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智行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商業落地

2020-12-23 網易汽車

2018年自動駕駛在中國依然火熱。政策持續扶持,各個城市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科技公司與汽車企業強強聯手,自動駕駛技術蓬勃發展。相對於自動駕駛乘用車,物流、運輸行業對自動駕駛商用車的需求更加迫切,或許卡車運輸行業將更快實現自動駕駛商業落地。

2019年1月18日在上海臨港區,環宇智行的兩臺重卡實現網聯編隊自動駕駛首秀。在整個演示體驗路段,環宇智行的自動駕駛卡車依次完成了跟車起步、低速ACC、擁堵模式、高速ACC、自主超車、社會車輛cut-in後的AEB,兩車編隊行駛,單車自動駕駛等功能,整個行駛過程實現有人堅守但全程無接管,流暢且平穩;

環宇智行自動駕駛卡車上搭載自主研發的TITAN3域控制器,可以接入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主要傳感器,通過融合技術對前方幾百米範圍內的可視環境進行解讀分析,能夠實現卡車在幹線物流等開放場景和港內碼頭等半封閉場景下的自動駕駛。

截至2018年底,全球物流運輸市場總體規模為12.8萬億美元,預計將在未來十年間保持10%的複合年均增長率。而在當下電商橫行的中國,整體物流業佔GDP比重約為25%,也就是近4萬億美元,其中公路運輸佔75%。環宇智行將目標鎖定在「城際貨運」市場。物流公司運營成本最高的就是燃油和人力成本。實現完全取代司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階段自動駕駛能做的就是通過限定條件的卡車編隊來達到降低風阻節省油耗,提高駕駛安全性,降低司機工作強度的目的。由2名司機在高速公路上共同對兩輛卡車實現編隊測試,雖然這兩輛車具備基本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車與車之間互聯通訊,但仍需要駕駛員全程對其進行監控,這個自動駕駛重卡落地的第一步,周期大概會持續2-3年。然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以及相關產業配套的逐步形成,編隊後的車輛可以實現頭車有人駕駛,從車無人駕駛。在2025-2027年,在大部分高速公路場景以及特定的地理圍欄內完全脫離駕駛員,實現自動駕駛,前提是交通信號系統與所有車輛進行通訊,不過仍然受天氣等因素影響。預估在2030年左右,在前面幾個階段充分發展之後,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卡車將不再限於高速公路系統,在其他道路上也可以正常行駛,從裝貨到卸貨的全過程都沒有駕駛員參與。這是環宇智行經過充分分析所採用的一種自動駕駛卡車物流場景的「漸進式」演進路徑。

環宇智行預計,他們提供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可以為物流行業降低30%的成本。

這次上海臨港的測試演示中,環宇智行的的兩臺重型卡車,通過智能網聯繫統進行編隊,頭車引領,從車直接「複製」頭車動作並隨即做出同樣的行駛動作,如跟隨、轉彎、緊急停車等,在此過程中,從車的卡車司機完全可以解放雙手、雙腳,在有緊急情況提醒時在接管一下車輛,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和駕駛效率。

自動駕駛卡車能夠直接提高行駛安全性和經濟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和能源、人力成本的消耗,實現卡車運行過程中人、車、貨的綜合智能管理,最終滿足高效運輸的需求。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地方站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小馬智行眼中的自動駕駛仰望與現實
    2016年底,樓天城和彭軍聯合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希望用自動駕駛技術產生更多的價值。 四年過去,當下小馬智行已經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這是一家從上到下都甚少在公開場合接受採訪的公司。而另一方面,投資人的巨額投資加碼,讓外界對這家公司的技術落地與業務走向充滿好奇。
  • Waymo 聯手戴姆勒,打造冗餘系統,加速自動駕駛卡車落地
    如今看來,Waymo要將在自動駕駛乘用車上的那一套搬到自動駕駛卡車上來。事實上,在達成戰略合作之前,Waymo 和戴姆勒在卡車自動駕駛上一直採用的是單打獨鬥的方案。從2017年開始,Waymo開始在自動駕駛卡車方面進行發力。此前,Waymo 購買了一些 Peterbilt 重卡組了車隊,並對這些車輛進行了深度改裝。
  • 深度體驗中智行L4級自動駕駛
    沒錯,我體驗了一回自動駕駛。這次自動駕駛車輛由中智行提供,其並非傳統車企,而是專攻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家初創公司。今天我就來說說關於自動駕駛車的試乘體驗,以及為大家簡單講講自動駕駛離普通消費者的距離是否遙遠。
  • 自動駕駛邁進量產新徵程,技術玩家如何打開落地新方式 | CCF-GAIR...
    其中,備受關注的AI+智駕領域,智加科技、嬴徹科技、理工雷科、深蘭科技四大公司攬獲獎項。最佳壁壘成長獎——智加科技  成立於2016年的智加科技,是一家帶有矽谷基因的科技公司,瞄準高速幹線貨運物流,旨在推動「倉到倉」模式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落地,以重塑高速運輸 。
  • 參賽者的商業故事:自動駕駛落地已到臨界點,這些領跑者一步步走到...
    如果說2016是自動駕駛的投資元年,2017是「PR」元年。那麼,2018年則是落地元年。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目前國內市場,包括主流主機廠、著名零部件,以及科技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都有自動技術商業量產的規劃。由此可見,自動駕駛落地與商業化時代已拉開帷幕。那在自動駕駛層面,企業所展現的酷炫科技體驗下其技術的真實水平究竟如何呢?
  • 文遠知行獲B1輪戰投 加速自動駕駛巴士落地
    原標題:文遠知行獲B1輪戰投 加速自動駕駛巴士落地   12月23日,文遠知行WeRide宣布完成B1輪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另外諸如小馬智行、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馭勢科技、縱目科技、Nuro等自動駕駛創企去年在融資方面也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其中小馬智行繼年初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11月初又宣布獲得五源資本、鍇明投資、斯道資本等參投的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此使得小馬智行總融資額超過1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53億美元。
  • 自動駕駛不是乘用車的專利,自重百噸的礦車巨獸似乎更需要它!
    甚至有人預言,自動駕駛在特定工作環境下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必將早於乘用車領域。 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踏歌智行)副總裁鄭迪就明確表示,礦用卡車這類工程車輛的自動駕駛是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市場。這也是礦用卡車自動駕駛樣例和真正商業化落地的解決方案的最重要的區別。 鄭迪告訴創業邦:「想讓一輛礦用卡車從A點自動行駛到B點,這太簡單了,但無法適應環境變化連續作業,刻板的動作複製並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只有讓無人運輸系統的各項功能與礦場生產工藝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緊密融合,切實提高生產效率,才能產生商業價值。」
  • 成立一年,挑戰Waymo,中智行如何借5GAI打造「中國式自動駕駛」 ?
    繼上周王勁正式對外發聲準備重回一線後,今天中智行又在北京召開了媒體溝通會。除了首次亮相核心團隊,這家成立一周年的公司還公布了他們圍繞自動駕駛的研發進展和商業規劃。6月6日,中智行核心團隊明確提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的自動駕駛研發定位,聚焦自動駕駛網約車出行服務,瞄準的依然是L4級自動駕駛。在現場,中智行回顧了和中國一汽聯合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初期良好表現,透露了中智行與主機廠在L4級自動駕駛上的緊密合作狀態和大致時間表。
  • 打造L4自動駕駛 戴姆勒卡車與Waymo合作
    據外媒報導,近日,戴姆勒卡車集團官方宣布,他們將與自動駕駛公司Waymo合作,聯手打造自動駕駛卡車。雙方合作的目標是達成L4級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將率先搭載在戴姆勒福萊納品牌下的Cascadia半掛卡車上。    福萊納Cascadia在2019年的CES戴姆勒卡車發布會上全球首發,是戴姆勒在北美市場投產的第一款具備L2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量產卡車。
  • 聚焦|港口智能化「駛入」自動駕駛新藍田
    西井科技COO章嶸指出,未來幾年,港口的水平運輸駕駛將從單車的智能向自動駕駛車隊轉變,5G的建設將幫助自動駕駛感知變得更智能,這將開放更多的運營模式,港口無人化進程將明顯提速。這將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商業化落地加速
  • 自動駕駛卡車的後向感知挑戰
    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前向感知和側向感知能力一直是系統感知方案的重點。大量的傳感器被布局到了這一塊,比如很多廠家在前向的感知能力可以做到1000米甚至更遠。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自動駕駛卡車的後向感知一直以來都屬於一個被忽略的領域。
  • 環宇智行無人駕駛車輛產品深受省領導重視
    6月20日下午,湖北省政府副省長曹廣晶、湖北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王祺揚等領導一行蒞臨武漢環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先後參觀了環宇智行的無人駕駛車輛,聽取環宇智行6月份上海發布會的工作成果,並對環宇智行整個公司的辦公環境及科技成果考察調研。
  • 嬴徹黃剛Momenta曹旭東、文遠知行韓旭,激辯自動駕駛落地
    他們不僅是2019年中國自動駕駛落地的代表企業,也分別對應了貨運落地、RoboTaxi落地、特斯拉+Waymo落地等3種模式。於是所處位置不同、實踐判斷不同,最終對於自動駕駛真正如何落地,得出的結論也有所不同。
  • 中國自動貨運駕駛創始人侯曉迪:我們不是來和卡車司機搶生意的
    但隨著無人卡車的出現,不少公司和專家都預言卡車司機將面臨失業。近日,據商業內幕報導,市值10億美元的中國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侯曉迪表示,雖然卡車司機長時間在路上跑,是個苦差事,但這個職業不會很快消失。
  • 主線科技聯合全球捷運拓展港口智慧物流新版圖 自動駕駛商用化進程...
    主線科技港口無人駕駛卡車車隊圖片來源:主線科技提供在融資與商用落地頻傳好消息時,自動駕駛與物流的產業結合又有新進展。根據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一個港口智慧物流全方位產業合作平臺,結合全球捷運智能物流信息系統和主線科技智能駕駛運輸系統,共同推進港口智慧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實踐。這也就意味著,繼11月2日主線科技宣布向寧波舟山港完成交付13臺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訂單後,其商業落地探索進一步加速。
  • 競速商業落地 自動駕駛賽程進入下半場
    目前,仿真測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如何?10月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騰訊自動駕駛、中汽數據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自動駕駛仿真藍皮書》,詳細介紹了技術應用現狀及挑戰。 趨勢:未來或有99.9%測試利用仿真平臺 基於場景庫的仿真測試是解決自動駕駛路測數據匱乏的重要路線。
  • 侯曉迪專訪:自動駕駛來了,卡車司機怎麼辦?
    圖森互聯聯合創始人兼 CTO 侯曉迪獲邀在MIT CHIEF 自動駕駛分論壇演講,他向與會者介紹了圖森互聯基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公司策略和發展方向。我們將我們的產品定位在「三加四減」的階段,也就是說,卡車不需要隨時有人看著,但是也不排除在一些非常規情況(比如輪胎故障),需要人介入進行調整。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特別是創業公司,一下子達到五級都是不太可能的。我認為所有的技術都需要且行且看吧,沒有一個技術能夠在初期就滿足所有人的所有幻想。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我們一定是先有商業上的需求,在可得資源和可等待的時間範圍內實現一個技術上可行的產品。
  • 英偉達搶跑自動駕駛落地應用,並將成立中國研發中心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打頭陣的是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因此整場活動也更加強調技術研究以及落地進展。其中,在自動駕駛領域,英偉達也帶來了滿滿誠意。 分場景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繼黃教主5月在自家廚房搬出了針對L2級,功耗5W,算力10 TOPS的自動駕駛晶片後,此次英偉達也帶來了適合L5級自動駕駛使用的更快的AI晶片。此外,針對不同等級自動駕駛的工作負載,英偉達還採用了專門為邊緣應用打造的基於Ampere構架的各種產品和解決方案。
  • 山崎莊平:加速日產智行在華落地 2025年推9款電動車
    如今,智能化與車聯網的加速發展,帶動了出行方式的進化,促進了消費需求的升級,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產品和技術所帶來的價值感。在新形勢下,日產汽車將加速「日產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技術在中國的落地,並進一步強化體系協同,使企業轉型真正為行業、為消費者、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其中在電動化方面,日產汽車計劃在18個月內向全球市場推出包含電動車型和跑車在內的12款新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