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權說: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手夠不著的地方都是他鄉,上個廁所都是到遙遠的邊疆,每一次起床,都是背井離鄉。
早晨起床是挺難,尤其冬天更難,冬天叫孩子起床,是難上加難!可再難,也要去學校,去上班。一日之計在於晨,可每天的開始就讓大部分父母崩潰。太陽已經曬屁股了,時間已經等不及了。可孩子還安安穩穩地睡在床上。你氣得不行,他沒事人一個。家有小祖宗,天天起床就跟打仗似的。左哄不起,右說不起,威逼利誘還不起,任你火冒三丈看一眼又睡了。孩子有時是天使,有時就是「來討債,來要命」的。
這樣的場景相信父母都見到過,說不定你家也在天天上演。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期,運動量大,消耗的體力也大,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恢復精神和體力,以保證身體健康發育。這都是正常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個良好的作息時間,做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有的孩子眼睛裡沒有時間,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生活沒有規律。時間一長,惰性只見增長。
人一旦有了惰性,就會在方方面面拖後腿。作業可以拖一拖,看完電視再去寫;書包可以明天早晨再收拾;不會的題可以拖到明天,拖到以後再去想。一拖再拖,拖到自己忘了;拖到沒了心情;拖到不願做了,拖到積懶成疾了。
叫醒孩子的好辦法
孩子賴床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改變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孩子的生活規律完全是父母的影響。父母平時的生活習慣,孩子自然看在眼裡。大人懶散,孩子怎麼能有好的生活習慣呢。要想孩子改變,父母就要從自己做起,就從生活的細節,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做到了,再來幫助孩子做到,畢竟賴床是孩子的最」喜歡「做的事。
1.睡前讓孩子情緒平穩
為了讓孩子有個高質量的睡眠,睡前不要和孩子做劇烈的運動。不要看驚險刺激的動畫片。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讀書或者講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進入夢鄉,做個甜甜的夢。記得張姐給我說過,有天晚上睡覺前,小虎子非要鬧著看《奧特曼》,最後嚇得不敢一個人睡覺,也不讓關燈,總說有怪物,最後張姐只好陪著他睡。還有的孩子怕黑,那就讓孩子自己挑一個他喜歡的小夜燈,陪著他睡。光線柔和點的,也可以放在離孩子最近的房間,這樣也不會影響睡眠質量。
2.父母暫停活動和孩子一起休息
有的父母玩著手機,看著電視,一看時間到了,趕緊催促孩子:「別玩兒了,趕緊去睡覺」!語氣滿是不耐煩。連催帶喊讓孩子躺下了,父母接著看,接著玩,或者忙這忙那,亮著燈,不停發出聲響。你這裡忙得很熱鬧,孩子一個人躺在床上卻覺得很孤單,還會想「真不公平」,「為什麼只讓我睡覺,你們不睡」這樣的疑問。也會對爸爸媽媽正在做什麼產生好奇,一點睡覺的想法也沒有了,他多想和大人一樣在玩一會。所以,父母最好在睡覺的時間暫時關燈和孩子一起休息,幫助孩子很好的入眠。
3.讓孩子在音樂裡醒來
早晨起床的時候,叫醒孩子之前可以放有帶有大自然聲音,舒緩的音樂,比如清晨帶有鳥鳴的音樂,孩子聽著音樂慢慢醒來,也可以放一段孩子喜歡聽的故事,醒來也會有好的心情,起床氣也不會有了
4.用溫柔的聲音給孩子做輕柔地按摩
用溫柔的聲音叫醒,或者輕柔地搖醒。千萬不要一看時間到了,用大聲而尖銳的聲音去喊,這樣孩子心情會很糟糕。有位學生家長的做法挺溫馨的:她會用自己的頭髮梢吧孩子癢醒,然後對孩子說,」來,你趴著,媽媽給你按摩「。媽媽按著,孩子很享受趴著,孩子醒過盹兒,也就乖乖地起來了。據說孩子一直很喜歡這樣的叫醒方式。
起床無論對孩子還是大人來說都是個難題,父母為了孩子的遠方沒有什麼不可以!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