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大飛給大家介紹了曝光藝術,那麼今天呢,就給小夥伴們講一些測光的小知識和技巧。上一篇也有分享到一些曝光的幾個概念,但是可能大家還是不知道它們具體是什麼?但是有些小夥伴現在應該在使用中了。光圈,快門,感光度,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徹底掌握它們並非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如果真的徹底掌握了,那麼它們絕對是身邊最好的助手。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測光?主要就是測量光線的強弱。所以不管是發光體散發出來的光亮還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都可以去測量它。而測量的結果就決定了將要用什麼樣的光圈和快門進行來來進行曝光。在這裡大飛有個小知識,所有測光的設備,它默認設置的都是18%的反光率。那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反光率為18%的灰色進行一個測光。大部分亞洲人的皮膚和公園裡的草都接近18%的灰。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沒有準確的一個測光度的話就可以對這些物體進行測光。這樣子的話拍出來的照片就會比較準確。在現在的相機裡也都有一個內置測光表。測光裝置一般都會在相機的內部,它能夠準確的測量光線照進鏡頭的強度。因為它測量的是物體所反射的光線,所以我們把它稱為反射式測光法。
其實平均測光是以前老式的傻瓜相機使用的。平均測光,它主要目的是要把一切都給照顧好,在整個畫面裡一定會比較平均,它給照片的一個整體範圍就是一個平均值。
再到後來大家又發現了平均測光誤差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有些廠家就想到了攝影的主體,就開發出了一個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它主要指的是在曝光數值的決定後,畫面中的中央部位的比重會比較大一些,而周圍的比重就會比較低。它能滿足一個「要人物,也要背景」的一個需求。
但是,有些攝影師在複雜的光線條件下,還是發現了,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有些不足,然後又在一些專業的單反上出現了一個點測光的模式。點測光就會相對於比較專業一點,它能進行對一個18%灰的一個物體來進行測光。現在專業的一個做法就是用點測光,對準人物面部進行曝光,然後將曝光鎖定在進行拍攝,這樣的話就會得到一張非常好的一個畫面。
因為點測光比較專業,它不容易掌握所以一些人又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上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個研究。接下來又發明了多區測光。它比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準一些,是分為很多區的,大家可以在畫面中最適合主體的區域來進行測光。大飛給到大家一個建議,如果對點測光沒有太大把握的話,可以先從多區測光開始學習。
當然還是有很多攝影大神們,會使用獨立式測光表。對於一些要求比較高的專業拍攝來說,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那麼在以前的膠片時代,大多數都會使用測光表。由於時代的進步,測光表提供的信息已經遠遠落後於數位相機提供的。因此在年輕的一代中測光表也沒有那麼多人使用了。
那麼今天的技巧知識就到這裡結束。說了這麼多小夥伴們不妨拿起相機去試一試吧,看看究竟有哪些區別。大家還是有什麼想說和討論的,都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大飛。看到最後的小夥伴,相信也應該對測光也有最基本的了解吧?大家可以說說自己看法?
文章內容不代表UC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