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明白小孩子最開始是學說話,會說的但是肯定不會寫,只有在後來長大的過程中通過教育來學習。不過有一些字,我們絕大部分人在很小的時候應該都會念,但是接受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教育之後,這些字你可能仍然只會說而不會寫。講到這估計有些人該不服氣了,那就試試。
一、擤。動詞,讀音xing(三聲)。總共有17個筆畫,左右結構,。是指捏住鼻子,用氣排出鼻涕。造詞功能比較單一,基本就指擤鼻涕。
二、趿。動詞,讀音ta(一聲)。總筆畫為10,左右結構。穿鞋子的時候只有腳尖伸進鞋內,並不提上鞋後跟。造詞功能也非常單一,趿拉。
三、皴。名詞,讀音cun(一聲)。總筆畫為12.左右結構。思有二:1、皮膚乾裂曰皴,2、皮膚上的泥垢和死皮也曰皴。洗澡的時候搓澡的主要任務就是幹掉這些皴。
四、尥。動詞,讀音liao(四聲)。總筆畫為6。騾馬牛等牲畜跳起來後腿踢的動作,比較危險。尥蹶子,現在延伸意是生氣不幹活了。
五、拃。名詞,讀音zha(三聲)。總筆畫為8,左右結構。單指拇指到中指或者小指兩端的距離,量距離用,幾拃寬或者幾拃長。
六、熥。動詞,讀音teng(一聲)。總筆畫為14,左右結構。思是把涼的東西放在火邊或者篦子上熱熱,比如饅頭放涼了,要吃的話熥熱再吃。
七、膙。名詞,讀音jiang(三聲)。總筆畫為16,左右結構。思主要指手腳上因長期摩擦而生的硬皮。
八、扽。動詞,讀音den(四聲)。總筆畫為7,右結構。其實就是拉的意思,只不過比拉的動作要猛烈一些,使其伸直或者平整。
九、薅。動詞,讀音hao(一聲)。總筆畫為16,去掉、拔掉之意。最廣為大家熟知的就是宋丹丹在春晚上表演小品中所說的薅羊毛。
十、劐。動詞,讀音huo(一聲)總筆畫為15,意思是指用尖銳的利器插入目標,順利劃開的動作。主要造詞為劐開魚肚子。另外農村農民翻土壤的動作也叫做劐地。
請看完整篇文章的朋友,放下手機,默寫這十個字,看看自己能寫對幾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