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玩物喪智」,但從遊戲中其實大家能學會不少東西,例如外語、歷史、神話甚至是軍事等各種雜學,除了娛樂外還能收穫不少知識。不過有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你在遊戲中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現象,其實在現實中卻是錯誤的。
優劣遺傳子
《死亡擱淺》快要發布,這可再一次讓遊戲迷們期待小島秀夫的各種彩蛋。說到小島秀夫,當然會第一時間讓人想到不朽名作《合金裝備》。不知各位還記不記得在玩《合金裝備》時,同出於Big Boss遺傳因子的複製人Solid Snake跟Liquid Snake對峙的時候,Liquid因為Solid打倒了原來的Big Boss而認為自己只承繼了Big Boss的劣性遺傳子,但其實Liquid才是承繼了Big Boss優性遺傳子的人,可說是一大諷刺。
在這裡,劣性遺傳子被解作「較差的遺傳因子」而優性遺傳因子則是「較好的遺傳因子」。不過如果大家對生物學有多少知識的話,大概就會知道這個解釋似乎有點問題。劣性遺傳子及優性遺傳子是日語的專用語,換成中文的話則是隱性基因子及顯性基因,從中不難發現差異所在。事實上,劣性遺傳子(隱性基因)是指「較難顯現的基因」而優性遺傳子(顯性基因)便是「較易顯現的基因」。
在遺傳學上,父母必須要同時持有隱性基因,其下一代才有一定機會顯現出隱性基因代表的特徵,詳細可請教一下度娘。雖然白化病等遺傳病是由隱性基因顯現而成的結果,但隱性基因並不代表一定較差。以血型為例,A型及B型分別代表其紅血球細胞有A及B抗原,而O型則完全沒有抗原,在此O型為隱性基因,可是從對人體影響的角度來看,哪個血型都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所以就算是O型血的人也不代表自己健康有問題。
說回Liquid,很明顯是負責劇本的人誤會了劣性遺傳子意思才會讓Liquid說那番話,但爆笑的是後來官方設定上表明一切都是Liquid理解錯誤,特別是他對Solid的敵對心理更讓他有「自己比Solid差劣」的錯覺,而他的出錯其實都是自卑的表現而已……
史萊姆最弱
史萊姆是什麼相信小編也不用怎麼說明了,對玩家來說史萊姆不過是雜魚的代名詞,但這個被視為萬年嘍囉的怪物,本來是個很難纏的敵人。史萊姆最初出自1950年代的美國恐怖小說,但後來被人所熟知則是由經典TRPG《龍與地下城》開始,在此作中史萊姆是個群體型生物,不怕物理攻擊,會用酸性液體來腐食我方裝備,而且被碰到的話更會被同化,唯一有效的只有火炎攻擊,因此是個非常難應付的敵人。
到了1981年史萊姆於《巫術》上登場,亦是其實力被扭曲的開端。在此作中它的能力值大幅變弱,尤其是它們會被物理攻擊所傷,失去了《龍與地下城》年代的特徵,變成作中最弱的生物之一。其後《龍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及以後的回合制RPG(或具RPG特性)的作品中,史萊姆同樣以最弱敵人身份出現,再加上在《DQ》系列中在鳥山明的筆下,史萊姆被畫成圓滾滾的可愛樣子之後,讓人更容易輕看這個原本應該很強的生物。相反,如《SaGa》系列那樣沿用《龍與地下城》設定:實力相當強悍的史萊姆,這種情況其實少之又少。
就這樣,史萊姆無辜地變成最弱敵人,但漸漸地,開發組想反過來讓史萊姆翻身,例如《DQ》系列推出了金屬史萊姆、史萊姆王等形形式式的史萊姆,數目之多甚至能發展出「史萊姆系」這個怪物系列……到了現在,史萊姆成為《DQ》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只要有人氣,即使是最弱又如何?
電克水
小時候相信大家都有被教導過別在手溼時關電源,否則很容易觸電。這個道理有時在遊戲中會管用,比方說在《FF》等RPG中面對些水屬性或水中生物時,其弱點屬性多為雷或電擊,原因大概是水會通電……總之一見到這些敵人用電擊電一電它們總不會出錯。另外,《FF零式》中電擊攻擊威力更會在下雨時增強,其實就是是用電克水這個理論的延伸。
電會於水中流通這點雖然不能說是錯,但必須要有一定條件才能成立。嚴格來說,沒有雜質的純水難以通電,但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水基本上都附有雜質,電就是透過這些雜質流通,手溼時不能碰插頭便是這個原因。另一方面,就算是充滿鹽分、容易通電的海洋,當電擊擊中海面時,電流會流向四方八面的海水,而流向水中生物的電量其實非常小,因此海中的魚群才不會受到雷電威脅。
回到遊戲世界,既然稱得上水屬性,衍生出來的水又怎能有雜質?理應受純水加護的水屬性敵人應該不會怎樣通電才對。而水中生物嘛,就跟海中生物般不太可能會被電擊打敗吧?
零距離射擊
零距離射擊這個用語在ACG中不時出現,意思炮口完全貼近對手身上的情況時開火攻擊。由於手法非常浪漫,因此深得ACG各作品的歡迎,好像是在《高達0083》中浦木宏駕著巨大的GP03使出零距離射擊成為高達史上經典的一幕,之後在遊戲《高達vs高達》系列當中也有重現這一幕。另外,射擊遊戲迷亦會以零距離射擊一詞來形容在極近距離攻擊BOSS的這一瘋狂行為。不過當大家以為自己能完全了解零距離射擊這個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大家是有點誤會了其中的意思呢?
在現實中,零距離射擊為炮擊戰中的術語,其「零距離」是指「起爆距離為零」而非「炮口與敵人距離為零」,就是說在炮彈一離開炮口後炮彈馬上爆炸。要做到這點炮口當然要跟目標距離非常近,但炮口完全貼近目標在現實無法成立。另外,如果換成是對人戰的話,雖然的確能做到完全貼近對手身體射擊,不過以這種射擊造成的傷口為被稱為「接射創傷」,而這種射擊方式則沒有正式名字。
另外,零距離射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所用的炮彈一定要榴霰彈才能成立,這是因為榴霰彈在引爆時,炮彈中的小鋼珠會向前方推進,能讓小鋼珠全部擊向前方目標,射手相對地不會受到太多傷害。相反,若是用其他榴彈的話,由於炮彈碎片會向多方向散射的關係,利用其他榴彈作出零距離射擊的話,就等同於跟敵人同歸於盡。
不過就算用上榴霰彈,對射手來說仍是種非常危險的行為,所以除非迫不得已否則都不會使用這種方法。另外,隨著榴霰彈在現代軍事上漸漸被淘汰,零距離射擊這個特擊技巧也早已成為歷史。另一方面,幻想創作中的零距離射擊卻慢慢地被大眾所接納,因此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槍口跟目標距離為零」這個定義才算正確,畢竟語言就是會隨著的時代而變化。
巴哈姆特是龍
喜歡《FF》的朋友,相信不可能不知道巴哈姆特(Bahamut)是什麼……不只是《FF》,其實在遊戲界中巴哈姆特幾乎都是以龍王、龍神等偉大巨龍的設定存在,但最初出現在神話中的巴哈姆特,其實是一條魚來的?不過要談此魚之前,首先要說說同為《FF》系列常見的敵人——利維坦(Leviathan)及貝西摩斯(Behemoth)的背景。
話說利維坦和貝西摩斯均是來自舊約聖經中、在上帝創造天地的第5天時,而被製作出來的生物。前者是棲息於海洋、生性兇猛的巨大海獸,而貝西摩斯則是生活在陸地、個性溫馴的完美野獸。它們互相糾纏直至其中一方死掉為止,是雌雄成對的關係。
後來在中世伊斯蘭的世界構造神話中,出現了一頭在大地下支撐世界的巨魚——神創造了背負大地的天使,在天使腳下的則是由紅寶石製成的巖盤,支撐巖盤的有巨大的雄牛,而牛踏著的則是巨魚「巴哈姆特」的背部。由於巴哈姆特是貝希摩斯的亞拉博語名字,所以巴哈姆特被普遍認為是受到舊約聖經影響,將利維坦和貝西摩斯二合為一的生物。
說到底,巴哈姆特是一條魚,但為什麼所現在所有遊戲都說它是龍呢?原因則是來自影響深遠的TRPG遊戲《龍與地下城》。《龍與地下城》在設定善屬性的神龍時用上了巴哈姆特這個名字,雖然巴哈姆特不是龍,而且在當時的知名度也十分低,為何要起名為巴哈姆特至今仍是個謎。之後的1987年巴哈姆特以龍王身份在《FF》中出現,自此之後它以召喚獸、BOSS或NPC等種種身份穿梭在遊戲之中,巴哈姆特是FF系列必不可缺的怪物。與此同時,《FF》也在世界各地玩家間打響了名堂,因此「巴哈姆特=龍」成為了遊戲界的共識。
看完了這些例子之後,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在遊戲中是常識,而在現實中確實謬論的示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