等等。哪麼哪一種方言能代表福建話。小編認為福州話才是真正的福建話。福建這個名字,就是來自福州和建州(南平)各取一個字而得名。從這一點上看福州才是福建的正宗。福州話才是福建話。
  • 8歲福州娃以一曲福州童謠走紅 考倒多位歌星
    這個為福州爭光的娃娃瞬間成為網絡紅人。昨日,記者了解到,這個藝能娃娃來自福州教育學院第三附屬小學,叫林欣鍇,從小就喜歡音樂,6歲的時候開始跟隨他的表哥男高音歌唱演員王文濤學聲樂。昨日,記者與這個8歲福州娃的媽媽進行了對話。  福州娃考倒多位歌星  在近日某衛視播出的節目中,8歲的福州娃林欣鍇火了!他以一首福州話童謠《我唱艾沙嗎》給福州大大長臉。
  • 福州人,來猜謎!(下)
    碎講福州方言謎語 ▲視頻來源: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新編民謠
  • 福州獨有的冬至歌謠.故事,你都知道嗎?
    「米時」(福州方言:拔隆細)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乾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 在福州,冬至和拗九節一樣,也是「孝順節」。民間傳說,曾有一名男子上山砍柴,受傷後被母猩猩所救,被逼成親,後來還生了個兒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帶著兒子逃回山下。兒子哭鬧著要母親,因為母親喜歡吃糯米粉,便在冬至這天,把煮熟的米時(方言讀音為「細」)粘在門板上。母親尋著香味而來,母子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