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四萬優秀家長交流孩子的成長與教育。關注這裡的都是為孩子著想、積極向上的家長。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01
廈門又有新的落戶政策,
關鍵詞:放寬、放開。
這兩天廈門的所有頭條,所有渠道,朋友圈,家長群,都清一色的在刷這條關於《廈門進一步放寬放開落戶限制!》信息,反正讀這種政策一般人讀完之後的感覺就是,好像說了,好像什麼都沒說。
做為廈門的家長,關心的是自己廈門的信息是不是對自己有用,我把廈門的幾條拎出來:
1、福州市轄區、廈門市縮短參加城鎮社保年限,取消連續居住年限要求,在原有政策規定基礎上,適度放寬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規定條件。
2、廈門市區分島內、島外製定梯次化落戶政策,對參加城鎮社保年限要求不超過3年,放寬放開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隨遷落戶。
3、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度,對進城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保留其組織成員資格。
4、流入地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開放,避免將隨遷子女集中在少數學校。要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安排隨遷子女就學,公辦學校學位不足的地方,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民辦學校教育服務安排就讀。保障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完成義務教育後就地升學需求。
這些是家長比較關心的,大叔搜索了一些資料,以下一條一條分解一下。以下信息均來自網絡和大叔個人猜測,具體以官方公布的為準哈。
02
增加落戶新通道:
租房就能落?
一眼看過去,好像要開通租房就能落戶的通道?
上面寫的租經住建部門租賃備案登記的私有住房,這種資格這種條件是什麼樣的住房符合條件,有了解的給我普及一下知識。
什麼是房屋租賃登記備案?
出於不動產的公示公信原則,便於國家對不動產的管理,在房屋租賃上法律設定了登記備案制度。房屋租賃合同未經登記備案的,不得對抗第三人。根據建設部《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當事人在籤訂書面租賃合同後的15日內,雙方持合同及有關材料到房屋所在的區、縣房地產登記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手續。如果一方要求備案而另一方不配合的,要求登記的一方可持租賃合同到房地產登記管理部分自行登記備案。
廈門的線上備案:租賃雙方可登錄「廈門市住房租賃交易服務系統」,填寫備案基本信息和人臉識別等流程後,辦理租賃合同登記備案。「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可以到各線下窗口(市房屋事務中心駐各區工作站點)或就近到「廈門E政務便民服務站」列印。
03
縮短社保年限、取消連續居住年限?
原來外來落戶廈門政策是:
外來務工人員持有有效居住證(暫住證)且持有居住證(暫住證)連續滿5周年(期間間斷累計不超過90天)、在廈門市辦理就業登記手續並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連續滿5周年且在本市擁有《廈門市土地房屋權證》(房屋用途為住宅,所有權份額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1%)的房產,可將戶口遷入廈門市。
就是要5年社保、5年居住證、加一套房產,可以落戶。小孩隨遷島內還要5年,島外還要3年。
新政策是:取消連續居住年限要求、縮短社保年限要求不超過三年、放寬放開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隨遷落戶,這些時限是不是會更短了。
我也很關心的一條是:假如落戶在島外的,那如果在島內有房產的是不是不需要5年才能遷入進來的?畢竟有戶籍了,又想在思明買房落戶弄個學位呢?
04
落廈門的可以隨意轉回老家嗎?
到廈門落戶了還能保留農村資格?
很多很多家長都在擔心,落了廈門集體戶之後,沒辦法回遷老家了,到時候孩子讀完書了,廈門也買不起房安不了心,那戶籍又回不去了,成了一個漂著的流浪戶口了。
現在這條政策出來了,估計打消了好多家長的擔心。
新政策說:全面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制度,對進城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保留其組織成員資格。
很多人不想遷戶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假如老家拆遷了怎麼辦,不是直接失去了變成拆二代的機會,這比為爭取一個學位來的重要的多。
那如果按上面說的,保留組織成員資格,是不是就不用擔心這個。但你說一個成員資格,到底有沒有其它限制沒有,也說不清楚。
所有一切的一切就各地的細則出來才知道。
05
公辦學校學位對外地孩子開放?
廈門積分入學就是。
眾多把戶口弄到廈門的,絕大多數就是為了孩子的一個學位。以前廈門積分入學其實本身就是開放給外來的孩子上公辦小學的,但大家積分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大, 上不了公辦的只能上民辦了。有低積分的連民辦都沒機會,那只能趕緊去落個集體戶。
但還是解決不了公辦學位不足的問題。就是來廈人員增長比建學校的速度快太多,如果沒有一點前瞻性,只是為了擴容而擴容,還是會導致很多孩子沒辦法在廈門上到學校,不得不離開廈門。
在xmhouse的一個林網友說的好:
說句實在話,多建學校,多重視教育。賦予外來人口無條件限制受教育的權利!不求多好的學位,至少做到有書讀,儘量就近!這樣才能讓城市具備競爭力!一個孩子讀書只要穩定至少可以在一個城市呆十二年,甚至更久,這就意味著這個家庭會在這個城市至少居住十多年!對於一個從小成長的城市,可以讓很多小孩子有歸屬感,但凡可以,大概率事件都會選擇在這個城市紮根!可是當下的城市根本就做不到!哪個城市做到了,哪個城市就可以「生產」更多的人才,而是搶「人才」!
我相信做為普通的民眾都能想到的關係鏈,當局負責人不可能想不到。只是從思路到執行,從操作到結果,可能要經過太多太多的環節,也可能有很多阻力。
做為一個邊界的一分子,能做的就是在當前的狀況下整合出一個比較優質的選擇,然後按著自己的思路走下去。
有家長說:看到租房也能落戶,那我是不是在思明區租個房子,達到幾年了就能落到房子片區的街道去?
哈,想太多了,至少思明和湖裡不能這麼幹吧。
管他什麼政策,還是多掙錢去買房有個家才好。
以上,完畢!
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在看」,以示鼓勵!歡迎轉發朋友圈,長期堅持更新真的很不容易,點讚是一種信仰,分享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