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歷史的沉澱,體現在如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最常見的,我們怎麼稱呼自己,怎麼稱呼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孩子,對吧?怎麼稱呼別人的父親,別人的母親和別人的妻子,也都有講究。比如說,稱呼自己的父親叫做家父,那稱呼別人的父親,就得叫做令尊,這是有區別的稱呼,自己一般就用謙稱,別人就要用敬稱。
在生死這樣的大問題上,更要講究禮儀和規矩。所以我們在死去的親人的墓碑上,怎麼去稱呼自己死去的父親或者母親,也是很有講究的。我們常見的,比如說故,顯,考,妣,這些字眼,他們分別是稱呼誰的呢?有什麼講究呢?本篇文章就來好好的跟大家聊一聊。
事實上,除了剛才說的,故顯考妣之外,一般還會在這些稱呼前面加上一些定語,比如說先考,先妣,顯考,顯妣等等。考核妣在古漢語裡面,其實就是指父親和母親,由此誕生了一個成語,我們非常熟悉,就叫做如喪考妣。
那麼如果再考或者比前面加個「先」呢?或者「故」呢?那就代表,父親已經去世了,就叫做先考,就是我去世的父親,或者叫「故考」,都也是一個意思。還有比如說「先人」是指死去的人,也是類似的用法。
那麼在前面加「顯」又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按照簡單的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顯赫的意思。如果一個人的墓碑上被別人寫著」顯考「,那就說明,這個人生前很有地位,聲名遠揚,德高望重,這是一種讚美。
當然這種讚美一般很少會用,因為中國的文化核心是謙遜的,說自己死去的父親很顯赫,這多少有點不太合適。當然,如果實在是很厲害的,很有名,比如說他是有名的大官啦,大文豪啊,大名人啦,那就可以用「顯」這個字去形容,作為前綴。
當然如果,再往上一級,比如說皇家的人死了,那在前面加「顯」字,顯然不夠的,因為他不光德高望重,地位還極高,而且是最高。那怎麼辦?在前面加一個「皇」字,就是「皇考」,「皇妣」,這個是皇家獨有的、普通小老百姓肯定不會用,也不敢用。
現在你知道,墓碑上的這些稱謂都是什麼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