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紡織服裝職院利用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專業幫扶...

2020-12-09 雲南網

原標題:浙江紡織服裝職院利用人才、技術、資源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專業幫扶強了產業興了傳承

不久前,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收到貴州省黔西南州山區一個小村傳來的好消息——學校和當地繡娘共同開發的土布刺繡手包「山海戀」等4款產品,已批量銷往上海,同時企業還接到一批公文包和手柄包的生產訂單。那個用廢棄羊圈改造、屋頂上有著7個馬蜂窩的車間,正在熱火朝天地趕工。

自2012年派出第一批骨幹教師開展貧困地區對口幫扶工作,8年來,浙江紡織服裝職院的專業幫扶從新疆、青海拓展到貴州。系統謀劃、整合資源、組團援助、精準幫扶,學校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術及資源方面的優勢,因地施策,助力脫貧攻堅,不斷拓寬當地百姓增收渠道。

依託人才優勢

精準扶貧對口援建

「把教師帶出來之後,就能把當地的學生培養出來,一批批走上社會,幫扶的目標就達到了。」3次援疆、在當地累計掛職5年半的浙江紡織服裝職院教授、高級工程師祝永志,談起在阿克蘇扶貧的最深感受依舊是「扶智」。

阿克蘇地區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一直以來是國內棉花重要產區,特別是長絨棉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90%以上,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中國長絨棉之鄉」。然而,由於缺乏紡織加工工業和技術人才,當地百姓的收入基本只能依靠賣棉花,部分地區逐漸陷入貧困。《新疆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三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在阿克蘇建設紡織工業城之後,最大難題就是缺少人才。

據浙江紡織服裝職院科研與地方合作處處長呂秀君介紹,為解決當地人才培養方面的困難,學校先後選派3位骨幹教師,援助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紡織技術的相關專業。此前阿克蘇職院幾乎沒有專業和紡織相關,援建工作相當於從零開始——沒有學生,就從機電系剝離出20名對紡織感興趣的學生作為第一批培養對象;沒有教師,就抽調其他學院的骨幹教師,用傳統的「幫扶帶」方式,帶領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團隊由此贏得阿克蘇職院師生的高度讚譽。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阿克蘇職院完成新型紡織機電技術、現代紡織技術兩個專業的建設,並於2016年成立紡織工程系。在自治區優質校建設中,兩校協同,通過制定標準、項目立項、成果申報等途徑,不斷推進阿克蘇職院學科建設和實力提升。2012年以來,團隊累計培訓教師400餘人,結對幫帶徒弟31名,指導15人完成15門課程設計,5人主持申報廳級課題5項,9人完成部級教學成果並獲二、三等獎。

「學生大多是當地少數民族,受到專業教育之後,還會留在這裡工作生活。我們培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以及紡織工人,就可以讓這些孩子靠自己的力量為家庭增加收入。」考慮到當地「90後」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薄弱、操作能力強的特點,祝永志還帶隊完成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讓這些留得住的人才有更好的條件提升實踐與創新能力。

今年,阿克蘇職院的「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在浙江紡織服裝職院的協助下已申報成功,並在9月迎來第一批學生。

依託專業優勢

精準構建培訓體系

貴州省黔西南州東部山區山清水秀,這裡曾孕育出流光溢彩的布依族傳統刺繡,在當地百姓指尖上代代相傳。然而,環境的閉塞使得當地繡娘普遍學歷不高、創新能力不足,這一非遺技藝在當代逐漸褪色。

為協助貴州「錦繡計劃」的實施,浙江紡織服裝職院2018年多次派專業團隊到當地考察,希望發揮服裝設計專業特長和人才優勢助力當地脫貧。「土布的款式單一,而且門幅最寬只有60釐米,很難用於批量化製作服裝。刺繡比較缺乏時尚感,有些針法失傳,當地很多人其實已經不會繡了。」時裝學院教師韓純宇跟隨團隊到冊亨縣考察後,刺繡產品面臨的困境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60釐米門幅的布料?如何既承襲傳統又能向市場化、精細化和時尚化發展?回到寧波後,韓純宇組建了「手之造物·土布風尚」設計團隊,利用節假日帶領3位專業教師和9名優秀學生,針對黔西南州的土布和刺繡特點開始了產品研發。憑藉設計專業特有的時尚感覺和眼光,團隊第一期研發出6款新產品,將它們裝進旅行箱帶往貴州。

10餘人的服裝專業骨幹教師團隊,還為當地繡娘量身打造了紋樣、配色等技能提升課程。不會新針法就手把手教,配色難懂就拿出圖紙來講解,找不到樣板紙就用報紙代替。大多數繡娘不識字,又只會說布依語,有時只能靠一點一點比畫。「當地連像樣的剪刀都沒有,我們就自己帶過去。每次飛往貴州,拉杆箱裡全是布料樣品和刺繡材料,最多一次有80公斤。」韓純宇說。

「和服裝、時尚相關的技術和創意是我們的優勢。精準扶貧,就是要利用強大的專業優勢和高質量的師資團隊,對傳統技藝進行再改造。」在時裝學院副院長王薇薇看來,進行技術扶貧,讓當地婦女有成長和就業的能力,變指尖技藝為指尖經濟,才能讓她們真正脫離貧困。

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為扶貧攻堅出了一道附加題。學校的新一輪培訓尚無法展開,但分隔兩地的師生已通過網絡密切交流起刺繡手藝,這和一年前的情景大不相同。「記得我們團隊剛到當地培訓時,村民沒有積極性,遲到缺席是常事。溝通無果,團隊只能以身作則,按時來到培訓室,一直待到晚上11點送走最後一個繡娘。」韓純宇回憶說,「『扶志』還是起了效果,團隊的積極性感染了她們,繡娘們不再安於現狀,有了學習意識,聽說一個當年零基礎的繡娘如今成了車間主管。」

截至2019年,學校已先後為貴州省冊亨縣、貞豐縣、望謨縣開辦了3期繡娘素質技能提升培訓班,共培訓80位繡娘。她們中的絕大多數已在家門口順利就業,不但帶家庭走出貧困,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學校也在其中收穫頗豐,王薇薇說:「育人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參與此次扶貧的學生被激發出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家國天下的胸懷,這對學生、學校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體驗。」

依託資源優勢

精準服務地方經濟

人才和技術幫扶已獲明顯成效,如何進一步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將貧困地區扶上馬再送一程?浙江紡織服裝職院幫扶團隊開始思考如何為產品尋找銷路,如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如何推動當地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西北,祝永志團隊草擬了「園區—學校—企業」合作框架,組織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與阿克蘇紡織工業園區管委會對園區50餘家企業進行調研,對企業的產品、用工進行分類統計,形成的調研報告為阿克蘇紡織工業勞動用工規劃提供依據。團隊還帶領紡織工程系和企業項目組進行團隊攻關,突破了300支長絨棉紡紗技術,為當地利用本地長絨棉生產高支紗提供技術支持。

在西南,2019年年末,20多名貴州繡娘跨越山海來到浙江紡織服裝職院,進一步接受關於時尚創意、色彩美學等方面的培訓。據呂秀君介紹,當時學校以此為契機,向寧波相關企業發出邀請,為貴州土布刺繡提供展示舞臺。寧波市服裝協會獲知繡娘「入大學」,特意安排了她們與企業的對接活動。

繡娘的繡片、土布引發了企業家們濃厚的興趣。寧波張秋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掌門人張秋兒等企業家,專程組團前往貴州省黔西南州考察並進行項目對接,轉化當地產品應用於生產達20餘項。

此外,學校還不定期舉辦扶貧產品推廣活動,帶著刺繡產品參加文博會,讓承載著時尚氣息的傳統手工藝走向海外。(通訊員 王國海)

相關焦點

  • 集賢縣巧借人才優勢 助力脫貧攻堅
    集賢縣為充分發揮人才優勢,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以人才工作為抓手,強化農業培訓、技術輸出、龍頭帶動,助力集賢打贏脫貧攻堅戰。縣委圍繞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需求,統籌全縣各部門人才資源,成立「雙實用計劃」科技服務隊,選調30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骨幹,組成農業、畜牧、電商、教育、衛生、文化等6支科技團隊,對全縣8個鄉鎮開展流動式科技服務工作。自雙實用計劃開展以來,以送知識、送技術、送政策下鄉的方式,開設農民課堂25次,提供新技術10餘項,為貧困戶解決問題80餘件。
  •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京蒙醫療對口幫扶 助力卓資脫貧攻堅
    【只爭朝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京蒙醫療對口幫扶 助力卓資脫貧攻堅 2020-12-14 2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助力雲南臨滄、紅河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與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攜手共建互太訂單班,走出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脫貧、教書育人」的新路子。要助力雲南臨滄、紅河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就要為雲南學子提供就業前景好的專業,為此,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就業條件、專業時尚、唯一等優勢,開放服裝設計與工藝、染整技術、紡織技術及營銷三大品牌專業,面向雲南紅河、臨滄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孩子們進行招生,助他們圓夢廣州。  二、校企攜手,深度合作。
  • 鳳臺縣結對幫扶石臺縣脫貧攻堅寫實
    這是鳳臺縣助力石臺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  開展縣域結對幫扶,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著眼於脫貧攻堅,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自結對幫扶以來,鳳臺縣委、縣政府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精準聚焦貧困源,精準制定幫扶舉措,紮實做好產業帶動、人才培養、勞務協作等幫扶文章,攜手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按時保質向省委、省政府交出滿意答卷。
  • 2018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訪談實錄
    >  主持人:首先請戴老師為我們介紹下學校的基本情況  戴老師: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時尚藝術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舉辦,是浙江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浙江省高職優質校建設單位,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施「三團一隊」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5年來,學校充分發揮高校科技、教育、人才優勢,創新扶貧工作理念,密切校地合作關係,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西農力量。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組建實施了「三團一隊」,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將定點扶貧工作由點上做亮到面上做強,實現了全區域、全方位、全產業、全覆蓋。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定點幫扶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零起點,精準施策成合力   滇西邊境,是國家新一輪脫貧攻堅主戰場中邊境縣數量和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片區,其貧困面廣、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自2012年中央啟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戰略以來,教育部與28個部委建立了滇西部際聯繫工作機制,實施了六大精準幫扶項目,籌建滇西大即為其中之一。
  • 東吳證券:秉持共享共贏理念 助力銅仁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為進一步引導證券公司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新華網聯合中國證券業協會共同推出「證券行業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摘帽」系列報導,分享證券行業扶貧工作經驗,展現行業扶貧工作成效,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更大力量。第四期推出《東吳證券:秉持共享共贏理念 助力銅仁脫貧攻堅》。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企業人才智選庫」助力恩施職院畢業生就業
    4月22日,來自湖北恩施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張永鵬在一場杭州的雲招聘會上找到了自己心儀的工作,這讓年初以來一直飽受疫情影響,沒法外出求職的他終於放了心,不再害怕畢業即失業了。
  • 中央美術學院發揮文化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中央美術學院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對口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瞄準地方實際需求,發揮學校專業優勢,著力在「智扶」「技扶」「藝扶」上下功夫,助力雲南省劍川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發揮專業優勢,強化創意設計,推動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
  • 王小洪:深化部地合作幫扶機制 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發力
    12月9日,公安部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部長、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王小洪在浙江省寧波市出席公安部和寧波市合作幫扶貴州黔西南州座談會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深入總結部地合作幫扶成功經驗,深化部地合作幫扶機制,堅持「細緻、精緻、極致」作風,助力黔西南州興仁市、普安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南京工業大學發揮高校特色 助力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作為泗陽縣「五方掛鈎」幫扶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五方掛鈎」幫扶工作要求,壓緊壓實幫扶責任,充分發揮學校人才智力與科技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高校特色的幫扶之路,以實際行動助力泗陽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委高度重視,統籌謀劃發力。
  • 千鋒教育「鋒益助學育才計劃」:用IT技術助力脫貧攻堅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是教育資源在全國各地的分布並不均衡。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及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為重點,精確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旨在實現「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縣縣有幫扶」,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 同心助脫貧 聚力「拔窮根」———漢濱區總工會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創新載體,促產業發展「加速度」「勞模是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只要有平臺、有保障,勞模在脫貧攻堅戰中大有可為。」漢濱區總工會主席王衍柏說,勞模在助力脫貧攻堅行動中當先鋒、打頭陣、作表率,不僅具有強大的自身優勢,還能激發全區決勝脫貧攻堅的昂揚鬥志。
  • 2018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畢業作品發布會 「O.RIG.I.NATE•...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時尚藝術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舉辦,是浙江省高職優質校建設單位。學校前身之一為1979年建立的浙江工學院寧波分校和1980年建立的浙江省紡織工業學校。以此為基礎,2000年籌建浙江紡織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成立浙江輕紡職業技術學院。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子助力巫溪脫貧攻堅
    專業優勢 實際行動彰顯重電青年責任擔當「在學校登臺主持的機會不少,但直播帶貨還是頭一回。」周鑫是該校廣播影視節目製作專業學生,也是當天3大主播之一。為保質保量完成這場近一小時的直播,團隊近20名學生志願者分工協作,幾位主播更是花了一周時間反覆琢磨直播內容,認認真真對巫溪小吃、風土人情進行了梳理,還利用課餘時間模擬直播了好幾次。「直播中的臨場把控是個不小挑戰,但想到能為巫溪農產品帶貨,助力脫貧攻堅,我們就很有幹勁。」建築與材料學院學生主播楊嶽豐表示,這場直播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實踐鍛鍊機會,更多了一份責任。
  • 期貨力量助力脫貧攻堅金融「磁石」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0年是鄭商所成立30周年,作為一家根植河南的全國性金融基礎設施,多年來,鄭商所一以貫之地重視和服務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投入助力河南多地脫貧奔小康,發揮優勢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驗談    1定點幫扶桐柏縣助力精準脫貧摘帽    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下,鄭商所自2013年起開始定點幫扶河南桐柏縣。
  • 勇擔時代使命·助力脫貧攻堅——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系赴柏楊林...
    7月22日至27日,畢節職業技術學院航空系「青春助力」志願者服務隊,赴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勇擔時代使命助力脫貧攻堅」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勇擔時代使命助力脫貧攻堅」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志願者與希望小課堂孩子合影 圍繞柏楊林街道脫貧攻堅、社區建設發展等中心工作,在6天的時間中,志願服務隊開展了「文明你我·共建家園」專項行動、「志智雙扶·築夢家園」扶志強技系列講座、「聚焦陽光·圓夢家園」社區風採展示等主題活動。
  • 脫貧攻堅有我!西農大等教育部75所高校交出這樣的成績單
    四是發揮高校優勢打造高校扶貧特色路徑各直屬高校積極發揮優勢,創新幫扶形式,把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與貧困地區扶貧短板結合起來,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要素傳播到貧困地區,推進扶貧與扶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