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臺灣會館反映了兩岸的感情

2020-12-20 蘿蔔素顏

北京市臺灣會館。(資料圖片)

據臺灣「旺報」的報導,據歷史統計,清代有37名臺灣人參加科舉考試,取得了高中入學考試資格,他們大多去北京參加考試,住在北京臺灣會館。這座代表臺灣文化的建築也在迎來了裝修開放10周年,他是北京市中著名的「臺灣之家」。

北京臺灣會館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資料圖片)

在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軍分區陳永華在臺設立學校,並在臺南創辦孔廟(臺灣第一所學校);在施琅收集鄭氏之後,從開始,有臺灣學者渡海來福州參加地方考試,京城參加統考。

公元前後,為了方便臺灣進京考試,臺灣的官員和京臺灣的鄉紳發起了購買和修建會館的行動,與其他省份一樣,會館是學者進京的落腳點。

中華全國臺聯創始協會會長林麗韞與當時的北京市臺聯長蘇輝共同打開了臺灣會館的大門。(資料圖片)

《馬關條約》將臺灣切割成日本,舉國上下一片譁然,正是在臺灣會館裡,臺灣學者子汪春袁等人號召中國人民反對割讓土地,談判和平。

到光緒末年,科舉制度於被廢除,臺灣會館改為京城的臺灣同胞聚集地。從清朝封建專制到改革開放,從孫中山辛亥革命到大陸解放,臺灣會館見證了滄桑的歷史。即使在以後,他也變成了一座住宅樓,直到才被大陸重視,恢復為公共場所。

在2014,臺灣會館在高雄佛陀紀念館《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專題展》舉行。(資料圖片)

以來,臺灣會館改擴建,對海峽兩岸意義重大,世界各地華人反響熱烈,大陸中央有關部門,特別是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給予全力支持。臺灣會館由原來的540平方米的四合院擴建為相鄰的會館和禪寺,改為3800平方米的地上和地下建築,同時,北京庭院添加了臺灣建築特色,如拱廊、拱形牆和玻璃裝飾。

是京臺交流的重要場所

臺灣會館重新開放。北京市臺聯設立北京市臺灣同胞交流服務中心,管理臺灣會館。分為京臺交流展區、貴賓接待區、多功能展區和民俗文化體驗區。前門老北京商圈所在地與沐同胞、血緣和親屬,成為京臺交流的重要場所。

至首屆臺灣學生重走科舉之路訓練營」在臺灣會館舉行。(資料圖片)

除了建立一個正常的臺灣視頻展覽場地外,青山的收穫是豐碩的。十年來,臺灣會館舉辦兩岸活動500多場,接待兩岸各界參觀交流近10萬人次。由菁英和溫馨感動臺灣的聚會所聚集的絡繹不絕的參觀、精彩的文化交流、學術論壇,展現了臺灣會館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核心價值。

另一個京臺灣人的家

臺灣會館已經是京臺灣人的另一個家了,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殿堂和京臺交流的紐帶。臺灣會館也贏得了海峽兩岸的信任。

1,北京市國臺辦授予臺灣會館《北京市對臺交流基地》;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批准設立北京臺灣會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臺灣會館反映了兩岸人民的共同情感,濃縮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向心力,發展的每一步都得益於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厚愛,他也象徵著兩岸同心同德,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北京臺灣會館 映照兩岸情懷
    北京市臺灣會館。(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訊:據臺灣「旺報」報導,根據歷史統計,有清一朝,臺灣人參加科舉共有37人高中會試取得進士資格,其中大部分人進京趕考,都是住在北京臺灣會館。這棟代表臺灣文化的建築,也在今年5月迎來重修啟用10周年,是北京市著名的「臺灣之家」。2018年12月28日,北京臺灣會館被授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北京臺灣會館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0月24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臺灣會館舉行。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右)在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 劉大煒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張舵 劉大煒)國務院臺辦在北京臺灣會館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於24日授牌。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授牌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等出席儀式。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亮相北京臺灣會館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臺灣會館隆重開幕。(臺灣)中國書法學會原理事長、臺灣文聯臺灣書畫家聯誼會理事長沈榮槐先生表示,「臺灣會館是臺灣同胞在北京的家,今年欣逢會館重張10周年大喜之慶,這次展覽開幕,雖然無法像以前一樣,來到北京躬逢盛會、彼此歡聚暢敘,但還是滿心歡喜,隔海隔空與大家緊緊相連,期待疫情早日結束,期待兩岸像之前一樣多多來往,如一家人相愛相親。」
  •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北京臺灣會館重張5周年題詞
    原標題: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北京臺灣會館重張5周年題詞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特為北京臺灣會館重張五周年題詞:「百年會館,兩岸一家親,樂利融合,萬事開太平」,並由連勝武在5月18日轉交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蘇輝。   18日上午,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臺灣財團法人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財團法人臺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北京臺灣會館重張五周年成果展」及臺灣畫家「山川韻秀——蘇惠心書畫特展」在臺灣會館開展。
  • 探訪福州臺灣會館 臺胞體悟兩岸同根共脈
    135年前,臺灣秀才許南英第三次到福州參加鄉試,船到馬江時即興寫下這首詩。如今,身為清代著名詩人和愛國將領許南英的曾孫女,許沛在新近復建揭牌的福州臺灣會館內看到這段記載文字時,感動不已。「看到那麼多先輩當時在兩岸之間奔波、交流,很感動,也證明了臺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臺灣醫師公會醫師到訪北京臺灣會館交流座談
    (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消息 6月26日下午,臺灣醫師公會參訪團在團長蕭志文先生帶領下到訪北京臺灣會館,並與市臺聯領導和機關幹部進行了交流座談,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副會長鄭大接待了參訪團一行。
  • 北京臺灣會館修繕後將於明年投入使用
    北京臺灣會館修繕後將於明年投入使用 來源:中國廣播網 2009年12月30日10:47   新華網北京
  • 百年歷史北京臺灣會館即將重新開張 延續古典風格
    你好臺灣網5月3日消息 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近日修繕一新,即將重新開張。同時臺旅會(臺灣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北京辦事處及北京臺灣街將於4日及7日開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有可能出席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儀式,但相關事宜仍有待最後確認。
  • 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一行參訪北京臺灣會館
    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向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贈送臺灣進士碑帖圖冊。(北京市臺聯 王小凡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27日北京訊 12月24日下午,臺灣連江縣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一行20人參訪北京臺灣會館,並與北京市臺聯進行交流座談。  連江縣客人參觀了臺灣會館「中華魂·京臺情」的常設展覽,詳細了解了臺灣會館的歷史。
  • 臺灣會館北京重新開張 70餘家臺商已入駐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等出席臺灣會館重張儀式。(中國臺灣網 董潔 攝)   中國臺灣網5月7日北京消息 擁有110多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今天上午重新開張。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等出席了重張儀式,並為臺灣會館牌匾揭幕。
  • 臺資源打造臺灣映像 百年會館今重張
    北京市臺聯會長蘇輝(中)、北京市崇文區副區長周永明(右)在記者會上介紹臺灣會館和臺灣商務區的相關情況。北京會館牌樓修繕完成後貌似「媽祖廟」。  (海峽之聲網 記者任婧、劉新北北京報導)始建於1890年,座落在北京崇文區大江胡同114號的臺灣會館7日上午重開張。
  • 【古都鉤沉】臺灣會館
    1949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對全市會館進行登記,自行申報本館建於明代者33所,建於清代者有341所。深究之,北京會館還不止此數,全盛時期可能有千餘所。在眾多會館中,全臺會館於規制來講實屬區區,歷史也不遠久。臺灣1885年以前隸屬福建省。全島最高行政區為道,下轄一府三縣、一廳。即臺灣府,諸羅、臺灣、鳳山三縣及澎湖廳,在諸省之中,轄區和人口均居榜末。但建省之後,地方人士亦興建了全臺會館。
  • 藏在北京前門的小眾展館——臺灣會館
    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北京,臺灣會館。臺灣會館免費開放,無需門票,但是只有每周二才會對外開放,且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參觀。北京,臺灣會館。
  • 2010年五一前北京前門臺灣會館將修繕後投入使用
    圖為臺灣會館效果圖。  明年五一前,位於前門大街區域的臺灣會館將修繕一新,向市民亮相,再加上其周邊配套的臺灣商業文化街,該區域將建設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政治平臺、文化平臺和商務平臺。   明年年內,崇文區將完成前門商業區西片和東側路沿線的規劃建設工程,並重點建設臺灣會館和臺灣文化商業街,爭取在五一前投入使用。
  • 汪毅夫:尋找臺灣會館的晚清記憶
    ,這次講的是福州、北京兩地臺灣會館「晚清記憶」的故事,指出「會館有了人的活動、人的記憶,便有了人的溫度、人一般的鮮活存在」,讓我們更加了解了「臺灣會館」的由來與作用。以下是文章內容與兩岸網友共享。  清光緒九年(1883)正月初六日,臺灣道劉璈向閩浙總督何璟上了一份《稟籌辦全臺鄉會試館、賓興及育嬰、養濟、義倉各事由書》,其文略謂:「查臺屬文風日起,每屆應鄉試者約八百餘名,應會試者二十餘名」,擬「先提銀一萬五千元,即在省城貢院左近,購建臺南、北兩郡試館,以為全臺鄉試士子棲息之所。
  • 北京「臺灣會館」5月重新開張
    新華網臺北4月24日電(記者 施春)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將於5月上旬重新開張。北京市前門大街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濤24日在臺北參加「北京前門 臺灣映像」說明會時表示,新的「臺灣會館」將成為兩地交流的新平臺。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舉辦(兩岸關係)
    12月10日,「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北京舉辦現場(攝影:海峽飛虹)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馬曉葉):12月10日,「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
  • 蘇州臺灣會館:連戰主席親題賀詞「開創新猷」,激發臺商創新源泉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選擇進駐大陸,而蘇州作為大陸經濟實力前列城市,當之無愧的成為了許多臺資企業落戶大陸的首選城市。2015年5月11日由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題寫館名的蘇州臺灣會館揭牌成立,成為大陸第二家臺灣會館,連戰主席親題賀詞「開創新猷」,激發會館持續不斷開拓創新的臺商精神源泉。蘇州臺灣會館是首家以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和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會館,為臺商臺幹、臺胞臺屬、臺生與大陸同胞的交流互動提供了一個平臺。
  • 世界紀錄玉雕盛裝蘇州臺灣會館 傳承媽祖文化
    大陸和臺灣,同根共祖,媽祖文化歷經千餘年文化傳承,博愛慈悲的媽祖精神已成為護佑兩岸、造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蘇州臺灣會館秉承海峽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積極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承。蘇州臺灣會館是江蘇省首家以媽祖文化與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為主題的會館,傳播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內涵,近日以媽祖文化內涵為主題,寓意千龍出海同根共祖的玉雕作品在蘇州臺灣會館媽祖文化廳盛裝發布。 「千龍出海同根共祖」寓意玉雕為對瓶,寓意兩岸一家親,平安、和諧、包容的文化特徵,玉瓶淨高186釐米寬78釐米,每個玉瓶創新設計圓雕9個龍頭,透雕9個活環,掏雕3個活珠。
  •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清代33進士光耀臺灣 臺南展珍貴兩岸文物(組圖) 2014年07月29日 10:55:59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