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近日上海正雅齒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雅齒科)順利完成5000萬人民幣B輪融資,由元生創投與辰德資本聯合領投,東資壹號跟投。創始人姚峻峰表示,這筆融資將用於產品研發與正畸技術的優化和創新。
正雅齒科成立於2004年,主要從事數位化口腔正畸技術服務和隱形矯治產品研發,累計病例量達到數萬例。據了解,它是國內首個將3D列印技術引進口腔正畸領域的公司。目前,正雅齒科已完成股改,進入新三板上市籌備階段。
傳統正畸方式採用的是託槽和鋼絲,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鋼絲牙套」,難看、限制飲食、難以清理、容易磨破嘴是其最大的槽點。而且傳統正畸過程過於依賴醫生的個人發揮,醫生在為矯正者粘託槽、彎鋼絲的時候,粗細、力度、彎度全靠醫生憑經驗用手把控,容易出現失誤。為此,正雅齒科的團隊基於3D列印技術研製出了一種全新的隱形矯正牙套,希望解決傳統正畸所存在的問題。
姚峻峰介紹道,3D列印在整個隱形牙套生產流程中,主要起到批量定製不同矯正階段牙齒模型的功能。待牙齒模型製作完成後,醫生會利用熱塑成型工藝將透明膜片包裹在模型上,從而製作出適合患者的隱形牙套。整個流程包括印模、掃描、3D建模、數位化模擬矯正設計、3D列印牙模、牙套加工、清洗消毒六個步驟。
3D列印的不同矯正階段牙齒模型
一般來說,一個患者需要更換30-40副左右的隱形牙套,這就意味著需要列印30-40個矯正牙齒模型。但傳統製作工藝卻無法在短時間內為患者量身定做和批量化生產矯正模型。作為一種數位化成型技術,3D列印能將任何數位化的設計轉化為實物,同時滿足個性定製和批量生產。
據悉,正雅自主研發的「SmartCheck隱形矯治方案設計系統」和「Smartee定製式隱形正畸矯治器」都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資料顯示,正雅齒科的創建和發展也得益於創始人父親在定製型人工關節領域的研發經驗(其研究成果《CAD/CAM個性化假體製造技術》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全球最大的隱形牙套生產商隱適美正在大洋彼岸興起,姚峻峰察覺到隱形牙套的巨大市場潛力,將父親的科研成果進行了二次研發,引入到口腔正畸領域。
2004年到2009年,初創期的正雅開始不斷和當時國內的一些3D列印服務商展開合作,以積累臨床應用;2010年,正雅在大量臨床案例基礎上成功申報醫療機械生產證,並開始小規模在市場銷售;2013年,引入了上海聯泰的光固化3D列印設備,並擴大生產規模;2015年,公司獲得融資後,對工廠進行了擴建。
總體來說,3D列印技術對隱形矯正的附能也能進一步助長該技術在牙科領域的進一步滲透。根據一份市場報告,2016年,3D列印在牙科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9.78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3億美元。像除了隱形矯正外,用3D列印技術製作牙冠、牙橋、義齒等也正在齒科領域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