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商業落地 自動駕駛賽程進入下半場

2021-01-09 第一電動網

自動駕駛競賽進入下半場,推進商業化應用成為各企業發力的重點。根據美國蘭德公司的研究,自動駕駛算法想要達到人類駕駛員水平至少需要累計177億公裡的駕駛數據來完善算法。

如果配置一支100輛自動駕駛測試車的車隊,每天24小時不停歇路測,平均時速25英裡(40公裡)每小時來計算,需要500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目標裡程,期間所耗費的時間和成本無疑難以承受。

利用仿真技術進行測試,被認為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關鍵。目前,仿真測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如何?10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騰訊自動駕駛、中汽數據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自動駕駛仿真藍皮書》,詳細介紹了技術應用現狀及挑戰。

趨勢:未來或有99.9%測試利用仿真平臺

基於場景庫的仿真測試是解決自動駕駛路測數據匱乏的重要路線。仿真測試主要通過構建虛擬場景庫,實現自動駕駛感知、決策規劃、控制等算法的閉環仿真測試,滿足自動駕駛測試的要求。

場景庫是自動駕駛仿真測試的基礎,場景庫對現實世界的覆蓋率越高,仿真測試結果越真實。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不同階段對於場景庫的要求也不同,需要場景庫實現不同的測試功能。

在自動駕駛的開發流程中,純模型仿真—軟體在環仿真—半實物仿真—封閉場地道路測試—開放道路測試的開發流程是最經濟、高效的開發流程。

『Waymo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目前,自動駕駛仿真已經被行業廣泛接受。例如美國自動駕駛領軍企業Waymo旗下的仿真平臺Carcraft每天在虛擬道路上行駛約2000萬英裡,相當於在真實世界中行駛10年。截止2020年5月,Waymo已經模擬行駛了150億英裡,相比之下,去年6月的數據是100億英裡。

除Waymo外,通用旗下的Cruise、AutoX、小馬智行等國內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也在進行大量的仿真測試,以完善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仿真測試已經成為自動駕駛商用最重要的測試。

目前的數據來看,自動駕駛算法測試大約90%通過仿真平臺完成,9%在測試場完成,1%通過實際路測完成。隨著仿真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應用的普及,行業希望通過仿真平臺完成99.9%的測試量,封閉場地測試完成0.09%,最後0.01%到實路上去完成。這樣,自動駕駛汽車研發將達到更高效、經濟的狀態。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場景』

現狀:各賽道參與者積極布局

目前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參與主體主要包括:科技公司、車企、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仿真軟體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智能網聯測試示範區。由於每個市場主體在自動駕駛仿真方面的技術基礎不同,因此在推動自動駕駛仿真方面的研發及合作方式呈現不同模式。

科技公司在仿真方面起步相對較晚,在汽車功能探索方面經驗較少,但是具備大數據優勢,軟體開發能力強。

自動駕駛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對軟體的需求更大,科技公司進行仿真軟體的探索,目的是進入市場龐大的汽車行業,建立更大的數據平臺,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目前自動駕駛仿真科技公司主要包括騰訊、百度、華為、阿里等。

『科技公司自動駕駛仿真平臺對比』

微軟、英偉達及LG等國外科技公司主要針對自動駕駛仿真軟體進行研發,通過和產業鏈企業合作建立了自動駕駛研發生態體系,成為自動駕駛仿真的重要參與者。

對於整車企業來講,路測和仿真測試同步進行是最佳選擇,而自動駕駛汽車在真正實現落地之前,需經過眾多功能與安全測試,路測就是其中一環。由於路測效率較低,目前很多車企都傾向於選擇自動駕駛仿真測試與路測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落地前的測試工作。

『車企利用自動駕駛仿真軟體情況』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主要針對自身需求研發定製化仿真軟體,較少對外提供仿真服務,但藉助於充足的資金、人才集聚力及自身研發驅動力,在自動駕駛仿真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各領先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都有自身仿真測試軟體,如Waymo、Cruise、小馬智行、AutoX等。

仿真軟體企業可分為傳統仿真軟體企業、初創企業兩大類。傳統仿真軟體企業由於技術積累比較深厚,進入自動駕駛仿真具有先天優勢,而且合作夥伴較多,二次開發具有優勢。初創企業由於起步晚,技術積累較弱,國內企業和國外的差距較大,但依靠雄厚的資金和人才集聚力,創業公司在自動駕駛仿真軟體研發方面有望迅速崛起。

高校及科研機構主要應用自動駕駛仿真軟體進行前瞻性、基礎性研究,但很難形成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國內從事自動駕駛仿真研究的高校及科研機構主要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大學、長安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

『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

智能網聯測試示範區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目前全國有10餘家國家級和數家省級智能網聯測試示範區,主要通過對5G、V2X車路協同、模擬仿真、車聯網等新技術的部署和應用,為自動駕駛、網聯通信供應商等提供系統測試服務,推動汽車、信息通信、道路設施等內容的綜合標準體系的建立。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仿真測試工作,已有企業和智能網聯示範區開展了路測與虛擬仿真相結合的測試。

挑戰:測試評價體系缺乏規範

目前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形成了科技公司、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仿真軟體企業為主的上遊仿真軟體提供商,以車企、自動駕駛測試機構為主的仿真軟體下遊應用商。從產業鏈角度分析,目前自動駕駛仿真測試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方面,仿真場景庫建設與合作機制有待完善。

場景庫建設效率低、費用高。目前場景庫建設還需要依靠大量人工進行採集、標註,然後進行場景分析挖掘、測試驗證,整個流程效率低、成本高,目前全球每年人工標註成本在10億美元量級。

『國內共建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場景庫仍需克服各項困難』

場景庫規模不夠大,多樣性、覆蓋性、可擴展性不強。現有場景庫不足以覆蓋常見交通場景,在有限的資源投入情況下,還不能有效覆蓋真實世界的多樣性。由於場景中不同要素的改變均可以擴展為不同的場景,目前場景擴展性還不足以滿足仿真測試的要求。

場景有效性有待提高。現有場景是按實時數據採集,無法滿足自動駕駛場景動態變化的要求。在場景中,人、車、路、行駛環境等動態和靜態要素耦合,一個要素的變化將引起其他要素的改變,而且不同交通參與者均有自己的行為邏輯。例如改變車輛行為和軌跡,周邊車輛和行人的行為也將隨之改變。

場景數據的採集格式和存儲問題。現有的測試場景採集,是基於不同的車輛和傳感器配置,無法適用於各類車型及技術路線的研發與測試,高精度地圖的格式也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場景庫的數據格式如系統架構、數據接口、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統一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測試場景中的測試真值及評估體系。測試場景數據採集需考慮採集要求、採集方法、數據預處理、數據傳輸存儲、採集數量、採集精度、時間同步性、採集範圍、採集完整性等各方面的因素,任何一個因素的欠缺都將導致場景的真實性及有效性。而且針對不同場景下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測評指標體系尚不完善。

場景庫建立缺乏合作,資源重複性投入大。目前單一企業很難完成覆蓋所有場景的場景庫建設。當下各企業場景庫建設都是各自為戰,導致資源重複性投入,企業之間缺乏場景庫建設合作。尤其是自然駕駛場景、標準法規場景等共性場景可以通過合作共建,實現使用共享,目前這方面的合作還很少。

『騰訊TAD Sim部分場景展示』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仿真測試評價體系缺乏規範。

在自動駕駛仿真測試方面,由於不同仿真軟體系統架構及場景庫構建方法的不同,導致很難建立統一規範的仿真測試評價體系。目前國內仿真評價體系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從駕駛安全性、舒適性、交通協調性、標準匹配性等方面評價自動駕駛車輛仿真測試結果,對於仿真軟體自身的評價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如仿真軟體場景真實度、場景覆蓋度、仿真效率等。

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智能化產品,未來需要應用深度學習算法使汽車具備自我學習能力,如道路障礙物的複述重現能力、場景的泛化遷移能力,因此自我學習進化性也是自動駕駛汽車的評價指標,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學習進化性還缺乏相應的評價規範。

總結:

自動駕駛技術演化有兩條路線,分別是由L2級到L3級和L4級到L5級,前者是車企的普通走的路線,後者往往是科技公司的選擇,兩者的主要代表分別是特斯拉和Waymo。今年以來,多家企業表示,已具備L3級自動駕駛車輛量產能力;科技企業也紛紛展開Robotaxi的商業化運營測試。可以看出,各股競爭勢力都在試圖搶先落地應用自動駕駛技術。誰能在競賽中拔得頭籌?成本和效率無疑是最關鍵因素,仿真測試的成熟應用或將成為關鍵。

來源:汽車之家

作者:肖瑩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12922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之家,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並不代表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環宇智行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商業落地
    2018年自動駕駛在中國依然火熱。政策持續扶持,各個城市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科技公司與汽車企業強強聯手,自動駕駛技術蓬勃發展。相對於自動駕駛乘用車,物流、運輸行業對自動駕駛商用車的需求更加迫切,或許卡車運輸行業將更快實現自動駕駛商業落地。
  • 參賽者的商業故事:自動駕駛落地已到臨界點,這些領跑者一步步走到...
    如果說2016是自動駕駛的投資元年,2017是「PR」元年。那麼,2018年則是落地元年。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目前國內市場,包括主流主機廠、著名零部件,以及科技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都有自動技術商業量產的規劃。由此可見,自動駕駛落地與商業化時代已拉開帷幕。那在自動駕駛層面,企業所展現的酷炫科技體驗下其技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呢?
  • Momenta原創技術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此次攜手,雙方將共同推進豐田的自動化地圖平臺(AMP)在中國的商業落地,以更好地為中國用戶服務。高精度地圖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關鍵能力之一。Momenta為自動駕駛而生的「活」地圖,具有高精度、高更新度、低成本特點。
  • 2021競速自動駕駛潛力幾何?
    業內人士認為,2021年第三代自動駕駛輔助將成標配……隨著政策助推,企業發力,5G、AI等科技力量進一步在自動駕駛領域落地,曾被業界預測的自動駕駛元年或正式來臨。自動駕駛再迎利好辭舊迎新之際,自動駕駛行業迎來了一波重磅利好。國家交通部運輸部近日發布了《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
  • 百度獲準無人化路測 自動駕駛進入新階段?
    圖為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運營的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 李唐寧/攝自動駕駛技術走向廣泛應用的下半場已然開啟。除了傳統車企,科技「大廠」和新能源汽車後起之秀們也紛紛壓下重注。不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我國自動駕駛技術處於由輔助駕駛向無人駕駛進化的新階段,自動駕駛真正的商業化應用還需行業充分協作。
  • 【E透視】賀仁龍:自動駕駛進入成熟期需十年以上
    Gartner發布的2019年度新科技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與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相關的典型技術類別處於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Level4自動駕駛已走出期望膨脹期,工程和商業的成熟度進入緩慢攀升階段,距離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根據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一個港口智慧物流全方位產業合作平臺,結合全球捷運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和主線科技智能駕駛運輸系統,共同推進港口智慧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實踐。這也就意味著,繼11月2日主線科技宣布向寧波舟山港完成交付13臺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訂單後,其商業落地探索進一步加速。
  • 百度AI開發者大會進入第三年 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即將落地長沙
    摘要 【百度AI開發者大會進入第三年 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即將落地長沙】百度AI開發者大會進入第三年,澆在頭上的冷水難擋李彥宏對AI產業的熱情。大會當天,百度與吉利、華為等多家業界龍頭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遠場語音交互晶片「鴻鵠」等多款新品。
  • 嬴徹黃剛Momenta曹旭東、文遠知行韓旭,激辯自動駕駛落地
    他們不僅是2019年中國自動駕駛落地的代表企業,也分別對應了貨運落地、RoboTaxi落地、特斯拉+Waymo落地等3種模式。於是所處位置不同、實踐判斷不同,最終對於自動駕駛真正如何落地,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
  •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亞馬遜首款無人駕駛車Zoox robotaxi完成研發
    打開APP 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 亞馬遜首款無人駕駛車Zoox robotaxi完成研發 新戰略機器人 發表於 2020-12-25 09:15:44
  • 酷哇的新商業故事:自動駕駛環衛變革引領者,進軍物流領域的攪局者|...
    作為一家自動駕駛的初創公司,酷哇正在走出一條「自動駕駛+垂直行業」的落地闖關之路,試圖探索出擁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商業模式,在自動駕駛的探索期內利用持續的商業化落地來推動技術的迭代。過去半年時間裡,為了更好地切入環衛的領域,酷哇持續發力自動駕駛環衛車的產品化,開發了雲腦系統,進行規劃化車隊運營作業。在一邊探索的同時,酷哇也在環衛領域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 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試乘火爆 專家判斷智能科技進入大眾感知階段
    這些都標誌著智能科技開始進入大眾感知階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則是從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落地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突破帶來的深遠影響,他認為:"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京的全面開放,
  • 加州首個自動駕駛商業部署新政出臺:公共利益和商業許可兼顧
    從國際的自動駕駛商用化發展來看,即便是加州作為美國自動駕駛測試政策先行者,長期為美國自動駕駛企業聚集度很高的區域,也並未允許科技公司使用這些車輛從商業服務中獲得利潤。2020年12月24日,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
  • 拼價格、搶落地訂單,2019年地圖廠商「圈地」自動駕駛
    如果說六年前的百度和高德地圖大戰,爭奪的是移動時代的流量入口,那麼時至今日,一場關於自動駕駛的新戰役正在地圖領域打響,大數據背後的商業模式變革和超百億的市場空間,使得這場新戰役更激烈也更長久。訂單密集落地「自動駕駛未來五到十年會逐漸量產和商業化,這個方向已經形成了行業共識。」四維圖新CEO程鵬表示。
  • 自動駕駛邁進量產新徵程,技術玩家如何打開落地新方式 | CCF-GAIR...
    隨著全球自動駕駛產業鏈整合日趨加強,靠一個Demo就宣稱落地的時代已經過去。在自身技術領先基礎上,打造全產業鏈的生態布局,成為自動駕駛真正規模化商業落地的決勝之機。以2021年底量產L3級自動駕駛卡車為階段目標,從研發進展的速度、到物流用戶的相繼籤約、以及聯動汽車產業鏈量產進程部署,嬴徹科技光速成長,與業界眾多力量,一起加速自動駕駛貨運的產業化落地。
  • 自動駕駛技術向前商業化還有多遠?
    自動駕駛產業鏈企業動作頻頻:百度阿波羅繼與南京達成智能交通戰略合作協議後,又與成都籤約,開展在自動駕駛計程車、車路協同等方面的落地應用合作;亞馬遜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推進其物流無人化發展戰略;滴滴出行在上海上線「未來出行」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再次加速
  • Drive.ai、Waymo率先商業化,智能駕駛加速進入衝擊階段
    繼Drive.ai和德克薩斯州阿靈頓市政府籤署了商業合約後,在日前舉行的2018全球智能駕駛峰會上,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王弢就《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與落地》進行演講並強調,「Drive.ai到2020年計劃拓展至15個城市,我們正與全球多個城市的當地政府和合作夥伴進行協商」。
  • 自動駕駛沒有寒冬,追求量產與落地的「漸進式」路線已成主旋律 |...
    現階段集中力量於平行感知、平行測試、平行學習,最終可實現平行智能。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落地發展而言。王飛躍的認知如下,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率先應用於一些特殊的場合。自動駕駛汽車落地發展依次為礦山、物流(包括碼頭)、市政、計程車、完全無人駕駛。平行駕駛技術為礦山、物流及一般場景的智能運營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平行駕駛是無人車上路的安全高效且智能途徑。
  • 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落地蘇州助力智慧出行
    新華網南京12月19日電(記者劉巍巍)由蘇州高鐵新城、T3出行、整車企業、科技公司等30餘家合作夥伴發起的自動駕駛生態運營聯盟——鰲頭聯盟(Auto-union)18日在蘇州市相城區成立。該聯盟將改寫自動駕駛領域單打獨鬥現狀,推動自動駕駛在蘇州實現規模商用,助力智慧出行。
  • 華為、騰訊、百度扎堆進入的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
    投稿來源:智能相對論提到自動駕駛的商業競爭,車聯網無疑是其中最為慘烈的一個領域,裡面充斥著各種巨頭博弈、屌絲逆襲的勵志故事。可是,自動駕駛賽道的複雜性遠遠不是檯面上所顯露出的那麼簡單。當自動駕駛進入到以Robotaxi為代表的公開道路測試階段時,如何提升測試效率、更加精進技術、加快落地速度,成為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