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張圖片很「溫馨」,早上主人叫孩子起床,家裡的狗狗馬上前來阻止,不讓主人打擾小主人睡覺,實在讓人覺得既搞笑、又溫馨,狗狗心裡也有這一面。
一位媽媽吐槽:把正在哭鬧的孩子哄開心一級難,早上叫孩子起床卻是十級難。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都要耗儘自己一整晚積攢的半成功力,在自己軟硬兼施的情況下,孩子還是99個不願意起床。勉強讓孩子吃幾口早飯,送他去上學的途中,還會滿臉不高興。
我特別能理解媽媽們的辛苦,孩子和工作佔滿了自己一天的時間,而且十幾年如一日。可是,不管自己再累,都不能把氣撒到孩子身上……
有些家長喜歡用「粗暴」的方式,比如「再不起床就遲到了」、「再不起床我就掀被子了」、「再不起床看我怎麼收拾你」……這種方法會讓孩子內心過於緊張,總是處於擔驚受怕的狀態,特別容易讓孩子有「起床氣」。
「起床氣」大人和小孩都有
原因很簡單,就是沒睡夠。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渾身無力、精神萎靡的感覺。甚至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來氣,這都是起床氣導致的。不同的是,有些孩子脾氣大,自我控制脾氣的能力較差,所以表現的比較明顯。
關於「起床氣」,我覺得應該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睡眠不足,比如突然被外界驚醒、做噩夢、睡眠過程不舒服(太熱、太冷)等等。這個時候孩子醒來,往往會情緒很差,甚至哭鬧不停,這屬於最直接的起床氣。
第二種:自然睡醒,這個時候孩子從睡眠中,轉換到清醒的狀態需要一個過程。如果此時孩子醒來後發現有陌生人,或者環境有變化,孩子就會情緒不安,這是因為孩子對外界環境變化的一種敏感。
第三種:處於疾病狀態,這時候的起床氣不僅僅是因為「起床」的問題了,此時父母應該儘快給孩子看病,環境身體不舒服的症狀。
解決孩子「起床氣」的方法有這5種
1、大部分的家長,都是直接叫醒孩子,其實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給孩子放一段輕緩的音樂,放一段動畫片,這種方法可以促進腦部氧氣和血液流動的功能,不太容易讓孩子煩躁,同時身體也會處於放鬆狀態。
2、不要覺得太陽曬到屁股是壞事,陽光可以調節人體血液中血清素和褪黑素的濃度。早上早早的讓孩子接觸陽光,會加快體內血清素代謝,能讓孩子晚上想早點睡,第二天也就容易早起了。
3、用美食的味道來刺激孩子,可以提高知覺技能,趕走疲憊和困意。家長可以嘗試早早的做好早飯,端到孩子旁邊,讓孩子聞香噴噴的味道。這樣可以起到一種誘惑,不至於讓孩子太生氣。
4、孩子睡醒後,教孩子做深呼吸。先深深的吸一口氣,再緩緩的吐出來,反覆做上3~5次,可以讓大腦和身體器官快速恢復機能,一天的精神都會很飽滿。
5、每天習慣性的做一些動作,比如拉開窗簾、打開一扇窗戶,播放輕緩的音樂,微笑著呼喚孩子的乳名,摸摸孩子的額頭,拉拉孩子的小手,讓孩子建立一種條件反射,知道此時該起床了。
想讓孩子早上沒有「起床氣」,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頭天晚上早睡!
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一點,因為大人每天睡的晚。我見過很多家庭,晚上十一點了,還是燈火通明,大家還在開心的玩鬧。實際上,第二天要上學的孩子,晚上必須九點就上床,九點半必須睡著。
別說孩子作業多,現在教育部一直在給學生「減負」,大部分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兩個小時以內都可以完成。孩子真正完不成的,是家長給孩子布置的「作業」。
「起床氣」能影響孩子一天的心情,做家長的一定要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再粗暴的叫孩子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