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之間,屏障越來越多,親子教育一躍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當成年人的壓力遭遇青少年的憤怒,究竟如何平衡才能維護好一個家庭的和平?
這個話題不止今時是個難題,就連距離現今500多年以前的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科學家達·文西也曾因為家庭問題一度認為自己是個局外人。
讀《李奧納多·達文西:從凡人到天才的密碼》,近距離了解達·文西的成長曆程:
從沒有受過正統教育,他是如何成長為藝術史上的天才?
探索達·文西密碼的奧妙,了解這究竟是他的無意之舉還是刻意為之?
那些震驚世界傑作如《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除了畫家身份,他還在哪些領域取得過成就?
如果你對日復一日的生活感到枯燥乏味,建議可以讀讀這本書,它能幫你重新打開好奇之門。
達·文西出生於芬奇鎮一個公證員世家,家族從四代以前就開始沿襲子承父業的傳統,世代成員長大後會成為一位公證員。父親在某次回鎮的時候,與一位未婚當地農家女子有了肌膚之親。
由於他們屬於兩個社會階層,父親已經與一位門當戶對的少女訂了婚,所以在達文西出生沒多久,母親就被另外安排了一樁婚事。因此達·文西的童年是在兩個家庭中度過。
芬奇鎮及李奧納多受洗的教堂
由於私生子是一種模糊的身份感,有時他的處境要比局外人還要複雜。他似乎屬於這個家庭,但又不完全屬於這個家庭,這促使這樣身份的一些人會更具冒險精神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幸運的是,作為「私生子的黃金時代」——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私生子身份在藝術創作界並有不會有所妨礙。
達·文西與很多人一樣,他能感受到自己屬於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但又與這個世界有一種疏離感,財產繼承權與自己無關,完整的家庭生活也與自己無關。
關於對自己的出身看法,他沒有留下過多記錄,唯一一段筆記頗有耐人尋味的暗示,他認為大自然偏愛因愛出身的孩子「如果雙方都帶著深切的愛和欲望,那麼孕育出的孩子將會聰明伶俐,活潑可愛」。他希望他是如此。
胚胎手繪稿
從另一個角度看,私生子身份讓他免去了子承父業的機會,否則他將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投入探索未知世界了。
在達·文西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將他從小鎮帶去了佛羅倫斯,並為他找了一位在當地聲名顯赫的藝術老師。也許是因為他看到了達·文西的潛力,有意讓他遠離傳統無聊的公證員工作,所以始終沒有通過公證的方式給達·文西一個身份。
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中出現了對柏拉圖的狂熱崇拜,其中對被美少年的情慾也被賦予理想化的色彩,無論在昂揚的詩歌裡還是某些歌曲中,都能見到對同性之愛的頌揚。
由於達·文西經常以少年做模特,所以外界傳言他是同性戀。據考證,達文西從不因自己的欲望而感到羞恥,對於這些傳言他不否認也不刻意承認。就這樣,私生子、同性戀、不被當局重視、被指控雞姦......達文西一直像個局外人一般生活在佛羅倫斯。
他有時會覺得自己被眾人遺忘了,他在筆記中寫下「正如我之前告訴你的,我身邊沒有任何朋友」,但在這篇筆記的背面,又寫著「如果沒有愛,還有什麼」。
孩子時,我們總喜歡問十萬個為什麼: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人為什麼要睡覺?雲是如何形成的?打哈欠是怎麼回事?仿佛身邊的每一個事物都帶有神秘色彩。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對萬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少,那些曾經讓我們驚訝的「為什麼」也變成習以為常。
達·文西則不同,他用無盡的好奇迎接著每一天,他認為探索雖然是為了答案,但樂趣卻在於每一次的探索過程,於是,每一天對他而言都是新鮮如初。
因為崇尚自然,所以達·文西對浩瀚磅礴的世界心存敬畏。他在自然的萬千變化中尋找規律與和諧。
他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帶領他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比如他為了在繪畫人體時更精準,著手研究人體構造,並自學了解剖學,創作出完美比例的人體——世界著名素描《維特魯威人》;
維特魯威人
因為看到鳥兒飛翔,他提出人類是否可以飛翔的設想,並手繪了飛行器、滑翔機等草圖;
為了了解光線在繪畫中的影響,他在不同天氣時通過光影對比實現繪畫的立體感;
人體骨骼素描
他對「地球中心說」持否定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他的這個觀點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
他是米蘭宮廷裡的建築師和工程師;他嚴格的確定了力矩概念:總結出計算幾何體重心的一般法則;等等......
沒有授業解惑的正統教育,他獨自探索未知,提倡從實踐中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因此,他不敬畏權威,也願意挑戰自己接收到的知識,不斷從經驗中觀察推理分析現象背後的機理。
達·文西作為佛羅倫斯卓有成效的畫家之一,由於他追求完美的態度,經常由此推彼去研究相關事項,從而導致項目拖延無法完成,久而久之,外界對於他拖稿的傳言也日囂塵上。
在三十而立之際,苦惱自己一事無成的達·文西曾寫過一封毛遂自薦的求職信,向當時的米蘭統治者歷數了自己的各項才能,其中在重點講述了他在建築、工程等方面的能力後,在結尾處寫到「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
軍事工程手繪圖
但實際上,達·文西許多偉大的創意都只是停留在繪圖,有時,因為追求完美他會隨身攜帶自己的畫稿,用畢生敏銳的觀察力探求知識的成果如《蒙娜麗莎》,一開始是受託所繪,後因為他的不斷精進,不斷修改達16年之久。
蒙娜麗莎
有時因時機不對被擱淺,如他為米蘭統治者鑄造的銅馬,最終因為法國入侵用來鑄造銅馬的材料被拿去做了小炮,他在一封信中寫到「關於那匹馬,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知道時機不對」。充滿了遺憾和無奈。
銅馬手繪稿
達·文西有一個習慣,他非常喜歡收集素材,並製作計劃清單。對於即將要學習的內容他會提前清晰的列出來,然後一一實現。
現存的他的手稿大約有15000頁,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約有15000頁,愛因斯坦認為,達·文西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半個世紀。
學習拉丁文和一頁手稿
在達·文西身體日漸衰弱之時,他在一頁研究直角三角形面積的手稿旁寫下一句「湯要涼了」。
直角三角形面積的研究,最後一句是「湯要涼了」
所有的故事都是從出生開始,從死亡結束。達·文西用短暫卻不平凡的一生,豐富了世界;
他的一生因傳奇和神秘吸引後
他對自然人性窮盡一生的探索,有過幻想有過拉扯,有過質疑有過坦蕩,種種軌跡,最終也是回歸於現實,一句「湯要涼了」,提醒我們「生命從不偏袒任何人,無論是天才還是普通人,離世時終將兩手空空,唯一的區別在你是否對世界曾充滿好奇滿心歡喜」。
《李奧納多之死》,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作
世界對於像達·文西這樣的人來說,是一座樂園,盡興而歸是他窮經一生的追求。
從前是局外人,以後是世界藝術旋渦的中心。
他曾經寫過一句「一日充實一夜安眠」。如今,伴隨著《李奧納多·達文西:從凡人到天才的密碼》這本書》。
我們有幸走近達·文西的一生,「一生充實,含笑安息」是讀完之後源自內心最誠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