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十一:站立在世界之巔的楊振寧

2020-12-27 科學背後的故事

說標準模型,就要說起楊振寧,說起楊先生,你會想到什麼?是82vs28和甕女士嗎?那麼請出門左轉,那邊才是八卦課,這裡真不是,要是想起宇稱不守恆呢?那麼請坐,這邊有瓜子花生,抓一把先嗑著,要是想起楊米爾斯方程呢?請您到講臺上,待會兒有問題向您請教。

確實啊,楊米爾斯方程可以說是楊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憑著這個,楊先生足以和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站在一起相提並論,為什麼楊米爾斯方程那麼偉大,還得從頭說起。

這個頭可有點遠了,遠到人類文明之初。

人類文明就是一個從繁到簡的過程,從複雜的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邁出了一大步,從浩渺的天文觀測數據中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行定律,人類接觸到了科學的邊緣,到牛頓爵爺一戰封神,天地萬物都納入了牛頓力學體系中,牛頓體系對於高速和微觀物體卻是有點力有未逮,愛因斯坦橫空出世,相對論解決了高速的問題,量子力學一眾英雄也不甘人後,解決了微觀粒子的難局。

在另一條戰線上,麥克斯韋總結了法拉第以來所有的電磁學的成果,創建了麥克斯韋方程,把電磁學推到了極致,不過人類對簡單性統一性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愛因斯坦就力圖把引力和電磁力統一成一種力,可惜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夠完成這項偉業。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並不是只有引力和電磁力,還有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這個我們在前面幾節已經說過了,既然統一不了電磁力和引力,那麼就試試看看能不能統一別的吧。

第一個想到這一點就是天才泡利了,泡利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看好了啊,是基本上,這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了不得的成就,可是泡利是天才呀,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理論不完美,由於這一點缺憾,泡利並沒有公開發表他的論文,他不發表,並不代表別人不,他追求完美,可有的是初生牛犢。

楊振寧先生就是這樣的初生牛犢,1954年,楊先生和他的學生米爾斯提出了楊米爾斯方程,這是用來解釋強相互作用的理論,不過當時並沒有什麼人重視,楊先生也沒有在意,畢竟初生牛犢嘛,錯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後還有的是機會呢。

果然機會很快就來了,1956年,楊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想法,這一下在物理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物理學家們對於對稱性有一種近乎執拗的追求,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對稱的,可是來自中國的兩個少年居然說對稱性有問題,這就好像說鏡子裡的你和鏡子外面的你居然不一樣,無論是誰都會覺得有點滑稽。

最反對這一想法的還是泡利,泡利放言"上帝不是一個弱左撇子",言下之意就是宇稱不守恆肯定是錯的,並且說願意打任何賭,多虧沒有人下注,否則泡利就破產了,因為來自東方的美麗女性"物理學界垂簾聽政的女王"吳健雄證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說法。

說完了宇稱不守恆,接著說楊米爾斯方程,方程居然也沒有錯。

1960年,格拉肖就是提出粲夸克那位大神,提出了電弱統一理論,就是把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統一成一種力,他使用的數學方法就是楊米爾斯方程。 ±W粒子和Z0粒子就是電弱統一理論預言的。

楊米爾斯方程當初是為了解釋強相互作用的,在提出夸克理論後,人們並沒有捕捉到單獨的夸克,這給夸克理論蒙上了一層陰影,人們為此提出了一種"漸近自由"說法,就是說夸克之間離得越近,它們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越小,離得越遠,力越大,所以很難出現單獨夸克,這也很好理解,我們可以想像夸克之間一根橡皮筋連接,離得近的時候橡皮筋鬆弛,夸克可以在質子中子內部自由運動,要是離得遠呢,橡皮筋就繃緊了,夸克就不能隨意運動了。

而這個"漸近自由"則可以從楊米爾斯方程中推導出來。

總結一下吧,楊米爾斯方程可以作為描述強相互作用力也可以描述電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是不是感覺到楊先生的偉大了,在此之上,就建立了粒子的標準模型。

依據標準模型,除了我們之前說過的那些粒子之外,應該還有一些粒子,這些就是第三代粒子,包括τ子和τ中微子和它們的反粒子,還有兩種夸克,分別是頂夸克和底夸克,夸克自然要帶著"色",就是紅綠藍,不過要注意,夸克的顏色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顏色,只是一種說法,當然了還有對應的反夸克,這樣一來,基本粒子家族基本上就大團圓了。

要不來數一下吧。

先看構成物質的費米子吧。

其實就是夸克,夸克一共六種,分別是上下奇粲頂底,它們每個還分成三種色,就是紅綠藍,這一共是18種了吧,再加上它們的反粒子,一共是36種。

再說輕子,輕子也屬於費米子,由於它們比較輕,就叫做輕子,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電子、μ子和τ子以及它們的中微子還有對應的反粒子,一共12種。

接下來該說玻色子了,按照力來說吧,先說電磁力,這個比較簡單,就一種就是光子。

再說弱相互作用力了,這個也不複雜,就三種,分別是W+、W-、和Z0粒子,這個W就是英文weak(弱)的首字母,Z呢,是由於物理學家們覺得這是最後一種粒子了,就叫做Z了,看來物理學家們也感覺到累了啊。

最後說強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有點複雜,它們帶了顏色了,而且顏色也有點複雜,分別是紅—反綠,紅—反藍、藍—反紅、藍—反綠、藍—反藍、綠—反紅、綠—反藍、綠—反綠,為什麼它們這麼複雜,因為它們是連接夸克之間的那根橡皮筋,肯定兩端的顏色要不一樣,要是一樣了,沒準夸克就湊過來了。

這一切看起來很美,不過卻沒有一個心腹大患,因為依照標準模型,粒子是沒有質量的,當初泡利之所以沒有發表自己的論文,就是由於粒子沒有質量,後來楊振寧先生提出楊米爾斯方程的時候,泡利也是這樣質問楊振寧的,因為在楊米爾斯方程中也沒有質量,不過楊振寧還是發表了論文。

要是沒有質量,那麼這一切都成了空中樓閣,可質量到底在哪裡呢?是不是還有一種新粒子沒有發現呢,要是真有這種粒子的話,這種粒子就是粒子世界中的上帝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科學家在研究宏觀世界奧秘的時候,發現了宏觀的背後還有一個微觀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宏觀物質等都是由微觀的粒子組成,而微觀世界的很多物理理論跟宏觀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量子力學中的很多東西都是顛覆現有宏觀物理學的。當我們知道微觀世界之後,科學家對於微觀領域的探索充滿了無限的興趣。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究微觀粒子實驗的物理學家們發現,有少量的一些粒子表現非常奇怪,壽命比其他粒子長得多。早在1956年,為了解釋兩種質量和壽命相同,看起來像是同一種的粒子的θ+粒子和τ+粒子(後來被證實其實就是同一種粒子,現在叫做K+介子),卻有著不同的宇稱量子數和不同的衰變產物,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微觀的粒子的行為可能不存在宇稱量子數的守恆。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對於超弦教來說,就算LHC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也只是個迷你版的SSC,其環形周長27公裡,不到SSC的1/3,但有總比沒好,而且根據理論推測,LHC的能級可以撞出超對稱粒子,足以滿足超弦教的需求。格林很興奮,在2004年出版的《宇宙的結構》,他斷言LHC開機運行後能發現超對稱粒子。由於選錯了焊接工藝,2008年9月LHC開機後9天,超導電磁鐵的電路就燒壞了。
  • 華裔科學家發現「天使粒子」:改變世界基礎物理
    當把普通超導體置於反常量子霍爾效應薄膜之上時,臨近效應使之能夠實現手性Majorana 費米子,相應的實驗中會多出全新的量子平臺,對應?倍基本電阻單位e2/h。基礎物理與應用的「雙突破」張首晟將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稱為天使粒子,這一靈感來自於小說《天使與魔鬼》。在Dan Brown的這部小說中,正反粒子的碰撞會將所有質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從而湮滅整個世界。而天使粒子的發現,就好像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這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 微觀世界的秘密,解讀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學!
    事實上,宇宙早期模型就是一個超高能物理世界,沒有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不可能徹底破解宇宙奧秘。因此,有必要在這兒介紹一點量子力學及粒子物理的知識。普朗克尺度前面曾經說過,廣義相對論當宇宙小到一定的程度就不適用了,小到什麼尺度呢?那叫做普朗克尺度。
  • 微觀世界是另一個宇宙,粒子形態顛覆認知,宛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以微觀粒子的角度看世界,我們的周圍會變得大不相同,因為周圍的一切物質都會以原子、中子的形式呈現在眼前,一般我們把電子和電子以下的中子、質子和離子都認為是微觀粒子。這樣說可能表述更清楚一些:我們把物質世界分為兩個尺度,被人熟知的太陽系、銀河系等天體存在於一個空間的叫做大宇宙;而將粒子、電子或中微子這些無法被人類肉眼觀察到的更小的微觀世界稱之為小宇宙。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後兩種運動只是從宏觀上看是周期性的可重複的,但在微觀上則更為複雜,是拓撲的不可重複的。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振動發生。大的方面來說,地震、海嘯、爆炸等都屬于振動範圍;而微觀粒子層面,粒子的熱運動、布朗運動都屬于振動範圍。
  • 物理學重大發現:華人科學家找到「天使粒子」
    國際同行指出:發現馬約拉那費米子是繼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波色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後的又一裡程碑發現,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讓量子計算成為現實。但今天,我們找到了一個沒有反粒子的粒子,一個只有天使,沒有魔鬼的完美世界。」張首晟說。
  • 人類根本無法想像,在微觀的粒子世界中,是有多麼的「詭異」!
    至今人類已經歸納出了幾套定律,能清楚地說明星系、恆星與行星以及宏觀世界裡物體的運動。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在微觀的層面上,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人類又發現的幾套革命性的新規律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這些新規律叫做量子力學。
  • 趣學單詞|物理學中的微觀粒子,你知道多少?
    圖片 | 來自網絡英文釋義 | Online Etymology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呂氏春秋下賢》在物理世界中,任何物質在微觀視角下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組成的。電子這個單詞是由愛爾蘭物理學家喬治 J 斯通尼發明的,詞根取自單詞 電的electric,後綴取自拉丁文 ion,意思是「go, to go」,因為發現電子的時候人們發現電子十分活躍。
  • 百家之說:請還楊振寧一個清白!
    這裡我們介紹一下背景,高能加速器就是通過電磁場給粒子加速,讓兩束相向運行的粒子撞在一起。在碰撞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粒子,分析碰撞結果,可以給基礎物理的研究提供證據。但這個設備開銷非常大,建造的起步價是1億美元。
  •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發現究竟意味著啥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現實生活中你真的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雙胞胎,這個雙胞胎完全按照你鏡子裡的樣子站立,按照你鏡子裡的樣子用右腿踢那個球,雙胞胎的球和鏡子裡的球會按照一樣的軌跡運動麼?答案是肯定的,鏡子裡的世界跟你一樣遵循牛頓運動定律,根據牛頓運動定律根本無法區分鏡子裡面和外面的世界。
  • 楊振寧就中國大型粒子對撞機發表言論,觀點沒變,用了一句英語
    文/濤聲依舊楊振寧就中國大型粒子對撞機發表言論,觀點沒變,用了一句英語高能粒子一直以來是物理學的頂級領域,很多科學家為了追求高能粒子不斷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而目前最為妥當的研究方式無疑就是大型粒子對撞機,迄今為止最大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位於歐洲,其投入的資金非常的巨大,是很多物理學家的聖地,但是迄今為止大型粒子對撞機仍然沒有產生一個好的結果
  • 王貽芳與楊振寧之爭:中國該不該花360億建大型對撞機
    他認為這是「中國引領世界基礎物理研究研究最好的機會」。大型對撞機是什麼大型對撞機是粒子物理科學家為了探索新的粒子,和微觀量化粒子的『新物理』機制設備,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粒子標準模型的內涵(特別是強作用引起的手徵相變,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以及色超導相變的規律和條件等)和應用讓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推向更加深入的層次(如超對稱,大統一,額外維時空等)。此外,標準模型的成功,推動了天體物理、宇宙學和核物理等學科的重大發展,誕生了新的交叉學科(如粒子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學等)。
  • 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三個人打破人們對「宇宙守恆」固執印象!
    然而在1956年,兩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大膽地對「完美的對稱世界」提出了挑戰,矛頭直指宇稱守恆定律,這成為上世紀物理學界最震撼的事件之一。引發這次震撼事件的最直接原因,是已讓學者們困惑良久的「θ-τ之謎」,它是宇稱守恆定律繞不過去的坎。
  • 楊振寧82歲娶28歲嬌妻,被人非議,他創造的成就你又知道多少?
    比如楊振寧,國人都知道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的他以82歲的高齡娶了28歲的翁帆為妻,並以此津津樂道,但卻不知道的是他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對我們這個世界意味著什麼。十九世紀,隨著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電的應用和電磁的發現,讓人類的觸角伸向了微觀世界,人們開始好奇於微觀原子層面的運動規律。麥克斯韋適時地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第一次把光、電、磁統一起來。至此尋找一個物理學的統一理論,逐漸成了基礎物理學研究的一個方向。
  • 99歲的楊振寧,為何要阻止中國建造高能對撞機?
    但是歷史的車輪已經到了2019年,早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彼時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達99.0865萬億,接近百萬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可以說財力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國內其它各項「超級工程」建設一個個捷報頻傳,應該完全有錢來建造這這種超級對撞機了,卻為何這位二戰後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當代物理界「泰山北鬥」的楊振寧還是意志堅定的予以反對呢?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對於超弦教來說,就算LHC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也只是個迷你版的SSC,其環形周長27公裡,不到SSC的1/3,但有總比沒好,而且根據理論推測,LHC的能級可以撞出超對稱粒子,足以滿足超弦教的需求。格林很興奮,在2004年出版的《宇宙的結構》,他斷言LHC開機運行後能發現超對稱粒子。由於選錯了焊接工藝,2008年9月LHC開機後9天,超導電磁鐵的電路就燒壞了。
  • 最有可能統一所有力的理論:超弦理論 楊振寧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弦理論的雛形是在1968年由Gabriele Veneziano發現。他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內的強作用力的數學公式,然後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歐拉公式),這公式能夠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強作用力。
  • 為什麼說楊振寧是當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而楊振寧的成就在於基礎物理,普通人一般都不會接觸到,但他是享譽世界的頂級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獎的成就長久以來,諾特定理深入人心,人們認為物理學定律是完全對稱的,當電荷、宇稱以及時間被反轉之後,還是完全一樣的。以宇稱守恆為例,一個基本粒子與其鏡像粒子擁有完全相同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