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卡車的後向感知挑戰

2021-01-1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前向感知和側向感知能力一直是系統感知方案的重點。大量的傳感器被布局到了這一塊,比如很多廠家在前向的感知能力可以做到1000米甚至更遠。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自動駕駛卡車的後向感知一直以來都屬於一個被忽略的領域。很多廠家會說卡車99%的情況下都是往前開,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這1%的需求額外增加大量成本,也有廠家直接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取消了自動駕駛卡車倒車的場景,而是完全通過人工駕駛來實現倒車。在一定意義上,上述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並不完全確定。

帶著上述問題,筆者諮詢了行業內龍頭公司的知名專家韓曉凌先生。韓先生在汽車領域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熟知各類傳感器以及布局方案,目前供職於一家自動駕駛卡車科技公司,對傳感器相關的布局和應用場景非常熟悉。韓專家認為,不管需不需要做倒車場景,後向感知能力對於乘用車以及商用車都是需要的。對於拖掛式卡車來說,後向感知實現起來顯然要複雜一些,但實現複雜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從實際需求而言,為了解決「逼車」(tailgater)的場景需求,必須有效感知正後向的目標,否則路徑決策算法可能會作出不恰當的決策,比如在後車準備加速超越的時候開始併線。

韓專家同時提到,對於拖掛式卡車而言,可以很好地挖掘現有感知系統的潛力,這樣即使不增加新的傳感器,依靠算法,也能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後向感知能力,比如常見的動態記憶功能,通過側後向的攝像頭或者雷射雷達感知側後向的目標,同時在轉彎的時候通過一邊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到正後向的目標,結合這些目標的歷史運動軌跡、當前運動軌跡及預測軌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計正後方的目標情況。當然這種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解決這些局限性,韓專家提出可以增加一些特定的針對正後向檢測的傳感器,從而實現直接的目標測量。這裡面的難點是如何通過在車頭上安裝傳感器實現對尾箱後面目標的檢測,或者如何能夠方便地在尾箱上不做任何複雜改裝來增加後向感知能力。如果在車頭上裝傳感器,可以考慮用攝像頭加雷達融合的方法,因為雷達有一定的穿透目標的能力,但穿透目標後噪聲比較大,因此需要有較好的噪聲消除算法,這部分結合攝像頭可以實現很好的融合效果;如果是在尾箱上裝傳感器,則需要考慮傳感器單元的獨立供電,並且能夠方便地實現自標定和自動連接車頭完成配置,這樣在實際運營的時候才是可行的。目前韓專家所在的公司已經在這些領域都有相應的方案儲備並且申請了專利。

筆者非常認同上述觀點,同時也仔細研究了一下相關的專利:US9050977B1——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tailgaters對tailgater這種場景及處理方案作了很詳細的分析,不過更多的關注在乘用車。WO2020051584A1 —— Rear-facing perception system for vehicles,這項專利則提到了一種可以安裝於掛車後部的後向感知方案,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近幾年的火熱,讓自動駕駛卡車在前向感知能力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下一個階段,筆者非常看好後向和側向感知能力的提升,這個領域一定也會湧現出其他很有意思的專利和技術,其中可能也存在孕育新的傳感器或者新的核心控制單元的機會。

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前向感知和側向感知能力一直是系統感知方案的重點。大量的傳感器被布局到了這一塊,比如很多廠家在前向的感知能力可以做到1000米甚至更遠。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自動駕駛卡車的後向感知一直以來都屬於一個被忽略的領域。很多廠家會說卡車99%的情況下都是往前開,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這1%的需求額外增加大量成本,也有廠家直接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取消了自動駕駛卡車倒車的場景,而是完全通過人工駕駛來實現倒車。在一定意義上,上述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並不完全確定。

帶著上述問題,筆者諮詢了行業內龍頭公司的知名專家韓曉凌先生。韓先生在汽車領域有十多年的從業經驗,熟知各類傳感器以及布局方案,目前供職於一家自動駕駛卡車科技公司,對傳感器相關的布局和應用場景非常熟悉。韓專家認為,不管需不需要做倒車場景,後向感知能力對於乘用車以及商用車都是需要的。對於拖掛式卡車來說,後向感知實現起來顯然要複雜一些,但實現複雜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從實際需求而言,為了解決「逼車」(tailgater)的場景需求,必須有效感知正後向的目標,否則路徑決策算法可能會作出不恰當的決策,比如在後車準備加速超越的時候開始併線。

韓專家同時提到,對於拖掛式卡車而言,可以很好地挖掘現有感知系統的潛力,這樣即使不增加新的傳感器,依靠算法,也能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後向感知能力,比如常見的動態記憶功能,通過側後向的攝像頭或者雷射雷達感知側後向的目標,同時在轉彎的時候通過一邊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到正後向的目標,結合這些目標的歷史運動軌跡、當前運動軌跡及預測軌跡,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計正後方的目標情況。當然這種方法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解決這些局限性,韓專家提出可以增加一些特定的針對正後向檢測的傳感器,從而實現直接的目標測量。這裡面的難點是如何通過在車頭上安裝傳感器實現對尾箱後面目標的檢測,或者如何能夠方便地在尾箱上不做任何複雜改裝來增加後向感知能力。如果在車頭上裝傳感器,可以考慮用攝像頭加雷達融合的方法,因為雷達有一定的穿透目標的能力,但穿透目標後噪聲比較大,因此需要有較好的噪聲消除算法,這部分結合攝像頭可以實現很好的融合效果;如果是在尾箱上裝傳感器,則需要考慮傳感器單元的獨立供電,並且能夠方便地實現自標定和自動連接車頭完成配置,這樣在實際運營的時候才是可行的。目前韓專家所在的公司已經在這些領域都有相應的方案儲備並且申請了專利。

筆者非常認同上述觀點,同時也仔細研究了一下相關的專利:US9050977B1——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tailgaters對tailgater這種場景及處理方案作了很詳細的分析,不過更多的關注在乘用車。WO2020051584A1 —— Rear-facing perception system for vehicles,這項專利則提到了一種可以安裝於掛車後部的後向感知方案,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近幾年的火熱,讓自動駕駛卡車在前向感知能力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下一個階段,筆者非常看好後向和側向感知能力的提升,這個領域一定也會湧現出其他很有意思的專利和技術,其中可能也存在孕育新的傳感器或者新的核心控制單元的機會。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卡車公司iSee:獲1.05億投資!
    (圖片來源:MIT)黑科技,前瞻技術,自動駕駛,iSee,iSee投資,自動駕駛卡車創企,卡車常識,汽車新技術iSee公司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的劍橋市自動駕駛技術挑戰據iSee聯合創始人Yibiao Zhao所說,其他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在卡車運輸業,會有無限的極端情況,或者從統計學上看不太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待發現,而且每天都會有更多情況出現。甚至連優步等大公司也很難利用自動駕駛技術,對路上的物體正確分類,也很難考慮到人類的不可預測性。
  • 戴姆勒牽手Waymo,發力卡車自動駕駛
    戴姆勒卡車公司與已從谷歌剝離出來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Waymo啟動了一項新的合作,兩家公司將聯合開發和部署大型自動駕駛平臺。戴姆勒卡車北美公司執行長羅傑尼爾森(Roger Nielsen)表示:「我們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生產卡車,我們一直給客戶提供選擇。我們從來不想讓他們陷入困難境地,我們一直說,『這是你們必須要有的。』我們總是提供選擇。」
  • 自動駕駛卡車公司iSee獲1.05億投資 讓卡車像「人」一樣慢慢增長智力
    自動駕駛技術挑戰據iSee聯合創始人Yibiao Zhao所說,其他自動駕駛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在卡車運輸業,會有無限的極端情況,或者從統計學上看不太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有待發現,而且每天都會有更多情況出現。甚至連優步等大公司也很難利用自動駕駛技術,對路上的物體正確分類,也很難考慮到人類的不可預測性。
  • 戴姆勒卡車聯手Waymo,將推出L4級自動駕駛卡車
    ,聯手打造能夠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卡車。 從戴姆勒卡車集團在官網公布的信息來看,戴姆勒卡車集團與Waymo之間的合作,主要是部署達到國際自動駕駛工程師協會L4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部署到戴姆勒的Freightliner品牌下的Cascadia。
  • 環宇智行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商業落地
    2018年自動駕駛在中國依然火熱。政策持續扶持,各個城市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科技公司與汽車企業強強聯手,自動駕駛技術蓬勃發展。相對於自動駕駛乘用車,物流、運輸行業對自動駕駛商用車的需求更加迫切,或許卡車運輸行業將更快實現自動駕駛商業落地。
  • 侯曉迪專訪:自動駕駛來了,卡車司機怎麼辦?
    圖森互聯聯合創始人兼 CTO 侯曉迪獲邀在MIT CHIEF 自動駕駛分論壇演講,他向與會者介紹了圖森互聯基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公司策略和發展方向。在隨後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資深編輯 Will Knight 主持的座談環節中,侯曉迪與AutoX創始人肖健雄、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媒體藝術與科學副教授 Iyad Rahwan、雲啟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榆鑌等人一起,就自動駕駛技術及產業現狀展開了討論,並分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分享了他們對自動駕駛的思考。會後侯曉迪接受了國內知名科技媒體機器之心的專訪。
  • UPS在使用自動駕駛卡車後購買了TuSimple的股份:國際汽車配件展
    來源:出展海外底特律-UPS周四表示已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TuSimple的少數股權,並且自5月以來,這家全球最大的包裹運送公司一直在亞利桑那州繁忙的貨運路線上測試該初創公司的自動卡車。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 Inc.)的風險投資部門UPS Ventures的投資強調了這樣的押註: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在商用車中的擴展比在機器人中更快。測試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政府建立監管框架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 戴姆勒卡車宣布與Waymo合作 聯手打造L4級別自動駕駛卡車
    【TechWeb】10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戴姆勒卡車集團在官網上宣布,他們將同目前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走在行業的Waymo合作,聯手打造自動駕駛卡車。戴姆勒卡車集團是在當地時間周二,宣布他們將同Waymo合作的,兩家公司已經籤署了廣泛的、全球性的戰略合作協議,以部署自動駕駛技術。
  • 打造L4自動駕駛 戴姆勒卡車與Waymo合作
    據外媒報導,近日,戴姆勒卡車集團官方宣布,他們將與自動駕駛公司Waymo合作,聯手打造自動駕駛卡車。雙方合作的目標是達成L4級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將率先搭載在戴姆勒福萊納品牌下的Cascadia半掛卡車上。    福萊納Cascadia在2019年的CES戴姆勒卡車發布會上全球首發,是戴姆勒在北美市場投產的第一款具備L2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量產卡車。
  • Waymo與戴姆勒合作 未來幾年將推出量產型自動駕駛卡車
    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汽車公司之一和商用卡車製造商在周二建立了合作關係。
  • 挑戰特斯拉自動駕駛最強功能——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電動汽車觀察家聯合唯電新能源汽車社區,對FSD中最強大的功能,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動輔助導航駕駛(簡稱NOA)功能,進行了一次首都機場到大興機場的雙機場NOA自動駕駛挑戰。這樣的路段中,高速路段超過90%,而且大興機場高速出口非常臨近大興機場。
  • Starsky Robotics能憑攝像頭玩轉自動駕駛嗎?
    對此Kartik Tiwari表示,Starsky與許多其他公司不同,不會嘗試自動駕駛的各種應用場景,尤其是類似導航擁擠、混亂的城市環境,只專注於長途貨運。根據美國卡車協會的數據,美國有360多萬輛重型8級卡車,每年運輸貨物量105億噸,消耗柴油量約390億加侖。
  • 加利福尼亞州新規:允許輕型自動駕駛卡車上路測試
    自動駕駛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都在積極的測試工作中。日前,美國加州公布了一項提議,將允許輕型自動駕駛卡車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據悉,在該州機動車管理局公布的這一提議種,明確規定了想要測試或者部署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應當如何進行合法的測試。但目前這項法令只限於那些重量低於 10001 磅的自動駕駛卡車。
  • 聚焦|港口智能化「駛入」自動駕駛新藍田
    西井科技COO章嶸指出,未來幾年,港口的水平運輸駕駛將從單車的智能向自動駕駛車隊轉變,5G的建設將幫助自動駕駛感知變得更智能,這將開放更多的運營模式,港口無人化進程將明顯提速。這將帶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 商業化落地加速
  • Waymo 聯手戴姆勒,打造冗餘系統,加速自動駕駛卡車落地
    至於合作的主要目標,則是部署全自動駕駛卡車。未來,戴姆勒將在旗下 Freightliner Cascadia 重卡(Class 8)中整合 Waymo 的自動駕駛技術。據雷鋒網了解,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底盤開發,而這些信息也指向了一種可能:在車輛上建立冗餘系統。
  • MINIEYE與 Xilinx 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 L0-L3 級自動駕駛感知...
    36氪獲悉,自動駕駛感知系統研發商「MINIEYE」已與 FPGA 晶片技術巨頭 Xilinx(賽靈思)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滿足 L0-L3 級自動駕駛需求的一站式感知解決方案(Turnkey Sensing Solution)。
  • 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張長隆:面向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建設與實踐
    我今天匯報的主題主要包括:自動駕駛領域四個概念、協同自動駕駛的五大熱點問題、基於V2I的自動駕駛卡車及公交車的道路構建以及基於V2V的車輛跟馳。今年2月份國家11部委發了一份文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在業界造成了很大的轟動。去年的「交通強國」關鍵詞和今年的「新基建」,都把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智能交通作為國家大的戰略發展方針來實施。
  • Waymo重新定義下一代自動駕駛感知,成本再降一半「GGAI頭條」
    從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蘋果,到電動汽車時代的特斯拉,再到自動駕駛時代的Waymo,都是如此。 在過去幾年裡,數百名Waymo的工程師(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蘋果)重建了該公司的大部分自動駕駛硬體,涉及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三種核心感知硬體。
  • 崇尚Less is More 的 Starsky 要怎樣贏得自動駕駛卡車之戰?
    Starsky CTO Kartik Tiwari 也指出,「在洲際公路上,圍擋能隔絕行人和動物,供車輛進出的道路曲率也非常平滑,卡車跑到 60 英裡/小時(約合 97 千米/小時)沒問題,路況也相當不錯。」不過,一些自動駕駛公司相信,即使是只在洲際公路上行駛的卡車也需要與城市區域同等的自動駕駛能力。
  • 向自動駕駛又跨進一步,Tesla推出了自動駕駛導航功能
    「特斯拉自動駕駛導航功能將於今晚在北美地區正式發布」馬斯克在推特上說。特斯拉的自動駕導航駛被公司描述為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駕駛員輔助功能。這一功能被稱為「自動駕駛導航」(navigation on Autopilot)或「導航」(ju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