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競速自動駕駛潛力幾何?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2021年,離生活越來越近的自動駕駛繼續急馳向前。2020年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先導應用示範工程,在部分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

去年底,包括特斯拉、蘋果和華為在內科技公司紛紛將企業目標鎖定在2021年。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第三代自動駕駛輔助將成標配……隨著政策助推,企業發力,5G、AI等科技力量進一步在自動駕駛領域落地,曾被業界預測的自動駕駛元年或正式來臨。

自動駕駛再迎利好

辭舊迎新之際,自動駕駛行業迎來了一波重磅利好。國家交通部運輸部近日發布了《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文件指出,到2025年,自動駕駛基礎理論研究取得積極進展,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車路協同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測試驗證取得重要突破;同時,出臺一批自動駕駛方面的基礎性、關鍵性標準,包括建成一批國家級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先導應用示範工程,在部分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落地。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關自動駕駛的政策密集出臺。僅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年尾,交通運輸部出臺《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讓2021年倍受期待。

車企目標紛紛鎖定2021

2020年12月30日,長城汽車召開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正式發布全新的咖啡智駕「331戰略」,即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場景功能覆蓋最多三個領先。2021年,長城汽車擬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能力自動駕駛、中國首個配置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具有NOH(高速自動領航輔助駕駛)能力的自動駕駛。2023年,長城汽車將實現L4級自動駕駛能力。就在此數天之前,第二屆「1024小鵬汽車智能日」 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何小鵬在活動中提到,2021年,第三代自動駕駛輔助將成行業標配。

除了這些新勢力,國內外科技企業也將自己的自動駕駛目標定在了2021年。

國外,特斯拉欲更上一層樓。去年12月,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布推文稱,該公司將在2021年初推出全自動駕駛(FSD)訂閱服務;籌謀已久的蘋果欲嶄露頭角。蘋果公司關鍵供應鏈日前表示,蘋果預計於2021年9月發表新車,比原先規劃至少提早兩年。

國內,華為是否造車一直倍受關注。華為在官微上曾宣布,華為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內核(含虛擬化機制)已獲得Safety領域最高等級功能安全認證(ISO 26262 ASIL D),這也是我國首個獲得ASIL D認證的作業系統內核。消息人士稱,華為公司正與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汽車廠商合作,計劃最早於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進入黃金十年

在新基建政策的驅動下,中國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快速發展,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至2030年將成為自動駕駛發展的「黃金十年」。

據德勤報告顯示,未來三到五年,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將迎來一輪高速推進,預計至2030年,中國運營的自動駕駛車輛將達到3000萬輛。麥肯錫認為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預計至 2030 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 5000 億美元。

現階段,L2+級自動駕駛的滲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同時L3級自動駕駛的落地也開始提速。例如,奧迪、本田、廣汽、威馬等車企都紛紛加速了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預計今年將有一大批L3級自動駕駛汽車來襲。

在日前閉幕的2021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自動駕駛再次被列為2021年12項重點工作之一,要求「持續健全自動駕駛技術和測試體系,組織開展自動駕駛、智能航運等先導應用示範」。

有專家介紹,目前,圍繞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通信企業等交叉合作,已湧現了一大批創新企業。

(文章來源:通信信息報)

相關焦點

  • 競速商業落地 自動駕駛賽程進入下半場
    目前,仿真測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如何?10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騰訊自動駕駛、中汽數據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自動駕駛仿真藍皮書》,詳細介紹了技術應用現狀及挑戰。 趨勢:未來或有99.9%測試利用仿真平臺 基於場景庫的仿真測試是解決自動駕駛路測數據匱乏的重要路線。
  • 自動駕駛技術大PK的背後透露出了什麼?
    事實上,這裡正在進行著一場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挑戰賽——i-VISAT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8月23日進行的自動駕駛創新應用挑戰賽,主要展示L3-L4級自動駕駛技術在城市道路實景的創新應用水平;?8月24日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挑戰賽,主要展示L2-L3級自動駕駛技術可商業化應用的技術水平,在限速條件下考核參賽車輛在簡單快速道路上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及效率。在這場挑戰賽中,最大的亮點是整車企業的參與,還有超過700萬元的獎金。
  • 偉世通推出DriveCore自動駕駛平臺,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
    DriveCore™作為第一個支持汽車製造商與第三方的開放合作,快速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技術平臺,將大大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DriveCoreTM 是業內首款開放協作的平臺,提供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先進開發軟體,促使自動駕駛系統的快速發展。」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汽車自動駕駛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生活中實際看到的不多,但是隨著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和深圳運行,大眾可以越來越多的接觸到自動駕駛。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
  • 自動駕駛普及後,酒類股票將大漲?關於自動駕駛,來聽聽行內人的 13...
    在經歷和見證了 2016-2017 一年多轟轟烈烈的新造車運動後,吳甘沙判斷 2021 年就能實現 L4 級別的無人駕駛是不現實的。人工智慧算法存在邊界,而自動駕駛要面對的現實是開放、動態的環境,不可能預測到所有的極端情況;算法也難以確保 100% 沒有缺陷,更何況自動駕駛是一套何其複雜的系統。
  • 汽車自動駕駛深度報告:自動駕駛提速,布局明日之星
    3 月 9 日,工信部在官網公示《汽車駕駛 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稿,該標準規定了汽車駕駛自動化系統的分級原則和技 術要求,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支撐。我們認為國內車企的 L3 級別量產車型有望在 2020-2021 年逐漸推出,政策驅動疊加產品推出,利好自動駕駛產業鏈。
  • 智能駕駛賽道不斷提速,我們找到了這些最具潛力的公司 | CCF-GAIR...
    在「AI+智駕」領域,雷鋒網找到了這三家最具成長潛力的優秀公司,他們深耕於不同領域,但都具備共同的特質:技術積澱深厚,落地執行迅速,在智能駕駛的產業化與商業化方面,遠遠領跑於行業。AI+智駕 最佳商用成長獎:酷哇機器人
  • 高精地圖導航 讓自動駕駛心中有譜
    高精度地圖對自動駕駛汽車定位、導航與控制,以及數據的實時更新,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自動駕駛走進現實的關鍵一環。禾多科技地圖及模擬器負責人戴震博士在SAE 2019大會報告中,解釋了高精度地圖對於自動駕駛的必要性,並結合禾多科技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方案,深度解析如何把高精度地圖應用於自動駕駛系統中,以及自動駕駛將怎樣助力高精度地圖實現商業化。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可以看到,處在自動駕駛大規模商用化落地前夜,在資本與行業的熱情之下,物流與自動駕駛平臺對於商業化、規模化落地的競速也在加劇。就在今年8月,主線科技與科技物流公司福佑卡車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稱未來雙方將發揮各自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優勢,實現自動駕駛系統與智能調度系統深度融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高速物流的落地。
  • 「自動駕駛」的未來之路
    「兩個黃鸝鳴翠柳,自動駕駛也能走。閒敲棋子落燈花,自動駕駛送到家。」隨著5G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2020年6月27日,滴滴聯合央視直播自動駕駛網約車試乘過程,並宣布向上海公眾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在北京帶隊幾名主播試乘,並全程直播,「感覺舒適安全,沒坐過癮!」
  • Momenta原創技術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高精度地圖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關鍵能力之一。Momenta為自動駕駛而生的「活」地圖,具有高精度、高更新度、低成本特點。系統基於視覺方案,結合深度學習的感知技術和視覺建圖定位技術(SLAM),僅使用消費級傳感器(攝像頭、GPS、IMU),即可實現自動化的高精地圖建圖,相對精度可達10cm級別。
  • 自動喚醒自動發車自動停站 全自動駕駛地鐵來了
    5號線是蘇州也是江蘇的第一條全自動駕駛軌交線路,計劃於2021年開通試運營,蘇州軌道交通集團為這條線採購了50列列車,每列均採用6輛B型車編組,總長119.88米,車寬2.88米。  5號線列車具有自動喚醒、自動自檢、自動發車、自動洗車、自動正線運行、自動停站、自動開關車門、自動折返、自動休眠和部分故障下自動恢復等功能。全自動駕駛的5號線列車和以往的地鐵列車有何不同呢?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據了解,目前RCONE已有500輛車完成裝配,計劃於2021年在上述地區完成部署,在大學校園、旅遊景區、商務園區、大型社區等場景展開商業化運營。安徽海博智能也是一家新入局的自動駕駛創企,該公司專注於礦區自動駕駛設備的研發與改裝,於2020年01月17日正式成立。8月底,海博智能與華為籤約合作,以共同推動露天礦用無人駕駛平臺的標準化和產業化。
  • 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如何使用高精地圖?
    高精度地圖被行業認定為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必選項。進入2019年,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高精度地圖正在從技術研發階段走向量產。當高精度地圖上車,使用者必須要了解的幾大問題是,高精度地圖如何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發揮作用?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又如何使用高精度地圖?
  • 為什麼說滴滴自動駕駛能成為中國的Waymo
    麥肯錫預測,至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行服務提供商部署的自動駕駛車輛將佔PKMT(乘客總裡程)的11%,私人擁有的自動駕駛車輛將佔2%。 競爭者們虎視眈眈的不僅僅是因為自動駕駛可以解放人類雙手,大幅度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安全性這麼簡單。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此前,Waymo(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專門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推出了一項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消費者可以使用一款名叫Lyft的手機應用進行預訂。自動駕駛汽車在鳳凰城的推出是整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關鍵轉折點。
  • Mobileye創始人詳解自動駕駛三大支柱:傳感/駕駛策略/地圖測繪
    rucednc2016 年,Mobileye 從輔助駕駛系統,開始真正邁向自動駕駛汽車。Mobileye的技術和谷歌有所不同,谷歌從 A 點到 B 點不需要司機,Mobileye 技術則是在行駛時用的。使用 Mobileye 系統的車輛,並不像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一樣智能,僅能夠處理在高速公路單行道的駕駛,加速或是按照信號燈進行停車。
  • SARTRE讓自動駕駛成為可能
    未來的道路駕駛可能是這樣的——車輛只需加入公路列車,單調乏味的道路駕駛就會由先進的科技代勞——開創性的歐洲研究項目SARTRE(安全環保的公路列車)蘊含的技術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放棄自動駕駛,Uber是第一個,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們不妨來看看車企這幾年立下的Flag:奔馳:在2020年投產L4級自動駕駛車型寶馬:在2021年實現L5級自動駕駛豐田:在2020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的商品化本田: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實用化福特:在2021年推出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沃爾沃:在2021年自動駕駛汽車上市非常遺憾,以上這些小目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