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馬成功舉辦 42.195公裡 「安全賽道」 這樣被打造

2020-12-18 金羊網

2020廣馬成功舉辦 42.195公裡 「安全賽道」 這樣被打造

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徐振天 徐煒倫 汪曼  2020-12-14

2020廣州馬拉松的辦賽經驗,將為疫情緩和後打算恢復舉辦的各類大型線下賽事乃至其他實體活動,提供參考案例。

廣州馬拉松昨天開跑,比賽選手途經廣州獵德大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宋金峪 攝

2020廣馬成功舉辦,為疫情緩和後大型賽事舉辦提供經驗案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梁懌韜 徐振天 徐煒倫 汪曼

實習生黃士 吳之行 藍月嵋 黎裕姍

2019年底出現的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各類生產生活。在有效的防控措施下,我國已進入新冠疫情緩和期。當各行各業努力復工復產時,包括體育比賽在內的大型線下實體活動也需要復工復產。當今年9月廣州市宣布廣州馬拉松正在推進籌辦時,輿論便關注著這場如今被譽為「疫情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全馬賽事」將以什麼方式舉辦。

12月13日2020廣州馬拉松的順利完賽,讓這場「兩萬人奔跑一城人熱血」的群眾體育賽事成功延續到第九個年頭。2020廣州馬拉松的辦賽經驗,將為疫情緩和後打算恢復舉辦的各類大型線下賽事乃至其他實體活動,提供參考案例。

廣州市氣象局氣象保障組第一次創新性地為賽事直播提供實時氣象數據 徐振天 攝

不懈的流程,營造安全參賽環境

「今年的賽事組織,和往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12月13日以5小時15分完賽2020廣馬的廣州跑手曦哥,向記者分享了自己今年報名廣馬的經歷。作為一項對身體條件有要求的運動,廣馬往年關注跑手可能存在的心腦血管疾病。但在2020廣馬對跑手的健康承諾書中,則較大篇幅關注跑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是否有和新冠病毒相關聯的發熱症狀等。除了要籤署承諾書,跑手們還需自11月30日起每天在廣馬官網申報自己的健康情況,並在領取裝備時提供自12月9日起有效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報告。

不僅是跑手,就連參與廣馬報導的媒體記者,各類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也需要通過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在線健康申報,證明自己的健康情況。

「最怕的是外出參加了其他城市的馬拉松,因為突發疫情而無法參加廣州馬拉松。」連續多年參加廣州馬拉松的廣州本地跑手陸先生告訴記者,看到廣馬賽會對參賽跑手的防疫要求,原本已經有其他城市全馬參賽資格的他決定放棄很難才中籤的其他城市馬拉松賽,生怕可能的「誤入『紅碼』區」,留在廣州配合廣馬各項健康申報和核酸檢測工作。

「健康申報和核酸檢測雖然繁瑣,但當跑友們都清楚彼此健康沒有新冠病毒,大家會對賽事的組織更放心。」曦哥告訴記者,跑步戴口罩會讓人感到不適,一起奔跑意味著有病毒傳播風險。但如果同場奔跑和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都參與嚴格的健康檢查,則跑友們相互間將相對安心。為參加2020廣馬,曦哥配合賽會安排每天準時上廣馬官網申報健康情況,並按相關指引指定日期指定地點檢測核酸,在籤署健康承諾書後獲得2020廣馬參賽資格。安心守在廣州沒有「全國跑」的陸先生,也獲得了2020廣馬參賽資格。

安全的參賽環境,不僅僅只是申報健康情況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2020廣馬比賽前一天,天河體育中心以每約1米的間隔,在廣馬起跑區地面貼了2萬個圓點,並在第二天比賽起跑前提示跑手以每人一點的原則站立等候起跑保持社交距離。每位跑手檢錄時,均作體溫檢測。賽會提供臨時隔離區並安排醫療單位提供帶負壓的救護車,以防突發醫療需求出現。設置廢棄口罩垃圾桶,供跑手按實際情況丟棄口罩,又在賽後完賽包中提供一隻口罩並提醒跑手出賽道後即戴上。這些安排,均有助廣州在2020年12月13日這一天,打造一條42.195公裡的「馬拉松安全賽道」。

今年新增測體溫環節,一臺測溫儀便能驗出體溫是否超標 梁懌韜 攝

不變的細心,提升廣州城市形象

新冠疫情,讓踏入第九年的廣馬在賽事組織上略有變化。但歷經九年辦賽經驗的廣馬,依然用不變的細心,既讓跑手順利完賽,也讓廣州城市形象得以提升。

記者12月13日採訪時發現,不少賽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比跑手起得更早。凌晨5時許,記者已在臨江大道、花城廣場等地看到志願者忙碌的身影。細問之下,不少志願者會告訴記者他們凌晨3到4點已起床並趕赴工作崗位。雖然集「苦累困」一身,但志願者們並沒有太多抱怨,相反還將志願服務廣馬當成人生履歷重要組成部分。

凌晨5點半已在臨江大道提供志願服務的華南農業大學大三學生董同學告訴記者,他已連續為廣馬志願服務三年,希望明年大學畢業之前還能服務到第四年。多名在大元帥府提供志願服務的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生告訴記者,他們也是大三學生,也希望為廣馬志願服務的經歷,能夠寫進自己大四履歷中。

「不是我原本要做的事,但我覺得我應該去做。」「我們有打掃這種場地的經驗,不會讓這種現象維持太久。」在天河體育中心起步區和海珠區濱江西路,馬拉松比賽進行期間均出現跑手因拋棄口罩或拋棄補給品而產生的「馬拉松垃圾」問題。原本只在賽道外圍引導跑手進入賽道的華南理工大學大二學生志願者艾同學,戴上膠手套幫丟棄口罩的跑手收拾口罩垃圾,在濱江西路工作的環衛工人則見縫插針打掃滿地的一次性紙杯和海綿。當11時55分濱江西路「關門」後,環衛灑水車出動將垃圾「推」向馬路兩邊,環衛工人迅速打掃。乾淨整潔的馬路,在廣馬比賽結束後重新開放給廣大市民使用。

「我們希望大家都健康,都用不上,一旦用上了可以迅速化解危機。」12月13日廣馬比賽期間,記者看到很多AED(自動體外除顫儀)被放置在賽道固定醫療點和騎車流動醫護人員處。這一「救命神器」,讓廣馬賽道不僅「防新冠疫情」,還防因馬拉松意外產生的突發心血管疾病。上述細節,均有助廣州在12月13日這一天,打造一條42.195公裡的乾淨整潔平安有序賽道。

攜帶AED的騎行移動救護員全程為選手保駕護航 黎裕姍 攝

不歇的大賽,展示勇氣與擔當

「能夠在疫情緩和時辦賽,說明廣州各職能部門有魄力。」擔任2020廣州馬拉松「關門兔」的跑手孟慶鑫告訴記者,疫情是可怕的,但不代表沒有辦法對抗。能夠在全球疫情仍在發展,國內疫情趨向緩和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說明賽事是獲得廣州市民支持的,這一支持也讓廣州各職能部門有魄力有決心辦好廣馬。通過舉辦馬拉松比賽,廣州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國有能力在當前辦好體育大賽。跑手在賽場上拼搏爭先,觀眾們在賽道兩旁激情助威,和今年廣馬其中一家贊助商打出的「寸步不讓」口號十分吻合。

沿途的噴淋設施為跑手們來了一場「及時雨」黎裕姍 攝

「通過廣馬,廣州聚焦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眼光,也給『來廣州幹什麼』有了重新定義。」跑完全程馬拉松的正佳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謝萌告訴記者,廣馬的跑手來自全國各地,在用腳步丈量這座城市之餘,跑手沿途看到廣州各個景點,享受賽會工作人員提供的專業服務。從旅遊角度出發,遊客來廣州不僅逛景點逛博物館享受各類休閒服務,還可以參加比賽。辦一次比賽,特別提振廣州市民和企業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全球體育賽事按下暫停鍵。隨著我們國家對疫情的有效控制,目前國內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秩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馬拉松賽宣傳大使鍾南山表示,廣州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周密安排科學施策,透過這場疫情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全馬賽事,表達運動抗疫的決心和信心,展示這座城市的勇氣和擔當。

人物

賈俄仁加,「半路出家」的冠軍

「我很渴,有飲料嗎?」2020廣州馬拉松男子冠軍賈俄仁加(上圖,梁喻攝)風風火火地來到媒體工作間,第一件事就是找喝的。不明所以的,還真不知道他其實是來參加新聞發布會的。

原來,比賽中賈俄仁加沒怎么喝水,所以比完賽一直在各種場合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

剛跑完的興奮勁還沒過,等待過程中,賈俄仁加坐在媒體席最後一排,和亞軍吳向東、季軍關思楊一直在聊比賽中的得與失,看得出來,他們仨關係不錯。

「他們倆是省隊的,我是業餘的,我們三個都不是國家隊的。」賈俄仁加告訴記者,國家隊的幾個人水平很高,他現在還是在扮演衝擊者的角色,希望努力達到中國最高水平。

雖然自謙業餘,但賈俄仁加其實是真正的職業馬拉松選手,有自己的贊助商和團隊。

一聽賈俄仁加這個名字,就知道他不是普通選手,細問之下,才知道他是成長在青海海北州的藏族青年。

賈俄仁加並非專業運動員出身,但天賦很高。大學在戶外運動時,他接觸了一些賽事組織與管理方面的內容,後來經常出去做一些裁判、志願者之類的工作,慢慢地才接觸到了跑步。但跑起來就一發不可收。從2016年大學畢業一直在越野跑,到2017年年底第一次接觸馬拉松,賈俄仁加的成績有了質的飛躍。

「半路出家」卻突飛猛進,支持賈俄仁加的無他,就是對跑步的熱愛和渴望。「天賦+喜歡+全情投入」,賈俄仁加不出成績才怪。

26歲也是馬拉松選手的黃金年齡。下半年經過幾站調整,賈俄仁加找到感覺,越跑越順,背靠背奪得上馬和廣馬冠軍更將成為一段佳話。「要不是夏天有一段時間受傷,導致我的訓練有一段時間中斷,成績可能會更好。」賈俄仁加對自己還有更高的期許。

「努力吧,我覺得還有機會,還是想衝擊一下。」對於未來,賈俄仁加的眼中充滿希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魏超然 蘇荇 

實習生葉磊

考驗體力更考驗意志力,謝萌道出自己的「跑馬之悟」——

「很多時候,我們離跑步 只差穿上跑鞋」

「2004年的時候,我還是個200多斤的胖子,但是上了跑步機之後,成功瘦到了140斤。」廣州旅遊協會會長謝萌(上圖為他去年參加廣馬)說。

今年剛40歲的謝萌已經堅持跑步十五年,今年第二次參加廣州馬拉松比賽,他表示,廣馬作為全國性的賽事在廣州舉行,我們應該積極地參與進來,為廣州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年前的廣州亞運,謝萌是火炬手之一,如今他是正佳集團副董事長。謝萌直言,他事業的成功和跑步離不開關係。「跑步最主要的不是對體力的考驗,而是對意志力的磨礪。很多時候,我們離跑步只差穿上跑鞋。當我們突破並堅持下去的時候,我們就成功了。」在謝萌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跑步給我帶來了什麼?」謝萌無數次在心裡這樣問自己。2004年末,謝萌所在公司遇到了危機,無人依靠,他第一次感到恐懼和不安,也終於明白責任就在自己的肩上。「我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時間,跑步的時候,我覺得沒有誰可以打擾我。在不停地奔跑中,我的思路漸漸清晰,靈感不停湧現。往往就是最後衝刺的那一剎那,解決問題的靈感就在那裡了。跑步成了我真正放鬆下來的港灣,跳出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再回過頭來看我手頭上的問題。」謝萌說。

從去年起,謝萌開始跑馬拉松,從歡樂跑5公裡到半馬,在馬拉松奔跑的過程中,他感覺到團隊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通過馬拉松,大家被連結成了一個整體。」

今年廣馬僅開設全程馬拉松項目,這也是謝萌第一次參加全程馬拉松。「跑起來就對了。莫問前程,但求無悔。」謝萌說。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蘇荇 實習生葉磊

廣馬宣傳大使、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

完成人生首個全馬, 我百感交集!

昨天的2020廣州馬拉松賽場上,有一位特殊的跑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廣馬宣傳大使施一公。原本要在北京跑首個全馬的他,將自己的全馬首秀獻給了廣州。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在施一公原本的計劃內,他會在兩年後自己55歲的時候,參加北京馬拉松全馬比賽,從天安門廣場跑過。但現在,這一計劃提前了,他在珠江兩岸,一個溫暖的日子裡,完成了自己的全馬首秀。

「現在真是百感交集。」施一公完賽時第一時間感慨,「(跑全馬)感覺還是挺不一樣的,以前訓練的時候跑過30公裡、36公裡,但是畢竟第一次跑42.195公裡,第一次跑完。而且今天溫度高,跑3公裡就汗流浹背了,跑下來挺不容易的。」施一公說,多虧了他的隊友、西湖大學的三位跑團成員一直在幫他,給他遞水遞鹽,不然他很難完賽。

今年的廣馬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全馬比賽,能夠參與其中並順利完賽,施一公很喜悅,情緒也很高漲。「挑戰全馬總體而言是一個極限運動,平時我就是跑半馬,今天挑戰一次,完成了也挺高興的」。

在施一公看來,跑步不僅是健身,更能讓人思維敏捷、提高效率,長期益處很多,而且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他還拿自己更為熟悉的科研作對比:「全馬畢竟還有終點,科研生涯是沒有終點的,永遠是可以往前走。如果這樣看,全馬不管多累,到終點了還是可以享受一下。」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魏超然 蘇荇 

實習生葉磊

熱話

城市精神與古老運動 在羊城美妙「共振」

2020廣馬昨天圓滿舉行,進入第九個年頭的廣馬業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體育賽事之一,中國的馬拉松愛好者也在這九年間呈幾何級數增長。馬拉松的魅力何在?廣馬完成了怎樣的賽事升級?九年廣馬採訪,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一項充滿「正反饋」的運動

趙亮晨(以下簡稱趙):過去,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馬拉松還是一項更接近「極限運動」的項目,為什麼它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蘇荇(以下簡稱蘇):很多人小時候怕跑步,長大了工作後卻愛上了跑步。從醫學角度看,跑步過程中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能夠讓人心情舒暢、舒緩壓力。

趙:跑步也有心理上的好處,因為必須「放空」,讓跑者進入一個心無旁騖的狀態,從而獲得解壓的效果。

蘇:是的,我採訪過很多跑友,聽過很多他們的故事。有的想減肥,有的工作遇到挫折需要緩解壓力……馬拉松雖然有門檻,但是跑步沒門檻。

趙:跑馬是一個循序漸進、每個環節都能讓人看到微小進步的項目。根據我身邊一些跑友的經驗,他們還享受到一種「計劃」帶來的滿足感,因為跑馬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規劃自己的訓練、作息、飲食,最後正向反饋在一個非常具體的數字——比如配速提高、耗時減少,就很「實在」。

一個全城傾情投入的「節日」

趙:廣馬一年比一年熱鬧,已成「城市節日」,你覺得是什麼讓它在短短9年快速發展?

蘇: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從歷史上講,長跑在廣州民間有歷史,從解放初期的環市跑,到後來的新年跑,誕生過很多長跑名將,比如新中國第一個出國參加國際比賽的中國女子田徑運動員、新中國第一批專業田徑運動員和教練員梁田。

趙:對,幾十年一直很活躍的火炬長跑隊,也培養了很多長跑愛好者。

蘇:如今廣州的長跑熱,既有傳承的意義在,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城市路跑如今已經帶上了時髦的概念。「城市馬拉松」,「城市」二字賦予了這項古老運動新的意涵。

趙:我覺得技術的迭代也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各種智能手錶、穿戴設備讓本來有一定專業門檻的配速、計時變成舉手投足的事;社交網絡的發達,也讓跑友的社群更加活躍,既讓馬拉松的垂直專業知識變「淺」,興趣的圈層也得以從最核心的玩家如漣漪般層層擴大。

蘇:說到圈層擴大,這幾年採訪能夠明顯感受到,因為廣馬,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比如這幾年慢慢有了視障跑者、孤獨症跑群加入,廣馬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讓過去習慣了封閉的他們也能真正融入這座城市。

趙:隨著廣馬的發展,身邊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天河體育中心、白雲山、珠江兩岸、大學城……跑步的人群無處不在,感染力也是巨大的。普及到更大範圍人群的跑馬,是城市文明發展的產物,反過來也讓一座城市愈加充滿發展的活力。

蘇:是的,從個體來講,從接觸路跑到嘗試跑馬拉松,這個過程裡帶有挑戰自我的精神,也有戰勝自我的快感,這種精神和廣州開拓進取、奮力前行、不停奔跑的城市精神也是契合的,對跑者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符合城市發展的脈搏。

趙:廣馬是現代城市精神和馬拉松這項古老運動的美妙共振。話說,即便是不怎麼跑步的人,在每年廣馬舉辦的日子前後,也總會感受到這種「振動」……

蘇:不跑步的人,也能感受到廣馬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改變,比如大家有了共識,廣馬當天儘量不要開車,身邊的朋友、家人會以各種方式加入到廣馬中去,比如當志願者、醫療保障團隊、賽事組織人員又或是在賽道邊當觀眾,給跑馬的人群加油等等。

一項不斷「進化」完善的大賽

趙:舉辦城市馬拉松賽,對城市組織能力是一種考驗。你所見證的九年廣馬是怎樣的呢?

蘇:舉辦大型馬拉松賽對一座城市管理相關部門的協作能力既是演練也是檢驗,廣馬九年,廣州應該說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每年廣馬賽前的協調會議,涉及的城市管理部門多達幾十個,內裡需要協調的事務繁雜而精細,但每一年廣馬賽事組織都是有條不紊的,這彰顯了城市管理能力。

趙:自2014年起,廣馬連續6年被評為中國田協金牌賽事;今年再次獲評世界田聯金標賽事,連續第三年成為國內馬拉松「雙金」賽事,成為一座城市的「節日」,絕非偶然。從你個人角度來說,最希望看到廣馬未來還能有怎樣的變化?

蘇:之前也和不少跑者以及工作人員聊過,他們都貢獻過不少好的點子。有人說廣馬應該留下地標,比如在花城廣場留下一個腳印,豎一個終點的牌子,讓其成為城市網紅打卡點;又或是將更多的嶺南特色、廣州的旅遊、飲食文化與廣馬相融合;也有跑者說把廣馬分成兩天舉辦,一天設為廣馬節,打造成城市嘉年華……這些都是不錯的點子。

趙:採訪廣馬九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採訪對象是誰?

蘇:一次採訪一名視障跑者,他這麼向我形容廣馬:「萬人奔跑的腳步聲,猶如軍隊行進的聲音;兩旁的志願者拉拉隊、廣場舞大媽、廣馬寶貝高分貝的加油聲,相當地震撼,猶如耳邊奏響了一曲交響樂,我一直在用雙腳、耳朵、觸覺和嗅覺去感受。」他其實也在帶領我,從另一個角度去欣賞和感受廣馬。

趙:是的,通過馬拉松,人們既可以接觸到更大的世界,也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豐富的自我。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趙亮晨 蘇荇

編輯: 正龍

相關焦點

  • 42.195公裡精準呈現 德馬賽道丈量到位
    42.195公裡精準呈現 德馬賽道丈量到位 2020-12-02 19: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廣馬】賽道沿線天氣精準預測,讓跑者安心、放心、舒心
    12月13日,9歲廣州馬拉松賽鳴槍起跑,2萬名跑者奔跑在廣州一江兩岸的賽道上,無須擔心天氣變幻,原來,廣馬組委會為他們發送的「天氣資訊」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廣馬組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廣馬推出了精細化天氣服務,可以精準預測42.195公裡馬拉松賽道沿途的天氣情況,助力跑者跑出最佳狀態。
  • 【廣馬】驚豔!施一公人生首場全馬情定廣州,成績驚人
    12月13日,2020廣州馬拉松賽圓滿落幕,連續兩年出任廣馬宣傳大使的施一公,繼去年完成半程馬拉松後再次披掛上陣,此番出戰全程馬拉松,將人生首場全馬放在廣州,可見他與花城有著特別的情誼。
  • 2020上海馬拉松鳴槍起跑!9000上馬勇士挑戰42.195公裡
    來源:新聞晨報 記者 吳文俊北京時間11月29日7時,2020上海馬拉松正式鳴槍起跑,9000名上馬勇士正式踏上徵服42.195公裡的旅程。2020上馬共有五處路線上的調整,既儘可能拉開了跑者的間距,更有利於跑者比賽過程中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同時也充分考慮跑者參賽感受,減少了路線折返的難度和體驗,更有助於跑者提高賽事成績。
  • 廣馬宣傳大使施一公:完成人生首個全馬,百感交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魏超然 蘇荇 實習生 葉磊 2020廣州馬拉松賽場上,有一位特殊的跑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廣馬宣傳大使施一公。原本要在北京跑首個全馬的他,將自己的全馬首秀獻給了廣州。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 為什麼跑馬拉松時最終都會超過42.195公裡?--中國數字科技館
    為什麼跑馬拉松時最終都會超過42.195公裡?2020-11-29 16:17:00
  • 一場42.195公裡的約會:我的2020上海馬拉松記錄
    2020年11月29日,上海馬拉松順利舉辦,在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上馬能夠成功舉辦,難能可貴!一方面體現了我們國家對於疫情的有效管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上海政府和主辦方等相關部門的對於活動的大力支持和高效組織。作為一名跑步愛好者,非常幸運抽中上馬參賽門票並順利的完成上馬,還達成了自己的PB(個人最好成績)。
  • 70%跑者超過35歲,八重醫療保障護航廣馬
    記者一路沿著廣州馬拉松賽道跟隨跑者,見證了廣州疫情防控和醫療保障的周密安排和科學施措,八重醫療保障護航2020全球最大規模的馬拉松賽事。可以說,今年廣馬跑友的整體年齡偏大。按照馬拉松運動的規律來說,年齡超過35歲人群比35歲以下的人群,身體發生意外狀況的機率高得多。針對這一系列情況,廣州市衛健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特別實施了八重措施來提供強有力的醫療保障,比如整條賽道上安排了50名急診科醫生,每人帶著心電除顫儀,騎上單車,在他所守護的一公裡賽道上來回巡視,發現跑者有任何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救助。
  • 38歲女子懷孕19周跑完42.195公裡 曾三次懷孕跑馬
    原本應在上周舉辦的密爾沃基馬拉松賽宣布取消。但是對於38歲的Meliessa Kegler來說,即使懷孕19周,她也決心跑一個42.195公裡。在一般人看來,懷孕跑步是一件不可思議事情,但是對於Meliessa Kegler懷孕並會阻止她去跑步。
  • 【廣馬「黑科技」】跑者,記得下載你的專屬廣馬微電影
    2020廣州馬拉松比賽當天,組委會將利用AI人臉識別技術,在賽道沿途設置多個機位全程拍攝,完賽選手在賽事當天即可生成個人專屬的廣馬微電影。這項科技可以在系統上自動生成15秒選手專屬視頻,自動剪輯,免費下載,為選手在本屆廣馬留下動人的一幕!掃描二維碼,輸入參賽號或人臉識別,即可免費分享、下載屬於你的專屬廣馬微電影!在朋友圈裡發現一個更動人的你!
  • 印度選手「粵普」為廣馬點讚
    連續跑了7年,AK如同不少忠實跑者一樣,亦是廣馬成長的見證者,「就像我來到廣馬博覽會,越來越多的大牌子成為廣馬贊助商。比賽也是,以前有5公裡、半馬、全馬,現在的規格更高一點,進入了全馬時代,很多人喜歡跑廣馬。」在廣州生活了12年,AK表示,自己對廣州十分喜愛,「我覺得廣州這條賽道很漂亮,廣州塔很漂亮,我在廣州天天都會跑步。
  • 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成功舉辦
    12月20日,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在琴溪鎮旵山村成功舉辦。來自國內外200多名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展開了激烈角逐,為涇縣市民獻上了一場專業而精彩的體育盛宴。    隨著比賽號角的響起,參加比賽的騎手們爭先恐後的從起點出發,迎著旵山的朝陽騎行,在運動中盡情享受騎行的樂趣,感受詩畫涇縣的風光之美。
  • 與上海馬拉松「同頻」起跑,滬上高校師生接力跑完42.195公裡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9日報導:今天是2020上海國際馬拉松賽比賽日,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一場馬拉松接力邀請賽也於上午7點在學校浦東校區「同頻」開跑。據悉,這場「同頻上馬,悅享運動」預科馬拉松接力邀請賽以2020級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為主體,邀請本科學生及從事預科培養的教師共同在賽場上競技。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組隊參賽,各學院、部門的教師聯合組隊。賽事以「我運動,我快樂」為理念,各支隊伍的師生們以接力形式跑完42.195公裡的馬拉松全部裡程。完賽隊伍成員獲頒專門製作的精美馬拉松接力完賽紀念獎牌。
  • 全程42公裡,領略最美海島馬拉松的風「警」
    第六屆「舟馬」保留普陀大劇院、沈家門漁港等經典賽段的基礎上,新增了百裡濱海大道、長峙島如心小鎮等賽段,將舟山最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景都融入這條賽道當中,充分展現了舟山的歷史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 宿遷成功舉辦2020年江蘇省 大運河競走與行走系列賽
    原標題:宿遷成功舉辦2020年江蘇省 大運河競走與行走系列賽   12月20日,宿遷迎來2020年江蘇省大運河競走與行走系列賽暨宿遷城市定向賽。
  • 76122名跑者競逐2萬個名額 廣馬抽籤結果放榜
    76122名跑者競逐2萬個名額 廣馬抽籤結果放榜金羊網  作者:梁懌韜  2020-11-13 中籤者需要在11月15日(星期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