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裡是一周心理學
每周教你一個心理學小知識
前面幾期我們談了關於情緒管理的相關策略和科普知識。
今天我們來聊聊性格。
世界上人口數十億,而我國則是有著十四億人民的人口大國,儘管如此,但是想要尋找相似性格的人仍舊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很難統一而論。
但是經常我們會聽到父母要求孩子要外向一點,這樣以後才能過得更好,要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要開朗一些·······
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經常會在我們的身邊出現,甚至就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好像人們把性格外向和內向定義成了一種生活標準。
然而事實是怎麼樣呢?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們談到過,這個世界並沒有一個人定要活成什麼樣的標準。
一百個人可以有一百種生活方式,一個人也可以有一百種生活方式。
確實,性格外向的人在人際交往能力上同比會要強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活得就更好更幸福,交友質量就高,也並非這樣就能夠活得更好。
性格內向的人也並不意味著就過得不幸福,活得不快樂,也許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幾個好朋友,但是可能這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卻陪了他們一輩子。
在心理諮詢中,也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性格內向是否需要改變?」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性格內向是否需要改變的前提應該是:「當事人是否願意改變?」
如果一個人不願意改變,那麼別人要去改變他將會變得無比的艱難。
同樣的,如果自己想要改變,也有一個前提:「是這樣的改變會讓我自己變得更好,還是會讓別人覺得我更好?「
如果改變的初衷是為了自己更好,不管是體現在工作上,還是體現在生活上或者是情感交流上等等
這些都是改變的最原始動力,是個人的自我成長。
如果自己的生活並沒有因為性格內向而感到不舒服,而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外向的自己更好,那其實沒有太大的必要。
因為這樣反而會讓原本性格內向的人變得痛苦,甚至內心無比的壓抑。
畢竟,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壓力。
最後,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性格內向到底需不需要改變?」
如果內向的性格並沒有影響到你的正常生活、工作、學習,那也不必糾結是否需要改變。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規定了,哪一種性格就是標準的,就能活得更好,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並不是說性格外向的人就一定和開心快樂,也不會說幸福感就高了。
就像內向的愛因斯坦也成為了無數人嚮往和不可企及的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模式和性格特點,選擇自己舒適的方式 才是重要的。
所以,如果要改變內向,那一定是因為你想改變,想要變得更好!
好了,今天我們就談到這裡。
下期我們接著談「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焦慮不安,甚至失眠?」
敬請期待!
本文由明天心理原創
版權歸明天心理所有
轉載請私信獲得授權
請尊重原創,謝謝!