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服刑弟媳出走 怕智障侄兒走歪路 盼有學校全託矯正

2020-12-11 人民網湖北頻道

原標題:弟弟服刑弟媳出走 怕侄兒走歪路 盼有學校全託矯正

圖為:侄兒的管教問題成了金林英最頭疼的事

昨日,洪山區卓刀泉街709研究所社區裡,55歲的金林英有些手忙腳亂。在她洗衣做飯期間,10歲的侄子林林(化名)剪掉了奶瓶的奶嘴,滿屋亂跑,嚷嚷著要出門。沒有奶嘴,喝不了奶,2歲大的雙胞胎孫子哭喊聲此起彼伏;裡屋,90歲的母親還等著她照料。「一團亂麻,每天都是這樣。」金林英說,獨自照顧1個老人、3個孩子,確實力不從心。最讓她操心的是,侄子林林有智力障礙,近年來總喜歡往外跑,屢次徹夜不歸。她無法全天跟隨,又害怕侄子遇險,或品行變壞。焦思苦慮後,盼望有學校能夠全託,把侄子的壞習慣扭過來。

爸爸服刑媽出走 姑姑接管智障侄子

7年前,金林英的弟弟因故被判刑,刑期為15年。弟媳不久離家出走,留下一雙兒女無人撫養。一家人商量後,金林英把3歲的大侄子林林領回家,2歲的小侄女則交由二哥家照看。

金林英說,林林4歲多才學會說話,思維能力也較同齡人慢一些。在普通全日制小學上學時,林林總是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上課時常在教室內調皮搗蛋,有時乾脆跑出教室,獨自玩耍。

2014年,經專業檢查鑑定,林林為智力殘疾四級。從此,轉學前往武昌區培智中心學校,與其他適齡智障兒童一起,接受義務教育。

金林英說,自從鑑定有智力殘疾後,她時常會有意識地培養林林的生存能力。例如,給些零錢,讓他獨自去小賣部買鹽,她自己則偷偷地跟在後面。又比如,帶他出門玩耍時,自己偷偷躲起來,觀察他是否能順利回家。

經過這些有意識訓練,林林慢慢知道了如何買東西,如何辨識方位,也能獨自搭公交車,獨自上學,獨自回家。

可能是缺少父母疼愛,林林總希望得到肯定。每逢有客人敲門,他總是搶著去開。有時,如果不是他開的門,他會執拗地要求把門關上,再重開一遍。聽到客人誇獎他,就會很心滿意足。「他並沒有傻到無可救藥,是可以教好的。」金林英說,接手照看林林以來,他的每一次進步,她都備感欣慰。她一度相信,自己能帶好這個孩子。

壞習慣越來越多 管教起來日益困難

讓金林英沒想到的是,從去年開始,林林身上多了些壞毛病。放學後,他不再按時回家,而是在外面四處流浪直到凌晨,甚至徹夜不歸。

為了掌握林林行蹤,金林英花幾十元在網上買了部手機讓他隨身攜帶。可林林剛開始還接聽,後來便不再接聽,有時還發脾氣把手機摔壞。到現在為止,林林已用了近20部這樣的手機。

本月9日,林林放學後,搭乘地鐵2號線從武昌到漢口,再從漢口到武昌。直到晚上10時,他仍在地鐵上。幾名熱心乘客發現後,一路跟著他到達光谷站,等到有地鐵工作人員接應才放心離開。「他從中山公園站上車後,一直說要找媽媽。」其中一名乘客劉先生說。

在地鐵2號線光谷站警務室民警和地鐵工作人員眼裡,林林已是熟客。每當看到他晚上還在地鐵內,他們總會通知金林英,或者把林林護送回家。

10日晚上,林林又沒回家。金林英正在著急,東亭派出所民警聯繫到她,說有市民擔心林林走失報了警,目前正在派出所,讓她接回去。「不記得我找了多少次,也不記得民警送來多少回。」金林英說,每遇到這樣的事,她總是急得哭,而後又趕緊召集親朋好友幫著找。找到林林時,往往看到他在一處街角或商店旁邊席地而睡。她既心疼又惱火,忍不住出手教訓,仍無濟於事。

近幾個月來,林林外出晚歸、不歸的頻率更高了。長期擔驚受怕的金林英,感覺越來越無力。

哪裡能全託矯正 不讓孩子走上歪路

昨日,在金林英的陪伴下,林林順利完成了家庭作業。5道算術題,全都答對了。聽到記者誇獎,他低頭笑了起來。簡短的交流裡,他與其他小孩無異,只是當問及為何不按時回家時,會沉默不語。「他是可以學好的,可我不能一直陪著。」談起現在的困境,金林英捂頭痛哭。因為沒有經濟來源,她在家安放了幾張麻將桌,給街坊們提供娛樂場所賺些生活費。去年年底開始,90歲的母親也開始交由她照顧。上個月,兒媳開始上班,2歲的雙胞胎孫子也由她照料。但她又不能把林林綁在家裡,她擔心那樣侄兒會越變越傻。

讓金林英更加頭疼的,是日益微妙的家庭關係。她厲聲教訓林林時,母親責怪她狠心;她全心照料林林時,擔心忽視兩個孫子而引起媳婦不悅。再者,林林又時常欺負兩個孫子,兒子兒媳看著也難受,可是當家裡有人稍微冷落林林,她心裡又多少有些不滿。

長期焦慮,讓金林英的頭髮白了一大片,她也越來越健忘,常把最近幾天的事,說成幾個月前的。過去的一些事情,也總是記不起來,就連丈夫、兒子託付她安放的重要物件,也常忘記地方。「她總是想把什麼都抓手裡,獨自承擔,但又能力有限。」金林英的兒子崔先生說,現在家裡氛圍非常壓抑。妻子如果全職照料兩個孩子,他們的生活就沒有保障,可是兩個孩子交由母親照顧,又會多出許多矛盾。他們都擔心林林一旦缺少陪同和教育,很可能會誤入歧途。

因林林現就讀的學校無法託管,金林英與家人商量後,希望找所能全託的學校,讓林林安心地接受教育,到了周末再接回家。

洪山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智力殘疾四級是智力殘疾裡最輕微的一類。林林的家庭狀況特殊,如有機構願意託管,更利於他的成長。(記者李曼英 攝影記者曲嚴)

(責編:張雋、關喜豔)

相關焦點

  • 姑姑怕智障侄兒走歪路 盼有學校全託矯正
    圖為:侄兒的管教問題成了金林英最頭疼的事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李曼英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曲嚴昨日,洪山區卓刀泉街709研究所社區裡,55歲的金林英有些手忙腳亂。最讓她操心的是,侄子林林有智力障礙,近年來總喜歡往外跑,屢次徹夜不歸。她無法全天跟隨,又害怕侄子遇險,或品行變壞。焦思苦慮後,盼望有學校能夠全託,把侄子的壞習慣扭過來。爸爸服刑媽出走 姑姑接管智障侄子7年前,金林英的弟弟因故被判刑,刑期為15年。弟媳不久離家出走,留下一雙兒女無人撫養。
  • 社區矯正期間 服刑少年找到學校繼續求學
    「銘記教訓,不忘社矯事;拒絕重犯,不走回頭路……」昨日,在江北區舉行的一場社區服刑人員解矯宣告儀式上,17名本月即將解矯的社區服刑人員舉起右手集體宣誓,並繫上了象徵「歡迎重獲自由」的黃絲帶。在「黃絲帶」儀式現場,趙紅不好意思地說,經過一整年的心理輔導、教育活動,她明白自己犯了錯,對家庭和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以後一定要遵紀守法,重塑人生,努力回報社會。  案例  找了學校繼續讀書  聚眾鬥毆少年與「犯事」時相比判若兩人  尚未成年的高中生小言(化名),罪名是聚眾鬥毆,後到社區進行矯正。小言老家在安徽,與父母、弟弟在寧波生活多年。
  • 侄兒滿月,我送2000紅包,弟媳回禮送我一盒喜餅,打開後我紅了眼
    「鬧夠了沒有,趕緊回來吧」這是我離家出走一個星期後收到老公的第一條簡訊,我冷冷的笑了,沒想到他還是這麼自以為是,覺得我離開他就好像活不了一樣。每一次我們之間出了問題,都是我主動去哄他,這日子我真的受夠了,毫不猶豫地就回了他一句:「你同意離婚了,我就會出現 。」
  • 侄兒今日上學去
    侄兒今年19歲了,下半年就要讀大二了。因為疫情,侄兒今年上半年一直待在家裡,網上上課,網上做作業,網上完成大一下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笑著說:「這大一還沒讀多久,馬上就要讀大二了啊!」「學校確定9月5號開學了!終於可以回學校了!」侄兒很驚喜,又有點惋惜地說:「唉,我的車票都改了好多次了!」「姑,你看我同學宿舍長了個蜂窩啦!」侄兒笑著讓我看他同學發過來的圖片。
  • 弟媳把我弄流產,我逼弟弟離婚,隔天看見弟媳,我渾身起雞皮疙瘩
    我從小就是一個強勢的女生,家裡有我和弟弟兩個,但是從小都是弟弟讓著我,後來長大了弟弟的女朋友都得過我的眼,我看不上的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交往,也許是從小弟弟就在我的淫威下被嚇怕了,長大以後也非常聽我的話,可是最近我做了一件事讓我後悔萬分,我毀了弟弟的家庭,同時也幾乎讓弟弟對我恨之入骨
  • 因收養弟弟遺孤和家庭困難,男子勸妻打掉自己的孩子,如今很悲催
    但喜慶卻如曇花一現,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一個36歲的肝癌患者,在「有了後人」的欣慰和萬般不舍中閉上了眼睛。臨終前,他含淚把兒子託付給自己的大哥李強,還給兒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李錦,希望兒子今後能夠擁有錦繡前程。李強只有兄弟倆個,弟弟成家晚,36歲那年弟媳才懷上了孩子,正感到高興時,沒想到弟弟不久卻查出了肝癌。
  • 為了收養36歲弟弟遺孤,哥哥勸妻打掉腹中胎兒,而今他後悔了
    李強只有兄弟倆個,弟弟成家晚,36歲那年弟媳才懷上了孩子,正感到高興時,沒想到弟弟不久卻查出了肝癌。幾個月的醫治掏空了這個本不富裕的農家,但弟弟的病卻越來越重,甚至「死」過去兩次,家裡人做好了辦後事的準備,弟弟卻始終有一口氣在悠著,硬是強撐到孩子出生,村裡人都說這是個奇蹟,以往這樣的病人都「走」得很快。
  • 不倫之戀:兒媳與公公私奔 丈夫自盡婆婆出走(圖)
    方偉和姐姐方玲的聊天記錄  他們歷盡坎坷,盼來一家團圓。3個孩子天真可愛,一家三代其樂融融。一切,要從一年前的那場驚天動地的「不倫戀」說起……  屢遭變故母親選擇離家出走  47歲的陳豔如永遠也想不到,在這個年紀裡家庭會發生如此大的變故,一夕之間,她變得如此孤單。一個幸福的七口之家,如今剩下她和三個年幼的孫子孫女。
  • 弟弟結婚我給一萬紅包,回家前弟媳給我一包喜糖,拆開後我哭了
    01我和弟弟原本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母親和藹可親,父親嚴厲能幹,每逢節日父母都會帶著我和弟弟到各種風景區旅遊,我的好朋友都羨慕我,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三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弟弟還帶回家了一個女朋友,當時,我真是高興壞了。女孩很優秀,他們打算結婚時,弟媳告訴我:「姐姐,我知道家裡的情況,我什麼都不要,我們都有能力掙錢,以後,我們一家人會越過越好的。「我和女方家長見了面,商量了結婚的日子。
  • 去弟弟家看新生寶寶,弟媳說飯點了你回去吃飯吧,我該怎麼辦?
    我跟你不一樣的一點是,我弟弟是我帶大的,我媽性格比較大條,家裡事管得少,弟弟從小是我手把手帶大的,所以特別親,我對他除了姐姐,可能有很多的母愛成分,只是自已渾然不覺。弟弟弟媳剛在一起的時候,我對她也是像親妹妹的一樣的對待,他們成家,買房,生娃,樣樣事情,我們不遺餘力,出錢出力。
  • 弟弟過生日,弟媳做了一桌菜,大伙兒吃個精光,直誇弟弟有福氣
    弟弟昨晚過生日,打電話讓我們過去吃飯,我問弟弟人多不多,要是人多我早點回去幫忙做菜,弟弟說讓我不用忙活,到點吃飯就行了。下班回到娘家,桌上早擺滿了菜,原來弟媳一個人就做了9道菜,真是賢惠持家,這樣的老婆現在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了,我弟弟真是太有福氣了!這一道是紅燜豬手,弟媳的拿手菜,我最喜歡吃了,每次回娘家弟媳都會燜一鍋,而大夥也是給面子的吃個精光。
  • 弟弟弟媳拿錢,買東西給婆婆,婆婆總拐彎抹角地跟我提,怎麼破?
    弟弟和弟媳對婆婆的好,婆婆百般誇獎,你和老公對婆婆的好,婆婆隻字不提。針對老人的態度,個人覺得不要太反感,也不要太責怪。如果實在是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的話,你可以也說說你母親那邊的事情,既然你有弟弟弟媳這麼孝順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多孝順你母親。
  • 哥哥上幼兒園全託寄宿,弟弟上非寄宿,兄弟倆的差別戳痛媽媽的心
    文/寧媽媽育兒經現在的父母生活壓力非常大,不僅有房貸、車貸、柴米油鹽等,還有孩子的教育費,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環境,有一些父母,將3歲的孩子送到全託幼兒園,雖然他們也不忍心,但為了生活也是被逼無奈,可最後孩子往往成了「受害者」。
  • 哥哥幼兒園全託寄宿vs弟弟非寄宿,差別戳心!
    是否該把小朋友送進全託寄宿幼兒園?或許今天的文章能幫到你。最近有一位媽媽對我說:「我對大寶充滿愧疚。」為什麼?她說,10多年前,她和丈夫工作沒多久,就生了大寶。孩子上中班後,每次周五回到家就自己在房間玩,周日晚上要上學時,也「禮貌地」跟他們揮手;有時周末夫妻倆帶孩子外出跟其他小朋友玩,這個孩子只是靜靜地吃飯,對外界不關注……這位媽媽說:「當時沒多大擔憂,就是覺得孩子有禮貌、獨立了……」直至大寶7歲時,他們生了二寶,大寶在同一所寄宿學校繼續讀小學。
  • 株洲初中全託學校_明星學校
    株洲初中全託學校,明星學校,2002年,郴州遭受特大洪災,正在郴州考察的溫家寶總理對災區孤兒邱斐、邱志豪給予了深切的關懷,我校接收姐弟倆來校全免就讀,直至完成大學學業;僅2008年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一項便高達55萬元。 每月至少做次,每次一小時,每星期每周練,每天十到十分鐘。
  • 雙胞胎兄弟上幼兒園,一個全託一個非全託,差距不止一點點
    兄弟倆5歲上的幼兒園,媽媽聽說學校可以辦全託寄宿,加上自己工作比較繁忙,於是就尋思著把老大放在學校,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可以減輕自己的育兒壓力,媽媽甚至還想,如果老大在學校鍛鍊的比較滿意的話,下學期也讓老二加入全體寄宿的「戰隊」。按照學校的要求,全託寄宿是一個星期周末兩天回家,非寄宿就是每天晚上都回家。
  • 大明奇案:弟媳被奸,弟弟被害,喊冤卻被冤,沈應龍出現才破此案
    王元起見弟媳方氏年輕貌美,心生歹意,強行霸佔,弟弟李進賢口出怨言,結果便被王元起的家奴們抓起來,至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還說自己打死了他的弟弟,霸佔了他的弟媳,真是天大的冤枉。無憑無據,遭此誣陷,懇請大人明鑑。
  • 因為一碗排骨湯,我把弟媳打了一頓
    弟弟有兩個孩子,大女兒三歲,小女兒三個月,結婚四年多。自從他們認識後,家裡什麼都沒有管過。我弟沒有結婚之前,上班一個3000多工資,還給我爸媽,我和姐姐的孩子買東西,可是現在10000多了,卻每個月工資不夠用。
  • 南寧矯正社區服刑人員不定期開展監獄體驗生活
    這些人,就是正在進行社區矯正的社區服刑人員。南寧市社區矯正監管工作培訓基地和社區服刑人員警示教育基地,當天在南寧監獄舉行揭牌儀式。日後,社區服刑人員到監獄體驗生活將成常態化。上午9時許,在南寧監獄舉行揭牌儀式後,來自興寧、青秀和江南等城區的社區服刑人員,在南寧市司法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入監獄體驗生活。
  • 浙江省首個「社區矯正家屬學校」在長興成立
    7月10下午,在長興縣社區矯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