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曾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和臘月23有些聯繫

2020-12-20 小奇講歷史

老祖宗曾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和臘月23有些聯繫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上千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勤勞智慧的先祖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不過他們始終對自然,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生產能力不發達,所有人幾乎都是仰仗老天爺吃飯的,氣候好了來年就是一個豐收年,若是天寒地凍的,那莊稼少不了要減產很多了。所以古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作息中,總結出來了很多有道理的俗語,用來教導後人,避免犯和之前一樣的錯誤,盡最大的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穫。

古人總結出來這些真理,有很多都是和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除了一些關於天氣的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和逢年過節的規矩有關,現在馬上就要過年了,筆者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過年的一個俗語,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個俗語在臘月二十三會用得到,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前面的「男不拜月」是說在八月十五的時候,男子最好不要去祭拜月亮,眾所周知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闔家團圓的日子,古代的眾多文人雅士,還會選擇在這一天舉辦賞月大會,才子們在大會上作詩吟誦,十分快哉。女子們在這一天就選擇祭拜月亮,許下自己的願望,那麼為什麼男子不可以拜月呢?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月亮是陰柔的代表,但是男子是陽剛的化身,若是男子拜月就是對月亮的不尊重,這個男子以後很有可能,會遇到諸多倒黴事,甚至有可能為家族埋下禍端,所以古人才說「男不拜月」。

後面這句「女不祭灶」則是說,女子是不可以祭拜灶王爺的,灶王爺是管理廚房的神仙,據說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會回到天庭之中,上報每家每戶的一年總結。老百姓們為了讓灶王爺多說些好話,就會烹飪美食來祭拜他,順便也祈求來年有吃有喝。

古人之所以說女子不祭灶,是因為古代我國女子地位十分低下,祭拜灶王爺在古代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這個時候必須家族中的男子出面,才顯得足夠尊重,所以古人才說「女不祭灶」。不過現在這些在我們看來,早就是過去的習俗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女子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這句俗語在現在已經不適用了。月亮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顆小星球,女子也能撐起半邊天,自然也不存在這樣的說法了。

本文由小奇講歷史原創,內容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留下的講究,啥意思?中我國傳統節日中,春節可以說是最盛大的喜慶的節日了。每年的這個時候外出求學和工作的人,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回家過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團圓飯,這樣一年到頭才算完整。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有些俗語通俗易懂,你只要一看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有些俗語帶著奧妙在裡面,需要你去研究探索才知道。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人們還是比較封建迷信的。對於一些事物常常抱有迷信的態度,所以有些俗語裡面也摻雜著迷信成分。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民間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何深意?老祖宗告訴你傳統習俗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何深意?祭灶的習俗,你了解多少文·玄武石說到我們的中華文化,就不得不說我們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這四個節日是我們國家的四大傳統節日。而且,今天小編要說的主題,就包括其中的一個節日。那就是關於月亮的中秋節。其實,另外一個離春節比較近,就是臘月23。那由這兩個節日出現的俗語,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這句俗語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男人們,不能在中秋節的這一天祭拜月亮。
  •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都會放假3天,普天同慶,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百姓而言,除了吃月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民俗活動。比如農村就流行一句俗語,說是中秋節這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不拜月在古代中秋節這天,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有拜月、祭月這樣的活動。拜月的時候,男人是不能參與的,可能很多人會對此感到疑惑,男人為何不能拜月呢?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吧。
  •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1月17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民間稱為過小年。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 在農村,老人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其中有何忌諱?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一、人過四十不比三,五十之後三莫靠在農村,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那麼人到「四十」,「五十」的年紀需要有什麼忌諱嗎?其實,正如老人常說,不惑之年事業逐步達到頂峰,孩子也逐漸的長大,再加上積累了一些人脈與經驗,因此對於此時面臨很多的「迷惑」!而對於這三種迷惑我們沒必要去苦苦糾結!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投票通道↑↑↑↑↑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房間各個角落。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在民間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北方通常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小年一到預示著春節也近了。掃塵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情感願望,此習俗向人們傳遞著過年忙碌氣氛的信號。
  • 小年祭灶了,咱們農村為啥講究「女不拜灶」呢?
    轉眼臘月二十三,這是咱們中國傳統的小年,為了迎接好日子的到來,大家忙著掃房子,祭拜灶神,可是在民間卻流傳「男不拜月,女不拜灶」的說法,大家一定會問,祭拜灶神女子為啥不能參加呢?這其中有什麼說講嗎?下面讓我們簡單聊聊咱們民俗的說法吧!
  • 昨天的小年,你家祭灶君了嗎?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樣一句關於「七月半」的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非常簡單明了,那麼為什麼說「七月中」與「臘月半」,才是讓人「心顫」的日子呢?
  • 穆紅(安徽定遠):民俗與祭灶
    祭灶是傳統「五祀」之一。五祀為門、井、戶、灶、土地和宅神,祭灶應該源於古人的拜火習俗。(寒食節也起源於拜火習俗)「灶。造也,創食物也。」。古人對食物的尊崇非今人可以想像;食,常和祭祀、禮、樂相關連。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主管人間飲食,所以地位崇高,後來權力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 小年有哪些旺運習俗和禁忌?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這不,明天,就到了我們傳統小年夜。啥是小年?2020小年在哪一天?小年,是大年的開始。一般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老祖宗留下幾千年的民俗,其中有很多有吉利意味的生活方式。不僅十分有意思,也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納吉。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俗語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習俗以及一些道理用俗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所以俗語才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
  • 過小年祭灶:火神與灶神信仰並存,有的已演變為單純的灶神信仰
    伴隨著火的使用,開闢了人類由生食到熟食的新時代,也產生了基於對火表示感恩和祈求生活安宇、幸福的火神崇拜。這種火神崇拜必然會因火塘和鍋臺灶的相繼出現而發展為火塘神與神的崇拜。就現在仍比較普遍地保留火塘的民族地區而言,往往體現為火神與火塘神信仰的並存與交又,而普遍使用鍋臺灶的民族地區,則有的表現為火神與灶神信仰並存,有的已演變為單純的灶神信仰。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人會害怕八月,女人害怕臘月呢?
  • 「男怕八月,女怕臘月」啥意思?這2句生活真理,看完受益一生!
    老祖宗在生活當中,總結出很多生活經驗和人生的哲理,往往凝練成一句話,作為後代人更容易記憶。了解俗語文化,是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可以指引我們人生的方向,也可以教我們規避很多坎坷和風險。民間流傳的俗語眾多,有些俗語放在當下有些落伍,但是有些俗語卻一直沿用。
  • 俗語說:竹子結果蛇長毛,哪裡有水哪裡逃,老祖宗說的是啥意思?
    俗語說:竹子結果蛇長毛,哪裡有水哪裡逃,老祖宗說的是啥意思?有時候我們還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老祖宗很有智慧,在各方麵條件都那麼受限的時代,他們卻做到了很多讓我們驚訝的事情,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文化財富。我們可以擁有現在這麼美好舒適的生活,和他們的不斷努力、嘗試也是分不開的。
  • 小年祭灶的流程是什麼?小年祭灶的習俗有哪些?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那麼小年祭灶的流程是什麼?小年祭灶的習俗有哪些?      一、小年祭灶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