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判斷結論真假的陳述句
真值可隨條件變化
悖論不是命題
分類(原子命題、複合命題)
{∧,∨,~}同其它聯結詞
P▽Q ⟺ (~P∧Q)∨(~Q∧P)
P→Q ⟺ ~P∨Q
P↔Q ⟺ (P→Q)∧(Q→P)
P↑P ⟺ ~P
(P↑Q)↑(P↑Q) ⟺ P∧Q
(P↑P)↑(Q↑Q) ⟺ P∨Q
P↓P ⟺ ~P
(P↓Q)↓(P↓Q) ⟺ P∨Q
(P↓P)↓(Q↓Q) ⟺ P∧Q
功能完備集和最小功能完備集
功能完備集:S為聯結詞構成的集合,每個邏輯聯結詞的功能能由S中聯結詞實現。
最小功能完備集:S中去掉任意一個聯結詞後,至少有一個聯結詞的功能不能由S中剩餘聯結詞實現。
{↑}/ {↓}/ {~, ∨}/ {~, ∧}/ {~, →}/ {~, ⇢}
命題常元:T/F
命題變元:字母表示/值域為『真/假』
組成:命題變元/邏輯聯結詞/括號
注意:
原子命題變元是公式
若P、Q是公式,則把P、Q用邏輯聯結詞聯繫起來也是公式
有限運用以上兩條生成的命題表達式是公式
若公式的字串P也是公式,則P為子公式
真值指派:給公式的所有變元各指定一個真值
真值表:公式的全部解釋
命題公式的類型
永真式(重言式):真值表全為1
矛盾式(永假式):真值表全為0
可滿足公式:真值表有1有0
真值表相同,用⟺表示
1.3.2 基本等價式判斷:
⟺與↔
A、B是命題公式,A⟺B當僅A↔B
對偶原理
對偶式:公式A僅有聯結詞∧,∨,~。將∧,∨,T, F分別用∨, ∧, F, T替換獲得A*,則A*為A的對偶式。
注意:對偶式括號的優先順序不變
~A(P1, P2, …, Pn)⟺A*(~P1, ~P2,…, ~Pn)
A⟺B可得A⟺B
性質:
A⟺A
A⟺B ⇨ B⟺A
A⟺B, B⟺C ⇨ A⟺C
1.4 公式的範式表示1.4.1 相關概念句節:原子公式及其否定
有限析取
有限合取
有限合取
極大項
有限析取
極小項
句節
子句
短語
合取範式
主合取範式
析取範式
主析取範式
任何命題公式都存在與之等價的析取範式和合取範式,永真式無主合取範式,矛盾式無主析取範式。
任何極大/小項都不是相互等價的
主合取範式和主析取範式唯一
1.4.2 主範式構造方法真值表法
列出每個極大項/極小項,表示出對應公式(類似基向量線性組合)
公式的恆等變換法
將聯結詞全部轉換為∧, ∨, ~
運用等價變換變為析取範式或合取範式,並化簡
如果字母不夠,補上對應數量的T/F然後用P和~P表示,用分配律展開
A取1時B也取1,用A⇒B表示
1.5.1 基本蘊涵式1.5.2 蘊涵的判斷與性質判斷:
A、B是命題公式,A⇒B當僅A→B
性質:
A⇒A
A⇒B, B⇒A ⇨ A⟺B
A⇒C, B⇒C ⇨ A⇒C
A⇒B, A⇒C iff A⇒(B∧C)
A⇒C, B⇒C ⇨ (A∧B)⇒C
(A∧B)⇒C iff A⇒(B→C)
A⇒B iff ~B⇒~A
A⇒B ⇨ A∧C⇒B∧C
1.6 命題公式的推理方法1.6.1 定義若A1∧A2∧ … ∧An⇒B,則稱B為前提A1, A2, … , An的有效結論或邏輯結果
G: A1, A2, … ,An( = B),則B是G的邏輯結果,G演繹出了B
注意:推理正確不等於結論為真
1.6.2 推理規則蘊涵式
恆等式
P規則:推導過程中可隨時引入前提集合中的任意一個前提及附加前提
T規則:推導過程中經等價變換或者蘊涵得到的新公式可以隨時用於推理
CP規則:A1, A2, … ,An ⇒ B→C iff A1, A2, … ,An, B ⇒ C
合取引入規則:A, B⇒A∧B
1.6.3 推理方法直接證明法
利用等價式或蘊涵式
CP規則推理法
反證法
A1, A2, … ,An ⇒ B ⇨ A1∧A2∧ … ∧An∧~B ⇒ F
消解原理
C1 = A∨B, C2 = ~A∧D,
((A∨B), (~A∧D)) ⇒ B∨D\
主範式法
寫出主合取範式,用簡化法則判斷是否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