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到了冬天孩子們越發的不願意起床了,溫暖的被窩總是有著強大的吸引力。早上在父母的三催四請中,孩子仍然不情不願的不想起床。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遲到,因此會採用「暴力叫醒」的方式大吼大叫一通,不過這樣的辦法雖然有效,孩子也乖乖地起床了,但是孩子的周圍卻圍繞著一股起床氣。
被強行叫醒的孩子情緒糟糕透了,有時候甚至還會對叫醒自己的父母發脾氣,孩子的整個早晨都被情緒低氣壓所控制。
案例:
這幾天鄰居家的孩子考完期末考試迎來了寒假,孩子可以不用按時按點地去學校了,一天的作息一下子沒了規律。
開始的時候鄰居並沒有制止,想著讓孩子放鬆兩天,但是幾天過去後孩子反而變本加厲,晚上不睡覺玩手機早上不願意起,每天日上三竿才睡醒。
鄰居想著不能讓孩子的寒假就這麼浪費了,於是給孩子報名了輔導班,每天需要孩子按時起床去上課。孩子對於媽媽的做法很不情願,但是迫於媽媽的壓力只好答應。
可是早上起床的事兒成了母子倆的困擾,孩子因為晚上睡得晚第二天起床的時候非常費勁。每次叫醒孩子起床,鄰居都要費一番力氣,而且孩子的情緒也很差,甚至有的時候會拒絕吃早餐來表示自己的抗議。
一天,鄰居再一次把孩子從被窩裡面拎起來,孩子很生氣地推了一下鄰居,大聲地說「你能不能不要叫醒我,我再也不去輔導班了!」
說完便號啕大哭起來。鄰居看到孩子情緒激動一時也沒了辦法。鄰居雖然對孩子的起床氣表示理解,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舒緩孩子的起床氣?
分析:
早上的時候,孩子還沒有從睡夢中清醒過來,不管是大腦還是身體還處於尚未清醒的狀態。
這時候家長強行叫醒就會打擾孩子的睡眠狀態使得孩子被迫從睡眠的狀態中驚醒起來,這就導致孩子情緒上產生明顯落差,進而會有一些情緒上的激烈反應,起床氣也就由此而生。
早上有著糟糕的被叫醒體驗,這會影響孩子一上午甚至是整天的情緒狀態。
叫孩子起床時家長們常犯的錯誤
(1)反覆嘮叨
這是中國式家長最常用的叫醒辦法。看到孩子沒有乖乖聽話地從床上起來,家長們便開啟了嘮叨模式。父母的嘮叨讓孩子感到厭煩,孩子們無法反抗只能默默忍受,內心情緒非常煩躁。
(2)粗暴地扯被子
這種方式相對於嘮叨式叫醒來說更加令孩子難以接受,被窩內外的溫度明顯不同,家長一把把被子扯下來會引起孩子皮膚不適反應。導致孩子從睡夢中驚醒,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3)大聲喊叫
似乎女性在當了寶媽之後就變成了「大嗓門」,孩子不聽話全靠張嘴喊。大聲喊叫會被孩子當作是噪音,導致孩子處於一種被打擾的負面情緒體驗中。
同時,有些家長大聲喊叫的同時也會夾雜著一些語言暴力,讓孩子聽起來非常不舒服。
換什麼方式可以讓孩子乖乖起床?
方法1:督促孩子早點睡
時下很多孩子有入睡前玩手機的習慣,這就導致孩子無形中睡得晚,睡得晚自然就很難早起,睡眠不足導致孩子非常容易疲憊,所以家長們要想讓孩子乖乖起床就應該從根本入手,督促孩子早點睡。
方法2:播放一點輕音樂
清晨的時候,家長可以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孩子慢慢地從睡眠中甦醒。輕音樂的方式較為柔和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同時適當地拉開一段窗簾,把室內的光線調亮一點,對於叫醒孩子也很有幫助。
方法3:輕輕撫摸
父母可以通過撫摸孩子肌膚的方式叫醒孩子,先通過幫助孩子身體甦醒然後再慢慢實現大腦甦醒。輕輕撫摸的方式較為柔和,再搭配家長溫和地提醒孩子更加容易從睡眠中甦醒過來。
暴力叫醒的方式並不可取,不僅會導致孩子有明顯的起床氣也會影響孩子一上午的精神狀態。父母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從根本上找到叫醒孩子的恰當方法。
溫柔的教學方式,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父母在叫醒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過於急躁,大喊大叫或者是重複,嘮叨都不會被孩子所樂意接受。大家對於叫醒孩子的方式有哪些思考呢?對此又有哪些經驗之談呢?
育兒難題找辣媽育熊娃,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辣媽育熊娃,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