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安縣第五小學,筆者見到了胡愛萍老師。在同事的眼中,平常不善言談的她,一說起教學,就神採飛揚;一談起自己的學生,開始滔滔不絕……
她說:「教育這個事急不得,教育孩子得有耐心。在我心裡,我只想著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教育同行增添正能量。」
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胡愛萍一貫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少年,在她的努力下,學生的集體觀念和道德素養不斷提高和增強。
胡愛萍剛帶上三(1)班時,班上學生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素質修養差別大。針對這種情況,她深入班級,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做不同的思想工作。班裡有一位姓李的外地學生,由於父母在本縣做飲食生意,平時比較忙,沒有時間管他。時間久了,他迷戀上了網絡,徹夜不歸。胡愛萍一次次找他談心。有一天下午,胡愛萍發現他又沒來,她推測準是去了網吧,於是她便在縣城網吧一個一個挨著去找!找到晚上七點多的時候,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網吧中找到了打遊戲正入迷的他。他的父母對胡愛萍說:「胡老師,你別在他身上費心了。對他,我們都沒信心了。」學生也勸她說:「胡老師,算了吧。都這麼大了,應該什麼都知道的。你已經盡心了。」胡愛萍卻說:「不,既然你們的父母把你們交給了學校,既然學校把你們交給了我,把你們帶好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老師的感化下,這位學生終於穩下心來,在經歷了一翻努力後,學習成績也開始提升。
關愛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平時,胡愛萍積極閱讀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多年來,她以她真誠、公平、溫和的人生魅力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孩子們與父母之間的隔閡,與同學之間的矛盾,與老師之間的磨擦都願意與她交談。她明白了教師這個職業是「交心」的職業,「親其師方可信其道」,她將一腔的真誠撲灑到了教育教學工作上。
前幾年,胡愛萍帶班時發現班上有一部分學生十分調皮,經過走訪了解到這些學生多數是留守孩子,父母出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使其養成了自由散漫,懶惰渙散的習慣。其中有一個姓王的男孩因父母離異從小由奶奶照顧,嬌慣成性,經常課間打罵同學。胡愛萍就與他親切交談,表揚他上課積極發言、關心班級等優點,幫助他樹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時又交給他一個任務,讓他協助班幹部管好那些較淘氣的同學,他聽了之後,感到非常吃驚,並對老師說:「老師,你這樣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幹。」從那以後,他不但自己不隨便打鬧,而且經常監督本班的男同學,遇到同學之間發生口角,他就馬上加以制止。在他的影響下,班上很少再有打架罵人的現象。
胡愛萍始終堅信,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了解了每一個人成長的不同經歷,了解了他們的過去,了解了他們的家庭和周圍的環境,才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手段來進行教育。
嚴以律已,追求高尚師德
胡愛萍平日裡勤懇敬業,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她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宗旨,非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教他們學習知識,而且教他們學習的方法,更注重教他們如何做人。教學中注意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活躍有序的課堂氛圍,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她認識到教師僅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則,以自身的榜樣去感染、薰陶學生。胡愛萍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上課時教學方法新穎得當,讀、說、寫、演、唱,形式活潑多樣,利用課餘時間自覺認真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她撰寫的教研論文《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活動中的「五要」「五不要」》在 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論文大賽中獲一等獎。她所帶科目在全縣統考中平均分、及格率一直位列第一名或第二名。
二十年的耕耘,碩果纍纍,連續八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所帶科目在全縣統考中平均分、及格率一直名列前茅。面對取得可喜的成績,胡老師認為,這只是一個新的起點,面對新形勢,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理論去推動工作上新臺階。
現如今,她正以旺盛的精力,在數學教學和教研兩項工作中孜孜以求的探索著,我們相信,她的努力必將贏得更可喜的收穫,她的耕耘付出必將使她的事業更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