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陽信縣河流鎮中心小學呂磊
從浙江大學學習歸來,感觸頗多。可以說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理論的提升,理念的轉變,教學的反思的過程,在這一周的學習中,聆聽大師的講座,感受名校的風範,現談談自己感觸最深的三點。
一、關於「課堂」
沈啟正教授的《理想課堂的文化創建與教師發展》,在向我們傳達著一種教學理念一一教學活動中學生應當處於中心地位,教師只是學習的幫助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少講精講,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通過合理的預設和引導,把學生思維的啟動點、練習點、轉折點、拓展點、批判點依次呈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多學、善學、樂學。
反思自己的教學,很多時候都是充當了課堂駕駛者的角色,而學生只是乘客。雖然也明白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宗旨,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卻不捨得放手,總想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方法,總想更快地讓學生掌握這些東西,總怕學生會出錯。從這一點來說,我也必須改變自己,在研究教材教法和學生學情上下功夫,設置好課堂問題和課後作業的難度和深度,從而引導、啟發、喚醒、激勵學生去學習研究。
二、關於&34;
沈啟正教授在「高效課堂的教師特質&39;這節課上說教師的成長三維度是:經師(技能)一能師(模式)一人師(境界)。要像逐維度提升,不可缺的是自我修煉。在自我修煉的漫長過程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閱讀的四維空間是:專業、興趣與愛好、人文社科和教育心理。這些書籍都是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去閱讀的。但反思自己現在閱讀的時間是越來越少了。作為老師,不閱讀就不能提高自己,就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閱讀是能讓人靜心不斷自我反思的好方法,我們如何能做到「貼在地面步行,不在雲端跳舞」,如何自我修煉達到另一種維度或境界?閱讀絕對能幫到我們。
三、關於「科研」
我們一線教師,很多都是教強研弱,教學能力很強,卻往往忽略了通往名師的必經修煉途徑教研之路。如果我們只是埋頭教書,沒有反省,
沒有物化自己的教育心得,沒有形成自己的教學成果,那不管教了多少年的書,都是在教新書,永遠就只能做一名教書匠。
這一周的學習,給自己打開了教研的一扇窗。比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聚焦日常,發現問題,讓這些問題都成為我們教研的課題。比如: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反饋,課堂提問,甚至是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為每一位老師的教研課題。教研之路,就是為了教學工作更有效,讓每一項教學工作都凸顯出來。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師點滴的改變,可能足以改變幾十個孩子的一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正一步一步地修煉,從經師到能師,最終成為人師。做一名合格教育者,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追求的教育情懷和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