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a not to be?這樣呢,還是那樣呢?"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從之前的大哥大、bp機,能夠即時通訊的工具,到現在「千裡姻緣一線牽」的語音、視頻電話等幾乎零延遲的消息傳播,我們發現生活正在逐漸被改變。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催生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電商時代。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古代「九五至尊」般的待遇,這要是要那些王公大臣們看到,可不得氣個半死!
信息技術進步了,另一角度來說,我們的生活也變得難以選擇了。目前來說,國人最常用的有三大電商購物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但當我想買一件東西,要貨比三家時,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莎士比亞的問題,但我確實不知道該怎麼選。
其中最誘人的就是拼多多,要說低價沒人能夠比得過它。五年前橫空出世,僅憑一把「低價」利劍,就破開了淘寶和京東固若金湯的市場格局,功力實在是強橫!再加上「拼團購」的營銷方式,成立僅僅一年,就收穫了一億的用戶數。
但時至今日還是有不少人會問到,為什麼拼多多便宜貨那麼多?都是因為拼團嗎?
no!no!no!不是或者說不只是。
拼團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拼多多上賣的洗手液舉個例子。拼多多建立了從工廠到用戶的通道,減少物流、存儲、中間商的成本,生產成本 3.5 元的洗衣液到達用戶手中只要 7 元,賣 7.9 元還有 9 毛利潤,一天 10 萬瓶的拼團銷量。
對小品牌來說可以做,甚至可以在平臺上做預售,尋找全國靠近主流物流倉的生產廠,按訂單生產洗手液,縮短庫存周期和配送距離,進一步下降成本到 6 元。這樣生產的洗手液有一個缺點,就是非知名品牌。但大部分拼多多的用戶都是三四線城市和廣大農村鄉鎮的用戶,品牌對於他們來說壓根不重要。
除此之外,拼多多還有一個無貨源店群模式。無貨源,並不是真的沒有貨源,是不需要承擔進貨、囤貨、發貨風險。實際上就是利用信息差賺錢,全網採集貨源,將爆款或者看中的商品信息複製到自家的店鋪之中,適當的進行加價,從中賺取差價。
舉個例子,某件商品的價格是15元,自家賣20元,從中就可以賺取5元的差價。這只是一單,一般來講,當店鋪穩定下來後,日出百單是很正常的,而且每人最少是操作2家店鋪,最後的收益是很樂觀的。
可能有朋友會問了,這都加價了為什麼還便宜?這就要提一下從去年推出的「百億補貼」政策了,對於平臺內商品都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助,來實現全網最低價。而且拼多多採取的還是0成本入駐、晚交保證金和平臺不收取手續費的政策,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商家入駐和運營的成本。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一直奉行的無上真理,但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常規的定律,和我們過去的認識出現了偏差,這就使得很多朋友不敢信任這個「新物種」。總的來說,拼多多商品之所以便宜並不僅僅因為拼團,靠的是平臺政策的支持和商家的「薄利多銷」。
有對開網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並私信「開店」,送你一份免費的網店運營圖!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