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ED演講中學英語:內向者的力量

2020-12-11 考研幫(kaoyan.com)

摘要: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研英語的複習也是如此。背單詞、做真題是考研英語的基礎複習任務,不過偶爾累了看看電影,聽聽演講也

  摘要: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考研英語的複習也是如此。背單詞、做真題是考研英語的基礎複習任務,不過偶爾累了看看電影,聽聽演講也能一邊放鬆一邊學習英語,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TED演講:內向者的力量,一起欣賞吧!

  I got the message that somehow my quiet and introverted style of being was not necessarily the right way to go, that I should be trying to pass as more of an extrovert. And I always sensed deep down that this was wrong and that introverts were pretty excellent just as they were. But for years I denied this intuition, and so I became a Wall Street lawyer, of all things, instead of the writer that I had always longed to be -- partly because I needed to prove to myself that I could be bold and assertive too. And I was always going off to crowded bars when I really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just have a nice dinner with friends. And I made these self-negating choices so reflexively, that I wasn't even aware that I was making them.

  不知怎麼我總覺得我安靜和內向的風格並不正確。我應該更多地嘗試一個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內心深處總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內向的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多年來我都否認了這種直覺,於是我成為了華爾街的一名律師, 而不是我長久以來想要成為的一名作家。部分是因為我想要證明自己也可以變得勇敢而堅定。當我只是想要和朋友們吃一頓愉快的晚餐時,我卻總是去那些擁擠的酒吧。我做出了這些自我否認的選擇,如條件反射一般,甚至我都不清楚我做出了這些決定。

  Now this is what many introverts do, and it's our loss for sure, but it is also our colleagues' loss and our communities' loss. And at the risk of sounding grandiose, it is the world's loss. Because when it comes to creativity and to leadership, we need introverts doing what they do best. A third to a half of the population are introverts -- a third to a half. So that's one out of every two or three people you know. So even if you're an extrovert yourself, I'm talking about your coworkers and your spouses and your children and the person sitting next to you right now -- all of them subject to this bias that is pretty deep and real in our society. We all internalize it from a very early age without even having a language for what we're doing.

  這就是很多內向的人正在做的事情。這當然是我們的損失,但這同樣也是同事們的損失,我們所在團隊集體的損失。當然,冒著被指為誇大其詞的風險我想說,更是世界的損失。因為當涉及創造和領導的時候,我們需要內向的人做到最好,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內向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你要知道這可意味著每兩到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的,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我正在說你的同事和你的配偶和你的孩子,還有現在正坐在你旁邊的那個傢伙-- 他們都要屈從於這樣的偏見,一種在我們的社會中已經紮根的真實的偏見。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把它藏在內心最深處,甚至對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都不說什麼。

  To see the bias clearly, you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introversion is. It's different from being shy. Shyness is about fear of social judgment. Introversion is more about, how do you respond to stimulation, including social stimulation. So extroverts really crave large amounts of stimulation, whereas introverts feel at their most alive and their most switched-on and their most capable when they're in quieter, more low-key environments. Not all the time -- these things aren't absolute -- but a lot of the time. So the key then to maximizing our talents is for us all to put ourselves in the zone of stimulation that is right for us.

  為了清晰地看到這種偏見,我們需要了解「內向」是什麼。它和害羞是不同的。害羞是對於社會判斷的恐懼,內向更多的是你怎樣對於刺激作出回應,包括來自社會的刺激。外向的人渴望大量的刺激和激勵,而內向的人在更安靜、更低調的環境中會感到最活躍和最有能力。並不是所有時候--這些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但是大多如此。所以把我們的天賦發揮到最大化的關鍵在於,把我們自己放到適合我們的激勵區域中去。

  But here's where the bias comes in. Our most important institutions, our schools and our workplaces, they are designed mostly for extroverts and for extroverts' need for lots of stimulation. And also we have this belief system right now that I call the new groupthink, which holds that all creativity and all productivity come from a very oddly gregarious place.

  但是這正是偏見的來源。我們最重要的那些機構,我們的學校和工作單位,它們都是為性格外向者設計的,並且有適合他們需要的刺激和鼓勵。當然我們現在也有這樣一種信念體系,我稱之為新型的「團隊思考」,就是所有創造力和生產力都來自於一個古怪的群居場所。

  When I was going to school, we sat in rows. We sat in rows of desks like this, and we did most of our work pretty autonomously. But nowadays, your typical classroom has pods of desks -- four or five or six or seven kids all facing each other. And kids are working in countless group assignments. Even in subjects like math and creative writing, which you think would depend on solo flights of thought, kids are now expected to act as committee members. And for the kids who prefer to go off by themselves or just to work alone, those kids are seen as outliers often or, worse, as problem cases.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eachers reports believing that the ideal student is an extrovert as opposed to an introvert, even though introverts actually get better grades and are more knowledgeable, according to research.

  我上學時,大家都是坐成一排。我們靠著桌子一排排坐著就像這樣,並且我們大多數工作都是自主完成的。但是在現代社會,所謂典型的教室是排成一圈的桌子-- 四個或是五個或是六、七個孩子坐在一起,面對面坐著。孩子們要完成無數個小組任務, 甚至像數學和創意寫作這些課程。這些你們認為需要依靠個人閃光想法的課程,孩子們現在卻被期待成為小組會的成員。對於那些喜歡獨處,或者自己一個人做事的孩子來說,這些孩子常常被視為局外人,或者更糟,被視為問題孩子。並且很大一部分老師的報告中都認為,理想的學生應該是外向的。雖然據研究報導,內向的學生可能成績更好, 更博學多識。

相關焦點

  • 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雙語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演講視頻>正文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雙語視頻) 2013-03-11 15:35 來源:網易公開課 作者:
  • 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別再為「不夠外向」焦慮
    但在現代社會,內向的性格特徵確實會對很多人造成困擾,這是我們在認知和行動層面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有很多讀者在留言中說自己是典型的內向型,在公共場合會感到焦慮,詢問應該怎麼辦。也有讀者說內向性格特徵在當下總是成功的阻礙。今天,延續這個話題,跟大家分享蘇珊·凱恩關於「內向性格的力量」的TED演講。
  • TED英語演講 | 脆弱的力量!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每日英語演講」
  • 超全TED演講視頻網站合集(強烈推薦)
    很多朋友都喜歡通過TED演講視頻來學習英語,我就為大家整理了一批能夠學習TED學習視頻的網站。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網站中學好英語。3.https://ted2srt.org 這個網站簡潔明了,十分適合強迫症患者使用,不僅可以輕鬆下載視頻,還有英語原文
  • 大學英語四級美文欣賞:內向者的力量
    三分之一到一半的美國人性格內向——換言之,你認識的每兩到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者。如果你本人不內向,那你的子女、同事、配偶或伴侶中肯定有一個是內向的。在操場上、中學衣物間裡以及美國公司的走廊上,隱蔽的內向者不被人所察覺。有些人甚至欺騙了自己,直到某些生活事件——失業、廝守「空巢」、繼承一筆能夠讓他們隨意支配時間的遺產——讓他們驚醒,開始審視自己真實的一面。只要與朋友和熟人討論這個主題,你就會發現最不可能是內向的人認為自己是內向者。
  • 【那些雞血滿滿的TED演講集,也許會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http://www.56.com/u47/v_MTAyNjMxNzk2.html2.Eve Ensler Embrace your inner girl 擁抱你內心的少女在這個充滿激情的演講裡,Eve Ensler闡述了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少女的觀點。但我們都被要求去壓制這一內心少女。
  • 教育者們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
    Diana Laufenberg:怎樣從錯誤中學習Diana Laufenberg與大家分享了她從教學中學到的3個令人驚訝的事情, 包括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關鍵認識。http://www.ted.com/talks/diana_laufenberg_3_ways_to_teach▼長按二維碼 即可觀看此視頻
  • 教育人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附觀看連結
     提示:點擊上方"奇速英語"↑免費訂閱TED演講改變了人們看世界的方式
  • 看TED學英語|TED演講全網觀看學習指南
    學英語很難,但學習很快樂。                            --- 學英語那點事大家好,我是學姐。TED 是很好的英語學習資料,很多小夥伴也因此長期奔波在四處尋找 TED 資源的路上,經常是等資源找到了,學習熱情也消減得差不多了。
  • 幼兒教育從業者必看的10個「TED」演講
    關於英國的Studio SchoolTED TALKS (TED演講)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值得傳播的創意」。
  • 跟TED學英語演講 1/5
    English presentation skill 翻譯成漢語是英語演講技巧,一般聽到演講這個詞,我們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個高大上的場合,一個人飽含激情地站在臺上演講。其實 English presentation在英語中是非常接地氣的,它既可以是高大上場合的 Prepared speech 正式的有稿演講,但更多的是一種所謂的 「講幾句」 的場景。
  • TED精彩演講:你不必外向,其實內向的人更有潛力
    後來,我逐漸意識到內向沒什麼並不好。相反,內向的人有很大的優勢。有一個關於TED,《內向的人,都有驚人的潛力》的演講。演講者蘇珊凱恩說:當小時候參加夏令營時,老師說他想學會合群,所以我表現看起來很合群。
  •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4 你是一個給予者還是一個索取者?演講人: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作為沃頓商學院教授以及暢銷書《給予和索取》的作者,格蘭特認為,在每個工作場所都存在三種基本類型的人:給予者、索取者和匹配者。格蘭特打破了這些框框,並且提供了簡單的策略以促進慷慨的文化,使每個人所索取的部分不超過他們應得的份額。
  • 內向者怎樣克服社交恐懼?開言英語學員給出完美答案
    開言英語學員給出完美答案) 「你為什麼不愛說話呀」「大家聊的都挺好,為什麼你單獨在一旁坐著呢?」「你性格太內向了吧」……在生活中,相信你一定會遇到性格內向的朋友,或者你本身就是一名性格內向的人。性格內向的人,會讓人聯想到社交恐懼症。
  • 《演講的力量》:低估了「演講」的力量
    說得好,孩子們學得更好美國的主席林肯曾經說過,口才是社交和事業的需要,不會說話的人無疑是個失敗者。說到演講,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名人或領導人的問題,而忽略了他們的演講能力,他們認為我們永遠只是觀眾,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說家,只要你不斷鍛鍊你的口才,發展自己的思維。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前言1月前,讀到牛瑞華老師的書評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這篇書評的評論對象是,西爾維亞·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一書,原文刊登在202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報》上,而書評人牛老師正是《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的策劃人兼編輯。
  • 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成功舉辦第一屆英語文化節英語演講比賽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 鄭紅梅 海口報導)11月14晚19:30,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全體學生著統一的校服齊聚學校禮堂,該校第一屆英語文化節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如火如荼舉行。決賽當晚,初一(18)班英語老師梁文舒指導的舞蹈《Way back》在本班6名學生的熱舞下拉開了決賽序幕。
  • 分享600萬次的TED視頻!20道題,孩子錯了18道,如何鼓勵所謂的「差生」?
    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冠軍,一個成年人要永遠不放棄他們,懂得聯繫的強大力量,堅信他們可以變成那個最好的自己。 Is this job tough? You betcha. Oh God, you betcha.But it is not impossible. We can do this. We're educators.
  • 演講的力量 | TED 掌門人教你如何提升演講影響力
    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不要試圖模仿大學者的風範,只要做你自己就好。你的演講不一定非要激情四射,非要贏得觀眾雷鳴般的喝彩,如果你知道如何在飯桌上對著一群朋友講話,那麼你就知道如何發表公共演講。除了演技、顏值、成就達到頂峰,在學業上,她還是一名名副其實的學霸,除了英語之外,她還會說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日語、德語和法語。
  • ​小結:30天線上英語學習-TED專場
    你如果看到聽到自己喜歡的話題,學習起來肯定就容易得多;2)TED演講的內容和演講者的水平很贊。即使你不抱著學習英語的目的,而只是簡單的看中文字幕,我相信你也可以通過聽TED演講增加對生命的感悟,以及開拓視野。克裡斯·安德森在他的《演講的力量》裡面分享了成功演講的5大關鍵技巧——聯繫、敘述、說明、說服與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