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2020-12-18 騰訊網

文|龍吟嘯(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天氣格外炎熱,不少人都盼望著秋天早日到來;雖然馬上就要立秋了,但是立秋也並不意味著氣溫會驟降。炎熱的天氣,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對於許多農村人而言,前往田間地頭的灌溉除草依舊刻不容緩。

現在正值農曆七月初六,明天就是傳統節日的七夕;這也被不少年輕人成為「情人節」,甚至商家也會以此作為噱頭來進行宣傳賣貨。但是七月份還有一個重要的節點,那就是「七月十五」,也被稱為七月半。在農村,有這樣一句關於「七月半」的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老祖宗的話,啥意思?

「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非常簡單明了,那麼為什麼說「七月中」與「臘月半」,才是讓人「心顫」的日子呢?原因無外乎以下兩點:

第一個原因:傳統觀念對農村人影響深遠

「七月中」也就是所謂的「七月半」,在傳統觀念中被稱為「中元節」,在這一天要祭祖先、祀亡魂;因此,也被稱為「鬼節」。雖然在《論語》中就有這樣的描寫:「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但是這樣的知識對於農村人來說比較缺乏,因此他們普遍對於「鬼節」比較忌諱;如果上了年紀的老人身體不好,很容易「杯弓蛇影」,進而會有這種「閻王不請心也顫」的感覺!

第二個原因:現實環境的影響

首先,「七月中」的環境影響:

在農村廣為流傳的這樣一句俗語:「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以2019年三伏天為例:起始於7月12日,即農曆六月初十;截止於8月20日,即農曆七月二十。由此可見七月半就是在三伏天當中。

在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三伏天」裡面,對於古代農村老人而言,不僅天氣炎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並且古時候的農村並沒有冰箱,食物很容易變質,進而滋生細菌。那時候農村老人的抵抗力本身就比較弱,一旦染病,很容易發生意外。

其次,「臘月半」的氣候條件:

說起臘月的天氣,不少人想到的肯定是「寒冬臘月」,冬天雖然比較寒冷,但是在農村有這樣兩句俗語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以2019年三九時間為例:起始於1月9日,即農曆臘月初四;截止於1月17日,即農曆臘月十二;由此可見臘月半剛好就在三九附近、四九當中;「三九四九冰上走」,天氣冷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對於古時候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而言,那時候天氣寒冷,並沒有空調等保暖設備,遭受嚴寒侵襲很容易染病;一旦燒火取暖,稍有不注意,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也會產生意外的風險。

正因為以上幾方面的原因,農村老人的口耳相傳之間才會有這樣的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心也顫」;對於農村俗語,我們還是應該抱著嚴謹的態度、科學的求證;這樣才是對於俗語最好的傳承!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說的是啥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俗語:「七月中,臘月半,老人過的心膽顫」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在農村紅白喜事最忙碌的季節,莫過於是臘月最為忙碌,今天張家娶媳婦,每天李家嫁閨女,除了婚禮忙碌之外,臘月也是喪事頻發的季節,在臘月期間很多老人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熬過年底,這也是一種多發的現象,也被稱之為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看,這句老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是說的天氣,你知道嗎?
    前兩天剛說了「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今天又來說說「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這句俗語後半段還有其他說法「老人過得心肝顫」,話說人類真是脆弱,一旦上了年齡,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坎,跨不跨的過去,就看造化了。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不建房臘月是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按照《風俗通義》中的解釋,臘月的「臘」有兩層意思。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語「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農村俗語就是「五月不蓋房,六月不搬家」,啥意思?老祖宗的忌諱有何依據?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是正月如果理髮的話是死舅舅,當滿清入主中原以後,逼迫漢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漢人誓死抗爭,被認為是留戀已去的前朝,故名「思舊」,「思舊」的情懷就在中國人身上展現出來,久而久之「思舊」這兩個字就被演化為「死舅」到後來就成為了「死舅舅」。所以正月不理髮的傳統就這樣保留下來。
  • 老祖宗曾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和臘月23有些聯繫
    老祖宗曾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和臘月23有些聯繫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在上千年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勤勞智慧的先祖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不過他們始終對自然,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生產能力不發達,所有人幾乎都是仰仗老天爺吃飯的,氣候好了來年就是一個豐收年,若是天寒地凍的,那莊稼少不了要減產很多了。所以古人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作息中,總結出來了很多有道理的俗語,用來教導後人,避免犯和之前一樣的錯誤,盡最大的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穫。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現在剛好是正月,不妨看看
    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現在剛好是正月,不妨看看春節已過,相信大家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享受著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刻。然而喜慶歸喜慶,但老一輩人卻覺得春節期間也存在著諸多講究和避諱,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否則會觸了黴頭,影響來年的氣運,為此還產生了不少俗語,來看看老祖宗說的話有沒有道理。來看這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老祖宗的話,到底啥意思?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今的社會,人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對於長壽都是十分渴望的心態,而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叫「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你仔細品讀一番,就會明白古人的深意。
  •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俗語大多來源於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事情、習俗以及一些道理用俗語的形式呈現給後人,所以俗語才會讓很多人感到親切。
  • 俗語「吃十穿八,嫖空賭半」,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浩瀚五千年,在歲月的探索和求知中,中華民族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瑰寶,浩繁如煙的儒家盛典,多如繁星的古代銅器,嘆為觀止的陶瓷,不過對於農村人來說,接觸的最多的還是俗語,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文明大國,昔日流傳于田間地頭的民諺對大家幫助最大。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人會害怕八月,女人害怕臘月呢?
  • 俗語:狼怕一託,狗怕一摸,是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放到現在肯定不可能了,但是在以前狼還是很多的,經常在山上或者田野裡就會看到他們的聲影。有的時候他們餓了也會下山來尋找吃的東西,而我們也知道,狼是肉食性動物,萬一我們碰到狼以後該怎麼辦呢?                                                       農村俗語:狼怕一託,狗怕一摸,是啥意思?
  • 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煙雨濃,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農村老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其實是過去的一種說法,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對於漫長寒冷的冬季,早已經不像是過去那樣難捱,在過去不論生,仰或是死,對於寒冬臘月都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情,臘月也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數九歌的最寒冷的三九四九都是在臘月之中度過,而且還會盡力小寒大寒凍死老漢的節氣,可見沒有什麼季節比寒冬臘月在冷的了。
  • 俗語「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在理嗎?
    俗語有些歲說念起來粗糙,但是細細品味的話,卻發現俗語中蘊含著許多人生哲理以及生活的經驗,說俗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點也不假。同時有些俗語還能能反應出當地文化以及民俗。比如說下面的這則俗語「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粗略的分析下。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今日正式進入臘月,人們常說「進入臘八就是年」,很顯然現在距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日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什麼是「橫財」?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五月端的水」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總結,和人生體驗的結晶,有許多俗語說得既形象生動,通俗易懂,還活潑有趣,合轍押韻。關於節氣和節日的農村俗語也不少,比如「清明曬死柳,一叉打一鬥」等等,說得還是挺有道理的。那麼,俗語:「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五月端的水」是啥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