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是我很喜歡的一道美食,因為肌肉鮮香而不油膩,沾上蔥花醬油等製成的調料,十分好吃,準確地來說,我一個人就能吃掉整隻小兩斤的三黃雞。
飯店做的白切雞無論是味道還是顏色,都超正,但是自己在家為什麼就做不出那種顏色呢?
其實這和雞的選材有關係,最好選用三黃雞。經過宰殺處理乾淨的三黃雞,外皮黃、嘴黃、腳黃、所以被稱為三黃雞。而我們在家做的時候,買雞肉根本不清楚雞的品種,因此就做不出金黃的顏色了。
然後冷水下雞到水滾了的時候雞都熟了,再浸半小時就肉太老了,應該是水開了下雞再煮兩分鐘關火,雞在湯裡浸半小時就行了。這些個步驟大家應該都懂,但是這樣做出來的顏色還是達不到飯店的水準。
其實飯店的雞皮能夠達到金黃色,是因為他們多了一個刷油的步驟,而我們在家做菜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很多人說是用黃梔子煮,其實是不正確的,準確的來說是刷了花生油。
所以下次再做白切雞的時候,試著往雞皮表面刷上一層花生油試試,保證做出來的白切雞表皮金黃,色澤十分好看。
對比於鹹香雞,白切雞的含鹽量更少,對於有高血壓的人來說,鹹香雞是不適合吃的。白切雞好不好吃,其實還跟蘸料有關。我們這邊流行蔥花姜加醬油,你們那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