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高考之後能夠考取二本院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實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只要是基本知識掌握的好,考生二本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其實高考題型並不難,熟悉高考出題規則的學生可以知道,高考基礎知識題型的佔比為70%,總分750分,他的70%也就是525分,這個分數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在我國很多省份都能達到二本的錄取分數線。
怎麼樣才能掌握好基礎知識點:
第一:複習走進課本。其實在高考試卷中,基礎知識點基本上都是來自於課本,只有壓軸題才是根據課本的知識點延伸的,只要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步伐根據課本進行複習,做到不偏科,考上二本院校還是很簡單的。
第二:掌握做題技巧。很多時候知識點我們都會,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卻沒有能夠得到高分,其實這就是做題技巧的空缺。要求學生在平常的複習中,把握自己的做題順序,先易後難。最好平常多練習一下自己的寫字速度,保證自己又快又好的把答案填寫完畢。這樣能為高考節省很大一部分時間去攻克難點和壓軸題型,為自己爭取一定的分數。
第三:找到自己的複習節奏。特別是針對高三的學生,因為一年的時間都是用來複習。一輪複習比較詳細,你可以跟著老師的節奏,但是之後的複習就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畢竟老師的複習節奏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同學,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跟著老師的節奏來,如果自己的基礎知識不好,你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複習基礎知識點,只要是把基礎的東西掌握好,你的高考成績也絕對不會差。
二本以下學生普遍性存在的特點:
第一:心態不好。高三考試比較多,某一次考試成績好就信心百倍,認真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遇到分數不好的時候,便有些墮落,感覺付出了沒有收穫。心態時好時壞,浪費了很大一部分時間。
第二:偏科。現實中有很多同學因為偏科,本來可以考重點的水平卻只考了一個普通的二本。特別是英語,對於我國考生是非常普遍的弱項。學習中不能喜歡什麼就去學什麼,要想盡辦法把自己不擅長的科目趕上來,爭取高考的時候不要偏科。
第三:無目的,無計劃的去複習。很多人迷迷茫茫的就度過了高三,他們在複習開始的時候,沒有一個具體的計劃,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進步,只是一味的根據老師的要求去複習,看著別人學什麼他也學什麼,可是他並不知道別人的習慣並不一定適合他。所以忙忙碌碌了一個高三,最後才發現碌碌無為。
真實案例:
我高三有一個同學,基礎不好,是通過關係才進入重點班的。每次考試都是倒數,在班內也很少有朋友。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心態特別好,並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該做什麼。上語文課的時候他自己學習英語,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講解試卷,他整理自己的錯題集,因為不聽老師講課,多次受到老師的批評,但是他依舊按照自己的計劃去複習,都認為他是一個叛逆的學生,高考成績下來後,他的成績竟然擠進了重點班裡面的中等成績,很多同學都認為他運氣好,後來去學校領取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問他怎麼樣做到的?他告訴我:「只有他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況,老師講的都是壓軸題,對他來說完全聽不懂,完全是浪費時間,他還不如把有效的時間掌握在基礎知識點上面呢?根據自己的計劃有目標的去複習」。其實這就是他為什麼能夠成功的原因,雖然簡單的幾句話,卻告訴你大家一個很好的複習方法。
所以想要考取985/211等高校,我認為真的很難,他需要一定的天賦和運氣成分。但是考取二本,平常成績一般的學生還是可以達到的。現在部分省份已經取消了三本的說法,並且高考時的題型真的不難,它比起我們平常學校的測試要簡單很多,雖然簡單的一句話,考取二本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