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帶著2個小盆友(牛牛和同學)去自行車道騎行,路上的人比昨晚少得多,我騎的卻比昨晚慢多了。
部分是因為在聽分享,另一部分,是欣賞晚間看不到的路邊風景。還有,是曬得騎不動。
不喜歡冷,也受不了太熱。那樣的日子,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今天,有點兒曬,我出門了。
跟朋友。
是朋友,是老鐵,也是老鄉。前段時間從一篇文章裡知道她來北京發展了,吃驚之餘跟她聯繫,原來剛剛到北京。
見上面,已經是她到北京2個月之後了。
聽她分享這段時間在北京的工作心得,對於內容,數據和自己未來發展的想法,不由得感慨,有夢想還敢追求的人,運氣真的都不會差。
有些人,不滿足於一輩子只是在某個小縣城裡一眼望到老,可真要動真格地跳出舒適區打拼,又沒有勇氣。有些人,哪怕大城市有一點點吸引自己的地方,都給自己機會去嘗試,再看合不合適。
我不能說在大城市打拼一定能有所成,那不符合現實也太雞湯。可是見識過更多的可能性之後,我們會更堅定自己的方向和夢想。
記得之前在一個群裡,聊起過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人覺得可惜——這麼豐富的經歷,幹啥不好,跑去做保險經紀?!
但是在我看來,這個職業是在自己有多個選擇時做的決定,雖然走的確實不快但是會比較堅定。我很明白,它服務的是整個中長期的規劃。
有時候也會焦躁,想想未來還有很長的路,就淡定了。
可我今晚有點兒不太淡定。
正坐著敲今天的文,有人問我一件我根本沒答應過的事情的進展。我知道自己能幹(蜜汁自信臉),可是俺也有計劃的好嗎?沒道理能幹就一定要承擔呀……
明知道自己沒有時間做到的,我不想答應,以免彼此達不到各自/對方的標準,有落差。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開森,不就是理想和現實有差距嗎?
看了一句話:
「他不喜歡和自己崇拜的人見面,因為一旦當面交流起來,他們總會令他失望,無一例外。」
我知道想像和現實會有差別,可是,確實有人怎麼交流也從不會令自己失望,但,那不過是極少數,不是嗎?
換個角度,每次學到一點都是賺到的,那麼每次見面就都會有驚喜了。假如自己是那個可能讓別人失望的人,你要怎麼做到每次都帶給別人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讓對方期待下次與你會面呢?
我得想想怎麼把別人甩過來的鍋愉快地接好,還得整桌好菜出來,讓更多的人吃好喝好心情好。
畢竟,願意把鍋甩給你,是相信你有能力呀——哪怕我自信自個兒的能力根本不需要這個來證明。
困了,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