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得道的那一人是誰,你知道麼?

2020-12-11 送歷史個救生圈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談起一個人當官,全家人跟著得勢時,通常都會用一句成語,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很多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這個成語背的滾瓜爛熟,卻不知其出處。如這個成語中得道的那個人是誰,你知道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成語的主人公。

第一位:淮南王劉安。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長的兒子。漢文帝十六年,他被文帝封為了淮南王。劉安不喜歡郊遊打獵,卻對讀書鼓琴情有獨鍾。當時他曾招攬賓客方士數千人,主持編寫了《鴻烈》一書,此書即後來鼎鼎大名的《淮南子》。漢武帝因為喜好文學,所以對這位父輩也很敬重。每次劉安入朝獻上的新作,都會被漢武帝妥善收藏。

但你若以為劉安只是位甘於沉醉在文學海洋中的閒散王爺就大錯特錯了。早在漢文帝年間的七國之亂時,劉安就打算造反。只是被淮南國相阻止,他才沒有來得及反叛。後來漢武帝太子被殺,劉安就又打起了皇位的主意。之後劉安陰謀造反,事情敗露後自殺。

但也有傳言說劉安並沒有死,而是得道成仙。因為他喜歡黃老之術,所以召集方士給他煉了很多的丹藥。漢武帝派人前來捉拿他時,劉安一把吞下了「八公」替他煉製的丹藥。沒想到,不僅他得道成仙,而且連他家的雞和狗吃了掉落在地上的丹藥也升天了。這也是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官方出處。

第二人:張百忍。張百忍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名字。傳說在漢景帝時期有個大善人叫張百忍,因為他平時注重積德行善,所以方圓十裡的人家都被他教化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當時天庭群龍無首,內部搞得烏煙瘴氣,以赤腳大仙為首的仙人便打算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管理天庭。經過多番考察,張百忍成為了那個幸運兒。當赤腳大仙準備接張百忍上天時,他突然不打算去了。赤腳大仙一問,原來是他捨不得家中的雞和狗,還有那為數不多的家產。赤腳大仙哈哈一笑,連他家的房子帶雞犬,統統都搬上了天。這也就有了後來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第三人:四大天師之一的許遜。在小說《西遊記》中,天庭共有四大天師,其實說的就是道家的四位祖師: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和許遜。許遜,字敬之,豫章南昌人,西晉著名道士。太康元年,許遜舉孝廉,出任四川旌陽令。因為他不僅為官清廉、造福一方,而且還精於醫道、藥到病除,所以很得當地百姓的愛戴,人們又稱他為「許旌陽」。後來許遜辭官歸山修道,活了100多歲。在他136歲那年,許遜一家42口全部升天,連家中的房屋和雞犬也一同飛去。有人看到房屋上面掉了幾片瓦,因此那個地方也改名為「落瓦村」。而許遜也成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

相關焦點

  •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到底說的是哪位神仙呢?
    千百年來,道教仙真神話眾多,膾炙人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是其中一個,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得道成仙了,他家裡的雞和狗都能跟著一起飛升上天。如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已經成為我們日常使用的成語,並改變了最初的本意,常藉此比喻一個人得勢以後,身邊的一些人也跟著發跡,意含諷刺。回到這個仙真神話的起點,帶著家裡的雞和狗一起飛升的仙人到底是哪位呢?眾說紛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二。
  • 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當今的社會上具有普遍性嗎?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普遍的!歷來如此,現在更是如此!中國社會的傳統延續核心,大到帝制,小到家族,都是以血親為紐帶的世襲罔替。而不是以利於事物發展規律而設立。富不過三代也就成了民間的俗語。就是歷史上最高的皇權,也無法擺脫,始皇一個二世,結束萬世夢想。努爾哈赤的七大恨締造了大清,何曾想到宣統最終成為階下囚的賣國賊!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古代先人留給我們很多的名言警句,這些話都是通過無數的實踐而來,我們只需要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就行,以史為鑑,知道自己的的是榮辱。其中有句很經典的話小編相信各位一定是聽過的,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意思是一個人得到上了天,就連他家的雞犬也都跟著成了仙。
  • 俗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某一個人嗎?其實有三個人都符合
    說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句話,有一個人是不能不說的,那就是西漢初年的一位官吏,名字叫做張百忍的,在當時也是深受百姓愛戴,為官清廉治家有方,機緣巧合之下,被當地的土地神與城隍神發現,覺得張百忍福緣深厚,也是暗中常常觀察,而這個時候恰逢天宮有事發生,玉帝的位置空了出來,為此天庭也是派出了神仙下界去尋找能做玉帝位置的繼承人,那麼山神與城隍就將張百忍推薦了出來。
  • 習近平:共產黨人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書中部分內容摘登如下: 我們黨提出,要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於人民。如果升學、考公務員、辦企業、上項目、晉級、買房子、找工作、演出、出國等各種機會都要靠關係、搞門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更多照顧,沒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沒有機會,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農村鳳凰男的人生觀,嚇退城市獨生女!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農村鳳凰男的人生觀,嚇退城市獨生女!於小媚和張亮戀愛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張亮有任何不妥,兩個人的學歷背景等各個方面相差也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張亮來自於偏遠的農村,家裡還一個大他幾歲的哥哥。而於小媚是城裡女孩,並且她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都有不錯的工作,並且還給於小媚買了一套房子。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神仙指得道而神通變化莫測的人。圖為宋 趙伯駒《飛仙圖》。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本意是一個人得道成仙,家裡的雞和狗也都沾了仙氣隨之升天,至於後世負面的引申義完全曲解了原意。於是八公就對劉安說:「現在是離去的時候了,這是上天讓你脫離世俗的機會。你如果沒有被誣告這件事,日復一日,是很難脫離塵俗的。」劉安同意了。八公讓劉安登上高山向神靈祭告,並把金子埋在地中,隨即劉安就白日飛升了。他們當時的人馬足跡還留在山上。成仙離去前,劉安打算殺掉雷被、伍被,八公勸告說:「不能這做。成仙的人連一隻小蟲都不傷害,何況是人呢。」
  • 「一人得道,全家升天」,許遜位列道教四大天師,親戚成了什麼神
    四大天師中,最為民間了解的事跡出自許遜,那就是「一人得道,全家升天」。農曆十月廿五,據說他是許天師神誕日,我們來說說許天師其人,以及跟隨他升天的那些親戚。按照道教傳說,他於公元374年八月初一「合家飛升,雞犬悉去」,這也就是後世所謂的「一人得道,全家升天」源頭。
  • 主編有態度 | 海口原市委書記被查次日,司機被留置調查,法紀合力破解「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該案調查中,其專職司機慄利九涉嫌利用影響力受賄、介紹賄賂案也浮出水面,並被另案處理。據檢察院披露,2014年至2018年,慄利九擔任玉林市政府原副市長、玉林市公安局原局長李莊浩的專職司機期間,利用其影響力,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在工程項目中為他人請託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好處費共計360萬元。目前,該案還未宣判。
  • 我從小鵠的文章中得道的
    ​曾經聽過羅胖的得道,有時讀書萬卷不如閱人無數,現在閱人也可以從公眾號裡得道。
  • 所謂「開悟」是什麼意思,是得道嗎?兩者相同嗎?
    這話聽著挺奇怪,怎麼著自己還不能夠知道自己有沒有「良心」,這打哪說起呢?人人有顆心是不假,但能不能知道這是「良」的還是「不良」的就得看這個人有沒有那個「悟性」了。在我看來「開悟」就是能發現自己還有顆良心,這算是「得道」嗎?依我看也算,也不算,要知道文字語言都是假借的。《金剛經》裡面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這說一大推文字概念,是可以把我們思維邏輯搞通暢了,讓我們漲漲知識,多一些見識,然後呢,不再現實生活中實踐,整個「雲得道」嗎?那這是虛無主義。開悟若是發現自己還有顆良心,「得道」就是明心見性的真功夫。
  • 被一碗牛肉湯「耽誤」的城市,原來是成語之鄉,就在安徽
    在安徽中北部有這樣一個城市,淮河穿城而過,向來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這個城市你可能沒去過,但說起華東地區很多城市街頭可見的那碗淮南牛肉湯,相信你並不陌生。悠久的歷史留給淮南這片土地眾多美食,最為常見的是遍布於許多城市大街小巷的那碗淮南牛肉湯。而對於生活在淮南老城區的街坊來說,每天早上醒來的頭等大事便是喝上一碗冒著熱氣的牛肉湯,肉嫩湯鮮、粉絲爽滑,千張、豆餅吸飽湯汁入口即化,再配上黃金搭檔發麵烙饃,吃飽喝好方才是全新一天的開始。
  •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賞析
    有一個成語,它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這個成語叫做——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出自《孟子》。
  • 【《佔察經句解》】末法得道者少(14)
    「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像這類眾生他的障礙因緣就多了,他於佛法還能信嗎?他業障很重,不信佛。「得道者極少」,連信都不信,還能得道嗎?信佛的少,那就說行善的就少,修道的就少,得道的極少了,乃至於沒有。因為有諸多因緣障礙,修道不成,要想出離三界,得到清淨法,很難很難。「乃至漸漸於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不但得道的少,連信道的也沒有了。
  • 淘寶中,那些你意想不到的「武功秘籍」和「得道高人」
    淘寶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日常消費模式,網購在近些年特別流行,原來在我們的印象中,淘寶賣的都是一些生活用品,衣服等等,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淘寶成為了一個萬能的網站,在這裡你似乎你可以想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可以買到的。漸漸的淘寶有了一個形容詞來修飾——萬能的。
  • 《道德經》:得道之人有哪些常人不能及的特質?是怎麼做到的?
    上一講我們學習了本章的第一個要點,得道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老子通過一系列的比喻,勉強給我們描繪了得道之人的樣子。那得道之人都有哪些我們常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呢?經文接下來使用了一個設問句,說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變清澈呢?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呈現出生機呢?答案當然是得道之人。
  • 究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還是得利者多助,失利者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寓意是什麼呢?這意思就是,有了仁義,幫助的人就多,沒了仁義,幫助的人就少。現實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本人還是在這裡讓大家自己反思。當今社會,這種仁義還存在嗎,想必可以用歌詞說明,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一個成語一處景,伴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之安徽篇
    如果說在華夏文明中,在漢字語言中最為言簡意賅的形式就是成語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在5萬多條的成語中,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每一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甚至跟著成語可以遊遍中華大地,今天我們來跟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首先,我們從安徽開始。
  • 《道德經》:得道之人,品行自然高尚
    在生活中不難發現,有的人做事張揚,為人粗狂,這樣的人總是品行低劣,做不成大事情,也容易招致禍害,這是失道者;有的人平時表現很低調,總是謹小慎微,有些行為甚至讓一般人無法理解,老子認為,這樣的人往往有著崇高的道德水準,也是得道之人。那麼,得道之人究竟與常人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