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付費刷課灰色產業鏈背後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上學期期末考試的網絡選修課掛科後,周平吸取了教訓。這學期他通過一個QQ群聯繫上「刷課代理」,購買了「代學網課、代考試」的一條龍「刷課」服務,輕鬆拿到了這門課的成績。

周平選的課程叫「敦煌藝術」,第一次只考了50分,第二個學期重修,花了10元「刷課」,結果考了98分。

周平說,每到新學期初選課和期末考試的節點,「專業代看網課、包考試、分數95+、組團更優惠」「慕課代刷」的廣告,就會在校內的相關QQ群裡刷屏。

在這裡,和周平有同樣需求的大學生,可以在QQ群裡聯繫上「刷課代理」,只需要花一二十元錢,給對方提供在線課程的登錄帳號和密碼,就能享受「代刷」的一條龍服務,從上課到考試全程不用管,就能輕鬆拿到高分。

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總量居世界第一,來自高校和社會的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逾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在線課程教學已成高校對學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線課程學習時間靈活,課程質量打磨精細,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隨著學習空間從傳統課堂轉到線上、學習時間從教師掌控到學生自主性更強這一巨大的轉換,在線課程與傳統課堂的融合深入,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也考驗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的養成。

「刷課」產業鏈

每學期在線課程開課和結課期間,都是張林業務最忙的時候,有不少同學會在此時找他「刷課」。

作為武漢市某高校負責刷課平臺的一級學生代理,張林告訴記者,伴隨著在線課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網課教學早已成為高校的「標配」。為了拿到校內刷課業務的「大頭」,他註冊了八九個刷課平臺帳號,「幾乎可以覆蓋市面上所有的刷課平臺」。

這些刷課平臺直通全國80%高校的不同在線課程平臺;此外,針對少數監管較嚴的在線課程教育平臺,有的刷課平臺還會單獨開發軟體。

儘管大多數刷課廣告打著「純手工刷課」的名頭,但張林透露,「不存在純手工,太耗時了」。

他介紹,通常刷課平臺是利用軟體或網站把客戶的帳號和密碼錄入系統,讓視頻呈倍速播放。「安全」點的平臺,會專門在一個機房裡掛機,這樣網課平臺不容易發現異常,帳號也不會被凍結。

刷課平臺的運營者,會將刷課權限進行二次轉賣。類似張林這樣的一級代理憑藉手中掌握的刷課平臺權限,就能夠將高校裡的各大在線課程平臺「一網打盡」。

刷課「旺季」來臨時,張林和其他的代理們還會通過QQ群、QQ空間、微信朋友圈,主動進行「矩陣」式廣告宣傳。在他接到的刷課業務中,來自二本院校和高職高專學生較多,也有來自獨立學院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會接到浙江、黑龍江等其他省份高校的學生下單。

刷課「旺季」時,張林每天能接到五六百單,單價維持在10元至15元,除去交給刷課平臺的成本,一級代理日賺5000元不在話下。「到了在線課程選課後、結課前這些刷課的『淡季』,一天能接10單我就滿意了」。

「要入行,就得給上級代理送錢,讓他們幫忙推薦刷課平臺的開發者,並從他們手裡拿到權限,這樣給的成本價就特別低。」在張林接觸到的刷課平臺中,一級代理分三個檔次:給刷課平臺充值1000元、5000元、1萬元。充值的金額越大,刷課的成本就越低,利潤也越大,刷課的安全性越高,越不容易被在線課程教育平臺發現。

楊黎是張林下屬的一名二級代理,他介紹,由於人脈限制,他們所參與的刷課組織主要服務於湖北省內高校的學生。「一般來說,我們接的單子中,普通本科、專科院校的單子佔70%,985、211院校佔30%,大部分單子都是刷選修課。」

楊黎就讀於武漢市某高校計算機專業,才大二的他如今已是刷課行業裡的「骨幹」成員。他自言,相比其他人,自己還可以享受「超低價刷課」的服務,「上學期選了門在線課程,拿了100分,只花了10元錢」。

在楊黎的「刷課生意」中,與上級代理的分紅由單數逐級而定:20~45單可以拿到單價40%的提成,45~365單為50%,大於366單可獲60%的分紅,「二級代理一天賺一兩百元是沒問題的」。

往平臺投入千把塊錢之後,張林駕馭了這份輕鬆的兼職,成為多個平臺的一級代理。他的成本價從去年每單0.6~0.7元降至今年的0.2~0.3元,而刷課單價依舊是10至15元。以學生身份擔保「刷課信譽」的張林,總能贏得身邊同學的信任。兼職「從業」一年多來,這名「資深刷客」在武漢市的高校內發展了40多個二級代理為他接單、刷課。

在線課程的尷尬現實

作為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創新,近年來興起的在線課程,無論是學校引入的慕課,或是開設的選修課網課,都因其學習時間更加自主,課程門類更加豐富,獲得不少大學生的青睞。

「很多網課是國內頂尖大學的知名教授的課堂錄像,以前根本沒有機會聽到這些老師的課,這對於我們拓展學科視野有很大的幫助。」鄭州大學2017級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李錦華說,學校對在線課程學習不作強制要求,但自己會根據興趣學習一些課程,比如數字攝影、藝術史等。

武漢科技大學2018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吳金偉也提到,學校在寒暑假開設了網上課堂,同學們可以利用假期自主學習如大學物理、線性代數、大學英語等必修課,如果在線測試合格,開學後就可以參加該課程的線下考試,對應的學分也會給到,不用再去課堂上課。

在周平所就讀的學校,2019年上半年,學校開放了近百門公共選修課,其中網絡課程有81門。他表示,學校的培養方案中要求,本科生須修滿6個公共選修課學分才能畢業。

「本以為可選性強、範圍更廣、內容更有趣的網課,上了後卻發現並不都是很有趣。不過大家都喜歡選網課,因為成績由網課平臺根據在線學習情況評定,上課、考試也都是在線完成。通過一門選修課很容易獲得2個學分。」對周平而言,修滿相應課程的學分才是正事。

儘管課程分值較大,有些必修課還與保研直接掛鈎,但武漢一所985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張正華坦言,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慕課時確實比較敷衍,「大家覺得學不到太多東西,畢竟一節課只有十來分鐘」。

張正華說,自己所上的慕課,感覺老師和學生都在讀臺詞,表情僵硬。學生回答的語言太過書面。「講的內容教材裡基本都有,還不如看書自學。」於是,在播放課程視頻的同時做其他事情成了常態。

華中地區某師範類高校英語系大三學生劉曉,大一時選修過一門「西方文化名著導讀」的線上通識課,通過朋友推薦,她在淘寶上找到一家店鋪,「交20元,提交完帳號和密碼,最後刷出來的成績分數有92分」。

劉曉認為,網課學習有時收穫不大,因為網絡測試可以多個平臺操作,很多題目都能找到題庫。「大家自己掛機刷課的話,一般會把手機放一邊,然後去做其他事情,時不時回來點一下課程中出現的題。」

針對大學生線上課程「刷課」現象,湖北校媒日前面向部分高校百名大學生隨機做了一項問卷調查,所在院校開設了線上課程的74人中,有66%的大學生表示會通過「朋友介紹刷課平臺、淘寶上搜索購買、高校供需撮合平臺QQ群、掛機」等方法進行刷課。

新事物有待強監管

「在線教育平臺提供視頻供,但很多人就是懶,寧願刷劇、打遊戲、兼職,也不願意好好上在線課程。」兼職「從業」一個月來,楊黎深有感觸,刷課業務正是利用了高校學生這一心理才發展起來的。

對於網絡課程「刷課」現象,湖北某省屬高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團委書記認為,在線課程這一新型教學方式處在發展初期階段,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必然會出現諸如此類的灰色經濟,而這也對網課平臺和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從技術和校園管理兩方面對學生在線課程的學習做好監督工作,加強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新模式。

對技術上的監管,楊黎也提到,「或許在線課程上採用指紋錄入、人臉識別等方式,同時監測好視頻的播放速度、IP來源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現象」。

然而對高校層面的監管,張林卻不以為然,「一般的老師就算知道也懶得管,只有引起學校領導重視了才會管一管」。至於網課平臺方面,他表示,「就算網課平臺再怎麼檢測,軟體開發者總有辦法繞過檢測,網課抓得再嚴也有辦法克服」。

「前段時間網課平臺進行過幾次檢測並凍結了異常帳號,現在也消停了。」而張林的客戶在上一場「風波」中並未受到什麼影響,「檢測來了,我就花成本,把單子導入到最穩的平臺,雖然成本高了點,不過不會出問題」。

事實上,近兩年來,臨沂大學、廣西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國內眾多高校紛紛加強了對「刷課」這一網絡課程不良學習行為的管理。

2018年4月27日,臨沂大學物流學院官網公布的一則《關於對採用第三方軟體刷網絡在線課程違紀學生處理情況的通報》顯示,該校共有320人、551人次利用第三方軟體刷網絡在線課程(簡稱刷課),學校對涉事學生作出處理:面向全體同學檢討、取消刷課課程成績、全院通報批評、取消本學年評先樹優資格,並且將聯合相關在線課程平臺開展刷課監督。

2018年5月11日,廣西大學教務處官網對22名存在不良記錄的同學予以公示,並規定,連續兩個學期都有不良記錄的同學將列入網絡課選課黑名單,以後將禁止其再選修網絡課課程。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慧女副教授參與過慕課教學。在她看來,對於「代刷」組織應當堅決制止,對依靠「刷課」來獲取學分、拿到高分的同學也應該按照「違反誠信原則」來予以適當懲罰。

她表示,針對這一現象,需要從根源上尋找解決方案,加強管理與監督是一方面,但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要提高課程質量、增強吸引力。同時,可以適當減少學生的慕課學習任務,減輕學生的壓力和負擔。

(文中周平、張林、張正華、劉曉、楊黎均為化名)

劉益伶 高澤林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揭秘高校付費「刷課」灰色產業鏈
    ● 在不用花時間上課、不用複習也能拿高分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學生以為找到了「捷徑」,甚至成為校園代理,做起了刷課生意。● 想要從根本上杜絕代刷網課的行為,高校和網課平臺也應當加強檢測和監管機制。有關部門也要加大打擊力度,嚴懲類似行為,鼓勵大眾對類似行為進行舉報,及時關閉不法公眾號和QQ群,讓刷課販子沒有可乘之機。
  • 你也在超星爾雅等APP刷過課?高校付費刷課灰色產業鏈背後
    「刷課」產業鏈每學期在線課程開課和結課期間,都是張林業務最忙的時候,有不少同學會在此時找他「刷課」。作為武漢市某高校負責刷課平臺的一級學生代理,張林告訴記者,伴隨著在線課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網課教學早已成為高校的「標配」。
  • 花錢在線刷課就能拿高分 高校付費刷課灰色產業鏈背後
    「刷課」產業鏈  每學期在線課程開課和結課期間,都是張林業務最忙的時候,有不少同學會在此時找他「刷課」。  作為武漢市某高校負責刷課平臺的一級學生代理,張林告訴記者,伴隨著在線課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網課教學早已成為高校的「標配」。
  • 幾小時刷完一學期網課 揭秘高校付費「刷課」灰色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達5000門,來自高校和社會的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逾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  然而,在線課程教學興盛的同時,高校付費「刷課」之風也逐漸盛行,甚至形成了灰色產業鏈,校園裡竟利用門類豐富的網課做起了刷課生意。
  • 15元可刷一門課?深度揭密「代刷網課」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而且更讓人意外的是,很多學生不務正業,親自下海兼職代刷網課的代理,在學校公然玩起了灰色產業鏈的生意。究竟,「代刷網課」興起的根源在哪?這種灰色產業鏈為何如此有市場,而且持久不衰?網課平臺一般涉及多家,包括知到、智慧樹、學習通、超星爾雅、優學院、高校邦等多家網課平臺。
  • 【為獲高分,一搶而空】在線課程遭遇高校學生淘寶付費刷課的背後...
    新一輪的選課開始了,福建某高校的學生們驚奇地發現,一類叫「爾雅通識課」的網絡選修課在選課系統開放不久,即被一搶而空。  記者曾經在淘寶上搜索到197家「幫忙學習」的店鋪。21家店主在與記者進行交流後,均保證能高分通過「爾雅通識課」。  但是,也有學生因此吃過虧。據該校大三學生小翁透露,他大二時也在淘寶上買過一次「爾雅通識課」刷分服務,可最終還是沒有及格。「其實他們很多是用程序代看視頻,如果碰到沒有記載的題目,毫無學科背景的人肯定抓瞎。」
  • 整治線上刷課 打造網絡「金課」是關鍵
    近年來,網絡在線課程不斷興起,很多高校引入慕課,在各大學習平臺開設網絡課程,大學生可以自由選課。然而,在線課程教學興盛的同時,高校付費刷課之風也逐漸盛行,甚至形成了灰色產業鏈,有人竟利用門類豐富的網課做起了刷課生意,在不少大學生相關QQ群裡刷屏。
  • 飯圈灰色產業鏈背後的賞與罰,起底「代拍」江湖
    飯圈灰色產業鏈背後的賞與罰,起底「代拍」江湖作者:張津來源:南方傳媒書院全文4240字,閱讀約需8-9分鐘>| 導讀1.代拍江湖,愛豆眼中:罵不死的小強2.供需產業鏈:生意與公關造勢3.韭菜收割機:代拍背後的利益驅動力4.窺私慾與網絡時代的「楚門」5.徘徊法律夾縫下的代拍,合法不?
  •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公眾號刷粉、在線租人、直播打賞暗藏灰色產業鏈 原標題:   支付、下單,不到兩小時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就能上漲1000……  「太快了,兩個小時就充好了」、「刷量還送點讚,物美價廉」……2017年1月,在完成交易後
  • 起底網課催生的灰色產業鏈
    網課的出現已經有好幾年了,但是因為今年疫情的出現,「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方針才讓網課興起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隨著網課的興起,也催生出了一條灰色產業鏈,它正在侵蝕我們的教育成果。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這個學生其實一直都沒有上過網課,而是其他網課代刷平臺一直在代勞,網課代管的產業鏈已經發展得及其完善,成績保B爭A,只要把學校網站的用戶名密碼告訴他們就行了,一條龍服務,所以這些上網課的任課老師也難以看出破綻,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所有老師幾乎都被蒙在鼓裡。
  • 依法斬斷「名店」灰色產業鏈
    根據相關報導,製作售賣授權牌、獎牌等生意,在網上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店家可以在網上花錢購買獎牌,但這些獎牌的落款單位很可能是「山寨社團」,這種行為無疑是對市場秩序的幹擾,更坑害了消費者。對於上述現象,市場經營主體應當有清醒的認識。從法律層面講,如果店家製作懸掛的獎牌獎盃是虛假或山寨的,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可能構成虛假宣傳或不正當競爭行為。
  • 電商優惠券難搶 背後灰色產業鏈搗鬼
    電商優惠券難搶 背後灰色產業鏈搗鬼在電商巨頭備戰「6·18」時,消費者可能已經在為搶大額滿減、折扣券做準備。值得關注的是,平臺補貼的優惠券這麼多,為什麼搶到的人卻總不是你?知名IT法律專家趙佔領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樣會導致消費者無法正常獲得促銷優惠,或者需要付費從第三方處購買優惠券,導致實際享受到的優惠減少。求公平:平臺應堵漏洞針對上述網售搶券軟體、銷售優惠券賺差價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繫閒魚平臺。不過,截至發稿,閒魚相關負責人並未給予回應。
  • 揭網店刷單炒信灰色產業鏈:100元差評就可改好評
    ­  刷單炒信成牟利工具­  移花接木、好評返現、差評打壓,網評背後的利益鏈嚴重侵害網購誠信體系­  「只要商品質量說得過去,我一般不跟商家計較,但這次真忍不了。」前不久,河北石家莊市民吳淇在某電商網站看中一款正在打折的電風扇,價格比商場便宜不少。
  • 歡聚時代回應渾水質疑 但瘋狂刷單產業鏈如何監管?
    實際上,歡聚時代「刷單」爭議背後,直播及電商刷單等現象近來來層出不窮。   一位接近刷單業務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刷單多因平臺規則倒逼,上海文飛永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高飛則認為,刷單會造成虛假繁榮等現象,亟需監管,但存在難監管問題。
  • App排名產業鏈背後的貓膩 揭秘兩億「刷榜」地下產業
    App排名背後的「刷榜」貓兒膩  揭秘兩億「刷榜」地下產業  快節奏時代,手機App數量多如牛毛,讓消費者選擇困難,排行榜就成為極為重要的C位出道方式。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這一地下產業鏈,成了不少人的「生財之道」。
  • 疫情之下,誰在打代刷網課的主意?
    國內高校逐漸將一些選修課改為網課教學模式,就此引發了代刷網課這門新生意。目前,大學生網課找代刷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其往往以寢室或班級為單位,通過微信、QQ等方式傳播。花上5-30元就可以輕鬆解決一學期幾十個小時的網課外加期末考試,看似是一樁十分划算的生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公眾號,公開教授學生如何更改腳本、安裝插件,以達到自己動手,免費刷課的目的。
  • 起底蘋果iOS代退款灰色產業鏈:手續費高達40%
    近年來,中國手機遊戲市場越來越火爆,遊戲付費也逐漸成為常態。因虛擬物品不屬於七天無理由退貨的範圍,正常情況下,如果不是誤充,用戶通過蘋果App Store下載手遊App並充值購買遊戲裝備後不能退貨退款,但一些打著幫助用戶獲得退款旗號的蘋果ios職業代退人「應運而生」。
  • App排名背後「刷榜」貓兒膩:形成地下產業鏈
    為了提高App的排名而衍生出的「刷榜」這一地下產業鏈,成了不少人的「生財之道」。80後蔣德(化名)靠著幫App「刷榜」成為年入過千萬元的「成功人士」,最終鋌而走險成為違法App的幕後幫兇。初中肄業的蔣德原來是做倒賣遊戲幣和裝備生意的,後來生意不再像以前那麼賺錢了,2013年,他在App「刷榜」中嗅到「商機」。
  • 暑期付費實習費用動輒數萬付費內推中介遊走灰色地帶
    近日,有媒體曝光了「付費內推實習崗位」這一金融行業內部的潛規則並引發熱議。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內推本應建立在能力認可基礎上,由正式員工或前任實習生推薦符合崗位要求的新實習生,但現在付費內推在金融圈很普遍。」任凱說。據一些尋找實習崗位的學生介紹,付費內推有點像是灰色地帶。
  • 掃黃打非辦約談各網站,起底「顱內高潮」 情色產業鏈:主播籤約300...
    B站搜索「ASMR」顯示頁面  也就是說,ASMR已經成了一個幌子,將原本不得見光的情色地下產業鏈打通了在「地上」的出口。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指出:「經監管部門核實,多個網絡平臺上存在以ASMR形式傳播低俗甚至淫穢色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