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到底需不需要改?| 一周心理學第11期

2020-10-09 明天心理


大家好!

這裡是一周心理學

每周教你一個心理學小知識


前面幾期我們談了關於情緒管理的相關策略和科普知識。

今天我們來聊聊性格。

世界上人口數十億,而我國則是有著十四億人民的人口大國,儘管如此,但是想要尋找相似性格的人仍舊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很難統一而論。

但是經常我們會聽到父母要求孩子要外向一點,這樣以後才能過得更好,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要開朗一些·······

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經常會在我們的身邊出現,甚至就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好像人們把性格外向和內向定義成了一種生活標準。


然而事實是怎麼樣呢?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們談到過,這個世界並沒有一個人定要活成什麼樣的標準。

一百個人可以有一百種生活方式,一個人也可以有一百種生活方式。

確實,性格外向的人在人際交往能力上同比會要強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活得就更好更幸福,交友質量就高,也並非這樣就能夠活得更好。

性格內向的人也並不意味著就過得不幸福,活得不快樂,也許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幾個好朋友,但是可能這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卻陪了他們一輩子。


在心理諮詢中,也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性格內向是否需要改變?」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性格內向是否需要改變的前提應該是:「當事人是否願意改變?」

如果一個人不願意改變,那麼別人要去改變他將會變得無比的艱難。

同樣的,如果自己想要改變,也有一個前提:「是這樣的改變會讓我自己變得更好,還是會讓別人覺得我更好?「

如果改變的初衷是為了自己更好,不管是體現在工作上,還是體現在生活上或者是情感交流上等等

這些都是改變的最原始動力,是個人的自我成長。


如果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性格內向而感到不舒服,而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外向的自己更好,那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

因為這樣反而會讓原本性格內向的人變得痛苦,甚至內心無比的壓抑。

畢竟,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


最後,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性格內向到底需不需要改變?」


如果內向的性格並沒有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那也不必糾結是否需要改變。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規定了,哪一種性格就是標準的,就能活得更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並不是說性格外向的人就一定和開心快樂,也不會說幸福感就高了。


就像內向的愛因斯坦也成為了無數人嚮往和不可企及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模式和性格特點,選擇自己舒適的方式 才是重要的。


所以,如果要改變內向,那一定是因為你想改變,想要變得更好!


好了,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

下期我們接著談「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焦慮不安,甚至失眠?」

敬請期待!


本文由明天心理原創


版權歸明天心理所有


轉載請私信獲得授權


請尊重原創,謝謝!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性格老實內向的人,其實根本不需要改變
    前幾天有一個讀者來找我談心,她說自己最近特別糾結,問我:我需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性格,她覺得自己太老實內向了,有點兒融入不到這個社會當中。 心理學家認為:性格老實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改變。
  • 《內向心理學》:其實自己並不孤獨,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
    ——西爾維亞·洛肯也許說起內向的人,人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數是平時說話不多,放假總是整天宅在家裡,一邊刷著電視劇,一邊嚼著爆米花,偶爾實在懶得不想出去,一個外賣足以滿足他們。儘管內向者群體在全世界的性格各異的人們中間佔到50%的份額,但是也掩蓋不了這一半的內向者人士被大眾忽視的事實。
  • 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 | 心理科普 Vol.11
    他們,就是性格內向的人。「不善言辭、悶、膽小怕生、沒自信、無趣......」在生活中,有太多諸如此類的詞來形容他們。性格內向孩子的爸媽十有八九收到過來自老師或親戚朋友的問候:「你家孩子太內向啦,要多練練啊。」性格內向者常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詞可以定義他們到底是誰。
  • 心理學:內傾型性格將會成為主流,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社交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一、眾人所不解的內向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相信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性格內向的人。其實這些看法都是典型的刻板印象,是一種外人對內向的人的誤解。心理學領域認為,性格內向的個體是一類喜歡僻靜、樂意獨處並且不喜歡與人交往的人。自然,有了內向的人就勢必會存在性格外向的人。這些人表現出的性格特徵為做事情迅速、交際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出眾等等,基本都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特點。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一、「我不是不想說話,只是沒那麼需要和人說話。」——被誤解的內向者性格內向者容易被誤解,通常他們在人們的眼中是這樣的:沉默寡言、孤僻、害羞、故作神秘不喜歡跟人爭執和競爭,但特別注意細節行動力遲緩、思考緩慢不輕易發表意見說話輕聲細語、時刻揣度對方的反應調整自身狀態在心理學上,性格內向是指氣質中指向性的一種,
  • 心理學:性格內向不是錯,千萬別小看一個內向的人
    很多人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個誤區,包括內向的自己。很多內向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糾結自己的性格,致力於改變自己,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內向不是錯,甚至,這世界上70%的成功人士,都是內向的人。我們並不是不能與他人交流,只是不喜歡沒有主題或者漫無邊際地閒聊,不喜歡講無關緊要的話。
  • 心理學:作為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怎麼做才能找到對象?
    性格分為外向和內向,雖然在心理學角度,外向性格和內向性格並無好壞優劣之分。但毫無疑問,在找對象這個方面,外向性格者是佔有優勢的。內向者往往一面喊著要脫單,一邊躲在家裡睡大覺。今天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內向者應該如何找對象。
  • 內向和外向之外的第三種性格
    being an extrovert and an introvert以下是有所聞的中間性格者的11種跡象Here are the 11 signs heard in ambivert.第8點No.8你會發現你自己需要些時間來獨處和充電You find youself needing days to be alone and recharge.
  • 內向性格真的不好嗎?搭建「恢復壁龕」,培養「內向性格競爭力」
    一、內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三大不同「內向」與「外向」定義,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這也是心理學類型理論中最為著名的劃分方式外向的人會覺得辛苦工作了一周。周末一定要好好放鬆一下。於是他們會組織不同的活動來得以放鬆和精力恢復。找朋友聚餐、逛街等。而內向的人可能會覺得累了一周了。周末需要好好休息。就想自己一個人在家裡。睡覺、喝茶、看書。安安靜靜地待著,養精蓄銳。內向者在做事時需要比外向者消耗更多的精力,所以也更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恢復精力。
  • 心理學:性格內向和外向,那個更好呢,答案很意外
    其實對於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本身就很難界定,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存在很多並存情況,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平常就是比較內斂的人,看上去沉默寡言、默默無聞,但是自己熟悉人群和環境中卻玩的很開;有的人用一句俗話說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但是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卻是侃侃而談,魅力無限。
  • 因孩子性格內向而苦惱?父母需要這麼做
    孩子這麼內向的性格,以後怎麼與這些機靈的孩子競爭?面對機會,怎麼去爭取?想到這些問題,心態再平和的父母也不得不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憂心不已,希望能徹底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結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歡,性格也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麼,內向的性格可改嗎?如何改變呢?其實,心理學對人的性格已經做了不少研究。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心理學家對人格特點做了性格與氣質這兩種劃分。
  • 自我心理學:內向性格如何改變命運
    一、內向性格的優缺點分析1.內向性格的優點內向性格的人他們重感情、敬業、有正義感、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人做事都有一定的追求、一旦決定要做就很難輕易改變,有撞破南牆,不回頭的優點等。2.內向性格的缺點內向的人他們常常自我封閉。他們很少參加社團活動或者不去參加,他們的生活裡除了學習、工作、以及購物以外很少在別的地方看到他們。他們大部分都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與他人聯繫。
  • 關於性格內向的人的10個有趣的心理學事實
    世界上大約有1/3到一半的人都是性格內向的人。內向的性格一直被一些思維僵化的人所誤解,同時內向的性格也充滿了神秘感。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因為在他們得眼裡,甚至是大多數人眼裡,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喜歡獨處的人也很糟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不喜歡社交並不是一種缺陷。就像有些心理學說的那樣,性格內向的人只是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對性格內向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誤解?心理學家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性格,一種是內向性格。他說人的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代表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而已。
  • 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他們未來資源會更多
    ——他人眼中的內向者  對於我們而言,社會當中那些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會被外人認為是不愛說話的、沉默的、愛獨處的。甚至是反應慢的、在交往中容易吃虧的。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內向只是一種個體的氣質類型,其情感常常指向內部。  他們只是不太喜歡與人交往,而並不是不會、不善於與人交往。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這是語言學博士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的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中的觀點。所以我們不認可內向的人,內向者也因此有些先天自卑,好像內向是一個需要被糾正的錯誤。但事實並非如此。《內向心理學》明確指出,在神經生物學方面,內向者的大腦信息傳導通道與植物神經系統特別有利於專注、學習、自省和記憶。
  • 心理學:性格內向的人,根本不需要社交,只要做好這3點互動
    當今社會,外向型社會是主流型性格,大家都認為外向型性格是更好的性格。殊不知,在人群中,50%的人都是內向性格。所以,內向型性格的人在人群中體量很大。 外向型性格和內向型性格哪種更好?
  • 心理學:不要輕易「撩」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別強求
    2、女生通常都渴望得到理解,但往往性格非常內向的男生太能夠給予女生相應的理解。3、很多性格內向的男生會更享受一個人獨處的狀態,如果女生比較黏人,男人會覺得比較有心理壓力。4、性格特別內向的男生往往缺乏一些情趣,如果女生比較看重這一點,基本上很難得到這方面的情緒需求。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以後長大不合群交不到朋友的哦!」「怎麼這麼膽小?我們寶寶見生人一點都不害怕的!」「這麼膽小,以後討不到老婆的哦!」為什麼父母親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內向型性格呢? 一來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內向的人是不合群的邊緣人,沒有朋友;另一方面人們認為內向的人未來可能會被社會厭惡、唾棄甚至淘汰,更別說有出息。其實,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
  • 心理學:永遠不要撩一個性格內向的男生,原因有4點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人的性格千變萬化,不光有性質上的區別還有程度上的差異,並且一個人與不同的人互動也會呈現不一樣的面貌,再加上環境的不同也會激發出同一個人不同的狀態,這一切造就了人的複雜性。也就是說,本身要看懂一個人就比較複雜,如果這個人性格內向,就更加令人看不懂了,所以撩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很多時候會碰壁。那麼性格內向有哪些壁壘讓人無法打破呢?有四種情況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