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中國的家庭來說,總是有發言權的,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方方面面,每到高考季,擔驚受怕的不只是孩子,甚至是家庭幾代的人。我們也總能夠聽到身邊的長輩們說,過去某某考上大學或者師專,現在在某某地方工作,現在生活過得還不錯。是的,在大學還沒有擴招之前,考上大學很難,往往有人考上師專,方圓幾十裡的人都能夠知道,並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崗位。但近幾年來,隨著高校招生的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本科學歷已逐漸成為一些企業招聘的硬條件之一。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一個龐大的主體,它人數最多,所在的載體(高校)最多,是中國高等教育不容忽視的一群人,那就是二本院校大學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考進二本大學到底難不難?二本生又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
就二本院校的數量來說,目前,全國大多數的省市已經將二三本合併,統稱二本,兩者唯一區別是是否公辦。所以相對於過去獨立的二本和三本,現在的二本包含的學校數量更多,對應的考上二本大學的難度較之前下降不少。
就高考錄取率而言,2002 年-2018年,我國高考的錄取率從63%逐漸增長至75%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近幾年全國75%的考生可以上大學。就高考分數而言,滿分750分的試卷,大部分二本提檔線的分數在450分左右。
於是有人會說,從數據上看考上二本是真的簡單,只要高中是認真學習的,輕而易舉就可以考上二本啦!對於持這種觀點的人,我們也不可否認,確實在有些省市、地區,考上二本算是墊底,但對於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考生以及家長來說,現實情況並非如數據那般美好,考上二本還是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
以小編經歷過的河南高考來說,定位河南一普通小縣城,當時二三本還沒有合併,整個班級65人左右,最終的高考結果是,18人考上二本,全班無一人過一本線。這樣的錄取情況可能在河南的很多小縣城都是這樣。所以,對於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特別是農村,考生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夠考進一所二本院校。
再比如山東、江蘇、浙江等一些省份,很多的考生過一本線卻只能上一個二本院校,過了二本提檔線線可能上不了一個二本院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以2018年高考錄取率73%來說,雖然意味著只有27%的考生無緣大學,但這73%的人如果再按照大專、三本、二本、一本這樣的層次劃分,可能考上二本及以上的人20%就不到。綜上,考二本難不難?不僅和考生的資質和努力有關,同樣也和考生所在的地域、學校的性質等方面是息息相關的。
對於以上,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