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眼中的自動駕駛仰望與現實

2020-12-20 騰訊網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樓天城的漫畫畫像 來源:小馬智行公眾號

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盈利,要同時做到兩件事情:一是規模化,二是無人化。

作者:安琪

8月18日,採訪的前一天,廣州恰好遇上颱風天氣,大風暴雨如期而至。

颱風天氣裡,樓天城坐上了自家的無人車,在暴雨中感受自動駕駛。不過他表示,自動駕駛在雨天的挑戰,其實已經是小馬智行內部一年前的話題了。

樓天城剛從國外回來,結束將近半個月的酒店隔離。他比想像中的更加慢條斯理,但有著工科男生慣有的停頓語氣和縝密邏輯。

2016年底,樓天城和彭軍聯合創辦了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希望用自動駕駛技術產生更多的價值。

四年過去,當下小馬智行已經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這是一家從上到下都甚少在公開場合接受採訪的公司。而另一方面,投資人的巨額投資加碼,讓外界對這家公司的技術落地與業務走向充滿好奇。

今年2月份,小馬智行拿到了豐田汽車的四億美元投資。至此,小馬智行完成新一輪融資4.62 億美元,累計融資近8億美金,估值超過30 億美元。

在已有的對外宣傳中,小馬智行也都拿出了實打實的成績:

2018年底,開始在廣州南沙推出Robotaxi試運營,至今完成8萬多次打車訂單,全球總訂單量超過10萬個

目前已經在弗裡蒙特、爾灣、廣州、北京4 個城市進行測試,上海的測試工作也即將落地 ,國內外測試的乘用車輛超百臺;

除了乘用車領域,小馬智行還進軍貨運領域。在疫情期間,小馬智行在加州爾灣市和弗裡蒙特市進行自動駕駛的貨物運輸。

在與主機廠合作上,目前小馬智行和三個主機廠豐田、廣汽、現代達成了深度合作。

然而,在自動駕駛逐步走向產品化的階段,這些信息的披露並不能完全滿足外界的期待。

對於自動駕駛到來的時間點,小馬智行是怎麼看待的?目前和車企的合作處於何種狀況?在 Robotaxi 這門生意上,小馬智行走到了哪一步?

對於外界的種種關切和疑問,樓天城回應道:「只有當我們真正做到的時候,才能說做到。」儘管有些拗口,但這確實是這家工程文化氛圍十足的企業內部一直信奉的原則。

事實上,在小馬智行內部,對於自動駕駛接下來的發展路徑、目標、可能遇到的挑戰都有非常詳細的計劃。但是作為一家探索型的創業公司,需要保持一種「做到一百才說一百」的行事方式。

儘管如此,在這場深度採訪中,我們還是希望碰撞出更多不一樣的答案:關於小馬智行在上海的落地、與主機廠的合作、Robotaxi市場、自動駕駛如何落地....

「上海是一個性價比絕對高的城市」

Q:最近小馬智行將在上海落地路測,選擇新城市進行落地開拓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麼?

樓天城: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技術的發展。從技術上來看,自動駕駛跟人類司機一樣,開過越多越複雜的、完全不同交通環境的城市,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將來在新的城市能開的更好。所以開拓5個城市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各個城市的交通環境有很大不同,能讓我們的車在更多不同環境下提高技術。

Q:選擇上海的理由是什麼?

樓天城:上海很明顯的一點是,有很多獨有的路況。上海的道路連接會更加老式一些,更freestyle一些。比如廣州的摩託、北京的大路口,這些特點都是明顯能夠感受到的。各個地方行人的數量、車輛之間保持距離的密度都會不同。

Q:你們落地上海之前,都做了哪些工作?

樓天城:應該說,我們在上海還沒有開始路測,更多是一些跟合作夥伴的合作吧。小馬智行有一個特點,我們一般只說做到了什麼,不會提前預告我們要做什麼,至少這不是我個人的風格。

Q:在開拓一個新城市的時候,有成本方面的考量嗎?

樓天城:成本上不能說太細。首先最關鍵的是人才,上海的網際網路人才很多,從這個角度,上海是性價比絕對高的城市。工程師開發的成本是主要因素,這一點上海是優於很多其他城市,包括人才密度和積澱。人才優勢不是指幾個人或者一撥人,它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澱。

另外,上海在車、硬體方面有非常多的積澱。整個產業鏈從OEM、Tier1到各種廠方,都有明顯的集群效應。汽車改裝、測試等,在嘉定方圓5公裡內該有的都有。想真正更多跟汽車產業合作,一定離不開這樣一個環境。上海是性價比絕對高的一個城市。

Q:上海人才競爭也很厲害,上海也有特斯拉這些企業,你們怎麼爭取人才?

樓天城:吸引人才的關鍵,在小馬智行看來,文化上的是最關鍵的。首先聲明一下,錢多肯定是好的,但根本上,我希望他能夠相信公司自動駕駛的長遠價值,這是一個真正的雙向選擇。

Q:從一個城市路測到五個城市的路測,本質上會有變化嗎?

樓天城:這個變化非常大。以我們從美國來廣州為例,當時在美國做了大概8-10月的路測後來到了廣州。但廣州有非常多的場景我們都不認識:逆行的摩託車、紅綠燈倒計時、路上還有很多行人,導致車輛非常不適應。我們進行了很多工作來適應,這是從1到2的過程。

後來到北京、爾灣,接下來到上海,可以明顯感受到,每擴展一個城市所需要的工作量會逐漸變少。這也是技術發展的一個趨勢。將來從100到第101個城市的時候,我相信需要的工作量會非常少,這不是一個線性的關係。

Q:下一個城市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樓天城:技術發展是主要的目標,希望還是能夠幫助到技術的發展,有一些比較代表性的駕駛特點。比如人才的積累,我們不會為了擴展城市而擴展城市,而是在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才會擴展。

Q:那現在可以說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了嗎?離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還有多遠?

樓天城:還是看怎麼定義成熟。首先聲明,這跟不同車型有關,我們配了各種不同的車型。其實跟城市落地一樣,系統適配的車型越多,面對一輛新車就可以越快學會,人也是這樣子。最早我們坐的是林肯MKZ,在美國加州爾灣坐的是現代的KONA,後來在廣州和北京有比亞迪的車型,還有之後的雷克薩斯車型,能支持很多款車型。

現在我們也有相關卡車方面的探索。從根本上,可以明顯感受到,隨著適配的車型越來越多,需要的額外工作會越來越少。

Q:在上海已有的RoboTaxi格局當中,包括滴滴等玩家,未來在商業落地上會不會存在一個競爭?

樓天城:小馬的風格是,我們只說我們做到什麼。當我們做到之後,肯定會有各種渠道去宣傳。

「自動駕駛的大餅還沒形成」

Q:現在很多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都在以各種形式進入這行業,你覺得這對整個行業是有好處,還是競爭會更加激烈?

樓天城:有好處,競爭也激烈,兩者的關係是一個推進另一個。目前世界上前四大的公司只有微軟沒有進來,其它三家都在做。應該說競爭其實是一件極大的好事,或者說當下都不叫競爭,自動駕駛本身市場還沒有完整出現。大家的入場能夠很好推進、推成這件事,共同促進自動駕駛。餅還不存在,還沒有到競爭的狀態,今天有更多家進來,對這行業來說其實有非常大的好處。

我覺得接下來2、3年時間,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更多凸顯出來。也就是說,很多資源會向頭部聚集。

Q:現在還沒有到這個時間?

樓天城:亞馬遜也算是一個聚集的表現。

Q:這個大餅還沒有形成,是指Robotaxi領域,還是在整個自動駕駛領域?

樓天城:自動駕駛真正的意義,人才願意進入自動駕駛,包括亞馬遜、谷歌所真正看到他的意義,如果當成一張餅的話,這張餅的絕大部分都還沒有形成。就是說它真正帶來的價值都還沒有形成。

Q:有一部分已經形成了嗎?

樓天城:比如ADAS功能,它們是其中的一些。但真正的自動駕駛現在還沒有出現。真正的自動駕駛意義,其實要看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ruck(自動駕駛卡車)兩大塊,它們在一定程度取代了司機,這是很重要的意義之一。

真正的自動駕駛,我覺得將來會改變人、車、路的關係,這會帶來了很多直接的社會價值和行業價值,遠不是現在渠道的人可以估量的。今天看到的只是真正冰山的一角。

Q:那你覺得L5什麼時候會實現?

樓天城:這不是一個瞬間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從局部到整體逐步發展的過程,不是說確切的一個時間點就會突然間出現。

「腦子再聰明,也需要強健的身體」

Q:現在跟一些車企合作的現狀是怎樣的?

樓天城:說一下我在谷歌做自動駕駛時候的體會吧,可以說是此一時彼一時。在谷歌那時候,車輛的線控支持很差,所以要自己改;當時也根本沒有雷射雷達,要自己做。

但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首先很多車企對汽車的改裝很擅長。不,他們不是改,他們就是這麼生產的。所以車輛的深度集成顯然要跟車廠來做。

傳感器在這些年也發生了很多變化,現在有很多傳感器廠商出現,可以跟他們合作。在生產方面,我也理解當時Waymo的選擇,但今天我們做虛擬司機,是跟車輛相關,我覺得應該跟業界或者很多廠家合作來完成。

Q:很多主機廠包括豐田都在不斷成立、擴大自己的軟體團隊,這件事對自動駕駛供應商來說有什麼樣的影響?

樓天城:首先跟主機廠合作是一個很好的結合。腦子做得再聰明,也需要健康、強壯的身體嘛。應該說,互相都會有極大的促進。

Q:你們會跟豐田推出專門自動駕駛的車型嗎?怎麼進行車輛的正向開發?

樓天城:這涉及很多合作細節吧,我沒辦法透露。任何自動駕駛的意義,以及將來Robotaxi的模式,都需要很長的時間進行探討和達成共識。

Q:目前卡車的商業化落地有什麼進展?

樓天城:其實我連卡車怎麼開都不知道。但我覺得,會開車之後,再學卡車至少能快一些。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對車隊位置的判斷,對地圖的感受,都可以起到幫助。

我一直堅信,乘用車和商務車有極大的共通性,或者說關鍵部位是共通的而不是獨立的。所以,我不把卡車技術和乘用技術當成兩個獨立的技術棧。

「自動駕駛實現盈利,要同時做到兩件事情」

Q:關於盈利這塊,小馬智行現在已經產生盈利了嗎?

樓天城:盈利是指車輛能夠脫離人的狀態,且能夠以規模化的方式進行運作,這樣才稱之為盈利。在這之前只能稱之為現金收入,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盈利。

所以,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盈利,要同時做到兩件事情:一是量產化、規模化。二是做到真正跟人無關,達到車裡沒有人,遠程也不需要人的狀態。今天跟這個階段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Q:無人化、規模化決定了落地和盈利,那從小馬智行的角度來看,還需要哪些條件才可以達到質量變?

樓天城:無人化,首先肯定要提升安全性。安全性包括至少兩點:一是對長尾場景的覆蓋。

我們到不同城市的市中心、複雜場景下測試,是為了收集更多長尾信息。高速上出現摩託車、人的情況大家可能都見過,但概率可能是一年見一次吧。但在市內可以收集很多長尾效應的場景,讓車輛在困難的地方訓練。

二是車輛的深度集成。安全車輛需要達到車規級安全,需要車輛冗餘,這也是跟OEM合作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只有很深度的合作,才能夠在冗餘、真正車規上有重要的突破。

至於規模化,就需要有一個標準化、可量產化的方案;其次是對成本有一個很好的控制和降低。

Q:盈利的前提是無人化和規模化,但規模化需要前期的投入,才能把自動駕駛生產出來,這是一個死循環?

樓天城:我們的目標是達到無人化,但不表示今天的每一輛車就能夠賺錢。在有安全員的情況下,考慮因素是什麼呢?是測試要保持安全。其次,要用最小的成本來收集數據,幫助提高、集成技術,這是測試的唯一優化指標。

所以在測試階段,成本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提升技術才是。在提升技術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真正做到無人化之後,通過量的增加,才能進一步降低很多硬體的成本。硬體成本包括材料成本和人工的費用,這是常見的做法。

Q:在現有的情況下,如果從降本成效的角度來看,L3會不會比L4更容易達無人化和規模化?

樓天城:因為成本下降目的是做到L4嘛,各家有不同的理解吧。我們認為,在數據方面的積累有幾個條件:

第一,數據積累最基本要求是足夠大的數據量。

其次,要達到一定的數據密度,也叫數據選擇。選擇真正有意義的數據,是數據積累第二重要的點。很多高速上的數據或者城區數據,可能選不出這樣有意義的數據,因為這些數據是其中越來越小的一部分。

以谷歌為例,當時我們專門去拉斯維加斯採集行人數據,因為美國也就那兒的路上有很多行人。但這些數據在北京五環上兜一圈,該有的就都有了。所以從數據採集上來看,要選出非常高質量的數據片段,否則就是在浪費機器錢。

第三,根據這些有意義數據進行能力提升,比如數據不同的訓練模型、模型的整個框架、不斷改進模型的能力,是數據相關第三個重要點。

這三點共同促進了整個數據端的提升。在真正數據收集上,L3隻是應用本身。我覺得,在最複雜的城區道路收集場景是性價比最高的做法。而收集的數據本身,也應該用一些真正在車上使用的傳感器進行收集,而不是一些其它傳感器。

Q:小馬智行要打造一個虛擬司機,一方面跟車企有合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Robotaxi APP。那麼做車企的自動駕駛供應商,和作為一個Robotaxi運營方,兩者之間有衝突嗎?

樓天城:我們可能都不是這兩個狀態。Robotaxi APP其實也是提升技術發展的一部分,因為我們做自動駕駛,需要理解用戶的需求,為什麼坐自動駕駛,喜不喜歡自動駕駛,關注自動駕駛的哪些地方,其實都是技術的一部分。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將來就會是Robotaxi的運營方,也不表示我們將來就不是Robotaxi的運營方。

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技術更好的落地。等做出第一個產品之後,將來的商業模式才會reshape,我們才可能在最後比較出一個更好的狀態。

「行業正在經歷正常發展過程」

Q:特斯拉上市以來發展非常快速,這對中國的創業者會有什麼樣的啟示?

樓天城:馬斯克是一位極其努力的人,他的努力背後代表著一種信仰。汽車產業在很多年前就很有意義了,當時世界領先的車廠是美國通用。但後來沒有出現太大變革,越來越缺少一種通過技術做得好、然後帶來價值創新的例子。

特斯拉在某種程度打破了這種現象,這也是小馬智行追求的最根本的東西:我們技術做的好,我們產生了價值,這是我們唯一真正的依賴。將來Robotaxi怎麼運營,這不是根本,根本還是在於做好技術,把它做得安全、更穩定、更便宜,由此我們才產生價值。

Q:你覺得中國會不會出現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

樓天城:我不知道會不會有,但我們會努力成為一家。

Q:業內有一種聲音說,Robotaxi 可能會在2-3年內實現大規模的落地,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樓天城:首先,安全性和量產規模化是毋庸置疑的。應該說,落地不是一個可預測的問題,只有真正做到了,才能說落地。

無論我說做不做得到,都是我的一個預測。自動駕駛一個探索性的行業,還沒有被前人做過。對於這種探索性行業,唯一最好的證明做到方法就是把它做得好。所以這個落地無從預測,只有真正做到的那一天,才能說真正做到了。

Q:那會不會有一種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感覺,這對一個創業者來說似乎不太好?

樓天城:我們對接下來的發展路徑,目標、怎麼做、可能遇到的困難,都有非常詳細的計劃。但是探索型的公司,需要保持這樣一種做事的方式。我們公司都是做到了才拿出來分享,沒有人會說跟大家分享我打算做什麼。

Q:所以你們內部可以看得到終點,但是不會對外宣傳?

樓天城: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去優化。

Q:能不能回顧一下從2016年到現在,自動駕駛整個行業歷經了什麼樣的變化,現在走到了哪一步?

樓天城:首先行業之間都是有區別的。自動駕駛行業的特點,就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但將來會產生極大的價值。基於這個前提,行業應該是經歷了一個正常的發展,可能速度會顯得比較快,僅此而已。

Q:正常是指什麼?具體一點?

樓天城:早年大家會先調研這件事能不能做成,到了2013、2014年的時候,這個問題基本已經被回答了,所以開始做跟車相關的東西,然後開始做工程方面的工作,不需要去探索能不能做,而是說要做得更穩定,價格更低,這是技術發展。

從整體來講,行業也在不斷整合、洗牌,發生變革,這也是一個行業在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所以得到很多關注之後,很多資源進入這個行業,加速了發展,這也是2016年之後我們看到很可喜的一點。

Q:最近其實出現了一些國外創業公司被收購的案例。

樓天城:這是行業成熟的標誌。

Q:你們會被收購嗎?

樓天城:做自動駕駛這件事,就是為了產生價值。所以如何做、跟誰合作、拿什麼樣的資本,都是做成這個事情的路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產生價值,其它都會改變,這是不會改變的。

Q:最初自動駕駛是一個技術,到現在逐漸變成一個產品,你覺得技術思維跟產品思維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樓天城:我在做研究階段,很多時候考慮的是挑戰人類智力巔峰,還有探索一些未知的因素,回答一些可能與不可能,這是研究階段最關心的點。在那個階段,會假設在一些不同的情況下能做到多好,降低一些假設,能不能做到同樣的好。

但實際工程中沒有假設,你要去了解這個世界,才能做得更好。工程的特別之處,首先是迭代,好的東西都是不斷改進出來的,不是第一天靠腦子想出來的。

當年穀歌的研究剛剛做出來時,其實用的是非常簡單的方法,跟今天的算法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它先做出來了,然後不斷從用戶中學習提高自己,從而達到了今天的狀態。

所以自動駕駛的關鍵是不斷迭代、改進,發現路上哪個地方做得不好,然後收集、改進、進一步測試,這是一個迭代的過程,也是跟研究截然不同的地方。

另一個重點在於集成,如何把各種東西攢在一起,達到一個最好的整體狀態。所以,迭代和集成應該是工程中最關注的因素,這已經跟研究的年代截然不同了。

Q:現在產業鏈的成熟度,是不是還制約著自動駕駛的發展?

樓天城:首先,產業鏈跟自動駕駛行業一樣,都在快速發展。自動駕駛也還沒成熟,產業鏈也理應在快速發展的階段。所以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可能有人會說,產業鏈的發展會幫助自動駕駛做得更快、更好。但剛剛也提到的,自動駕駛是一個工程問題而不再是研究問題,不一定需要突破性的東西才能做成自動駕駛,正常按部就班也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有突破一定是有好的幫助。當有一些新的突破的時候,真正受益的是那集成能力強的人,因為他們能在第一時間將新的技術用在系統中,最快知道它的效果。

Q:那下一步,產業鏈可能突破的點是什麼?

樓天城:其實都很有可能突破。在研究階段結束的時候,我覺得三大產業鏈突破應該就是雷射雷達和晶片技術,這是產業鏈最大的突破,之後這兩方面也在繼續進步。

第三點跟車相關。當年我們用的是油電混合的車,現在很多是新能源純電車,在控制精度上有很大的改進。現在冗餘平臺也已經開始出現,以後可能越來越普及,進一步做得更好。

(以上採訪問答由雷鋒網新智駕和另一家媒體共同完成)

相關焦點

  • 小馬智行對少數VIP用戶推出一款自動駕駛打車APP
    【TechWeb】1月15日消息,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小馬智行(Pony.ai)作為中國最有價值的無人駕駛汽車初創企業之一,已經推出一款應用,允許用戶叫一輛自動駕駛汽車。
  • 給中國公司投4億美元,豐田與小馬智行達成「深度融合」
    作者:艾斯帝夫彭博社2月26日消息,豐田與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達成最新協議,豐田向小馬智行投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以強化與中國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在豐田做出上述決定的時候,小馬智行在隨後的申明中表示,這項投資擴大了與豐田在去年建立的合作關係,同時也使得小馬智行的估值超過30億美元。而小馬智行的執行長彭軍(James Peng)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也表示,這筆投資將用來強化自動駕駛業務,同時也能夠更快地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
  • 小馬智行Pony.ai發布PonyAlpha系統,運營中國首支產品化無人車隊
    9月21日消息,黑智獲悉,國內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小馬智行Pony.ai於9月正式對外發布了其最新一代自動駕駛軟硬體集成式系統配置:PonyAlpha。基於小馬智行的多傳感器深度融合技術,PonyAlpha車輛能夠根據不同的路況和駕駛場景智能地得到精準的感知數據。小馬智行更優化的硬體整合方案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EO彭軍表示:「在短短不到兩年間,小馬智行已經迭代至第三代無人車,其軟硬體的穩定性和產品化進程又有了長足進步,使自動駕駛技術變得更加安全、穩定。」
  • 黃炯烈副主席走訪調研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12月14日,市政協黃炯烈副主席率隊到掛點聯繫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走訪調研,重點了解企業運營、發展狀況和面臨的主要困難問題,現場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及企業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辦法。市政協教科委相關負責人及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文廣旅局領導同志參加走訪調研。
  • 自動駕駛創企小馬智行與洛杉磯電商平臺亞米網達成合作
    【TechWeb】4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Pony.ai)宣布,它將與洛杉磯電子商務平臺亞米網(Yamibuy)合作,為加州爾灣市市民提供自動化的、非接觸式的「最後一英裡」送貨服務。
  • 環宇智行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商業落地
    2019年1月18日在上海臨港區,環宇智行的兩臺重卡實現網聯編隊自動駕駛首秀。在整個演示體驗路段,環宇智行的自動駕駛卡車依次完成了跟車起步、低速ACC、擁堵模式、高速ACC、自主超車、社會車輛cut-in後的AEB,兩車編隊行駛,單車自動駕駛等功能,整個行駛過程實現有人堅守但全程無接管,流暢且平穩;
  • 自動駕駛2019關鍵詞:頭部效應顯現,Robotaxi落地
    而彼時,屈指可數的「勝者」正在利用集中的資源將自動駕駛技術投向成規模、可商業化的,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今年11月,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小馬智行公布了與現代汽車集團在加州推出首個面向公眾的自動駕駛打車及拼車服務。這是全世界第二個面向數百位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打車項目(上一個是Waymo,在Arizona州的鳳凰城)。
  • 小馬智行樓天城:我們用1年時間積累了Waymo近10年都很難積累到的...
    談到如何讓無人駕駛更快走向成熟,樓天城也介紹了小馬智行在傳感器冗餘和系統穩定性方面的設計經驗:在傳感器方面,小馬智行擁有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在系統穩定性方面,小馬智行的系統能夠保證在各種環境、氣候天氣情況下都能穩定的運行。
  • 小馬智行樓天城:我唯一後悔的是沒有早點創業 | 獵雲網
    創立2年半,小馬智行總融資額3億美元,最新由投資方披露的估值達17億美元,這是中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的最高估值。這次量子位向樓天城發起十問,甚至談到讓他感到崩潰無語的事件。文章來源:量子位,作者:李根。教主樓天城,創業2年半。
  • 深度體驗中智行L4級自動駕駛
    沒錯,我體驗了一回自動駕駛。這次自動駕駛車輛由中智行提供,其並非傳統車企,而是專攻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家初創公司。今天我就來說說關於自動駕駛車的試乘體驗,以及為大家簡單講講自動駕駛離普通消費者的距離是否遙遠。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另外諸如小馬智行、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馭勢科技、縱目科技、Nuro等自動駕駛創企去年在融資方面也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其中小馬智行繼年初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11月初又宣布獲得五源資本、鍇明投資、斯道資本等參投的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此使得小馬智行總融資額超過1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53億美元。
  • 可以規模化生產了,北京經開區企業發布自動駕駛系統標準化產線
    意味著小馬智行擺脫自動駕駛改裝,使自動駕駛車輛的規模生產成為可能。△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車輛小馬智行的新一代L4級別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 PonyAlpha X 有哪些亮點呢?小馬智行自研車載計算平臺,算力提升3倍,支持複雜運算、液冷散熱靜音運行,信號穩定、支持應對複雜路口場景。小馬智行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PonyAlpha X實現360度無盲區感知,傳感器裝置一體化,螺栓數減少了90%,重量減輕22%,計算單元高度集成,後備箱可用空間達90%。
  • 成立一年,挑戰Waymo,中智行如何借5GAI打造「中國式自動駕駛」 ?
    具體包括:中智行-聯合發起人、監事古培堅,曾任香港上市公司實達科技執行董事;中智行-技術副總裁兼技術委員會輪值主席張振林, 曾任菲亞特克萊斯勒(FCA)亞太區自主駕駛技術總負責人,目前負責中智行L4級自動駕駛智能車平臺的研發與工程;中智行-技術副總裁兼技術委員會輪值主席陳胤子,是中國第一批L4級別自動駕駛團隊技術負責人,自動駕駛平臺軟體工程師、架構師,曾先後任職於諾基亞研究院、騰訊電商
  • 文遠知行獲B1輪戰投 加速自動駕駛巴士落地
    本輪融資後,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在微循環巴士、公交車和其他商用場景的應用,在技術研發、車輛平臺、出行運營等多個關鍵領域深度合作。雖然在官方信息中,文遠知行表示將在投資人的支持下,全力推進全無人駕駛計程車、全無人駕駛小巴等出行方式的落地。但都知道,RoboTaxi的大規模普及還需時日,但自動駕駛微循環巴士和公交車正迎來爆發期。
  • 自動駕駛會「七十二變」 車路協同賦能智慧城市
    新華社上海9月26日電 題:自動駕駛會「七十二變」 車路協同賦能智慧城市新華社記者王辰陽無人駕駛車什麼時候能量產上路?人工智慧會如何改變城市交通?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袁小林表示,企業的發展將和電氣化、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汽車共享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相結合。
  • 百人會論壇2020|彭軍:小馬智行實現自動駕駛落地的經驗分享
    2020年1月10日,論壇於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如期召開,10日上午以自動駕駛全球態勢與基礎體系為主題的自動駕駛論壇在慶功廳召開,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獻言獻策。其中有小馬智行創始人、CEO彭軍帶來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現狀及經驗分享。  以下為彭軍的演講實錄:
  • 福特銳際Escape:SYNC+智行信息娛樂系統和智行駕駛輔助系統
    福特銳際Escape:SYNC+智行信息娛樂系統和智行駕駛輔助系統 若風 發表於 2020-12-15 15:20:53 對於大空間SUV、高顏值外觀內飾、超強動力操控這樣的需求
  • 加州自動駕駛 KO 榜出爐:百度第一,特斯拉墊底,意不意外?
    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自動駕駛報告一直被看作是各家自動駕駛能力的指引或者一份參考指南。就在昨天,2019 年自動駕駛年度報告新鮮出爐了,共計 36 家公司提交了報告,總的測試裡程達到 288 萬英裡。
  • 萬億狂歡,自動駕駛「錢」進中局
    而滴滴在上海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試乘,截止到今年8月也已吸引了3萬人註冊。 資本的熱情也在高漲。今年5月,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獲得了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的5億美元,這也是國內該領域單筆最高融資。11月6日,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宣布獲得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後估值超53億美金,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 為什麼說滴滴自動駕駛能成為中國的Waymo
    這是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都關心的問題。十年前,無人駕駛還是一個被嘲笑的夢想,但今天谷歌孵化的無人車公司Waymo已經將它搬到了現實,2019年10月,Waymo宣布完全無人駕駛的Waymo汽車即將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