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

2020-12-14 阿凡說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有大理想,有的人有小理想,但不論是大理想還是小理想,都和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為你無法短期或者快速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樣自然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社會階層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雖然社會主流價值觀呼籲人人平等,但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也很明白每個人從剛出生就註定是不平等的,有些人奮鬥一輩子也比不上人家一個好的出生。所以當你要跟別人談理想的時候,你們一定是站在同級或者他比你低一級的基礎上,因為你和等級比你高的人沒法談理想,人家剛出生等級就比你高,你說這怎麼談呢?

既然出生決定了人生的一半,那我們就不該談理想了嗎?也不是的,相反我們大多數人出生於平庸,卻都有不凡之志,我們反而更應該要樹立崇高理想,不斷進取,甚至是改天逆命。過程雖然艱辛,但是不管結果如何,至少為理想而奮鬥過的人生不會留有遺憾!

我們既要談理想,但是也要認清現實,剛開始理想和現實肯定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的大小取決於我們的出生,理想的遠大和個人的奮鬥進程所決定的。為了減少這個差距,我們只能從這三個方面去入手。既然出生無法改變,那我們可以把理想稍微降低一點。不要一開始就設定一個太過遙遠而無法實現的目標。而是設定一個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實現的目標。這樣才會更實際更貼切。把終身的理想拆分成以年為單位的小目標來一一實現,這樣每到年終總結就可以看到自己一年的工作成績了,積小勝為大勝!

所以在面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的時候,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理性,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心態平和,逐步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最終實現理想和現實的巨大飛躍!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落差?
    但是一個人只是跟著現實走,或者說只是按照現實的腳步前行,這樣的一個人是一個膩味的人,是一個平淡的人,是一個缺乏創造力的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美好,甚至偉大的理想,每個人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段傳奇或者歷史。  但是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兒大,而是非常大,大到會讓人失去了一種前行的勇氣,大到會讓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徹底向現實投降。
  • 正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原標題:正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正視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現實很骨感。沒有錯,這就是中國足球和世界足球的距離;而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每一個看慣了皇馬巴薩拜仁切爾西的球迷再看中超聯賽,也是一樣的心理感受。
  • 「君子」人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儒家認為人之根本在修身立德,修身立德的核心是「反求諸己」式的自我砥礪和淨化。倘能如此則可以「君子」矣。「君子」的要件有二條,一是好學,而是自律。所以《論語》開篇就是一則「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人民日報:別對周琦冷言嘲諷,我們都會遭遇理想與現實落差
    人民日報:別對周琦冷言嘲諷,我們都會遭遇理想與現實落差 程聚新/人民日報 2018-01-20 09:06
  • 班主任--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我的內心充斥著激情和溫暖:我想和他們一起快樂地成長,做一個像《音樂之聲》中的家庭教師瑪利亞一樣活潑率真、善解人意的老師。 可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懷揣著的美好願望,在周而復始的教學壓力下逐漸蒼白失色,滿腔熱血的付出就像水流一樣打了個旋,不留痕跡的消失在收效甚微中。滾滾向前的時間洪流逐漸澆滅了我的熱情。
  • 格非《江南三部曲》: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每個人都會經歷
    小說中描述了一家三代三個人的故事,故事和背景都不相同,但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卻都是投身於時代大熔爐之中,隨時代一起改變著的。作家歐陽江河這樣評價格非∶"他既把西方先鋒文學敘事的巨大能量和可能性帶來,又帶出《紅樓夢》、《金瓶梅》的敘事,格非身上是這樣的一種匯集。"
  • 辛苦考上公務員,3個月後卻想辭職回家,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很無奈
    公務員的理想與現實,到底差多遠呢?1.工作地點不方便該同學考上的是四川某個鄉鎮基層單位,辦公地點在一個小鎮上,而自己家住在縣城當中,每天上下班都是麻煩事。單位要求8點鐘上班,所以每天6點多就得起床,晚上時不時還要加班,下班後根本沒有娛樂活動。每天感覺像機器人一樣活著,甚至沒有時間談戀愛。
  • 《完美的愛,不完美的關係》:淺談如何匹配愛與關係的理想與現實
    2、愛的自卑還有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讓我們傷心難過困苦,還因為我們本身的不自信,或者嚴重點說就是自卑。比如說,你一直希望找到一個端莊的女孩,這是你的愛情理想,可當你找到你認為端正的女孩的時候,你卻發現她並沒有那麼端莊,這就是現實。現實,是經過理想基礎上對比出來的,有理想才會有現實的落差。
  • 若你真的心懷理想,所有的現實落差都是機遇
    離開學校多年,我早已充分懂得:理想的工作環境實在少見。單位裡,有辦公室政治,有派系鬥爭。埋頭苦幹者會產生懷疑:工作做得好,是不是還不如PPT寫得好、講得好?嚮往工作、生活平衡者會憂慮:當所在公司看重、鼓吹加班,當周圍同事「響應號召」,哪怕根本沒有必要,我們該怎麼辦?完成當天工作就下班離開,是不是不合時宜?
  • 遠看很美好,離近了才知道有落差《落差》之理想與現實
    一早帶著2個小盆友(牛牛和同學)去自行車道騎行,路上的人比昨晚少得多,我騎的卻比昨晚慢多了。部分是因為在聽分享,另一部分,是欣賞晚間看不到的路邊風景。還有,是曬得騎不動。不喜歡冷,也受不了太熱。聽她分享這段時間在北京的工作心得,對於內容,數據和自己未來發展的想法,不由得感慨,有夢想還敢追求的人,運氣真的都不會差。有些人,不滿足於一輩子只是在某個小縣城裡一眼望到老,可真要動真格地跳出舒適區打拼,又沒有勇氣。
  • 「逃離一線」的創業者自白:是因為理想與現實落差太大?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他們選擇「逃離」「爭取在元宵節後儘快找到新的工作。」在春節之前,吳淞豪還是一位創業者,但在元宵節之後,他卻只想儘快找到一家公司上班。加上創始人之間理念嚴重不和,導致公司在發展上處於停滯的狀態,作為創始人之一的他更是欠了一屁股貸款。「輸人不輸臉,這些情況我一直沒跟家裡任何人說。」去年春節回家過年的淞豪,發現留在家鄉的「井底之蛙」們一個個都混得人模人樣,許多兒時玩伴如今已經成家立業、娶妻生子。
  • 理想與現實之間怎麼縮小差距
    有哪些劣勢和不足? 我的個性是怎樣的? 什麼樣的工作讓我開心? 我的興趣和愛好是什麼?…… 在了解自己現狀後,設定切實的未來的發展目標,才可能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架起橋梁,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 超大的「海底瀑布」,落差3500米,形成了巨大的自然奇觀
    說到瀑布,我相信夥伴們一定不知道, 畢竟,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瀑布的存在, 即使看不到現實,在電視上也很常見, 但是大家見過隱藏在海底的瀑布嗎? 今天共享世界上最大的「海底瀑布」, 高度落差3500米,形成了奇觀!
  • 我們不會接受童話般的愛情,是因為它和現實所具有的巨大的落差
    威廉薩克一個普普通通的書店老闆,是什麼讓他變得不平凡,能夠得到安娜斯各特這樣的大明星的青睞,而安娜斯各特一個這麼不平凡的人,又是什麼讓她渴望和普通人一樣。我想我從這部電影裡看到的是,所謂的名與利都只不過是人們身後陪襯的東西,丟開名與利,人和人都是一樣的。安娜斯各特一開始擺脫不了輿論的困擾,她把威廉薩克這裡當做了一個避難的場所,她喜歡威廉薩克是因為他是一個最最正常的普通人,甚至身上有著諸多的缺點。
  •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真實存在的
    深夜,我成功被上面這張與現實毫無違和感的圖片搞失眠了。在失眠之餘我居然還從中悟出一個道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真實存在的,而且這個差距還可以拿來供人搞笑。
  • 《飄》▏讓女人們瞬間明白理想與現實的愛情落差
    徵服既是兩個人雙向的靈魂和身體高度匹配的契合, 也是理想愛情和現實生活相交織的融合。可是偏偏有些人一輩子活在理想的愛情和現實生活的牽扯中,找不著北。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就為我們編織了一個這樣的境遇,以此來告誡所有在愛情路上,追尋真愛的男人和女人們:只有找到理想愛情和現實生活的平衡點,將愛情與現實生活完美交融,才能織就一幅圓滿的人生畫布。這就是一鳴驚人的經典名著《飄》了,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寫了一部作品,卻轟動了世界,震撼了人心。
  • 成為一名大學生後,如何讓理想不被現實打臉?
    開學季就要到了,同學們懷揣著大學的夢想,即將來到心儀的大學校園,準備接受理想與現實的碰撞與挑戰。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根據以往的觀察與了解,有太多的大學生經受不住大學生活的誘惑與考驗,在現實面前常常碰得頭破血流,入學不到一年的時間,一些人就放棄人生夢想,開始大學四年的遊戲人生。
  • 現實與理想有落差?三個問題幫你在人生迷航期找到新出路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想要做某件事情,實際做了之後,卻發現這件事和想像中不同,這才明白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這項工作。你是否也曾經歷過現實與想像的落差?原本對未來的想像在瞬間變成一片空白,這時,迷航的我們應該怎樣幫助自己重新回到軌道上呢?
  • 杭州二中校長尚可:遊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陳志文恢復高考的這40多年,您怎樣看待高考的改革與發展?大學畢業後,我大多數時間都在從事高中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可以說,我親歷或是見證了高考制度和方案演變的40餘年曆程。但無論如何,高考在改革中前行,40餘年的高考改革歷程折射出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巨人騰飛的軌跡,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對高考的高度重視,體現的是社會對高考的巨大關注以及對高考改革的訴求,體現的是對公正、公平的熱切呼喚和不懈追求,體現的是對選拔和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審視和引導,體現的是社會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素質教育改革的引領與促進,體現的是對減輕學生負擔的熱切呼喚以及對各類學生的人文關懷。
  • 名師熱評丨面對「落差和錯位」,如何寫好我的「人生」?浙江高考作文這樣寫更出彩!
    浙江卷關注「人」,總是親切地站在考生的立場,讓他們思考一些和自身密切相關的問題,2019年如此,2020年亦如此。浙江卷又不僅僅是狹隘地關注「人」,它總是引導考生在更大的視野和空間裡去審視自我,思考自我和他人、家庭乃至社會的適應調和、共生發展問題。也許,這個作文題可以看作浙江卷2019年作文題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