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責任詮釋師德
——記秦安縣興國中學教師許桂梅
從教三十一年以來,她始終把自己的學生放在第一位,她說,「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我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是自己的孩子來要求著和教育著,在教給他們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他們如何做人。」她曾多次獲得省、市、縣「園丁獎」、「十佳教師」等榮譽稱號,在2011年3月,她榮獲「首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稱號。在長期教學工作當中,她無償輔導學生參加各種英語能力競賽,成績可喜。2007年至2011年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獲國家級輔導一、二、三等獎,共6人次;獲省級輔導獎1人次;獲市級獎輔導獎38人次以上;在全國中學生英語作文大賽中獲輔導獎5人次;曾多次獲校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優質課等獎項。她的教學、她的付出得到了家長的滿意、社會的認可。
她就是秦安縣興國中學的一名普通的英語教師許桂梅。自1981年8月任教以來,許桂梅已經在教學第一線工作了足足32個年頭。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對待工作,她兢兢業業、從不懈怠;對待同事,她細心關懷,熱心幫助;對待學生,她更是充滿愛意,用心感化……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她注重言傳身教,對班級管理嚴格, 樹立了良好班風。她愛崗敬業,默默奉獻,「我特別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很愛我的工作,我覺得沒有比作一名教師更光榮的事。對待我的這份工作,我沒想那麼多,我只是簡簡單單地做好每一件事。」 她用耐心和愛心感化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諷剌挖苦、體罰、辱罵學生。始終做到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具體教育教學中,一般是就事論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逐漸對自己樹立起自信心,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每一屆學生都會和她結下深厚的感情。學生納睿衍一次在路上打架,被許桂梅碰到,本以為老師會處罰她,但隨後發生的一切改變了她。「老師慢慢地向我走了過來,她將我帶回了家,替我包紮了傷口,我的眼圈溼潤了,撲在了她的懷裡,大哭起來,她留我吃了晚飯……是她讓我重新變回了自己。」
在平時教育教學過程中,她教法靈活,許桂梅覺得熱愛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必要手段,但同時也要讓學生熱愛學習。她知道要教育好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只有當學生感到你了解了他時,他才會接受你的教育,教師就得適時採取靈活恰當的方法,儘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她是這樣想的,在教學中也是這樣做的,她所教的英語課,學生樂於學、愛學,主要是由於她關心多、理解多、開導多、表揚多、鼓勵多,才激發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個時候,她就採取恰當的方法,深入淺出的進行探究教學,這樣就使得學生遂漸克服了困難,學困生也能迎頭趕上。
課後,許桂梅更善於對課堂的總結以及和青年教師的交流研討。她的兩篇教學論文分別在《西部教育參考》、《才智》上發表。她曾為北京教育出版社《中學第二教材》初中總複習一書中擔任編委職務,她和青年交朋友、結對子,為他們上好示範課,也深入課堂聽其講課,幫助指導他們備課,上好每一課。在她的幫助指導下,王小敏、何芳等多位青年教師發表了多篇論文,教學效果也得到明顯提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悔寫春秋,許桂梅用一顆赤子之心和一支粉筆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關愛與扶持著每一代新生的力量,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